目前分類:陸客觀光區 (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草山行館-草山行館和蔣公銅像



草山行館位於台灣台北市北投區陽明山上,是蔣介石及其家人在士林官邸完工前所居住的地方。


草山行館原為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招待所,是在1920年時為了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日本裕仁天皇至台灣視察時所蓋的。


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此行館變成為了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官邸,並成為台灣的第一個總統官邸。


草山行館在2007年4月7日時遭受火災[3][4],研判為人為縱火[5],但是台北市文化局已表示將會重建草山行館。[6]重建後之行館已於2011年12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7]



草山行館-草山行館和蔣公銅像


北市陽明山上的草山行館,是台灣第一個總統官邸


即起至明年三月底免費入館,

四月一日起收費,全票三十元。



next







草山行館重建四年 重新開放


民視 – 2011年12月30日 上午8:00





被大火焚毀的北投草山行館,經過四年的重建,終於再度對外開放依,建築師依照當年工法,進行重建!過去這裡次蔣介石和蔣宋美玲,為愛的避暑勝地,也是台灣第一個總統官邸。今天蔣家人最愛吃的獅子頭,也首度曝了光。


草山行館宣布浴火重生,寒風中,湖山國小學童穿著短袖上衣,敲鑼打鼓,為典禮揭開序幕。建於1920年的行館,最早是台灣糖業招待所,日本皇太子訪問台灣,也住在這裡。國民政府遷台後,成為台灣第一個總統官邸。歷史建物卻在2007年卻慘遭祝融,木造建築幾乎全毀,強化玻璃下,看得到遭祝融紋身的地基,建築師特地從日本引進檜木,為它重建。


而當年蔣界石,最愛的私房菜,也終於揭曉,主菜是米白色球狀的的揚州獅子頭,甜點部分,則是用台灣傳統的地瓜,和鬆軟的芋頭,料理其實很平民。當年蔣介石和蔣宋美玲,結婚大典穿著的禮服,也付之一火炬,西裝師父特地從英國,引進同樣的材質,依照相同尺寸大小,把衣服復原。


退去總統官邸的神秘面紗,草山行館變身成為觀光景點,泛黃的老照片,紀錄下說不盡的故事。到2012年3月之前,行館都免費開放參觀,民眾可以來,一賭它的風采。


**************************************************************


草山行館浴火重生!品嘗蔣公私房菜 3月底前免費參觀


(2011/12/30 10:13)


記者田欣雲/綜合報導

位於陽明山的「草山行館」,今(30)日重新開門迎賓,再現歷史風采。昨日由台北市長郝龍斌主持開館儀式,除仔細觀賞館內復舊狀況及展出文物,也親自品嚐將在春節首賣的「蔣公私房菜」。為慶祝草山行館重新開幕,即日起至101年3月31日將開放民眾免費入場參觀。

建於1920年代初期的草山行館,原為日治時期台灣糖業株式會社招待所,不僅曾做為日本皇太子訪台時住所,也是當代文人雅士聚會場地。民國39年蔣中正遷居士林官邸後,草山行館即變為避暑行館。民國96年深夜,一場無名火重創行館,北市文化局克服種種困難,於民國百年歲末完成重建,草山行館得以於世人面前,再現昔日風華。

文化局表示,重建工程特別將祝融現場巧妙地穿插在新空間裡,體現歷史意涵元素:常設展間裡有利用焦黑、碳化屋樑設計的觀展座椅;主餐飲空間「飲和堂」地板強化玻璃下,可見被火紋身的一片地基。室內廊道上,有兩面可透視昔日修復手法的展示牆「小舞壁」與「木摺壁」;室外廊道更可居高臨下,俯瞰台北四


季美景。


▲常設展間裡的座椅中間,放置了一塊當年遭燒毀碳化的屋樑。(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行館前後各有展示空間:前展間包括草山行館大事紀、草山介紹及不定期展覽;裝有壁爐的後展間則是復刻情境,展示衣飾文物,影像輪播公視製作的《世紀宋美齡》,及為開館而製作的「細數草山再望行館」常設展。另外,館中佈置多達七十餘張的珍貴的歷史照片,更巧妙勾勒出老房子曾走過的歲月痕跡。



為呼應草山行館的歷史意象,負責營運的力譔堂與知名的蘇杭餐廳合作,特別研究蔣中正及夫人宋美齡的飲食喜好,將於春節期間陸續推出特色餐點,如「蔣公私房菜-獅子頭」、宋美齡愛吃蘋果發想的蘋果茶等;另與湖山里觀園樓合作,將草山在地新鮮食材入菜,融合創意推出「山中菜」特色料理料理。
 

草山行館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湖底路89號 
電話:(02)2862-2404 
展覽時間:週二至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週一、除夕休館 
餐飲時間:週二至日上午11時至晚上9時,週一、除夕休館 
價錢:101年3月31日前免費參觀 
網址:www.grassmountainchateau.com.tw

原文網址: NOWnews【在地情報】台北市/草山行館浴火重生!品嘗蔣公私房菜 3月底前免費參觀 http://www.nownews.com/2011/12/30/11458-2771486.htm#ixzz1i2o3grog

 

************************************************


 ▲草山行館現今外觀,以及紀錄當年焚燒殘跡的影片(右)。(記者吳靖雯攝)

 ▲草山行館現今外觀,以及紀錄當年焚燒殘跡的影片(右)。(記者吳靖雯攝)


**********************************************












草山行館

















*

遭祝融 草山行館重開張



2011年 12月30日




【蔡亞樺╱台北報導】北市陽明山上的草山行館,是台灣第一個總統官邸,四年前深夜遭大火燒毀,北市文化局斥資三千七百萬元歷經兩年多重建,昨重新開館,常設展出故總統蔣介石軍服及與其夫人宋美齡歷史照片,即起至明年三月底免費入館,四月一日起收費,全票三十元。


展蔣介石歷史照


草山行館位處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環境清幽,日治時期曾為日本皇太子訪台住所,也是蔣介石來台首座行館,二○○○年對外開放每年吸引八萬人次參觀,二○○七年四月因無名火燒毀主體構造,僅存正門與石牆,文化局委託建築師仿當年建造工法重建。
文化局官員說,行館前後有兩間展示空間,前間有不定期展覽,後展間將展示蔣介石軍服、結婚禮服,及七十餘張歷史照片。官員說,行館附設餐廳提供蔣介石私房菜「獅子頭」、蔣夫人愛吃的「蘋果茶」等餐飲,從明年春節期間提供。
民眾李嘉文說:「之前去過,景色優,還能看到關渡平原,今年看花季時會順便逛。」



****************************************************************************

 



草山行館簡介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湖山里湖底路89號

草山行館位於台北市北投區湖底路,陽明山國家公園第一停車場旁;草山行館佔地大約549坪,為1920年代的典型日式建築,草山行館原屬台灣糖業株式會社招待所,民國38年12月,國民黨政府遷台,先總統蔣公以草山行館為居處,而成為總統官邸,民國39年5月,士林官邸修建完成後才改為『夏季避暑行館』亦稱『草山老官邸』,直至民國59年間位於七星山上的中興賓館落成,蔣公才遷居中興賓館。

草山行館的建築風格

草山行館日式建築風格,主房大門為石砌牆,內部則為木料建築,規劃有主展廳-美盧、餐飲廳-飲和堂、多功能演講廳、戶外展演區、休閒藝術區、營運管理中心以及半戶外的咖啡屋;草山行館周邊另有四棟附屬建築物,原為蔣宋美齡夫人與蔣公隨從人員的居所,政府現在規劃為藝術家工作室,免費提供台灣藝術家短期居留與創作使用,規劃為創作工坊、生活空間等部分,工作室擬再隔間,更能與民眾做直接的互動,藝術家工作室將待售藝術品佈置在餐飲空間與公共空間中,與空間產生巧妙的對話,藝術作品能從時間 的推移中被感受出來;此外草山行館中的講座會議空間,各種會議設備需一應俱全,並提供民眾出租之用。

草山行館之緣起

草山行館是台灣第一座總統官邸,原本是為了接待日本皇室太子裕仁所建,太子裕仁就是昭和天皇,昭和天皇1923年來台上了陽明山,但是在草山行館停留的時間卻不到2小時;為了迎接裕仁太子,台灣在那個時間點蓋了不少類似草山行館的太子賓館,但有些他根本沒去過;裕仁太子離台後,草山行館一度被當成日籍名流聚會的溫泉別墅,隨著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慘敗、國共內戰造成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國民政府並決定定居於草山行館,於是草山行館的身份也由太子賓館轉變為台灣第一個總統官邸。

現在的草山行館

蔣公辭世之後草山行館也跟著荒廢,北市府文化局著手整修並於92年開放參觀,建物仍保持當時的格局;另外,草山行館內有一張複刻的蔣公身份證供民眾參觀,草山行館內的餐廳還提供的蔣公養生餐讓民眾品嘗當年的風味。


◆賞花季。全台各縣市花季資訊總整理 http://travel.network.com.tw/flowers/
鄭瑄頤 彙整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近蓮池潭即可見其著名的龍虎塔










龍虎塔



蓮池潭風景區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更多照片

 



                                                                 高雄景點 蓮池潭風景區


 


位於左營東側的蓮池潭,舊稱「塘底」,湖面佔地約75公頃,潭長1.4公里、寬400公尺,清朝時這裡為鳳山縣文廟的天然泮池,每每夏季蓮花盛開,蓮香四溢,在當時又稱之為「泮水荷香」,成為清代的鳳山八景之一。

蓮池潭風景區內處處是風景名勝,像是九曲橋、春秋御閣、龍虎塔、啟明堂、孔廟、五里亭、啟明堂都是著名的觀光勝地,不論是那一個季節,這裡隨時都有秀麗的景致,令人忘情於山水之間。












共有 81 張照片 看更多照片




蓮池潭風景區


 


【蓮池潭】






























蓮池潭簡池潭 於高雄市左營區,南鄰龜山、北倚半屏山,起初稱為蓮花潭,蓮池潭總面積約為


42公頃是高雄市左營區最大的湖泊,擁有約20多座的寺廟,環潭十二座香煙繚繞的廟宇包含北極


玄天上帝、啟明堂、春秋閣、五里亭和龍虎塔,北面有高雄孔廟和萬年公園、南側為鳳山縣舊城


殘、東面則為蓮池潭牌樓入口和高雄市風景區管理所。高雄左營蓮池潭近年來會舉辦一年一度的「蓮


池潭萬年祭」,約在10月份舉行,讓蓮池潭充滿傳統文化和宗教氣息的高雄旅遊景點。


蓮池潭-池畔廟宇


蓮池潭畔擁有多座寺廟,期中以高雄孔廟、春秋閣、龍虎塔、北極玄天上帝等等;「高雄孔廟」最


原始、初建於西元1684年的建物目前僅保存崇聖祠,新高雄孔廟重建於西元1977年,位於蓮池潭西北


岸,整體建築風格為宋代孔廟風格以及山東曲阜孔廟的配置,擁有夏商周三代的特色和文化,總面積


為台灣最大的孔廟;「春秋閣」是兩座中國宮殿式的春閣和秋閣,見於西元1953年,兩座樓閣分別都


是四層八角並以九曲橋相互連結,是紀念關聖帝君的標地物,閣前的騎龍觀音也是特色所在;「龍虎


塔」是兩座龍和虎的閣樓,高七層的塔可由龍口進、虎口出,龍塔內畫有中國的二十四孝子插圖、虎


塔則有十二賢士和玉皇大帝三十六宮將圖;「北極玄天上帝」又稱北極亭,廟高約為72公尺、七星寶


劍長約38.5公尺,是東南亞最高的水上神像,入口處擁有峰壑和噴泉等等造景;蓮池潭畔另外還有啟


明堂、五里亭和清水宮等廟宇,都是民眾來到蓮池潭旅遊可造訪的高雄旅遊景點


蓮池潭旅遊


民眾來到高雄左營蓮池潭旅遊除了可到上述的廟宇參觀以外,園區內的各式各樣設施和其他旅遊景點


也不可錯過;蓮池潭畔有一座「洲仔濕地公園」,佔地面積約為10公頃,以5年「水雉返鄉計畫」讓


此地成為擁有水生浮葉植物的生態環境,目前在洲仔濕地公園已有約65種以上鳥類和其他水生植物在


這裡發展出特有的生態;「蓮池潭自行車道系統」於西元2006年完工,從愛河中段至蓮池潭畔,總


長度約為20.6公里,沿途可經過三民1號公園、河堤公園至微笑公園等等綠地,是民眾假日鐵馬行的


好去處;此外蓮池潭園區內設有親子遊樂區、綜合設施遊樂區也是不錯的選擇喔!




林夢真 撰文







 





****************************************************




春秋閣

春秋閣,全名「東南帝闕樂善社啟明堂春秋閣」,又稱「春秋御閣」,


是為紀念武聖關公而建的廟宇,位於台灣高雄市左營區蓮池潭畔。


春秋閣建於民國42年(1953年),為兩座中國宮殿式樓閣,一稱春閣,


另一稱秋閣,春秋閣之名取其合稱。兩樓閣各為四層八角,綠瓦黃牆,


宛如寶塔,古色古香的塔影倒映水中。其間有九曲橋相通。


春秋閣的前端有一尊騎觀音,地方相傳觀音菩薩曾騎龍在端現身,


指示信徒要依其現身之形態建造聖像在春閣與秋閣之間,


故有現在的騎龍觀音聖像。



****************************************************


【高雄左營】蓮池潭漫遊:天府宮→北極玄天上帝→春秋閣→龍虎塔→鳳 ...


蓮池潭天府宮15


天府宮~



蓮池潭護安宮玄天上帝04


這尊巨型北極玄天上帝,使潭面變得更加熱鬧,峙水中的神像堪稱東南亞


最高水上神像,為左營元帝廟與豐榖宮所有,據說奉玉皇大帝降旨乩童所建


,身高72尺,手執的七星寶劍長38.5尺,堪稱天下第一劍。



蓮池潭啟明堂04


啟明堂即武廟,堂祀蜀漢關羽,位在蓮池潭的西南方創建於光緒25年(1898)


係宮殿式建築,壯麗堂皇極富東方色彩。



◎ 龍虎塔:


蓮池潭龍虎塔01


龍虎塔為蓮池潭最具盛名之風景點,塔高七層,以龍虎兩口為入口,


以身為道,塔身與岸邊有九曲橋相銜。



蓮池潭龍虎塔04


龍虎塔正對面的慈濟宮~



慈濟宮〈保生大帝廟〉,主 要是祀奉吳真人,或稱為大道公。他精於醫術


救人無數,廉恕不茍取,遠近的人都把它當作神一樣的尊敬,死後,鄉里人


士就以他的肖像建廟祀奉,而且也勒賜為「慈濟」, 之後歷任的皇帝勒


封為「忠顯」、「英惠侯」等,因此信仰鼎盛,建廟也很早。



◎ 鳳山縣舊城(北門):


鳳山縣舊城14


鳳山縣舊城06


位於左營的城門古蹟是台灣第一座土石造的城池,建於清道光五年(1825),清領時期鳳山縣的範圍涵蓋現在的高屏地區。



現今位於左營區仍留有北、東、南三個城門及部分城牆。


鳳山縣舊城11


蓮池潭附近的城門是「北門」。


鳳山縣舊城10


鳳山縣舊城12


鳳山縣舊城09


城門構造尚稱完好,左右延存之城牆尚有百多公尺。


鳳山縣舊城08


可藉由石頭樓梯登上城垛~


鳳山縣舊城13


北門(拱辰門)位於勝利路、義民巷、埤仔頭街交會處,城門上有「拱辰門」字樣。


鳳山縣舊城01


門外兩側塑有五彩灰質門神立像,技精工細。


鳳山縣舊城07


目前為國家一級古蹟~


******************************




                                                              左營蓮池潭導覽圖


左營蓮池潭風景區-導覽圖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化局表示,正房年初開放參觀以來,每天可接受九百人次,十分鐘放一批卅人(含四位身心障礙者、老弱婦孺),一半現場排隊,一半網路預約,每批間隔廿分鐘,午間時間則暫停參觀。


next


照片來源:


*****************************************************************


士林官邸正館 明年1月27日起收費




  • 2011-12-07 01:14
  • 中國時報
  • 【林佩怡/台北報導】





 

 




     為維護古蹟參觀品質,原本免費參觀的台北市士林官邸正館,明年一月廿七日起開始收費,全票為一百元、優待票五十元。文化局說,目前尚未開放的正館二樓,如蔣夫人畫室等,屆時都將開放參觀。


     昨日市政會議通過「台北市士林官邸正館門票收費標準」,文化局主祕王逸群說,士林官邸正館每天約九百人次參觀,一年維護費用約一千六百萬元,為維護參觀品質和支付古蹟清潔費用,明年初將開始收費。


     王逸群說,一般民眾收費一百元,廿人以上的團體每人八十元,五十元優待票部分,適用對象為學生、國際學生、六十五歲以上民眾、設籍士林區市民、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志工、低收入戶、其他符合優待身分民眾等,學齡前兒童和身障者可免費入場。


     王逸群說,士林官邸正館開放以來,民眾喜歡參觀總統接待大使、會客餐廳等,明年也將開放二樓,包括蔣夫人畫室、尼克森曾入住的房間、總統床舖等。另外,為提升參觀品質,每天參觀人次降為五百六十人次左右。




*******************************************************


IMG_0937.JPG 


資料來源:【遊記】士林官邸正館@ 優雅懶散的牙套日記:: 痞客邦PIXNET ::


自從民國39年3月31日,老總統蔣介石,帶著夫人蔣宋美齡,住進士林官邸後,這裡就成了禁區,除了國內外的元首貴賓,一般人想都別想進來,就算到民國64年4月5日,蔣介石病逝之後,士林官邸依然保持神秘,雖然到了民國85年,士林官邸終於對外開放,但是蔣介石夫婦居住的正房,以及招待所,因為保存許多蔣介石跟蔣宋美齡的私人物品,所以一直沒有對外開放,三年前總算開始整修,經過總統府前後花了1億1600萬,總算在民國100年的第二天,正式對外開放!趁著採訪的空檔,用照片帶著大家,一起揭開"士林官邸正房"的真面目!


IMG_0894.JPG 


(踏進正房大門後,首先看到的,就是"穿堂",不管是國內外的來賓,都得先在這裡,等待蔣介石接見,當然如果是大咖,如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尼克森等人,應該就不用等吧!)


