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嶼(英文Agincourt)












  • 馬英九總統於9月7日前往彭佳嶼(圖)視察,並重申釣魚台主權。(圖/記者王鼎鈞攝)


超大陣仗 馬今飛彭佳嶼// 隔140公里宣示釣魚台主權 大批戰機、艦艇 維安戒護


自由時報 – 2012年9月7日 上午4:30






〔自由時報記者彭顯鈞、王貝林、王寓中、邱俊福/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今天將大陣仗視察北方離島彭佳嶼,並在彭佳嶼宣示釣魚台主權,海、空軍及海巡署將出動大批戰機、軍艦、飛彈快艇進行維安戒護,形成多層綿密的保衛網。





國境之北▲彭佳嶼上的燈塔。


 馬登彭佳嶼 演說處新聞圖片




 


棉花嶼位於東經122.06度,北緯25.3度。距離基隆東北方約42公里,航程約2小時。島東西長約300公尺,南北長約400公尺。面積約0.12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的地方只有64公尺。由於棉花嶼和彭佳嶼地理位置相近,形狀也相似,所以有不少漁民都誤將棉花嶼當作彭佳嶼。





花瓶嶼(英文Pinnacle)


花瓶嶼距離基隆東北方約32公里處海域,航程約1.6小時。位於東經121.56度,北緯25.24度,與棉花嶼相去不遠;面積約3.04公頃(0.0304平方公里),主島東西長不超過176公尺,寬約80公尺,最高點海拔為48公尺。為北方三島中最小的島嶼。



 




漂浪。島嶼--munch: *北方三島。大前進* - yam天空部落


 



***************************************************************************


 



                                      彭佳嶼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彭佳嶼(官方英譯:Pengjia Islet,又稱Agincourt),又名草萊嶼大峙山嶼,當地漁民也稱之為大嶼,是台灣的附屬島嶼之一。北方三島中唯一有人員駐在的島嶼。[1] 距離台灣北部的基隆港約 56公里,航程約 2.5小時。在行政上則隸屬於基隆市中正區管轄。目前彭佳嶼仍然是軍事管制區。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計畫把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這塊海域劃為海洋國家公園。



彭佳嶼在台灣的位置


彭佳嶼

彭佳嶼的位置

據說彭佳嶼名稱的由來,是因為有一戶彭姓人家為避開械鬥而舉