IMG_0896.JPG 


(穿堂兩邊,是一整排的椅子,上面還鑲著白色的閃亮貝殼,這些家具可是蔣介石夫婦,從大陸帶過來的,牆上掛的四幅畫,都是蔣宋美齡的作品,分別是梅蘭竹菊,非常典雅!)


IMG_0895.JPG 


(穿堂的另一邊,目前還沒開放參觀,其實正房非常寬廣,雖然號稱正式對外開放參觀,不過能夠參觀的區域很少。)


士林官邸,不愧是老總統的官邸,光是正房區域,建築物加上庭園,就廣達四百坪,兩層樓的建築,也有很多的房間跟活動空間,不過這次開放的區域,卻只有一樓的部分,而且是很小一部分,只有門廳,穿堂,大小客廳,再加上飯廳,用走的話,大概三分鐘就走完,不過從94年起,士林官邸就被列為古蹟,所以雖然經過整修,但是每天開放參觀的名額,還是非常有限!想來參觀的人,得一大早先到士林官邸花園門口排隊拿號碼牌,從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半,一次參觀10分鐘,每批20人,所以一天最多860人能一睹官邸正房的真面目!而且開放的第一天,從下午兩點半才開放,只有前200人能參觀,讓很多民眾撲空!


IMG_0892.JPG 


(60多年來首次開放,採訪的記者們,有幸成為繼馬總統等高官民代後,第二批參觀團成員,每個人都把握機會猛照相!)


IMG_0886.JPG 


(穿堂旁邊,就是小客廳,簡單的沙發家具擺設,是蔣介石夫婦,跟家人朋友聚會的地方,也常常在這裡跟孫子下棋!)


IMG_0885.JPG 


(換個角度,小客廳擺飾很簡單,旁邊的壁爐上,有時鐘跟蔣介石媽媽,王太夫人的相片。)


IMG_0899.JPG 


(小客廳隔壁,就是超大的餐廳,靠近鏡頭的小圓桌,是蔣介石夫婦平常吃飯用的桌子,如果遇到貴賓來訪,就到後方的長桌用餐,平常家庭聚會開趴,人再多也不怕!而且餐廳還可以充當小型電影院,蔣家人就在這裡看電影!)


IMG_0902.JPG


(餐廳的一角,擺了顆超大的靈芝,壁爐上的木雕,是著名的耶穌跟十二門徒,最後的晚餐,顯示出主人家的信仰!)


走了一趟士林官邸正房,才知道原來蔣介石,是個超級電影迷,而且愛看的電影種類非常廣泛,不管是戰爭片,愛國片,甚至連卡通,通通來者不拒,而且他還有個專屬的電影小組,不但隨時要幫他準備最新的電影,甚至連蔣介石到台灣各地旅遊巡視,電影小組也要跟著一起全台灣趴趴走,看來蔣介石不只有家庭電影院,更是行動電影院!


IMG_0921.JPG


(重頭戲登場,正房內的大客廳,就算擠了二十幾個記者,還是很寬闊,根據我目測,現場應該有50坪左右,而且大客廳分成好幾個小區域,各有不一樣的家具風格,可以彈性運用!)


IMG_0903.JPG 


(大客廳一角,整個正房的裝潢佈置,由蔣宋美齡一手包辦,整體色調都是她最愛的"牛舌紅",不管是地毯,還是窗簾,就連沙發跟裝飾用的瓷器花瓶,都是一片紅通通!)


IMG_0928.JPG 


(大客廳中的中式家具區,旁邊圓形大窗戶,讓戶外的風景也成為客廳的裝潢,據說是蔣宋美齡的巧思!)


IMG_0910.JPG


(大客廳另一角,西式沙發區,原來客廳搞這麼大,還可以分成中式跟西式,就是可以彈性調整,人多的話,就坐在比較大的區域,國內官員或是東方國家元首來訪,就在中式家具區哈拉聊天,要是西方國家元首來參觀,大家就坐在沙發區博感情,像是美國總統艾森豪,尼克森,南韓總統李承晚,都曾經拜訪過士林官邸,尼克森甚至還住上好幾天!)


IMG_0918.JPG 


(大客廳另一個角落,蔣介石跟其他國家元首man's talk的地方,美國總統艾森豪來台灣的時候,蔣介石就跟他在這裡密談,蔣宋美齡則在大客廳的另一個角落,跟陪同來訪的美國記者團,來個小型記者會,夫婦分工合作,把大客廳運用得淋漓盡致!)


IMG_0920.JPG 


(大客廳中,最正式的區域,看到後面的大型屏風,就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氣氛,如果遇上比較正式的接見,或是贈勳給國外的貴賓,就是在這裡!)


IMG_0926.JPG 


(大客廳總共有四個大圓窗,其中三個看得到外面的風景,這一面窗的背後,就是餐廳,所以蔣宋美齡就用自己的畫作來做裝飾,這幅可是真跡呢!)


從穿堂,小客廳,飯廳,到大客廳,就是士林官邸正房,目前暫時開放的區域,走了一趟,有種"就這樣?"的Fu,沒有想像中的精彩,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比較具有蔣介石夫婦個人風格的區域,像是臥房,書房,辦公室等地方,都集中在正房的二樓,而幾個區域,還在整修當中,暫時沒有對外開放,或許半年後再來,就能夠上樓逛逛,才算真正的揭開正房的神秘面紗吧!


IMG_0929.JPG


(士林官邸正房的庭園,藍色的建築物,就是正房,外面的庭院,可以用來辦Party,台北市長郝龍斌,還是17歲的少年時,就曾經沾了老爸的光,到士林官邸吃BBQ,西式自助餐,到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難忘呢!)


IMG_0936.JPG


(庭園中還有小池塘,蔣介石沒事就愛坐在池邊,發呆放空,悠閒啊!)


IMG_0938.JPG 


(池塘的另一角,有種優閒的神秘感。)


六十幾年來,終於看到蔣介石官邸的真面目,跟想像中比起來,除了大的嚇人,倒是跟一般民眾的家庭裝潢差不多,而且只開放一樓的小部分區域,實在是雷聲大雨點小,那些一大早就來排隊的民眾,應該多多少少會失望!還是請大家拭目以待,揭開二樓神秘面紗的那一天吧!


***************************************


::: 士林官邸‧關鍵年代的風雲史詩::: -關於官邸


 


***************************************








士林官邸二樓「蔣公起居室」 年初五開放

























士林官邸正館明年大年初五起,開放二樓起居空間。圖為起居室之一,故總統蔣中正在這張床上逝世。
圖/中正文教基金會提供
台北士林官邸正館一樓,自今年元月起免費開放參觀,每天吸引九百多人次入場,但二樓起居室、畫室等生活空間,仍是「外人止步」。昨天北市府決定,明年大年初五(元月廿七日),士林官邸二樓將對外開放,讓民眾一覽故總統蔣中正夫婦居家樣貌。

士林官邸正館一樓,設有穿堂、門廳、小客廳、大客廳、餐廳等;二樓為生活起居空間,民眾可參觀兩間起居室、小餐廳、習國畫的蔣宋美齡個人畫室。

中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邵銘煌指出,二樓兩間起居室各有功能,因蔣中正夫婦是虔誠基督徒,一間擺設耶穌像,提供「精神支持」,讓兩人早晚在此禱告;另一間擺設留聲機,播放蔣中正喜愛的唱片,多半都是各式耶誕歌曲,如低音歌王平克勞斯貝演唱的聖誕樂曲,走「娛樂」風格。

邵銘煌說,蔣中正晚年身體不佳,為方便醫療,播音樂的起居室增加單人床,布置成臥房;民國六十四年四月五月晚間,蔣中正就是在此臥床病逝,現仍保留當時擺設樣貌。

明年一月廿七日起,市府文化局也提供一、二樓語音導覽服務。屆時士林官邸正館也將改為收費入場。




全文網址: 士林官邸二樓「蔣公起居室」 年初五開放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765467.shtml#ixzz1fqfSfrYx
Power By udn.com


~蔣夫人座車~



DSC01247


本車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1988年份製凱地拉克5031cc


 


照片來源 : 旅遊札記134~士林官邸(一)正館 & 凱歌堂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光山                                                          佛陀紀念館


 


台灣佛光山 佛陀紀念館--3D導覽



 







-




 




真是棒極了!還有梵唄音樂!請善用右下方之目錄進入欣賞





 (年度最特殊3D影片,分享各位)



 







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之佛陀紀念館  (內容很棒!)




 


佛陀紀念館位於台灣高雄市。2003年舉行安基典禮,預計2011年12月25日竣工。


慶祝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落成典禮,而舉辦的全國各地「佛祖巡境行腳祈福」活動,


佛陀真身舍利自本月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二日繞台灣一周,行腳托缽人數盛況空前 !



成佛大道、南北廊道

長240公尺、寬113公尺,地坪鋪設石材。成佛大道南、北廊道長各254公尺,以黑石為材,雕刻萬人功德芳名及參與興建佛陀紀念館的諸多寺院名稱。








佛光大佛設於主館後方,為佛陀紀念館的地標,通高108公尺,像高50公尺,為世界最高銅鑄坐佛。並發起「百萬心經入法身」活動,集百萬人抄寫好的心經,永久奉納在佛光大佛的佛身內。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12月/25日一同見證佛陀紀念館落成典禮)



佛陀紀念館坐西朝東,佔地總面積約100公頃,自安基至竣工,歷經9年,主體建築正館外,成「前有八塔,後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的格局。主建築位於中軸線上,從東至西依序有禮敬大廳、八塔、萬人照相台、菩提廣場、本館及佛光大佛等,另外南有靈山,北有祇園。


↑先來一張全覽空照圖(分享自齊柏林「從空中看高雄」http://tw.myblog.yahoo.com/aerofoto-taiwan/photo?pid=13024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全球資訊網


 


1225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落成形象廣告- YouTube



                                                                                       佛陀紀念館建館緣起



◎星雲大師 撰


  一九九八年二月,我因感於南傳比丘尼戒法失傳已久,為了恢復南傳尼眾教團,特地到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此乃中國佛教首度跨越國家種族藩籬與法脈傳承,第一次在印度傳戒,不但順利恢復南傳比丘尼戒法,同時成就了佛教界的另一樁盛事,那就是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把他護藏多年的一顆佛牙舍利贈送給我,希望我請回台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


  說起佛牙舍利,根據經典記載,佛陀涅槃後,留存在人間的佛牙舍利有三顆。目前一顆在斯里蘭卡,一顆在中國大陸,第三顆原本留在印度,但十三世紀時回教徒大舉入侵印度,佛牙舍利被人秘密由那爛陀寺帶往西藏,供奉在薩迦遮楚秋的「囊極拉齋寺」;一九六八年文化大革命,拉齋寺被毀,佛牙舍利從此下落不明,不知去向。


  原來,這顆佛牙舍利被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拾獲。為了守護舍利,他冒著生命危險,橫越喜馬拉雅山,經過長途跋涉,歷經艱辛,最後將佛牙舍利再次護送回印度,並經其上師與多位法老認證無疑,從此佛牙舍利密藏在他隨身的「迦護」寶盒中,長達三十年之久。


  直至一九九八年,我到印度傳授三壇大戒,貢噶多傑仁波切感於自己年事已高,眼看著回西藏已不可能,在印度又無力興建佛牙寺供養,因此希望能為佛牙舍利找到一個可以託付的人。


  當他得悉佛光山為增進漢藏文化交流,創設中華漢藏文化協會,並且不避艱難,在佛光山舉辦「世界佛教顯密會議」,同時主導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在佛光山召開,乃至創立國際佛光會等盛事。他對佛光山長期為促進世界佛教交流所作的努力,十分感動,尤其肯定佛光山乃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目前全世界均有佛光山寺院,他相信我有能力護持佛牙舍利,因此透過時任中華漢藏協會理事長田璧雙喇嘛居中介紹,在我前往印度傳戒期間,當面表達贈送佛牙舍利的心願。


  最初乍聽這個訊息,我一時還會意不過來,也不敢相信自己能有如此福報。不過貢噶多傑仁波切很誠懇的告訴我,這顆佛牙舍利是經過多位法王認證無疑,並由十二位仁波切聯名捐贈。他甚至提及,為了避免印度政府干擾,迎請佛牙舍利回台時必須繞境,由印度經尼泊爾加德滿都機場到曼谷,再從泰國迎回台灣。


  在我了解詳情之後,心想,如果台灣人民真有這份福報,對於這樣的好因好緣,自當盡力助成。因此戒會圓滿回台後,隨即召開記者會,宣佈這項訊息,不但獲得佛教徒的熱烈支持,社會各界也樂觀其成。甚至當時的行政院長蕭萬長先生也表達,政府將全力協助,迎接佛牙舍利到台灣。


  事情至此大致底定,於是我結合佛教界與社會賢達,組成「佛牙舍利恭迎團」,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會長吳伯雄擔任迎奉團團長,慈容法師為執行長,護持委員包括心定和尚、慈莊法師、慈惠法師、王金平、陳履安、吳敦義、丁守中、潘維剛、趙麗雲等一百多人,在同年四月七日,搭乘華航CI-695包機,前往泰國迎接佛牙。


  在此前二天,也就是四月五日,貢噶多傑仁波切和數位喇嘛,已從印度順利把佛牙舍利護送到泰國。值得一提的是,貢噶多傑仁波切原本預定六日動身,我因擔心節外生枝,希望他提早一天抵達曼谷。結果他在五日經尼泊爾抵達泰國,隔天尼泊爾即因政黨之爭而關閉機場。消息傳來,大家無不慶幸他提前一天啟程,否則事情難保不會生變。可見冥冥之中,似乎連佛陀都在成就佛牙舍利到台灣的美事。


  佛牙舍利抵達泰國後,暫時供奉在佛光山曼谷道場。到了四月八日上午,假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大樓舉行一場「祈安法會」。當天一早,貢噶多傑仁波切禮拜過佛牙舍利後,親手交給田璧雙喇嘛,之後在「佛牙舍利恭迎團」團員陪同護持下,來到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會場。此時泰國佛教界,包括泰國副僧王頌德帕菩陀詹長老、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副會長恰洛‧威沙門中將等人,早已等候在大門口,代表世佛會和泰國佛教界恭迎佛牙舍利。


  會中,特以藏文、泰語、漢語誦經,象徵顯密、南北傳佛教的融和。隨後在副僧王頌德帕菩陀詹長老證明交接下,由嗊噶多傑仁波切捐贈、密教四大教派十二位德行兼備的仁波切聯名簽署,並經薩迦派的廷勤法王、寧瑪派的頂果欽哲法王等高僧認證無疑的佛牙舍利,正式交由我代表恭迎團接受,並於隔天搭乘華航包機請回台灣供奉。


  由於四月八日適逢佛誕節,應泰國佛教界禮請,祈安法會結束後,佛牙舍利再被迎請至世佛會所在地皇后公園,供泰國全民瞻仰禮拜。翌日,亦即四月九日下午二點三十分,佛牙舍利終於回到台灣。


  當飛機抵達桃園機場,佛光山住持心定和尚率領四眾弟子迎請。為表達最虔誠心意,現場兩百位優婆夷遵循古禮,以香花鋪地、布髪接足恭迎,同時有二百位顯教法師持幢幡、手爐,以及密教喇嘛吹法螺迎請。另外,國防部示範樂隊及各界代表奏樂,乃至台灣佛教界代表一路迎迓等,場面十分隆重莊嚴,氣氛更是祥和肅穆。


  當天到場的貴賓包括行政院長蕭萬長、考試院長許水德、立法院長王金平、內政部長黃主文等,以及佛光會員、信徒等兩萬多人參加恭迎法會。會中,我代表大眾向佛牙舍利祝禱祈願,並感謝貢噶多傑仁波切的無私捐贈,以及田璧雙喇嘛的居中促成。


  法會圓滿後,大眾啟程回台北道場,沿途高速公路淨空,並有警車開道,一路暢行無阻。當車行在高速公路上,忽然下起傾盆大雨,然而奇妙的是,車隊下了圓山交流道,大雨霎時停止,彷彿剛才的一場雨,是特為壇場灑淨而下。


  尤其不可思議的是,當佛牙舍利在沿途信眾虔誠恭迎下,來到松山火車站前臨時壇場,此時天色已漸昏暗,突然天空射出一道金色光芒,把松隆路照得像黃金鋪地一般,在人間衛視主持現場轉播的趙寧博士,看了頻頻稱奇,甚至禁不住興奮的驚呼:「真是金光大道!」一起主持的依空法師立即說:「這是佛光普照,所以是佛光大道!」


  這個畫面經人間衛視等多家電視台錄影、實況轉播,傳送到世界各地,許多在電視機前觀賞的民眾,無不被這殊勝景象攝受,同感蒙受佛光加被;現場信眾見此瑞象,更是歡喜感動,嘆為稀有。


  經過在臨時壇場舉行簡短誦經、回向儀式後,佛牙舍利暫時供奉在台北道場。短短八個月當中,各地前往禮拜的信眾、團體,高達數十萬人次,主動加入服務行列的義工,超過萬人以上。


  期間,應行政院長蕭萬長先生之請,於四月十一日在中正紀念堂前的大廣場,舉行一場「恭迎佛牙舍利顯密護國祈安法會」,副總統連戰先生特地出席上香,並且當場與蕭萬長院長一起籲請與會大眾,共同推行國際佛光會所倡導的「三好運動」,隨即獲得現場數萬人響應,一致宣誓奉行「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之三好運動。


  八個月後的十二月十二日,佛牙舍利從台北道場搭乘鐵路局專屬包車南下,沿途停靠彰化、嘉義、台南、高雄等站,每站停留九十分鐘,供當地信眾瞻仰禮拜。


  當天晚上,在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舉行「恭迎佛牙南來獻燈法會」,由心定和尚主法,一萬多名信眾同聲稱念佛陀聖號,並且獻燈祈福,祝禱全民平安。


  翌日上午,佛牙舍利由高雄普賢寺出發,經鳳山、大樹鄉巡境後回到佛光山。此時佛光山上早已聚集了萬名以上的四眾弟子,大家滿心期待的列隊恭迎,看到佛牙舍利回山,臉上無不流露出歡喜、感動的神情。因此在安奉祈願儀式中,我有感而發說:佛牙比黃金、鑽石還要珍貴,因為人們瞻仰佛牙舍利後,不但會恭敬合掌,還會生起歡喜心、道德心,我也希望大家藉由禮拜佛牙舍利,能學習佛陀的慈悲、智慧。


  佛牙舍利是宇宙稀有之寶,能把佛牙舍利迎回台灣供奉,不但是台灣佛教界的一大盛事,且能讓舉世大眾藉由禮拜佛牙舍利,人人「心中有佛」,由人心的淨化,帶來社會的祥和與世界的和平。因此在我接受貢噶多傑仁波切捐贈的當下,早已決意在台灣覓地建塔供奉,期讓全世界的有緣人都有機會禮拜、瞻仰。


  為了覓地建館,一開始雖然幾經周折,後來終於看中佛光山隔壁的擎天神公司用地,遂由張姚宏影、曹仲植、潘孝銳等人捐資購地,而後在二○○三年元月舉行「佛陀紀念館安基典禮」。當天泰國代理僧王頌樂拍布達勤那旺上座比丘、天主教單國璽樞機主教、立法院王金平院長、高雄縣楊秋興縣長、吳伯雄總會長等五萬多人參加。


  佛陀紀念館佔地一百餘公頃,正館面積四千坪,地下一層,地上五層,另有八座代表「八正道」的寶塔,以及四座代表「四聖諦」的菩提伽耶正覺塔,地下設有地宮四十八間,裏面收藏各種與佛陀有關的聖物,如恆河金沙、轉法輪塔石塊、涅槃塔的五穀磚等。


  建館工程自二○○三年開始,經過八年建設,至二○一○年竣工。在此期間,光是外觀設計圖便繪製了一百多張,從最初旅美大陸雕刻家郭選昌先生設計的「佛陀立像」,亦即以佛陀造型為建築主軸,從外觀看去,整個佛陀紀念館猶如一尊佛;後來經過一再修改,成為現在除了主體建築正館外,所謂「前有八塔,後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的弘偉格局。


  這一切過程,都是經過大眾開會協商,完全以眾意為主,沒有某個個人的意見或主張,所以在規劃、設計期中,我曾說:誰能主持佛陀紀念館的建築工程?只要不執著己見,能夠「無我」的人,就可以擔任。後來由佛光山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滿舟法師負責。


  佛陀紀念館的建築,可以說是從「有我」到「無我」,從「有相」到「無相」,這其實也是佛陀對我們最好的教化!尤其佛陀一生倡導眾生平等,在平等的精神之下,人類追求和平的目標才能達成。佛光山興建「佛陀紀念館」,正是希望透過供奉代表佛陀威德、智慧的法身舍利,讓人們在禮敬佛牙的同時,能夠開發自己清淨的佛性,並為人間注入善美與真心,帶來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佛陀紀念館是一座融和古今與中外、傳統與現代的建築,具有文化與教育、慧解與修持的功能。在正館中,一座鑲寶石的金塔,用來供奉佛牙舍利;一尊五十米高的銅佛,裏面提供參與「百萬心經入法身」活動的信徒,以抄經方式來表達供養心意。


  此外,四十八座用來收藏各種佛教文物的地宮,未來預計每百年開啟一座,同時收入新的文物,讓人類的文化得以綿延不絕。尤其希望能把佛陀在印度走過的足跡、所撫觸過的紀念品,都集中到佛陀紀念館,以供大眾瞻仰、禮拜。


  第一批來自各方捐贈的文物,包括:韓國通度寺贈送的佛陀金襴袈裟、泰國僧王贈送的金佛、泰皇贈送的十大弟子舍利,以及香港信徒楊棟、楊葛小琳夫婦贈送的純金觀音等,都將永久收藏在佛陀紀念館中,供人參觀。


  目前佛陀紀念館雖因地處台灣,一時尚未為世人所知,但未來必然是全世界人類的精神堡壘。感謝高雄縣楊秋興縣長,在建館期間提供諸多助緣,讓佛陀紀念館自二○○三年元月舉行「安基典禮」後,同年五月通過「非都市土地曁山坡地開發建築審議」,准予開發。不久又陸續取得「雜項併建築執照」等,因此得以正式開工,並從水土保持到主體地上結構體工程的開工,先後順利完成正館、四聖諦塔、八正道塔、禮敬大廳、萬人大階梯等工程,最後在二○○九年十二月廿五日,正式獲得高雄縣政府以「(98)高縣建使字第01060號」函,發給佛陀紀念館「E1寺廟」使用執照。


  佛陀紀念館是集千萬個以上的功德主共同成就,尤其從佛牙舍利迎回台灣,到佛陀紀念館建成,前後歷經十餘年,此中有太多殊勝的人事因緣值得記錄。因此館成之際,特將佛牙舍利來台的因緣,以及佛陀紀念館的建館過程,敘述如上,以資紀念。






 

佛光山成佛大道及大雄寶殿,佛光山寺內景點之一。大雄寶殿四字由張大千先生所提。


 







佛光山


佛光山位於高雄縣大樹鄉東北區,是中外聞名的佛教勝地,有“南臺佛都”之號。是由星雲法師率領弟子創建的。創建於民國56年,其寺廟建築宏偉,並設立了佛教大學,以推廣佛法,佛光山是臺灣最大的佛教道場,創辦人星雲法師為提倡“人間佛教”之道,一磚一瓦建立起佛光山,成為臺灣信眾最多、最負盛名的佛教聖地。寺廟建築規模宏偉,並以巨型雕塑群而著稱。 佛光山最突出的標誌是金身接引大佛,大接引佛左手下垂作迎迓狀,右手舉至肩,掌心向前,手指向上,表示“接引上天”。佛像全身貼金,每與朝陽暮霞相映,即見金光萬丈,耀眼奪目。大佛腳下臺基上排列著一圈與其相貌姿態相同的佛陀,從山下放生池到大佛前的兩側,也都排列著大於真人作接引狀的佛像雕塑,據統計共有480座,皆鍍金身,氣派宏偉莊嚴,到此有如投身佛國。


 


佛光山 0 1 0 2


位於高雄縣大樹鄉,為目前台灣最大的佛教道場,星雲法師於民國56年創辦。由於參拜者眾多,影響僧眾清修,遂於民國86年封山,只有過年期間才開放。於90年元旦重啟山門,除周一外,每天都開放。


 


佛光山


玩全台灣旅遊網 更多照片


佛光山位於高雄縣大樹鄉,是台灣最大的佛教道場,創辦人為星雲法師,於民國56年帶領弟子一磚一瓦建立起「佛光山」,除了最主要的寺院建築外,其「大佛城」為佛光山的地標,而四周有480尊小型金身阿隬陀佛塑像圍繞,景象相當莊嚴。每年農曆春節到元宵期間,滿山的花燈,形成一片燈海,非賞壯觀。


 


大樹鄉 佛光山


佛光山簡介


佛光山位於高雄縣大樹鄉東北區,高屏溪的西側,由星雲法師帶領弟子披荊斬棘,一沙一石、一磚一瓦歷經艱辛所建設起來的,是一座大乘佛教的寺廟;目前佛光山不僅是著名的佛教聖地,也是南台灣的佛教重心,寺廟建築,格局恢宏,並且創立佛教大學,推廣佛法不餘遺力。


佛光山的建築風格


佛光山建築主要由大雄寶殿、大悲殿、大智殿和大碩殿四座寺廟構成。大悲殿奉祀白衣大士,廟堂周圍嵌有觀音像上萬尊;大雄寶殿佔地極廣,氣勢最為宏偉。主祀釋迦牟尼佛,左右陪祀藥師佛和阿彌陀佛;佛光山四殿內四週牆上共有14800小洞,各奉佛像一尊,光明燈一盞,莊嚴肅穆;接引大佛為佛光山最顯著的目標,其身高達120公尺,全身塑金,右掌朝前左手下垂,兩眼半閉,似笑非笑地昂然站立,四周另有480尊金身立像佛陀,分別環伺,在陽光山照耀下,鮮明奪明,下方有一座大佛城,大小佛像千餘尊,尊之儼然,十分壯觀;此外,佛教文物陳列館珍藏古今各國文物多達數千件,相當具有歷史意義。


佛光山-佛教勝地


佛光山四大信條為『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四大宗旨為『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由星雲大師創辦於1967年,星雲大師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僧侶及學者,提倡『人間佛教』,為中國佛教臨濟宗法脈傳承,目前已經成為全台灣第一大佛寺,佛光山在全世界都已設有許許多多的別分院;1997年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媒體面前宣佈,佛光山即將封山,封山的原因是為了要提供佛光山常住僧眾一個寧靜的修行環境。西元2000年,星雲大師經過層層考慮,佛光山終於決定重啟山門,並且提供大眾一個清靜的環境來修行。


佛光山-修身、旅遊之地


佛光山為帶動南部地區繁榮和休閒文化的提升,自2001年開放民眾進入,特別是在農曆春節到元宵期間,為佛光山最熱鬧的季節,滿山掛滿花燈,入夜後一片燈海,十分熱鬧,民眾可把握此機會,上山賞燈參訪;另外,民眾也可順道至文華山文化院、斜張橋等旅遊景點參觀,為您的旅程增加新的色彩。


 


佛光山全球資訊網


 


佛光山普門寺首頁 Pumen Temple Website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23 Mon 2011 10:50
  • 愛河



愛河


愛河的形成非常的晚,明清之際才有明顯的溪溝出現,成為一條自然河川,愛河的水源有兩種,一為海潮,由於她是潮川型的河流,會感受潮汐的漲落,故下游水質是海水,這也是民眾於此段釣魚時,魚穫皆為海水魚的緣故,也因此造成民眾在此放生嬌貴的淡水飼養魚,而真的放牠去往生的憾事,


另一水源即是上游的灌溉水及雨水,以及工廠排放的事業廢水及家庭污水,上游短而沒有固定水源,下游則水量充沛,全年不乾枯,漲退潮的平均落差約0.67公尺,雨季才暴漲為2.19公尺,水流算平緩。


愛河隨著歲月的流逝,她有著不同的名稱,最早稱為打狗川高雄因平埔族的馬卡道族刺竹文化而稱打狗,這條河被稱為打狗川,可見當時就與高雄的住民發生唇齒相依的關係,而後日人佔領高雄後,嫌名不雅,逐轉換為高雄貳字,於是愛河有了第二個名字─高雄川,自1908年基隆到高雄的火車全線通車後,日本政府開始以三期的築港計畫,,愛河於是進行了第一次的美容瘦身,縮窄了河面,睿深了河床,開發了愛河的運輸功能,愛河中壯觀的原木溯河而上的景象,成為許多老高雄記憶扉冊裡蕩漾的一頁,愛河搖身變為高雄運河,光復後,政府將運河兩岸闢為河畔公園,逐漸吸引市民以及外來的觀光客來此懸賞浪漫,1948年,市民陳江潘在中正橋附近經營划船所,請詩人呂筆命名為愛河游船所,豎立招牌在橋畔營業,某日颱風過境將招牌中游船所三字吹落,只剩愛河兩字,又巧遇情人於此殉情,留下纏綿緋惻的情書,記者報導時的取景鏡頭後即為愛河二字,一個美麗的錯誤報導“愛河殉情記”,於是成為了高雄人對愛河認知的圖騰,而後,高雄運河之名走入歷史,愛河有了全台灣甚或全世界最美的名字,


民國五十七年,楊金虎任市長時,為蔣夫人祝壽再度改名為仁愛河,但高雄人一逕只稱她為愛河,民國八十一年,市議員陳武勳在議會提議,終於又要回了愛河的名字,愛河還會有別的名字嗎?這恐怕不是件容易發生的事,因為她已經成為高雄生命記憶的主體。


愛河的流域,目前源自高雄縣仁武鄉八卦寮附近,流經高雄市左營三民鼓山鹽埕前金苓雅等區之後祝入高雄港,昔日的主河道約為今日的兩倍寬,於日治時期因都市開發而逐漸縮減,今長約12公里她被台灣民眾賦予最具浪漫情思的夢幻之河。


愛河原本為一溪流,當地人通稱為溪仔,並未有一固定或統一的名稱。與其居民的關係,早期為農、漁、交通等的互動。由於愛河水源充足,打狗平原深得灌溉之利,因此盛產稻米、蔗糖、鳳梨等作物;漁類方面除一般魚、蝦之外,冬至前後有烏魚,於大潮時刻,烏魚甚至隨著海水由高雄港,往上游入高雄川到達烏魚港仔,可見當時高雄川,高雄港仍未受多大污染。


早期的愛河是一個風光明媚、水清如鏡、漁產豐饒的遊覽勝地,遊客隨手用畚箕就可以撈起一堆魚蝦,但民國50年代後,逐漸因外來人口的大量移入,工廠林立,每日大量的家庭污水及事業廢水排入愛河之中,早已超過河川自淨的承載量,因而變得惡臭四溢,魚蝦絕跡,過往行人掩鼻而逃的窘境。


光復初期就已經有的龍舟競賽,一直到民國60年再也受不了烏臭不堪的河水而改到蓮池潭划龍舟。自此,愛河變成高雄毒瘤,人們開始視而不見,也忘掉愛河曾有的浪漫。


經過歷任市長整治愛河愛河的水乾淨了,連帶出海口與高雄港的水質,也從丙級提升為乙級。水清了、河川的魚兒就多了,海鳥便隨之而至;尤其船行之處,船尾的魚紛紛躍起,聰明的白鷺鷥便成群尾隨捕捉,形成一幅怡然有趣的畫面。


愛河下游,範圍由高雄港鐵橋建國橋之間,目前愛河下游至出海口沿岸一帶,有許多值得駐足一遊的景點,如音樂館如果要由水路來遊高雄市,愛河無疑的是最佳的選擇,隨著河水澄清,兩岸綠美化工程的進行,再加上河岸廣設的駁船碼頭,宛若水都般的行船夢想亦即將實現,市民及遊客可以在兩岸綠意如畫的步道中散步或騎單車,享受一個進步城市的清爽與?意,以「海洋首都,水岸城市」的全新視野來認識高雄。



愛河入夜以後沿著水面點點霓虹彩光,東西兩岸各具不同情調的"愛河曼波"與"黃金愛河"咖啡藝文廣場,散發迷人的咖啡香及快慢交替的美妙樂音,令人不得放慢腳步而融入其中,讓港灣城市的水岸休閒風情,為身心靈作徹底的放鬆。每天下午4:00~11:30可以搭乘愛河觀光船遊覽愛河風光。


在高雄市交通局積極爭取下,花將近四千萬元打造15艘「愛之船」,「愛之船」是20人座的動力引擎小型觀光船,以愛神「丘比特」及七對國際知名情侶命名。在愛河沿線設許多停靠站供市民上下船,沿途瀏覽河岸美景並享受咖啡美食,觀賞街頭藝人表演,對活絡港都觀光產業的商機,將具有畫龍點睛作用。利用「愛河行船」的浪漫風情,使鹽埕水岸風華再現。


鰲躍龍翔




 


 















城市光廊



 


 


愛河資訊網




 

城市光廊  高雄愛河燈會




:歡迎來到愛河資訊網:


愛河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旅遊資訊王TravelKing 旅遊導覽 - 高雄市 - 鹽埕區 - 愛河


高雄市文化愛河


愛河之心


旅遊台灣 > 觀光景點 > 高雄市 > 愛河愛之船 >


 



高雄市  .共34景點


共有 31 張照片 看更多照片




這裡有更多關於【愛河】的圖片


 















  (點擊連結原圖 再次點擊可觀看 !)
 












說明:
愛河週邊旅遊圖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今的樣貌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20號  TEL:07-5250271 / 5250273 


每個月第三個禮拜二為休館日。


委託得月樓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                                      


                                                                   打狗英國領事館


二級古蹟打狗英國領事館,建於1865年至今已有147年歷史,地理位置特殊,座落在海天一色的西子灣山上,可屬美景天成。坐靠打鼓山、前扼高雄港進出之大船、右看西子灣日落、左抱高雄市港全景。


本館為後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式建築風格,花欄石雕、圓拱設計,她見證了一個半世紀的歷史,經整修後,風華再現,英領風騷;館內亦蘊藏豐富的藝術臻品,使其成為內外兼美的古蹟領事館。


這座英國式的建築,設計者為英國人,使用尺寸皆為英碼及英呎。四周的外牆有連續的半圓拱,轉角處的栱較小而牆柱較大,是力學上的強固作用。建築物內設壁爐,並有地下室。整體外觀為連續的半圓栱,使得造型非常富有節奏感。領事館的紅磚從廈門運來,工匠聘自大陸,迴廊的圓栱在夕陽下被映照得更顯古意盎然。竹節狀的落水管是清末洋樓的特色,轉角的磚柱為雙柱並立,構造更為穩固。


1986年始經考證研究修復,現在內部闢為高雄史蹟文物館,陳列有關打狗開拓及近代史之文獻、照片及模型。遊客至此,除可參觀館內豐富收藏外,館外可西眺大海的點點船影,東望市區及港口,南側有曲折保持完好的古道,處處展現迷人的風采。



                   1910年的打狗英國領事館
                        

                 1910年的打狗英國領事館 



 


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及領事官邸是兩座建於1879年的英式建築,領事館位於高雄港打狗港)口北岸的哨船頭碼頭邊,是當時英國政府打狗掌理領事業務工作的重要據點。在臺灣目前現存的西式近代建築中,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的年代最為久遠。







領事官邸則位於基地高度離水面約30公尺的小上,東側、西側及南側皆緊臨陡峭的懸崖,北側連接鼓山,形成背面靠山、三面環水的形勢。領事館與領事官邸之間建有石階相通。1895年甲午戰爭後,臺灣進入日治時期1901年,英國政府進行領事官邸整修,外牆紅磚敷以水泥,以避免空氣中海鹽成分對磚面的侵蝕。1908年日本積極建設高雄港,哨船頭旗後山均被劃入港口要塞之範圍,英國因此放棄打狗領事建物的使用權。1925年,由日人接收使用,領事館改作為高雄水產試驗所,領事官邸改作高雄海洋觀測所日治時期結束後又逢多次風災,處處斷垣殘壁。直至1985年後「打狗英國領事官邸建築物」方才開始進行修復。198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打狗英國領事館(實為打狗英國領事官邸)為二級古蹟,並闢為高雄史蹟文物館


由於政權及產權的多次轉移以及資料的誤用,數十年來,山丘下碼頭邊的領事館建築物一直未被重視,而山丘上的領事官邸建築物,卻一直被誤認為英國領事館。[1][2]



 

 
 


英國首任駐台領事史溫侯 英國首任駐台領事史溫侯

 






康熙廿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王公十八人,由唐山過台灣,乘船行至西子灣外海,突遇風暴而沉沒。眾人脫險登岸後,即在西子灣墾荒安居。由於他們任俠尚義,常為人打抱不平,深得百姓的敬仰。

然不幸遭奸人誣指為叛匪,為不肖官差予以屠殺,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嗣經鄰人殮葬於壽山洞口山上,並合建一小祠堂奉祀。而後王公神靈顯赫,凡有緣人,必予相助。於是救苦救難之事蹟,廣為流傳。十方前來求助之信眾,多如過江之鯽。




後因其等救世仁心感動上蒼,遂由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奏請 玉皇大帝敕封為〈十八王公〉。




日據時代昭和二年(民國十六年),日人於開鑿西子灣隧道時,工程災難頻傳,工人傷亡慘重,經向王公求助後,始得平安順利完工。日人感念王公之神威,乃募資將小祠堂遷往西子灣海灘,並改建為廟宇,以供世人膜拜。




據悉蔣總統介石先生某次駐足西子灣行館,曾至本廟散步,於得知王公顯靈事蹟後,乃將本廟命名為〈靈興殿〉,以表敬意。



***************************************************




打狗英國領事館&史溫侯在台灣~~ ((轉貼的文史資料))

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清咸豐八年(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開臺灣、牛莊、登州、潮州、瓊州等口岸通商,臺灣係指台南一地,後又增設基隆、淡水、打狗三地通商子口。

1864年(同治3年)5月5日,由首任淡水稅務司麥士威爾(William Maxwell)設打狗關,並租用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Co.)的一艘運鴉片廢船「探路者號」(Pathfinder),作為辦公室及宿舍之用,停泊於港邊使用,當時打狗港岸上尚無辦公居所。同年7月,英人史溫侯(Robert Swinchoe )自淡水赴打狗籌辦遷移副領事館事宜,發現原先想租用的「探路者號」已被海關稅務司麥士威爾(William Maxwell)捷足先登,史溫侯(Robert Swinchoe )則另以月租一百銀元向甸德洋行租用其在打狗的廢船「三葉號」作為副領事館館舍,並於同年11月7日正式開辦領事業務。1876年9月打狗領事館購地增加預算獲同意。英國工部首席委員(HM’s Minister)要求建造領事官邸、下屬辦公室、巡捕房及監牢,以取代當時領事所租的房子,期望工程在一年內(1877-1878年)完成。1876年11月山頂領事官邸兩塊土地承租簽約作業完成。

出租人為盧天送,英國官方代表為代理測量官馬歇爾(Marshall),租期為永久租用。光緒五年(西元1879年)8月9日,英國領事A. R. Hewlett寫的有關於打狗新建的領事建築物的報告書。內容重要摘要:最近完工的領事建築物有1.山下港口旁堤岸區的辦公室(Public Offices)2.巡捕區(Constable’s Quarters)3.監牢(Gaol)4.在山上的一棟官邸(Residence)等。主要證實了1879年8月山下領事館及山上的領事館官邸完成之日期。1895年(光緒21年、明治28年),日人依中日馬關條約進佔台灣。日方依和約內容接收台灣清政府公產,而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山上官邸屬清國海關稅務司之所有產權,經過清、英、日三方交涉於1896年日方始接收打狗稅關等地;1909年(明治42年),日本外務省照會台灣的各國領事館,希望能辦理領事的移轉,因此至1910年(明治43年)3月24日,英國關閉安平的領事館業務,因打狗英國領事館屬安平英國領事館的分館,故亦遭到關閉,改由日本官方接手管轄。1931年(昭和6年),台灣總督府將此處改做『高雄海洋觀測所』,屬台灣總督府內務局管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防止美軍飛機轟炸,此處建物的紅磚上被塗刷水泥,以減低其曝光率,但其後方部份館舍仍遭到炸損。1945年(昭和20年、民國34年),日軍戰敗投降,台灣光復,此處曾做為台灣省氣象局測候所,負起高雄港出入船隻安全之任務,後因迭遭1977年(民國66年)賽洛瑪颱風之後處處斷垣殘壁造成嚴重受損。1986年(民國75年),高雄市政府始經修復,翌年(民國76年)由內政部公告為二級古蹟,93年8月起,高市文化局將之委外整修及經營管理,讓古蹟活化再利用,94年重新指定公告為市定古蹟,為使真確史實重現,2009年特予正名。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建於1865年至今2011年,已有一百四十六年歷史。地理位置特殊,座落在海天一色的西子灣山上,可屬美景天成。坐靠打鼓山、前扼高雄港進出之大船、右看西子灣日落、左抱高雄市港全景,對岸旗津設有VCR塔台,所有經由高雄港過境的船隻都須呼叫塔台請求通過權後通過。右手邊有防波堤,此防波堤將高雄港分成內港與外港,內港傳隻出航前由領航員將船隻領航至內。外港交接處,再交於船長駛出後交給大副,旁邊會有領航傳隻將領航員接回 。當時英國選擇此處興建本館有其歷史、政治、控管南台灣的命脈意圖,尤其當時沒有雷達,只得靠駐衛官,清點船隻以利到本館充分繳稅。

本館為後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式建築風格,花欄石雕、圓拱設計,她見證了一個半世紀的歷史,經整修後,風華再現,英領風騷;館內亦蘊藏豐富的藝術臻品,使其成為內外兼美的古蹟領事館。 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是台灣史上第一棟洋樓,建築風格係當時流行的東亞殖民樣式(Colonial Style),以磚石承重結構為主,木構架屋頂為輔,其轉角處採雙根並柱,其餘皆採單柱型制,大量使用圓拱,排水管為竹節狀,設有地下室隔潮層(僕役居住的地方與儲藏室),以往之史料皆誤為水牢或監獄,後經近代學者考證其監獄設施當在山下領事館辦公室區而非山上官邸處。2樓的排水口呈3孔與5孔是利用三令五時調節氣候之說來表現時令。建築結構上,目前為了使參觀的觀光客更容易明瞭,已將2樓的天花板拆掉,可直接看到樑.已前的平房是無樑的,外觀的排水呈竹節狀也與三口五口相對應代表氣候。官邸紅磚構材及工匠皆運自中國廈門,它擁有細緻的磚工甚至將英國女皇維多利亞「VR」記號彫刻,基座採硓石造,使用的規制皆為英碼及英吋;官邸內設有煙卤壁爐等歐式設施,將英式官邸生活樣態完全移殖至打狗;「它」也是相當進步的鋼筋水泥構造量體的前身。十九世紀英國的殖民地樣式洋樓迴廊皆很寬廣,因迴廊空間的使用率很高,英國領事人員多在午後的迴廊上喝下午茶、聊天或聚會;公餘之外欣賞港區山海交錯的美景,也慰藉了外交人員外放的鄉愁,英國人來臺灣是為購買南部蔗糖、稻米以及北部茶葉、樟腦,因此在臺灣南北皆設有領事館設施。打狗山上英國領事館官邸與山下打狗英國領事館辦公室間有一登山古道串聯,官邸、辨公室(含三間牢房)、古道加上洋行倉庫群皆同一時期之構造物,其實是打狗英國領事家屬與員工的生活圈,目前登山古道及山下領事館辦公室尚未開放參觀,僅開放山上領事館官邸區位。 

史溫侯在台灣史溫侯(Robert Swinhoe1836-1877)華文又譯為郇和或斯文豪,而斯文豪的譯名在生物界是大有名氣,因以其名命名者不知凡幾。史溫侯出生於英屬印度,畢業於英國倫敦皇家學院,尚未畢業就考上英國外交官;被派往中國當翻譯官;是十九世紀重要的博物學家,曾多次出入臺灣為打狗首任英國駐台領事。

當時身為駐外領事的功能有:1 . 保護僑民登記(出生、婚姻、死亡);僑民遺囑公證,僑民保護(生命、自由、財產)。2 . 商務調查報告及商務糾紛交涉。3 . 促進邦交及派遺國與駐在國間的商業、經濟、文化、科學以及其他方面的友好關係。十九世紀是西方大航海時代的末葉,歐洲冒險家們紛紛深入世界各角落發掘新物種,當時的打狗山是採集標本的重要據點,不僅領事館人員、海關人員、生物學家等皆遠道而來;1856年史溫侯(20歲)時初抵台灣,停留二週,曾在臺灣西岸作過短期考察,走過魚路古道。1858年再度來台,展開環台之旅,發表「台灣島紀行」。但長期居住本島時間則在1862及1864至1866年任英國駐台領事那三年,傾全力採集和觀察臺灣的物種。他居住在淡水時,史溫侯就探訪過基隆、蘇澳及蘭陽平原,而擔任打狗英國領事時則調查過澎湖及西南海岸,對鳥類及哺乳類、爬行動物、植物等多有筆記及出版品遺世,是十九世紀來臺洋人群中較為獨特的一位;1862年史溫侯因病返回英國倫敦休養一年時,攜回一批標本,送給鳥類學家及繪圖家古德(John Gould)。古德據此發表16種臺灣新種,包括紀念發現者與採集者的斯文豪而命名的藍腹鷴及臺灣紫嘯鶇、臺灣藍鵲等三種臺灣特有種。目前被列為臺灣極待保護的特有鳥種:­藍腹鷴 (學名:Lophura swinhoii,英文名:Swinhoe"s Blue Pheasant亦譯為斯文豪氏藍雉),就是這樣被寄送到英國繁衍,並於1969年送回臺灣15對。古德還將其在臺灣所發現的新種鳥類發表在《亞洲的鳥類》一書中,其中有­15種的學名保存迄今。

而當年從南到北隨處可見的藍腹鷴卻已成了珍貴稀有的保育鳥類,令人不勝唏噓。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倫敦民族學會等精英協會做介紹臺灣的演講,向英國精英們介紹他所蒐集的器物、標本興圖像,另外又做成小規模的「福爾摩沙島特展」參加當時的英國倫敦大展;使英國社會階層更深入了解臺灣的特產、種族及生物。由他命名或因他採集記錄發表的物種名錄多達千種,包括各種鳥類、哺乳動物、植物、陸生蝸牛、淡水貝類、昆蟲、兩棲爬蟲類、魚類等。他以博物學家的眼光記錄了150年前臺灣的生物多樣性,保存下來的標本見證了臺灣自然史的演變歷程,是此時期最重要的學者。史溫侯是第一個有系統的在台灣實地調查、記錄及採集標本,發表台灣動植物的學者。台灣現有記錄的458種鳥類當中,史溫侯所發現的有226種,他的著作中記錄了台灣陸生哺乳類27種、爬蟲類21種、兩棲類4種、淡水魚6種、陸貝30種、昆蟲46種、植物85種,被喻為是「台灣自然史研究的第一人」。史溫侯有著十九世紀科學家的使命感,想要讓福爾摩沙的自然生態公諸於世,其筆記中敏銳的觀察力加上詳細的描述,令人折服,而他習慣寫調查筆記把細節解釋清楚,對當時社會的研究者而言是極具價值的臺灣開發史料。1875年史溫侯因下半身癱瘓而從公職退休返回英國養病,1877年英年早逝享年41歲。史溫侯雖然生命短暫,但他的生命卻以另一種形式存活於台灣的歷史。至今,台灣許多的動植物名稱,是以他的姓氏來命名。他的名字在台灣自然史研究及動植物分類學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迄今仍然散發著光與熱。 生平:1836年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的英國人。1853年入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就讀。1854年擔任英國駐香港領事臨時書記,1855年轉任英國駐廈門領事館。1856年升任駐廈門兼上海英領事館二等書記官,3月搭船來到台灣新竹。1860年擔任英國陸軍總司令格蘭特翻譯,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同年12月派駐台灣府副領事。1862年獲選為倫敦動物學學會會員。1865年升任領事,1866年奉調廈門領事,1867年調駐寧波領事,1873調駐煙台領事。1875年因身體健康不佳而退休返回英國,定居倫敦。1876年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77年因病辭世,得年41歲。 









 


打狗英國領事館


打狗英國領事館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空藍藍的西子灣英國領事館 - Mobile01


打狗英國領事館


【高雄市文化局】打狗文化資產


高雄市   西子灣   澄清湖 旗津 愛河 壽山 美術館 蓮池潭.......34景點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May 21 Sat 2011 21:11
  • 野柳

                                                                             



 


野柳



野柳」為大屯山餘脈伸出海中的岬角,從金山遠眺,猶如潛入海中的巨龜,故又名為「野柳龜」。其因波浪侵蝕、岩石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燭狀石、蕈狀岩、豆腐石、蜂窩石、壺穴、溶蝕盤等各種奇特景觀。女王頭、仙女鞋、燭台石等,更是聞名國際的海蝕奇觀。區內的林添楨塑像是紀念其當年捨身救人的英勇事蹟



地質公園簡介


(點擊放大觀看!)




  仙女鞋









    野柳岬北面海岸的西側,有燭台般的圓錐石柱,石柱上方中央有一粒圓石,人稱「燭台石」。
    燭台石頂上的石珠一種叫做「結核」的特殊岩石,因為特別堅硬、抗風化,海水沖蝕之後就突出於砂岩表面。當結核周圍的砂岩逐漸被沖蝕不見,圓球狀的結核剛露出岩石表面,就成了「球石」或「石珠」。下側的砂岩還支撐著上面圓形的結核時,看起來便神似一座座石質的燭台。








野柳女王頭接班人 俏皮公主當選


 




營業時間
園區開放時間:每日全區開放,上午8時至下午5時(依季節彈性調整開放時間,5月至9月上午7:30至下午6:00,假日上午7:30至下午6:30)。


門票:

1)全票50元 (一般遊客)(2)優待票25元(持證優待)


3)一般團體票40元(30人以上一般遊客)(4)學生團體票20元(30人以上學生團體)



 

地質公園簡介

園區概況 入園資訊 短片欣賞


   自野柳地質公園入口到海岬的末端,長約1.7公里,期間最寬的地方不及300公尺。自基金公路野柳站到海岬的末端,長約2.4公里。野柳地質公園的奇岩是世界奇觀之一。由於海岸延伸的方向與地層及構造線方向近於垂直,外加波浪侵蝕、岩石風化、及海陸相對運動、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因而產生罕見的地形、地質景觀。


        野柳地名的由來普遍有三種說法:1.平埔族社名之音譯,2.野柳(ia-liu)是以西班牙文的Punto Diablos(意即"魔鬼之岬角")的Diablos,省略"D"與"B"兩子音後產生的,3.野柳當地居民早期靠海維生,因腹地有限,稻米缺乏,需仰賴大陸沿海米商供應。每當運米糧途中,搬運工人背後的米袋經常被當地人以"鴨平嘴(台語,以細竹筒一端削尖)"戳破,讓米流出來再隨後撿拾。因此在米商交談中常會說:「又被"野"人給"柳"去了(台語)」,因故而得名。


        野柳地質公園內可概分為三區,第一區屬於蕈狀岩、薑石的主要集中區。在第一區中可看到蕈狀岩的發育過程,同時也有豐富的薑石、解理、壺穴與溶蝕盤,著名的燭台石與冰淇淋石也位在本區。


        第二區的地景與第一區相似,皆以蕈狀岩及薑石為主,但數量比第一區少,著名的女王頭、龍頭石與金剛石皆位於本區。於第二區靠近海邊可看到三種形狀特別的岩石,分別取名為:象石、仙女鞋和花生石。三者都是岩層中形狀特殊的結核,經過海水侵蝕後,而突出於海邊的小地景。


        第三區是野柳另一側的海蝕平台,比第二區狹窄,平台一側緊貼峭壁,另一側底下則是急湧的海浪,在這裡可看到不少怪石散置期間,其中,較特殊的有二十四孝石、珠石、瑪伶鳥石,三者都是形狀特殊的結核,經過海水侵蝕後,所呈現的奇特岩石。第三區除了奇岩怪石的自然地景之外,同時也是野柳地質公園內重要的生態保育護區。


        由於野柳地質公園以海蝕地景聞名於世,各景點多位於海岸邊,懇請各位遊客遵守園區內各項警示標誌與標線內容,切勿跨越紅色標線及任意觸摸各特殊地景,以免被濺起的海浪弄濕,甚至被捲入海中發生不幸,或加速地景的風化與破壞。野柳地質公園全體員工歡迎您的到來,祝您有個愉快的一天。



 


 


 


野柳地質公園全球資訊網


Welcome to Taiwan-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台北縣政府


YouTube - 野柳海岸線-2 (影片) (第一段無聲請點選相關影片)


台北縣地圖 萬里鄉 野柳風景區 野柳海洋世界


地圖指引 野柳  0 1  0 2 (英坦士)


野柳海洋世界(連結)


 


推薦網站連結:(點選下列各站看看內容)


 


微笑台灣319鄉


TTNEWS全台400個旅遊景點導覽


公共電視 跟我遊台灣


台灣旅遊聯盟旅遊導覽-風景圖庫-台灣地區



台灣鐵道之美



台灣采風翦影


台灣觀光完全手冊


遍台灣 景點介紹



體驗台灣12大精采旅遊區域


台灣自然風情



台灣之美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正面全景

台北市110信義區仁愛路4段505號 Google地圖 :(02)2758-8008本館原隸屬台北市政府,民國七十五年


改隸教育部,並合併陽明山中山樓,機關名稱從「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易為「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立國父紀念館全球資訊網


誕生  本館線上簡介片  主要紀事  建築饗宴  浮光掠影  設施介紹  參觀資訊



為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偉大人格及革命行誼並發揚其思想學說,政府於民國五十三年開始籌建國父紀念館。除供海內外人士瞻仰 國父之用外;並兼具文化藝術教育、生活休閒及學術研究之功能。


  民國 五十四年先總統 蔣公親自主持奠基典禮;翌年經公開徵圖,由名建築師王大閎所設計之圖樣獲得入選,後又遵照 蔣公之指示在外型上加強 中國建築的特色而修正設計。民國六十一年五月十六日主要工程完成,舉行落成典禮。



  巍峨莊嚴的建築本體,座落在綠草如茵,花木扶疏的中山公園,成為台北東區一顆璀璨的明星;也為國內的文化藝術帶來嶄新的面貌。


  國父紀念館高30.4公尺,每邊長100公尺,由每邊14支灰色大柱,頂起翹角像大鵬展翼的黃色大屋頂,安靜地座落在十萬公尺見方的平地中央,四周叢林、花草、廣場圍繞:突顯建築物和環境的對比,引人注目;且給人們第一個感覺是宏偉,很有氣勢,且巍峨莊嚴的建築本體,粗獷、剛強,樸素中又不失應有的細緻;所以國父紀念館外觀宏偉、高雄、簡潔、明爽、有力,不但使人產生景仰,也令人感到力與美的結合。  


2008台北燈節2008台北燈節2008台北燈節





2008台北燈節2008台北燈節2008台北燈節  







大會堂(開新視窗)
大會堂
  大會堂為國內最大型的室內國家級表演場地,座位有35排,2,572席,提供各界人士及演藝團體演出高水準的芭蕾舞、戲劇、音樂等節目;並做為重要慶期及大型頒獎典禮之








館景平面圖
 

一樓
一樓


其他各樓層請點擊標頭點 參觀資訊

















線上觀看實景









國父史蹟展東室(開新視窗)

國父史蹟展東室
  在2005年國父史蹟展東室和西室終於完工了,而這挑高的設計,寬敞、明亮又氣派的展覽室是經過了半年的整頓,以最完美的姿態呈現在社會大眾面前。
  新的展覽室,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面貌;國父史蹟展覽東室是以「中山先生與中華民國」為主題的展覽室。有關中山先生建立中華民國的經過,從一進門便可以一目了然,除此之外,南面牆壁上巨幅的「建國大鋼」,這是民國十三年中山先生為建設及治理國家嘔心瀝血所建構的藍圖;整片花岡石牆面長9.15公尺、寬6.3公尺,共計有一千三百四十一個字。


 
線上觀看實景









國父史蹟展西室(開新視窗)

國父史蹟展西室
  在2005年國父史蹟展東室和西室終於完工了,而這挑高的設計,寬敞、明亮又氣派的展覽室是經過了半年的整頓,以最完美的姿態呈現在社會大眾面前。
  國父史蹟展覽西室在重新整修後,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出發,以「中山先生與台灣」為主題,介紹台灣的歷史。從中山先生到台灣的經過始末,到中山先生領導革命運動對台灣的影響,以及三民主義在台灣的實踐.都有詳實而生動的介紹。


 
線上觀看實景






逸仙藝廊(開新視窗)
逸仙藝廊
  位於本館三樓東邊,這個展覽場有挑高的天花板及寬闊的空間,適合展出大型的作品,以彰顯出作品的氣勢之美,尤其著重培養本土藝文團體,因此時常辦理一般藝文團體的聯展活動。

 


國立國父紀念館全球資訊網


國立國父紀念館 / 認識台灣鄉土藝術


國立國父紀念館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


******************************************


















熟悉的建築 .陌生的歷史->>    王大閎國父紀念館的故事

「一樓、一宮、一堂、一館」是大陸觀光客必遊的四個台北市景點,101大樓象徵摩登,故宮代表瑰麗,中正紀念堂是威權,國父紀念館則蘊含著親民的意念。





王大閎一個曾經活躍於台灣建築界的大師,父親是王寵惠(曾任外交部部長、司法院院長)在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就學時,受教於德國現代建築大師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是台灣第一位接受西方現代性建築教育的建築師。




王大閎一生設計過無數的建築物,包括:外交部大樓、教育部大樓、林語堂故居等,但是最受人津津樂道的是國父紀念館,但這並不是他原先參與競圖的原型




民國54年,政府籌組委員會推動興建國父紀念館,向世人宣示中華文化的政權正統性,王大閎也被邀請參與競圖,在12組參與者競圖下,王大閎以新穎的設計,脫穎而出。建築物的主體是位於中央的紀念廳與大會堂,再加上旁邊的圖書館及展覽廳,符合現代主義對空間的要求,並以象徵中國屋頂曲線的反樑結構,來連結三個建築體,成為具有中國傳統意象的現代建築,其設計靈感來自唐宋官帽。但是蔣中正總統認為「 王 先生的設計很好,是個西洋式的」,於是王大閎的設計理念便迎面撞上意識型態的高牆。




50-70年代的台灣建築思潮是北方宮殿式的建築,如:舊天文科學教育館、中山樓、圓山飯店、台灣藝術教育館、修繕後的景福門等,建築師只是被徵召來表達統治者的意志而已。




蔣中正總統不能接受新式的屋頂,於是評審委員遂要求改為清代北方宮殿式,在設計修正會議裡,很多傳統的元素加諸他的身上,如:石獅子、琉璃瓦、屋簷走獸,但王大閎不能接受「中 山 先生是推翻滿政府的,為什麼要以清朝的宮殿形式來紀念他」,在長期的妥調與磨合下,最後以「將宮殿向外掀起,象徵推翻滿清」的方式達成折衷案,成為今日的國父紀念館。




有人說王大閎是生不逢時的悲劇英雄,除了國父紀念館的波折外,之前故宮博物院的競圖案雖然是首獎卻因為「不夠中國」,而化為紙上傳奇80年代台灣鄉土主義興起,過去被嫌「不夠中國」的王大閎,此時又因「太中國」而被時代浪潮淹沒,連名字和作品也被遺忘了。




但是,在吾人的心目中,王大閎不僅是個「永恆的建築詩人」,同時也是「不輕易放棄理想的文人建築師」,在設計國父紀念館時,他表現出「意志力比設計靈感更重要」的精神,用無聲的建築語言傳達對歷史的尊重及理念的堅持。




久違了,王大閎!最後,高齡90歲的王大閎出現在鏡頭裡。在旁人的攙扶下,環視他的作品紀念廳、迴廊及一磚一瓦,老態龍鍾下仍是沈默面對世間的紛紛擾擾。是的,對於王大閎而言,奉行不悖的哲學是「如果你想要說點什麼的話,你就站出來,但是保持沈默」,因為當建築物蓋好之後,他自己會說話。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址:10048-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電話:02-2343-1100
















icon 緣起沿革








 先總統 蔣公於中華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四月五日崩逝,舉國哀痛。六月,行政院接受各界建議與治喪大員會議之決議,決定在臺北市興建中正紀念堂。

 


公開徵求海內外建築師提供建築設計構想,決定採用楊卓成建築師之設計;復經詳細規劃研討,乃告定案。


爰於六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 蔣公九秩誕辰紀念日舉行破土典禮並動工興建,由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承建。至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四月五日正式對外開放。





 


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與故宮、龍山寺並稱臺北市三大觀光景,可說是臺北市最宏偉的紀念性建築。紀念堂在臺北市中,分別以杭州南路、中山南路、愛國東路、信義路的周界,占地爲24.79頃,爲紀念先總統蔣公于民國六十五年籌建,全區包括中正紀念堂、中正紀念公園、牌樓、圍捕、瞻仰大道、兩側爲國家劇院及音樂廳,全是中國宮殿式之建築富麗堂皇之美,更顯示濃烈的藝文氣息。 


 


國立台灣民主紀念...-中正紀念堂


 


先總統 蔣介石先生,名「中正」,於中華民國64年4月5日崩逝,為紀念蔣介石先生,政府在民國65年籌建中正紀念堂,主體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尺,堂高70公尺,以寶藍琉璃瓦頂綴八角形的塔頂,而外觀為雪白色大理石作為堂體,堂內規劃有文物展視室、中央通廊、中正藝廊、中正紀念圖書館、蔣公紀念室,兩側分別為廡殿頂的國家戲劇院與歇山頂的國家音樂廳,而面臨中山南路的「大中至正門」正牌樓,高30公尺,寬80公尺,側牌樓兩座,分別為「大忠門」及「大孝門」位於紀念堂南北兩側,各高13.8公尺,寬19.7公尺,在愛國東路者,為大孝門;在信義路者,為大忠門。為多元化的紀念堂,目前已讓人文、建築及科技作最完美的集合,成為台北市民休閒交流的重要場所。


堂景平面圖


 


 







                          ‧環境介紹







中正紀念堂主體
中正紀念堂主體

  主體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尺,座落基地東邊,背臨杭州南路,坐東向西,遙望中國大陸。三層臺階高十四.五公尺,主體牆高二十四公尺, 斗拱至寶頂尖高三十一.五公尺,合共七十公尺。大門高十六公尺,重七十五噸,為青銅鑄建。正堂分上下兩層,上層平面為四十公尺見方,四角各突出七.五公尺,後方居中恭立 蔣公座姿銅像, 以供瞻仰。蔣公銅像高六.三公尺,厚至六至十二毫米,全重約二十一.二五公噸;由陳一帆先生承鑄。臺座高三.五公尺,上刻 蔣公遺囑, 全高九.八公尺。下層大廳設有文物展視室、中央通廊、演講廳、先總統 蔣公紀念室及各展廳。











文物展視室
文物展視室

  主陳列 蔣公的衣冠、文獻及照片等,為靜態之展示。展視室共分六間,依 蔣公生平及勳業發展,區分為十一個單元。











一展廳
一展廳

  位於紀念堂東側,共有三間大型展覽室和一間多功能之視聽室,提供政府機關學校及依法設立登記之法人舉辦富有教育意義之藝文活動。











蔣公紀念辦公室
蔣公紀念辦公室
  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十月三十一日落成開放。室內一切文物,均係移自總統府原 蔣公辦公室,而室內擺設完全根據原辦公室陳列方式呈現。本室陳列文物,可以看出 蔣總統生性儉樸,除蔣夫人親繪之國畫外,其餘大部分係由國內外同胞及外賓所贈。。

















正側牌樓 圖一












正側牌樓 圖二

正門牌樓
  「大中至正」正門牌樓,是台灣最宏偉的牌樓,經於九十六年(2007年)12月7日更名為「自由廣場」,面臨中山南路,高三十公尺,寬八十公尺,距紀念堂中心線四百七十公尺。由中央拱門望看紀念堂,氣勢雄偉。
側牌樓兩座,分別為「大忠門」及「大孝門」位於紀念堂南北兩側,各高十三.八公尺,寬十九.七公尺。在愛國東路者,為大孝門;在信義路者,為大忠門。







 










迴廊與角亭 圖一


 










迴廊與角亭 圖二


迴廊與角亭
  迴廊沿信義路、杭州南路、愛國東路三面人行道建築,高五.五公尺,全長一千二百公尺〈自音樂廳旁角亭至戲劇院旁角亭之單面牆長度為七百四十八公尺,全長為一千九百四十八公尺〉。外側臨人行道之牆面上,每隔四.五公尺分嵌中式燈籠窗一個,共有十八種不同之花格與形狀,共二百四十六個,〈含單面牆所嵌燈籠窗則形式為二十六種,總數共三百九十個〉頗具特色;內側臨公園部分則為圓柱支拄而無牆。角亭有四座〈含兩廳院部分則有六座〉,高十一.一公尺,形式與用料,均與牌樓同。












民主大道
民主大道

  從正門至紀念堂臺階,為四十公尺寬、三百八十公尺長之民主大道,兩旁以紅色花草構成中國傳統式如意圖案之毛氈式花壇,另有與民主大道平行之林蔭大道兩條,寬九公尺,舖設金門全體軍民捐獻之花崗石。











公園廣場
公園廣場
  進入正門牌樓,位於國家戲劇院與國家音樂廳之間,為一大型廣場,長寬各為一百二十公尺,可做室外演奏及活動之用;地下即為停車場,可容六百餘部汽車。











健身場與健康步道
健身場與健康步道
  公園內設有「忠勇」、「親民」、「自強」等三處水泥地健身場,分別位於紀念堂右前方的大榕樹下,及「虎背區」左右兩側,是民眾練拳、跳舞及做早操等健身的最佳場所,健康步道在公園內設有兩處,分別位於大忠及大孝門附近;其中一個步道是由台北市信義扶輪社為服務社會大眾而建贈,另一個則是本處應民眾要求自建提供服務大眾,作為腳底按摩健身運動之用。











庭園
庭園

  基地除各項硬體建築所佔面積外,餘即為庭園部分,由國內園藝專家規劃設計精選花木、山石,依地形分區栽植;大小樹木花卉總數超出五十萬株。四.五公尺寬之條石道路長一公里許,人行步道約長五公里,園內假山、水池、小橋及花架、石椅、健身場,無所不具,另外公園「虎背區」建有三處盆景區,分別命名為「松苑」、「竹苑」及「梅苑」專門培育盆景。











光華池及雲漢池
光華池及雲漢池
  公園左右正前方,分別建有雲漢池及光華池,「雲漢」之名取自明監國魯王朱以海手書之「漢影雲根」,「光華」則為光復中華之意,兩池面積皆約三千平方公尺,為不規則形狀的人工池,配以人造假山、瀑布及半圓形拱橋,景緻十分優美。池內飼養各色各樣、紋彩斑爛的錦鯉,為紀念堂開放之初,由何應欽將軍及國內外喜愛錦鯉的人士自動捐贈。

 














堂內平面圖


















堂內平面圖一樓
 
堂內平面圖三樓
本頁面包含堂內一樓平面圖及三樓平面圖,其中一樓平面圖介紹中央通廊、藝術走廊、蔣公文物展視室、演講廳、1展廳、2展廳、3展廳、圖書室、紀念品販賣部及郵局的相對位置。三樓平面圖則介紹4展廳及W311至W320教室的位置。


國家音樂廳

國家音樂廳    國家音樂廳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家戲劇院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國家戲劇院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兩廳院

《構建由來》


蔣介石於1975年四月五日去逝。當年六月行政院接受各界建議決定在臺北市興建中正紀念堂,並即核定設立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聘請俞國華、林金生、蔣彥士、高魁元、趙聚鈺、費驊、賴明湯、謝東閔、蔡鴻文、周宏濤、秦孝儀、張豐緒、林挺生、辜振甫、徐有庠、王永慶等十六人為委員,積極推行建堂事宜。


1976年十月成立中正紀念堂籌建指導委員會,敦請張群、何應欽、陳立夫、倪文亞、王雲五、于斌、錢思亮、 黃少谷、谷正綱、黃杰、林伯壽、吳經熊、連震東、陳啟天、徐慶鐘、張寶樹、謝東閔、孫亞夫、劉闊才 、戴炎輝、劉季洪、周百練、蔡鴻文、林挺生、林洋港等二十五位先生為指導委員,指導建堂工作,俾臻完善。


1975年七月二日,籌建小組舉行第一次委員會議,經廣泛而慎重之考慮,擇定臺北市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信義路以南之間地段為建堂基地;並將區內林森南路轉入地下,進行整體規劃。八月,小組公開徵求海內外建築師提供建築設計構想,經國內外專家複審決定採用楊卓成建築師之設計,乃告定案。


1976年十月三十一日舉行破土典禮正式開工,由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承建。建堂基地總面積二十五萬平方公尺,主體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尺,座落基地東邊,背臨杭州南路,坐東向西,遙望大陸。三層臺階高十四.五公尺,主體牆高二十四公尺,斗拱至寶頂尖高三十一.五公尺,合共七十公尺。大門高十六公尺,重七十五噸,為青銅鑄建。正堂分上下兩層,上層平面為四十公尺見方,四角各突出七.五公尺,後方居中蔣介石座姿銅像。下層大廳設有文物展視室、中央通廊、演講廳、懷恩藝廊、中正藝廊、瑞元廳、中正紀念圖書館、蔣介石紀念室等。


興建中正紀念堂、國家劇院、音樂廳。紀念堂工程分兩期進行,第一期興建中正紀念堂主體、庭園及牌樓、迴廊等附屬工程。至1980年三月三十一日完工,歷時二十六個月,於同年四月四日舉行落成典禮,四月五日正式對外開放。二期工程興建國家戲劇院,音樂廳及地下停車場,在1987年完工。


《設計構想》


● 寶頂為八角形代表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八德,造成多數之「人」字形,聚於寶頂,上與天接,以寓蔣介石「天人合一」之思想。


● 雙重屋簷乃屬「複簷」,『複』音同『復』,表示著蔣介石復興中華及光復大陸的不可能完成之目標。


● 寶頂用金黃色,以顯其昇華光耀之意。寶頂採天壇寶藍琉璃瓦頂,藍中帶紫,與陽光相映。牆壁為白色大理石,廳堂內檜木天花板,重重疊疊斗拱之藻井,頂上有青天白日之「國民黨黨徽」,淺紅色花崗石地坪,不加任何漆染,使進入紀念堂時予人對蔣介石的崇高崇拜感覺。配上堂前傳統式如意圖案之毛氈式花壇,象徵「自由、平等、博愛」之青天白日滿地紅色調。


● 紀念堂之八角頂,與國家劇院之撫殿頂、音樂廳之歇山頂,成為三山並立之佈局,而以紀念堂為主體,高達七十公尺。


● 三個臺階象徵蔣介石及國民黨所信奉之三民主義「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體制根本。


● 紀念堂建於三層寬廣基礎之上,平面用方形,以寓蔣介石「中正」之意。


● 紀念堂三面花崗石階梯皆為八十四階,為正面階梯加上通往大廳之五階共八十九階,表示蔣介石享年八十九歲,臺階正中間是「御路」,象徵眾多愚民對蔣介石的拜祭,行三跪九叩君臣之禮,氣度是多麼的恢宏!上面為白色水泥原色之「國民黨黨徽」,代表國民黨的永久執政。


《中正紀念堂內部陳設與外部建設》


● 文物展視室


陳列蔣介石的衣冠、文獻及照片等,為靜態之展示。展視室共分六間,依蔣介石生平及勳業發展,區分為十一個單元。


● 中央通廊


展示有兩輛蔣介石生前所乘坐的凱迪拉克轎車及中正紀念公園之模型。


面積共三百六十一坪,除配合國家慶典之需要及教育活動為原則,不予外借。


● 演講廳


為提升社會教育功能,提供機關學校、依法設立登記之法人及自然人舉辦富有教育意義之研習、集會或社教、藝文展演活動或邀請學者專家作專題演講,甚受民眾歡迎。


● 懷恩藝廊


位於紀念堂下層演講廳週邊走廊,為紀念蔣介石特命名為懷恩藝廊,廊長六十五公尺,寬三.五公尺,提供個人或藝文團體舉辦藝術作品展覽陳列之場所。


● 中正藝廊


位於紀念堂東側,共有三間大型展覽室和一間多功能之視聽室,提供政府機關學校及依法設立登記之法人舉辦富有教育意義之藝文活動。


● 瑞元廳


提供政府機關學校及依法設立登記之法人舉辦富有教育意義之研習、集會或社教、藝文展演活動。


● 中正紀念圖書館


圖書館佔地二千四百一十八平方公尺,採全開放式管理,主要館藏特色為蔣介石思想言論及其相關著述及中國現代史有關文獻、政經論著、研究台灣之史料、民俗等圖書資料三萬餘冊,期刊一百五十餘種。視聽區設有十個個人席位, 視聽內容涵蓋文化教育、史地、音樂、美術、演講等,包括錄影帶、錄音帶、雷射唱片等視聽媒體。


●蔣介石紀念室
1994年十月三十一日落成開放。室內一切文物,均係移自總統府原蔣介石辦公室,而室內擺設完全根據原辦公室陳列方式呈現。本室陳列文物,可以看出蔣介石所用文物,除蔣介石夫人親繪之國畫外,其餘大部分係由海內外同胞及外賓所贈。蔣介石銅像高六.三公尺,厚至六至十二公厘,全重約二十一.二五公噸;由陳一夫先生承鑄。臺座高三.五公尺,上刻蔣介石遺囑,全高九.八公尺,另三軍儀隊每日上午九點起至下午五時止。每一小時交接一次。


● 正側牌樓


正牌樓「大中至正門」,面臨中山南路,高三十公尺,寬八十公尺,距紀念堂中心線四百七十公尺。由中央拱門望看紀念堂,氣勢雄偉。側牌樓兩座,分別為「大忠門」及「大孝門」位於紀念堂南北兩側,各高十三.八公尺,寬十九.七公尺。在愛國東路者,為大孝門;在信義路者,為大忠門。


● 迴廊與角亭


迴廊沿信義路、杭州南路、愛國東路三面人行道建築,高五.五公尺,全長一千二百公尺〈自音樂廳旁角亭至戲劇院旁角亭之單面牆長度為七百四十八公尺,全長為一千九百四十八公尺〉。外側臨人行道之牆面上,每隔四.五公尺分崁中國式燈籠窗一個,共有十八種不同之花格與形狀,共二百四十六個,〈含單面牆所崁燈籠窗則形式為二十六種,總數共三百九十個〉頗具特色;內側臨公園部分則為圓柱支拄而無牆。角亭有四座〈含兩廳院部分則有六座〉,高十一.一公尺,形式與用料,均與牌樓同。


● 瞻仰大道


從大中至正門至紀念堂臺階,為四十公尺寬、三百八十公尺長之瞻仰大道,兩旁以紅色花草構成中國傳統式如意圖案之毛氈式花壇,另有與瞻仰大道平行之林蔭大道兩條,寬九公尺,舖設金門全體軍民捐獻之花崗石。


● 中正紀念公園廣場


進入正門牌樓,位於國家戲劇院與音樂廳之間,為一大型廣場, 長寬各為一百二十公尺, 可做室外演奏及活動之用; 地下即為停車場,可容六百餘部汽車。


● 健身場與健康步道


公園內設有「忠勇」、「親民」、「自強」等三處水泥地健身場,分別位於紀念堂右前方的大榕樹下及「虎背區」左右兩側,是民眾練拳、跳舞及做早操等健身的最佳場所。健康步道在公園內設有兩處,分別位於大忠及大孝門附近,其中一個步道是由台北市信義扶輪社為服務社會大眾而建贈,另一個則是本處應民眾要求自建提供服務大眾,作為腳底按摩健身運動之用。


● 庭園


基地除各項硬體建築所佔面積外,於即為庭園部分,由國內園藝專家規劃設計精選花木、山石,依地形分區栽植,大小數目花卉總數超出五十萬株。四.五公尺寬之條石道路長一公里許,人行步道約長五公里,園內假山、水池、小橋及花架、石椅、健身場,無所不具。另外公園「虎背區」建有三處盆景區,分別命名為「松苑」、「竹苑」及「梅苑」專門培育盆景。


● 光華池及雲漢池


公園左右正前方、分別建有雲漢池及光華池,「雲漢」之名取自明監國魯王朱以海手書之「漢影雲根」,「光華」則為光復中華之意,兩池面積皆約三千平方公尺,為不規則形狀的人工池,配以人造假山、瀑布及半圓形拱橋,景緻十分優美。池內飼養各色各樣、紋彩斑爛的錦鯉,為紀念堂開放之初,由何應欽將軍及國內外喜愛錦鯉的人士自動捐贈。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沿革》


中正紀念堂在籌建工程完成之前,為利於中正紀念堂及紀念公園之管理與服務,行政院核定中正紀念堂。


管理籌備處於1980年三月一日成立,選派駱鵬先生擔任主任,負責籌備相關事宜。同年五月七日核定台北市政府為中正紀念堂管理機關,七月一日正式成立。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隸屬台北市政府。迨至1986年七月,行政院核定改隸教育部主管,並於當年七月十五日完成移交教育部主管,更名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並完成組織條例立法程序,經奉政院核定自1987年一月十六日起施行,所以中正紀念堂隸屬行政院管轄。


*************************************************************



中正紀念堂的密碼


 


Ø         蔣公名多多:正名中正介石


 


    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


ü         中正紀念堂是楊卓成建築師設計,1976/10/31 年破土,


    1980/04/05 落成開放


 























建築特色



意義



最高點黃色



尊貴,總統為國家最高領導人



堂頂八角攢尖頂



8,中國吉祥數字,亦有八卦


趨吉避凶之意
屋脊許多「人」字形,高高指天,


意謂「天人合一」



重簷



光復國土



坐東朝西



心繫祖國,反攻大陸



三寬台階



三民主義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 1 月 15  日  台灣觀光旅遊服務協會 再次參訪林家花園 ! 小叮噹參與研習 !






謝教授 精彩又精闢 講述 林家歷史 !  右陪同的是林家後代傳人 !




















廳堂正後方 有衛生間 !






待續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士林官邸







在捷運劍潭站下車,往士林方向約300公尺即可 抵達。這裡有精緻的庭園造景設計,可快速直達總統府,加上後有福山做為倚靠,優越的地勢,所以成為蔣故總統官邸。


1996年,官邸首度 開放市民觀賞園藝與休憩使用。 官邸由外而內共分為外花園、內花園、正房幾個區域;溫室盆栽區及玫瑰園,是蔣夫人最喜愛的花園;西式庭園中浪漫美好的風光,是新人婚紗照最常取景的地方;中式庭園裡的拱橋、曲池、 流水等東方庭園造景,則令人彷彿置身古代中式庭院。其他如園藝館、新蘭亭、凱歌堂等等,都是 十分具有特色的建築。官邸內後來增設了露天音樂台,在此經常舉辦各種藝文及音樂相關活動,已經成為市民休閒的新去處。


士林官邸位於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和福林路交界,周圍福山山系環抱,為蔣中正宋美齡士林官邸,分為山區和平地區,山區為大直要塞是士林官邸重要的戒護地帶,平地區目前已開放民眾遊覽,佔地約為9.28公頃,最早為日治時代的「士林園藝試驗分所」,西元1949年選定此地為總統官邸,官邸建物便開始興建,於1950年落成完工,成為 先總統蔣公度過26年的所在;士林官邸自西元1996年8月全面開放後,成為目前臺北市第一座生態公園,除了官邸部分不開放參觀外,園區內的花草樹木都是臺北市民眾假日休閒踏青的好去處,每年所舉辦的菊展、梅展和蘭展都是相當盛大的活動。



士林官邸


民國三十九年先總統 蔣公將官邸設立於此,早期一般民眾鮮少接近,在時光變遷之下,民國八十五年時正式開放民眾參觀,成為台北市區中的另一處景點。士林官邸主要分為外花園、內花園及正房,建有栽種蘭花的溫室盆栽區、蔣夫人喜愛的玫瑰園、蔣家人做禮拜及受洗的凱歌堂、中式四角狀的新蘭亭及兩層樓高的慈雲亭,園區內規劃良好草木扶疏,蘭花及玫瑰盛開時美不勝收,更於每年三、四月份策劃士林官邸玫瑰季,吸引許多民眾前來參觀




**************************************************


士林官邸。原為總統蔣中正台北士林行館,位於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和福林路交界,前身為日治時代之「士林園藝試驗分所」,國定古蹟。


士林官邸分為花園官邸兩部份,花園部份隸屬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園藝管理所。這裡過去一直門禁森嚴,但現時已開放供遊人參觀,並時常有花卉展覽;一般開放時間為


平日8:30~17:00


假日8:00~19:00。


內有一棟官邸,稱為「正房」,為二層樓洋式住宅,過去為故總統蔣中正與蔣夫人宋美齡的住所。原為市定古蹟,現列為國定古蹟,為總統府管理,預計2010年元旦開放。(維基百科)


******************************************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主題報導-士林官邸


探訪第一家庭 ---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 - 相關圖片搜尋結果


主題報導-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探訪第一家庭 ---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相關部落格


參觀士林官邸


旅遊台灣 > 觀光景點 > 台北市 > 士林官邸 >


世界景點銀行-士林官邸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士林官邸公園




 

士林官邸 菊展開幕了


大台灣 更新日期:2010/11/20 12:38 郭嘉琳







【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郭嘉琳】



  2010士林官邸菊展今天開幕了,將展到12月5日,共計16天,每年最受歡迎的大立菊,今年創下單株1039朵的紀錄,是來到士林官邸一定要觀賞的菊種。



  今年士林官邸菊展以「菊宴臺北城」做為主題,藉由菊藝造景的感官饗宴,悠閒的感受著秋風舞菊的情懷,菊展展期又恰逢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在繁花妝點下的「臺北城」將成為花漾繽紛的美麗城市。



  適逢菊展期間的週末、假日有菊花彩繪展示、民歌彈唱、親子布袋戲表演、薩克斯風重奏樂團、園藝講座等活動,全程活動都是免費的。



  大立菊開花數量又刷新紀錄,今年破千了,單株開出1039朵,這盆壯觀的大立菊擺放在踏青區~~菊香瓣影展區;嵯峨菊是今年菊展首度曝光的新品種,嵯峨菊約於三百多年前由京都嵯峨村農民開始栽培的古老菊花品種,花瓣像絲線般約數十枚,直線向上開花為其特徵。(攝影/郭嘉琳)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 埔里酒廠


紹興酒是我國傳統八大名酒之一,顧名思義,原產於浙江紹興,其選用優質糯米、麥和鑒湖水釀造而成,埔里酒廠以自己的方式改良舊法,以陶質酒甕密封貯存 30個月以上才推市場。而陳年紹興儲藏時間需要延長大約60個月以上,可說是酒中的極品。埔里紹興酒由於品管嚴格又採用愛蘭名泉釀造,品質優良,酒液色澤澄黃而明亮,香氣濃郁芬芳,享譽中外,歷久不衰。


埔里紹興酒由於品管嚴格又採用愛蘭名泉釀造,品質優良,酒液色澤澄黃而明亮,香氣濃郁芬芳,享譽中外,歷久不衰。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五:從上午
8時30分下午5時止
.星期例假日:從上午
8時30分下午5時30分止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二段219號
電話049-2984006
參考網站埔里酒廠網站


 


南投旅遊‧埔里酒廠


 



埔里酒廠


「埔里酒廠」是埔里當地著名的觀光酒廠,酒廠除了擁有最優質潔淨的泉水,還有當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加上精湛的釀酒手藝,都是埔里美酒出名的原因。早期酒廠是以製造糯米酒、米酒、太白酒、清酒為主,後來因為推出「國之名酒-埔里紹興」而名號響亮於全國。


921大地震前,「埔里酒廠文化展示中心」就已經吸引了絡繹不絕的觀光人潮。但在921地震後,「埔里酒廠」受創嚴重到處滿目瘡痍,損失的金額達十一億多元,包括儲酒庫、包裝工廠、倉庫等都需要打掉重做,重建工作於2000年完成,並建置了台灣第一個「酒文化館,館裡展示著921震災所拍攝的歷史照片,並有埔里酒廠發展史及製酒過程的影片,二樓還設計有「引君入甕、酒甕遂道」等酒甕造景主題。


「埔里酒廠職工福利委員會」為了因應觀光客的蒞臨,特別開發出一系列的紹興養生食品,有紹興冰棒、紹興米糕、紹興梅、紹興滷味、紹興茶葉蛋、紹興酒香金瓜子、紹興美食等新產品應市,風味獨特,非常值得一嚐。


「埔里酒廠」目前正致力為埔里營造地標「紹興酒的故鄉」而努力,除了積極發揚紹興酒的國粹文化外,也努力保存著酒廠的歷史及「沿革」。在週休二日來埔里享受南投的好山好水的同時,也別忘了到「埔里酒廠」走走,體驗酒香的無限魅力。


南投旅遊‧埔里酒廠



 

 


待續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 玄光寺


距離玄奘寺約2.5公里的玄光寺,建於民國44年,供奉玄


奘靈骨,玄奘為唐朝高僧,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取經,


歷十餘年返國,得經書650餘部,與其弟子共譯75部,得


1,335卷,對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貢獻卓著。中日戰爭期


間,日人在南京取走玄奘法師的靈骨,供奉在日本埼玉縣


慈恩寺,民國44年(1955)迎靈骨來台,待民國47年


1958)玄光寺建成後,玄奘法師的靈骨始供奉於日月


潭畔之玄光寺。( 民國54(西元1965)年,玄奘寺興建


完成後,玄奘大師舍利子才改移奉至玄奘寺)


該寺地處日潭與月潭的陸地交界處,內供奉玄奘大師的金

身,上懸「民族宗師」扁額,臨潭背山,離潭僅十餘公


尺,寺下設有碼頭,遊客可搭船至碼頭,再拾級而上參


觀。 」


 


青龍山步道


本步道係由玄光寺碼頭沿階梯登上玄光寺,再繼續沿步道


爬至玄奘寺,遊客可進行宗教朝聖,故有「朝聖步道」的


名稱,長度約560公尺。


 



                 阿婆茶葉蛋


二十八歲就開始在玄光寺賣茶葉蛋的鄒金盆阿婆,轉眼


間就五十年過去,「今日已經是七十八歲了!」。


茶葉蛋的獨特口味,就是用魚池三寶(紅茶、香菇、蘭


花)中的兩寶--阿薩姆紅茶香菇這兩種做為茶葉蛋提味


的主要原料,阿婆表示,用紅茶及鹽將蛋煮熟後放涼將茶


水倒出,再將蛋殼敲出裂紋,放入香菇及茶湯慢煮六小時


入味蛋白的部分香Q滑嫩,蛋黃則鬆軟、口感絕佳,同


時散發著茶香與香菇香,形成玄光寺碼頭的一大特色



 


待續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鹿港地圖全貌


請點選欲放大區域或全圖放大


 



鹿港龍山寺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更多照片


台灣命名為龍山寺的寺廟共有五座,皆是由福建泉州府晉江縣龍山寺所分香來台供奉。鹿港龍山寺創立年代已不可考,傳說約為明永曆年間(西元1646-1661年),始有文獻紀錄是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遷於現止。鹿港龍山寺的主祀神祇為觀世音菩薩,每年農曆的二月十九日為觀世音菩薩誕辰,寺內皆會舉行隆重且盛大的慶典。龍山寺歷史悠久,經過多次的局部與整體的修建,公認為台灣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建築,有許多工藝精湛的雕刻與繪畫以及精細結構的藻井等,並且擁有許多古匾與修築石碑記,為國家一級古蹟。


龍山寺原為鹿港街內的小廟。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西元一七八六年),都司陳光邦因感地小廟窄,乃偕同郡人遷移改建於現址。道光九年己丑(西元一八二九年)又經日茂行後代林廷璋及八郊人士率眾修建,王景福董工,道光十一年辛卯(西元一八三一年)二月落成,並留「重修龍山寺記」石碑鑲於廟內。


鹿港龍山寺是一座規模龐大,造型優美的廟宇。坐東朝西,平面格局方正,為有山門的三進兩廊九開間縱深式建築。正面入口為歇山重檐屋頂的山門,計由十二根柱子支撐,大木結構繁複而特殊。山門兩側有磚牆圍繞廟埕。主體建築計分三進,第一進為九開間的前殿,開五門。中央五開間部分正面牆堵用木料做成,不論結構或裝飾均雕鑿華麗,彩繪更屬上乘。正門前有石雕蟠龍柱一對,係用上好的花崗石,雕成升龍與降龍對應的圖象,造成古樸簡潔而渾厚,是石雕藝術之寶。前殿的後面,面向正殿連有歇山重檐屋頂的單開間戲臺一座,是供演戲酬神的場所,戲臺內藻井為八角井,計有十六組斗栱層層向內出挑,而達於最頂端,中央繪有雲龍圖象的明鏡。藻井彩繪及技術都是工藝美術中的極品。


第二進為歇山重檐正殿帶三開間的捲棚歇山拜殿。正殿內主祀觀世音菩薩,左祀龍王尊神及境主公神位,右祀註生娘娘。殿內左上角掛有咸豐九年己未(西元一八五九年)浙江波鑄造的鐘一口,高兩公尺,直徑一公尺二,重達千斤。捲棚拜殿前也有石雕蟠龍柱一對,造型較前殿蟠龍柱細緻,為咸豐二年壬子(西元一八五二年)的作品。第三進後殿,原有殿宇於民國十年辛酉(西元一九二一年)毀於火,民國廿五年丙子(西元一九三六年)重建,廿七年戊寅(西元一九三八)完工,形式上已不如當年。後殿又稱北極殿,原供奉北極大帝,左右分杞龍神及風神,後來將供奉於正殿的本願寺阿彌陀佛像及日本式神龕移設於此。


環繞建築物四周的左右翼廊,為對內埕開放的敞廊,由於年久失修,民國六十三年甲寅(西元一九七四年)重建,形式與原建略異,已失古貌。民國六十七年戊午(西元一九七八年)鹿港文物維護及地方發展促進會為保存龍山寺的原始風貌,特委託漢寶德教授規劃,民國七十五年丙寅(西元一九八六年)展開修護。在臺灣目前較為著名的五座龍山寺(臺南、艋舺、鳳山、鹿港、淡水各一)中,鹿港龍山寺雖然為僅次為淡水龍山寺而為興建較晚者,但就格局、規模與形制上看,卻是這些寺廟中保存較為完整,且頗具古樸風貌的一座。


資料來源: 內政部


**************************************************


 


鹿港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為國家一級古蹟,寺內各處角落都是早期泉州一代名匠精緻的藝術品。
      在早期,龍山寺原是暗仔街(今大有街)的一間舊廟,清乾隆51年(1786),由當時都閫府--陳邦光發起,以鹿港八郊所得淨利及地方聯合捐募,遷建於現址,整座寺廟面積約有
1600多坪,面寬三間35公尺,進深四間約110公尺,一共有:四進、三殿、99個門,規模廣大、格局完整,故有「台灣紫禁城」之稱,
      以下為龍山寺院內做一簡單的介紹:
    
  山門


寺院風格採中國傳統式建築,講究平衡、上下對稱、左右對齊、
山門前後左右共採用十二根柱子,其中四根柱子直通上簷,其餘八根支撐下簷,其形狀一圓二方,圓柱代表家法;方柱代表國法,且這十二根柱子代表十二地支,象徵著周而復始、川流不息,山門的作用在於將內外院做一分界,經過山門入到寺院內,則有如遠離塵囂,進入清淨修行之地。



     
 石獅
      龍山寺左右兩旁各立有一頭石獅,這對石獅乃是用名貴的青斗石雕琢而成,風和日麗時,石獅的顏色為灰色,每逢下雨,則轉為墨綠色,這一公一母石獅,有別於傳統公石獅張嘴、母石獅閉嘴之男尊女卑的做法,據說是在武則天、慈禧太后以後,中國女權思想已逐漸攀昇了。








 公獅



 母獅



      惜字亭
      寺院內有座惜字亭,因為古人對字畫十分珍惜,故將廢棄字畫紙張收集起來,每月初一、十五之朔望日,集中於惜字亭內燒毀,其紙灰則撒向大海。


     
壓艙石
      壓艙石是一種有著相當重量的建材—唐山石,作用在於壓住船艙,穩定其重心,從前兩岸的生意往來,皆以船隻運送,經過波濤洶湧的台灣海峽時,船隻容易翻覆,故置放壓艙石來穩定船身。



壓艙石壓艙石
     


御路
      御路乃古代帝王出入用的道路,龍山寺內的御路是以石板塊以傾斜的方式平舖而成,以利轎子行走。


    
  龍柱
      龍山寺的龍柱與其他寺廟不同的地方,在於其柱上的龍頭--上為陽龍、下為陰龍,前殿的潛水龍,是未成年的龍,拜殿的龍為成龍,,後殿的龍為龍王尊。




五門殿前的「天翻地覆」石雕龍柱,
為道光年間的古物









    
  門簪
      門簪的作用用於鞏固光耀門楣,通常都刻上「螭」為代表,據說「螭」是龍生九子當中,生性最為活潑好動,喜歡到處爬動,最有特色的地方在於生靈活現的龍睛。


     
抱鼓石
      抱鼓石的作用在於鞏固門板,因為當門由裡往外關閉時,為了避免過份碰撞,有抵制力量的作用,抱鼓石形狀如同大象鼻子,又名「椒圖」,「椒圖」是龍生九子中,性情內斂、個性木訥的小龍。







     


石門枕
      石門枕即「石箱」,分別安置在門的兩旁,有著精雕細琢的雕工,其光滑的表面據說是從前常有乞丐長坐在上頭,長期摩擦的結果,日子一久,乞丐變成了石門枕的賓上座, 即使寺廟的管理員想在上頭歇坐,就很快會被這些乞丐趕走,「乞丐趕廟公」的諺語自此而來,後來這四塊石門枕又稱為乞丐椅。


     
太極八卦窗
     整體以八角形呈現,八角窗左右是由古錢幣及葫蘆交錯拼成的,精緻花窗兩面則採用透光雕琢方式,無論無內而外或是由外而內觀看,均以立體形象呈現,如果仔細看還能看出48種有趣的圖案。



     
龍虎堵
      中國佛寺的傳統設計為:左青龍、右白虎,且多以降龍、伏虎作為主要體裁。









 



 




   


麒麟堵
      麒麟堵位於龍虎堵的下方,其圖案上的麒麟向前奔跑(天行健),卻不時回頭觀望,有「不忘本」的意思。


     
八卦藻井
      龍山寺內的八卦藻井,是全台灣最大的藻井,跨距約5呎半,
      再由16組斗拱5層相疊組成,其形狀如結網,且不用任何一根鐵釘,完全以木栓接而成,藻井正中位置有一彩繪龍,龍嘴銜有一鐵環,用以吊掛銅鐘,具有產生回音共鳴的作用,
      八卦藻井上有一「井」字,在星相學上稱之「東井」東井屬水,有剋火之意。




     
龍山曉鐘
      這座重達千斤、直徑1.2公尺、高度2公尺,且內面成螺旋紋路的古鐘,是龍山寺的鎮殿之寶,每當清晨破曉時分,龍山寺清亮的鐘聲或遠、或近,回盪於耳際,龍山曉鐘---「千斤鐘可以十里聞」遠近馳名。



     
正殿
      正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左右各立一位護法神,一為瑋托將軍、另一為伽來將軍,
      兩側壁面則供奉十八羅漢,正殿屋頂的小塔是五層塔,
      通常奇數塔層的寺廟屬於陽廟,偶數塔層屬陰廟。
     
龍井
      傳說中的龍顏和人類一樣擁有七孔,雙眼、雙耳、兩個鼻孔及一個方口, 龍山寺後院中央的方井稱為龍喉井---龍口;左右兩旁的圓井稱為龍珠井—龍睛,至於龍耳、龍鼻,如今是閉而未開。
     
後殿
      後殿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兩旁則供奉地藏王菩薩及藥師佛。
    
  拱形門
      為最外圍的第一道門,上面圓表示規,下面方形表示矩。







               


         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
天后宮創建於民前三百二十一年,係台灣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由本宮封靈分香出祖的大廟宇眾多,媽祖文物保存會等共達二千餘座,信徒遍佈於台灣各個角落,終年香客絡繹不絕,每逢農曆一月至三月間的進香旺季,更是人潮洶湧,水洩不通。                          天后宮湄洲媽祖不但神靈顯赫,香火鼎盛,更因廟宇年代久遠規模宏偉而聞名遐邇。尤其建築結構富麗堂皇,古色古香,雕樑畫棟獨具匠心,彩繪及木石雕刻,皆精緻絕倫巧奪天工,固有藝術殿堂之稱。廟中陳列的珍貴史料及宗教文物,更是令中外人士嘆為觀止。如前清皇帝的御筆匾額,文武官員的獻匾,古代碑記及本宮昔日往湄洲祖廟謁祖照片和祖廟贈與本宮的大靈符《聖母寶璽》均是台灣絕無僅有之文物。此外,尚有明朝宣得年間的進香爐、民初雕製的精緻鳳輦,全副儀仗等,數量之多,難以枚舉。自從湄洲祖廟毀於文革後,奉祀於本宮之湄洲開基聖母寶像,及有關湄洲文物,更受到廣大信徒重視成為碩果僅存的歷史瑰寶  鹿港天后宮的平面格局,在清同治時期的改建便已建立基本規模。當時重修後的規模已經是「三殿式」的平面格局,包括有三川殿﹝含戲台﹞、中殿﹝媽祖殿﹞、後殿﹝天公殿﹞及禪房護厝等主要建築物。一九二三年的改建便是以既有的規模為基礎再加以拓寬改建。在改建之前,天后宮僅為面寬三開間、前後三殿式之平面格局;經改建及近代的增修之結果,成為正面五開間﹝五門﹞、進深三殿、左右過廊及左右護龍等之平面格局。兩殿間以左右過廊﹝鐘鼓樓﹞相連共同圍出中庭,主殿及後殿再以護室圍出後庭,兩側護龍再以過水廊與主殿相接,其平面格局呈現出臺灣中型廟宇典型的格局 。


 


鹿港景點:


 



第0619篇 -2008.08.14 [彰化鹿港].鹿港古蹟之旅(五):日茂行.天后宮.城隍廟.三山國王廟
第0618篇 -2008.08.12 [彰化鹿港].鹿港古蹟之旅(四):鹿港古市街.半邊井.隘門.南靖宮.敕建天后宮
第0617篇 -2008.08.10 [彰化鹿港].鹿港古蹟之旅(三):興安宮.九曲巷.中山老街.鹿港民俗文物館
第0616篇 -2008.08.08 [彰化鹿港].鹿港古蹟之旅(二):龍山寺、金門館、鳳山寺、甕牆、威靈廟、摸乳巷
第0615篇 -2008.08.06 [彰化鹿港].鹿港古蹟之旅(一):文開書院.文祠.武廟.地藏王廟.楊橋公園

 






台灣玻璃館



 






永安宮



 






文開書院



 






天后宮



 






瑤林古街



 






龍山寺



 






民俗文物舘



 






鹿港生態公園



 






傳統音樂--鹿港雅正齋



 






十宜楼



 






意楼



 






九曲巷



 






隘門



 






楊橋公園



 






鶴棲別墅



 






三山國王廟



 






地藏王廟



 






摸奶巷



 






奉天宮



 






半邊井



 






新祖宮



 






城隍廟



 






金門舘



 






鳳山寺



 






興安宮



 






萬春宮



 






石敢當



 






集英宮






一、南 線



二、北 線



三、大街線


待續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恒春古城 


恒春鎮舊名瑯嶠,為台灣最南端的鄉鎮,亦為枋寮以南唯一的平原,古城就座居鎮中央,其週遭丘巒環繞,早年也是南疆上的國防重鎮;不論就歷史、建築而言,恒春城都有其特出之處,尤其難得的是其形制保存完整,為全臺僅見,今已列為二級古跡。
   
    由於此地氣候溫煦、四季如春,這座新城便以“恒春”命名。恒春城的興建,不象其他台灣縣城,為漢移民聚居後水到渠成的結果,而是自始即帶有“邊城”的色彩。古城座落在恒春平原中央,四面都有山巒屏嶂。
   
    經過百餘年歲月,原有的城垣、城樓在風雨、地震的破壞下,逐漸荒圮;光復後又因交通需要及城市發展,打掉了多處城墻。四座城門中,如今僅南門和東門可見到城樓。然儘管如此,恒春仍是台灣地區碩果僅存,大致保有原形制與規模的古城,其處於恒春半島商業、交通和教育中心的“縣城”地位,始終未衰。
   
    猴洞山
    雖然只是一座小珊瑚礁丘塊,但由於是龍脈所在,且有廣寧宮、天后宮、龍泉岩和福德宮等名剎環繞,可說是恒春城的角頭靈山。
   
    檳榔街
    恒春人嗜嚼檳榔,福德路號稱是全臺最大的檳榔零售市場;每天上午,福德路上總是擠滿了採買檳榔的人湖,一籮筐一籮筐的“青仔”擺在路旁,不少家庭主婦和排灣人在此一邊挑揀,一邊和小販閒話家常。遊客來此逛逛,就算不買檳榔,也能感受到濃濃的鄉土趣味。
   
    南門
   
    南門位在恒南路中央,現已設立圓環予以保護,由於位居往來要道,可說是一般遊客最熟悉的城門。城樓前方設有軒亭,其作用如一般民家前的騎樓,具防日曬雨淋之效,屬於十分罕見的設計。現貌為69年修葺,與原貌已有出入。
   
    西門
    在方位上,西門實偏北方,四座城門中,只有西門位在繁忙的中山路上,居民熙來攘往,從門洞中進出,是恒春居民最親密的一座城門。
   
    北門
    北門所在地至今仍屬郊區,穿越門洞出城,可遠眺蒼茫的三台山、虎頭山,反方向入城,又見街市逐漸熙攘,情境一如百年之前。北門除拱門為紅磚所砌,樓板為磚栱,是為一大特色。
   
    東門
    位在200縣道旁,居通往滿州的要津,城樓幾經修復,且可以登臨,供人就近觀察古城的造型。
   
    乘車風向標:
    1.自高雄火車站前或小港機場搭往恒春、墾丁、鵝鑾鼻等地的臺汽、高雄客運,在恒春下車。東、西、南、北門分別位在東門路、中山路、恒南路、北門路上;廣寧宮、猴洞山則位在西門附近。
    2.自屏東火車站旁搭往恒春的臺汽、屏東客運,在恒春下車。


























城池規劃  古城滄桑  清領時期臺灣行政區域劃分沿革  牡丹社事件









   同治13年(1874)發生牡丹社事件後,


沈葆楨奉命來台督辦防務,抵琅嶠(今恆春


半島一帶)時,地方士紳向沈葆楨建議:「


琅嶠地勢險要,可為縣治。」琅嶠原隸於鳳


山縣,沈葆楨四處勘察後亦有同感,乃奏請


設縣,並築城以守。其後,又有感於當地氣


候四季如春,故改名為「恆春」。光緒元年


(1875)恆春設縣隸屬台灣府 ,恆春縣治範


圍為枋寮率芒溪以南


>TOP
 













城池規劃

  光緒元年(1875)恆春城動工興建,至光緒5


年7月15日竣工。根據「恆春縣志」所載,規劃者


為通曉堪輿的台灣道劉璈。其選定的縣城位置地


形為三台山在縣城之東北一里處,是中央山脈餘


脈尾端之山頭,是為玄武,作為主山。城南六里


的龍鑾山,居左為青龍;虎頭山正對縣城北門為


白虎。西屏山位西南五里,如一字平案,正居縣


前為縣城朱雀。縣城由四靈護衛,唯西北方稍有


空隙,則以遠處的龜山作屏障,猴洞山恰為城內


龍脈所在。恆春城是依縣城的規模與格局建造,


周圍長八百八十丈(約2600公尺),牆基厚兩丈(約


6公尺),面牆高一丈六(約 4.8公尺)城牆牆垣以石


灰土構築,上部砌以紅磚。東、西、南、北四門


門基為石造,上有磚砌城樓。每門設砲台乙座,


城外挖有護城濠,分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各以所


向命名,南門又稱「明都門」,東門為正東,北


門為北北東對向虎頭山,南門方位南南西對向西


屏山,然西門方位為何向北北西,百年來為恆春


人所納悶,於是有民間傳說


>TOP
古城滄桑

  1908年,強烈颱風侵襲恆春,大部分的城樓


與城門都被摧毀。1945年,二次大戰末期,遭盟


軍飛機空襲,數百公尺城牆毀於戰火。1959年大


地震的,多災多難的恆春城只剩斷垣殘壁,1963


年,由於修築道路之故,僅剩的城牆又遭拆毀大


半。今日僅東門旁,及沿恆春國小至北門的一段


尚保存完整的城牆。1979年屏東縣政府在交通部


觀光局的補助之下,首先將南門加以整修,重建


單簷歇山式的城樓及軒亭於城上。



  東門隨後亦於1983年開始整建,使用現代的建材再度打造出昔日的面貌。


東門不但一度恢復了歇山頂式之城樓,前方亦有一個軒亭。軒亭為恆春城之特


色,其功用為遮擋烈日與暴風雨。另城樓與城牆連接處之斜道、城牆上的雉堞


及馬道都用紅磚重新砌過。城牆後方還有一座踏道,可藉此登上城門,1998年


東門城樓因木架構遭白蟻蛀蝕,不久再度傾圮不存。目前西門、北門之原砲台


與城樓也已不存在,只剩城座立於交通要道之上,南門則位於恆南路旁的圓環


中。
  恆春古城原被視為全台大致保有原形制與規模的古城,1979年暫定為第一


級古蹟,但是在整修的過程中,因設計失誤、建材使用不當,於1985年四座城


門以其現況修護有缺失,公告遭降為第二級古蹟。
  


為能數位保存恆春古城外觀,本處參考相關文獻,將恆春古城3D建模,透由


google earth瀏灠古城今昔。



 ※資料來源:台灣的城門與砲台 戴震宇著、清領時期臺灣行政區域劃分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TOP

恒春古城」的圖片搜尋結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立台灣美術館


國立臺灣美術館前身為「臺灣省立美術館」,當時臺灣省政府秉持中央加強文化建設之政策,基於省民需求及藝術界人士建言,於民國69年2月8日於林主席洋港主持的會議中決議設立。民國77年6月開館營運,隸屬於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民國86年5月改隸臺灣省政府文化處,於88年休館進行館舍整建。同年7月因精省決策,再改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並更名為國立臺灣美術館,成為國內第一座國家級美術館。
本館休館整建歷經5年完成,於民國93年7月重新開館。本館係以典藏並研究台灣現代與當代藝術發展為特色,除提供各項展覽並積極參與國際性重要交流展覽外,並致力於多樣性的藝術教育推廣活動,提供民眾多元化欣賞與學習的環境。在本館優質團隊的共同努力之下,充分發揮美術館應有之功能,營造本館成為一座兼具藝術知性與休憩功能的二十一世紀美術館。
 
本館以網羅國內外台灣美術各項相關資訊,建立完整資料庫,提供便捷的台灣美術資訊搜尋功能。


 


導覽服務


01.  定時導覽-開館日每日10:30、14:30


02.  預約導覽-團體預約導覽受理學校、機關等15人以上之團體預約,相關訊息請查看本館網站或洽詢服務台,可於二週前上本館網站預約。導覽服務分機-分機327。我要申請預約導覽


03.  語音導覽-觀眾只須備妥證件,於國美館大廳服務台填寫申請表,即可辦理借用Wi-Fi Phone無線網路話機聆聽展品語音導覽內容。


 


國立台灣美術館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更多照片


國立台灣美術館位於六號公園內,佔地約9630坪,內部共有24個展覽室,其中包括了繪畫、雕刻、印刷…等等。館內收藏眾多豐富,為了滿足美術的愛好者其中包含了西畫、國畫及器物。美術館外英才路側門小山坡上有「碑林」區,蒐集了先賢已故書壇元老及當代書壇耆宿之手澤墨蹟、書法精品50幅,以現代吹沙技術精工刻呈現原有的墨韻風貌,集各家真蹟於一處。館方定期舉辦各種展覽以及演講,館外綠地寬廣,景觀優美,喜愛藝術氣息的民眾不妨來這走走看看,於身於心都會有些收穫。


待續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陸客團參加宗親會開會地點)待續


陽明山中山樓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中山樓,是蔣介石總統在位時,為了


 


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於1965年所興建,由名


 


建築師修澤蘭女士規劃,位於群山環抱的綠意之中,外表


 


為中國傳統古典式建築,內部陳設典雅細緻,過去是國民


 


大會的會場,並為國家元首接待外賓或舉辦國宴的重要場


 


,如今已被指定為市立古蹟,並開放民眾參觀,是一座


 


具有歷史紀念價值的建築物。


 



中山樓為國立國父紀念館轄屬單位之一,茲將目前本樓有關各界組團參觀及借用場地之程序說明如下:


參觀團體請於五天前線上申請或下載申請表,填妥後傳真至本所,以便安排導覽事宜。


借用場地單位請先填具申請表,經核定後使用。
中山樓目前可供各界借用之場地計有 :   


一. 文化堂:約600坪(1983.47平方公尺),頂高9.5公尺,可供1,200位貴賓集會之用。   


二. 會議廳:約120坪(396.69平方公尺),可供80人左右小型集會、學術研討、辯論、演講使用。


三. 大餐廳:約600坪(1983.47平方公尺),頂高10公尺,可供1,500位貴賓用餐。  


四. 配菜間:供大餐廳調配、輸送菜肴之用。   


五. 大廚房:供大餐廳烹調菜肴之用。   


我們竭誠歡迎政府單位、民間企業、藝文、學術等團體前來借用場地辦理研討、座談、聯誼、攝影、寫生以及院校相關科系校外教學觀摩等活動。


參觀導覽服務專線:(02)2861-0565
申請使用場地專線:(02)2861-6391
服務傳真: 02)2861-0123
服務地址: (11251)台北市陽明山陽明路二段15號 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























































收 費 項 目



區 分



收 費 標 準



 附 註



一 樓 文 化 堂



上 午 次



10,000



 



下 午 次



10,000



晚 間 次



10,000



每場預(排)演



3,000



 一 樓 會 議 廳



上 午 次



2,000



 



下 午 次



2,000



晚 間 次



2,000



三 樓 大 餐 廳



每 天



10,000



 



一 樓 大 廚 房



每 天



5,000



 



三 樓 配 菜 間



每 天



5,000



 



全 部 使 用



每 天



50,000



連續使用達5天以上者
以8折優待



陽明山中山樓借用線上申請或下載申請表


中山樓管理所場地租借流程圖


 


  陽明山中山樓 - 〔國立國父紀念館全球資訊網〕便民服務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陽明山中山樓 場地租借出租資訊場地王


台北旅遊網 ::: 文化節慶 - 陽明山中山樓


YouTube - 陽明山中山樓外環景_0990120


  20090721 台北市陽明山中山樓 8 紗帽山


 


***************************************


 



感謝 "幸茹" 學長提供 !


 


 我整個看完,很值得看!


人生真的不是很長,每個人都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份感情及友情


朋友我愛您們,祝福您們健康快樂


分享!


 


您這一輩子, 聽過演唱會沒有??


如果沒有, 安排一場吧.


( 接下來好像還有甄妮的,全台只辦一場)


 人生真的沒有想像中得長,


能有美好的回憶,


要好好珍惜哦!


 特別節目 2010年9月7日
往事只能回味
劉家昌音樂會


http://www.maplestage.com/content/%E7%89%B9%E5%88%A5%E7%AF%80%E7%9B%AE-20100907-%E5%BE%80%E4%BA%8B%E5%8F%AA%E8%83%BD%E5%9B%9E%E5%91%B3-%E5%8A%89%E5%AE%B6%E6%98%8C%E9%9F%B3%E6%A8%82%E6%9C%83


1.  這是少有完整的現場音樂轉播。


2.  全場演出共90分左右,現場政要人士多人捧場,連、吳、朱都到場聆聽。


3.  影片共七段,每段約13分鐘。聽完值回票價!等於坐在7000元的貴賓席。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陸客的心願_到台灣的海邊逛逛 !


 


 


七星潭



七星潭昔日是小漁村,同時也是花蓮定置漁業發達興盛之地,原因係七星潭海域缺乏天然灣澳,然而因黑潮流過台灣東部,帶來各種迴游的魚類資源,加上中央山脈的山腳緊迫於海濱,沿岸的流水深且急,近海魚群在此匯集成天然漁場之故。



七星潭位於台灣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花蓮市北郊,即花蓮機場東側七星潭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連接太魯閣國家公園、東海岸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雖被稱為「」,卻是一個由大大小小的礫石所鋪陳的弧形海灣。早年有零星湖泊散佈,後來因建設需要而填實。據說夜晚天氣好的時候,由於沒有光害之故,可以在海邊清楚地觀賞天空上的北斗七星,故當地人稱之為七星潭



近年來,花蓮縣政府於當地興建石雕園區賞星廣場觀日樓兒童遊樂場港濱自行車道等休憩設施、在漁場附近設有海岸生態的解說牌,並且利用防風林區闢建德燕海濱植物園區,加上附近動植物生態非常豐富,已成為花蓮縣境內著名的休憩景點。(維基百科)



七星潭


七星潭位於花蓮機場東側,雖名為潭,但實際上是一個新月形的海灣。從前是花蓮定置漁業興盛之地,現今是純樸寧靜的沙灘與浪花。七星潭海岸線綿延20多公里,經縣政府劃定為風景特定區,現已興建完成的有觀景平台賞星廣場觀日樓自行車道等多項休憩設施。(英坦士)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七星潭 - 相關圖片搜尋結果





        花蓮縣地理資訊導覽系統(七星潭風景特定區部分)


根據歷史記載,七星潭的地名最早出現在清同治、光緒年間的「台灣輿圖」 中,因為該地區羅列著大不等數口小湖泊,明顯呈現低漥地形, 一九三六年,日本人在該地區興建「研海飛行場」,因此把湖泊填平,而將原來七星潭地區的居民遷至今天的海灣一帶。昔日遷至海灣一帶的居民習慣自稱為「七星潭人」,所以大家就稱此海灣為七星潭。另一傳說則是因為該處海灣遼闊,視線較為寬廣,少了光害,觀看北斗七星時特別明亮而被命名之 。


七星潭社區主要為「北埔村」和「大漢村」,人口將近一千人,約有一百七十幾戶;居民的組成有原住民、本省籍人士、外省籍退伍榮民等,族群呈現多元風貌。其中本省籍居民大多為宜蘭漁民的後裔,日治時期先民從宜蘭捕魚至此,發現「七星潭」漁獲豐富,因而定居下來。外省籍退伍榮民大都為民國七十年左右由鄰近的空軍基地、海防班哨退伍,並娶原住民為妻,在此落地生根。早年的平埔族人(加禮宛人),後到的泰雅人也陸續先後加入「七星潭社區」。


昔日的七星潭是一個小漁村,雖該海域缺乏天然灣澳,然而因黑潮流過,帶來各種迴游的魚類資源,加上中央山脈的山腳緊迫於海濱,沿岸的流水深且急,近海魚群在此匯集成天然漁場,早期七星潭捕魚方式是以「牽罟」,也就是乘著竹筏出海撒網,再由人力拉拔上岸的方式捕魚。至日據時期(昭和七年,西元 1932)引進定置漁業的技術,「東部台灣岸內」一書曾記載米崙灣(今日七星潭)一帶作業情形。


定置魚網是一種長期將魚網固定在特定的沿岸海域,利用潮汐漲落方向與魚群不會後退的特性,將魚網佈置成開敞的三角形,並將漏斗狀的網袋放置其中,因入口處窄小迴游路徑被遮斷,一旦進入就很難逃出,這種於沿岸架設的陷阱式漁業,使魚貨上岸後仍是形態完好、鮮美,對漁民也是一種安全的作業模式。 1984年設立的七星柴魚工場,也因定置漁業的有利條件下,運轉了將近20年,自製的柴魚乾品質優異穩定,常吸引大批日商來此選購採買。


目前七星潭由北至南有東昌、朝金、嘉豐等三處定置漁場,依地形、潮流等設置漁網,不同季節的魚群會隨潮流進入漁網,漁民一天分清晨、中午和傍晚三個時段作業,漁村也有漁民在旺季時駕著塑膠筏出海捕魚,是花蓮重要的魚產區。  
宗教信仰方面,一般漁村大都奉祀媽祖,但七星潭漁村奉祀的是唐朝樂工田都元帥,據說是居民在海邊撿拾這尊神像後,搭建廟宇供奉,為當地居民的主要信仰。



花蓮縣地理資訊導覽系統(七星潭風景特定區部分)


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花蓮旅遊資訊網)


七星潭風景區 - 花蓮縣觀光資訊網


七星潭資訊導覽系統


七星潭 - Xuite遊


七星潭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YouTube - 七星潭之歌


台灣旅訊網-景點圖庫-花蓮縣-七星潭


yam 天空部落-影音分享-七星潭海景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梯坪


花蓮縣 豐濱鄉 石梯坪 - 山羊百科(衛星空照地圖)


石梯坪遊憩區(玩全台灣)


 


石梯坪位在石門附近,是一處潛水及磯釣的絕佳場所。
光緒年間,統領吳光亮率兵開路時,在東海岸一帶,看見沿岸的岩盤突伸入海,長短不一,像一排排的階梯一般,乃稱此地為石梯,遂有此名。石梯坪為一處亙達一公里的奇岩怪石。特殊的壺穴突出於地面,狀似桶形浴盆,造形獨具趣味。岩石上則遍生各種海洋植物, 林投樹、仙人掌、馬鞍藤等。此處已規劃為風景特定區。


石梯坪(旅遊資訊王)


這裡有更多關於【石梯坪】的圖片



石梯坪位於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以北約2公里處。石梯坪石處盡頭,接連秀姑巒溪口;左側盡頭,內凹成澳,稱為「石梯灣」。現已闢為漁港。
  附近魚產頗豐,尤以
龍蝦為最,也是海釣的好地方。在石梯坪北方海灘,岸旁岩石有一海蝕巨洞,為海浪沖擊岩壁而成,形如石門洞穴,為地質觀察、野餐、遊憩的最佳去處。右側公路附近,有塊「人定勝天」的石碑,因為當初開路時,海岸岩石阻隔,採用炸藥爆破,犧性了許多開路人員,便於此設一石碑紀念當年開路的無名英雄



交通部觀光局 石梯坪



石梯坪位於石梯漁港的東南側,於1983年經內政部劃定為花東沿海保護區內的自然保護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設立之後,將此地劃設為石梯坪遊憩區。因本區海岸階地平坦寬廣,故將區內主要通道臨海側規劃成露營區,鋪設臨海步道通往各主要景點。石梯坪特殊的地質地形景點多分佈在沿海保護區、遊憩區內,以多層階梯狀的隆起岩海階而得名,上面佈滿壺穴、珊瑚礁。沿著石板步道,可深入觀察海蝕溝、海蝕崖、海蝕平台、隆起珊瑚礁地形地質景觀,此地也是是潛水者及海釣著十分熱門的去處。



石梯坪遊憩區以特殊的地質聞名,整個地質剖面約100公尺,底部有約30公尺厚的安山岩熔岩,具有柱狀節理。上方被白色的凝灰岩和火山礫岩所覆蓋,而剖面的頂部為岩性疏鬆的白色中酸凝灰岩,可見得為陸上火山噴發的產物。





















石梯坪遊憩區

石梯坪遊憩區 



來源:四方通行旅遊網







 


               陸客眼中的石梯坪


 










石梯坪景致(陈启宗摄影)


 





壶穴群景观 石梯坪听涛观星
作者:筱芸撰文 陈启宗、筱芸摄影


 


台湾位于太平洋盆地的西侧,属于亚洲大陆的边缘,处于海洋、大陆地壳的交界带。平地年均温为摄氏二十二度,四季如春。东部有一条蓝色的海岸线,顺着台湾岛美丽的轮廓蜿蜒,延伸到深不可测的太平洋,只要沿着这条花东海岸寻找,处处是惊奇,海阔天空。

石梯坪在花东海岸的中段偏北,行政区域属于花莲县丰滨乡。“清光绪三年,统领吴光亮率兵开路至此,见陆地如埭,突伸入海,石出排比若梯,遂称石梯,陆上平坦,称石梯坪。右侧尽处,迤逦连接秀姑峦溪口,左侧尽处,内凹成澳,称石梯湾,湾内涟漪荡漾,风光旖旎,与滔涛澎湃之海景迥异。石梯一带鱼产颇丰,民国四十八年二月建渔港。”上面这一段关于石梯坪的描述出自花莲县志二十一卷,从文字的叙了解到石梯坪是一处从陆地向海岸突出伸长的海岬,同时具有像阶梯状的海阶地形。


石梯坪整个区域是一个面积极大的海岸阶地,海蚀地形十分发达,海蚀平台、隆起珊瑚礁、海蚀沟、海蚀崖等触目皆是,尤其发育在石梯坪的海成壶穴却是整群的出现,形成台湾地区最壮观、最具特色的壶穴群景观。


石梯坪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珊瑚礁群和热带鱼群栖息,潮间带上与壶穴形成的潮池,生长着各式各样的海藻、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成为潜水及矶钓的最佳场所。


游览石梯坪需要较充裕的时间,沿着风景区的环状步道和通往海边的小径,漫步观赏海岸上丰富的地形地质景观,太平洋的壮阔浩瀚景象也能尽入眼底。石梯坪设有露营区,周围景致美丽,如果能露营夜宿,听涛观星,看太阳东升,则更让人遗尘忘俗。






 




石梯坪遊憩區(玩全台灣)


 


石梯坪(旅遊資訊王)


這裡有更多關於【石梯坪】的圖片


交通部觀光局 石梯坪


石梯坪游憩区 - 花蓮縣觀光資訊網


石梯坪遊憩區


石梯坪遊憩區


旅遊資訊王TravelKing 旅遊導覽 - 花蓮縣 - 豐濱鄉 - 石梯坪


[旅遊.建築]花蓮沿岸.石梯坪+沙漠風情+石梯灣118 @ 紫色微笑。Smilejean :: 痞客邦 PIXNET ::


石梯坪(壺穴景觀) - 【創作草堂】海水格格旅遊玩耍到處趴趴造 - Yahoo!奇摩部落格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點及各標題可連結該網站)


 


八仙洞(觀光局)


位於11號省道78K處,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此處的地形乃因地殼上升過程中受海水侵蝕由上而下依序所形成的一群大小不一的洞穴,計有靈岩、潮音、永安、乾元、海雷等十多個,目前建有完整的步道,通往各洞穴。八仙洞也是考古學家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史前文化遺址所在地,為台灣最早的史前文化遺址,民國77年被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東管處在此設有「史前文化遺址展示室,其內展示史前人類文物與解說,並且詳述洞穴之成因,值得前往解讀一番。



長濱鄉-八仙洞(台東縣政府)


  長濱平原位於花東海岸中間的海階,南北長約10公里,土壤多腐植土,是東海岸的米倉
  
長濱文化遺址因有八仙過海傳說而得名,八仙洞遺址距今約3萬~5,500年前,先陶文化,出土文物以打剝法製造而成的礫石器為大宗,還有為數不少的骨器及獸、魚骨殘骸,是迄今所知台灣最古老的史前文化遺址,深具重要性。
    
八仙洞的洞穴多被佔用開設神壇,最大的靈岩洞是順著垂直於地面的節理而發育的直立型海蝕洞穴由於地盤隆起,現高出海平面23m,仍在繼續增高中。遊客可在靈岩洞喝杯龍涎山泉和參觀岩洞展示館。



  八仙洞 (世界景點銀行)


八仙洞本為間歇性上昇的 巖壁,受海浪沖擊而形成的奇妙洞穴,標高150公尺。洞穴14個。洞內有信徒奉祀佛祖或仙道,在更高處的洞穴中則曾發現五、六千年前的長濱文化遺址。


                八仙洞 (英坦士)


八仙洞為「史前長濱文化」之遺址,目前已掘出史前人類文物計有石器﹑骨角器﹑獸魚骨等約四萬件,因而得八仙洞聞名國際。


 八仙洞(玩全台灣)


 本來是在海底的,它有十多個海蝕洞,因為地殼隆起,八仙洞也跟著隆起,每一個洞高度都在10公尺以上。其中最大的洞穴是【靈巖洞】。離地最高的是【崑崙洞】,高度有130公尺;八仙洞現在有完整的步道通往各個洞穴,值得前往參訪。


八仙洞(旅遊資訊王)


八仙洞附近的海濱,是欣賞海景、夕陽和捕魚情景的好地點。各洞間設有環狀木棧步道相接,沿步道逐洞尋幽,樂趣無窮。

















八仙洞-觀音洞-大雄寶殿








八仙洞







八仙洞照片




八仙洞050






 這裡有更多關於【八仙洞】的圖片









八仙洞之崑崙洞中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火塘遺跡,從中採集樣本經碳十四鑑定,年代在距今兩萬年以上。記者黃明堂翻攝


 


阿美族母系社會的神話故事


作者:部落志工  來源:部落  類別:口傳故事  日期:2009/6/21 上午


這是有關於阿美族母系社會的神話故事。


很久以前,天空上原本有10個太陽,阿美族人不堪其熱,所有的河川都乾枯了,沒有水喝,農作物也長不出來,人民無法生活下去,族裡的人就想,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族裡的男生便自告奮勇的說:「就由我們射下打太陽吧!等到我們把太陽射下來了,以後大家都有好日子過了。」於是,阿美族的男生便起身去完成這項任務了。


可是過了很久,太陽還是沒有被打下來,而男生也不知道跑到那兒去,了一直沒有回來,音訊全無。族裡的女生天天在家裡不能工作,一點辦法也沒有,這時,有一個女生拉雅說:「既然男生不能為我們解決困難,我們女生還是靠自己去把太陽抓下來好了。」


拉雅和其他的女生討論以後,決定用他們最擅長的功夫---織布,來捕捉太陽,他們用世界上最耐熱的布織成好大一片網子,準備佈下天羅地網,網住這禍害他們已久的太陽。他們爬上了樹梢,把網子張開,趁著太陽天黑準備回家的時候,一個一個地把它們抓起來,就這樣她們抓到了7個太陽。


剩下的3個好驚訝,覺得這些女生實在是太厲害了。這3個太陽當然也很害怕,害怕自己有一天也會被消滅掉,於是去向阿美族女生求饒,阿美族女生就想:「其實太陽對它們也是有幫助的。」,她們討論了以後,決定派拉雅去跟太陽們協商。


拉雅說:「你們要留下來可以,但是你們不可以一起出現在天上,這樣會把我們熱死的。」太陽就問:「那我們要怎麼做呢?只要你們不殺死我們,要我們怎麼樣都可以。」拉雅說:「你們在一起我們太熱受不了,所以,你們其中一個就散開,分布在天空中,分散熱能;剩下的兩個分別出現在白天或晚上,這樣我就可以不殺死你們。我們也不會哪麼難受了。」三個太陽覺得很合理,便答應了。一個太陽『轟』一聲在空中散開變成了星星;一個太陽變成了月亮,晚上出現;一個太陽不用變,但是,只能在白天出現。從此以後,阿美族的人終於有好日子可以過了。他們可以種田、可以工作、可以有飯吃、可以生活了。


族裡的男生覺得女生好厲害唷!甘拜下風?所以,他們決定以後什麼事都聽女生的,任何事情都由女生做決定,就這樣,阿美族的女生就變成了阿美族的領導人物了。這就是所謂的「母系社會」。




八仙過海
相傳,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遊。
衆仙齊聲附合,並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漢鍾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裏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
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抛,頓時紅光萬道,何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遊
隨後,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
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抛人水中,借助寶物大顯神通,傲遊東海。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言語間與八仙發生衝突,
引起爭鬥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
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往,紛紛敗下海去,
隱伏水底。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
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巨浪,殺奔衆仙而來。
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
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衆仙緊隨在後,安然無恙。

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準備決一死戰,
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菩薩經過,喝住雙方,
並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
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遊而去。
這就是「八仙過海」的故事。


資料來源 http://www.greatchinese.com/



  八仙洞 (世界景點銀行)


八仙洞 (英坦士)


八仙洞(玩全台灣)


八仙洞(旅遊資訊王)


長濱鄉-八仙洞(台東縣政府)


八仙洞 (觀光局)


(美美網) 八仙洞


台東八仙洞 台東八仙洞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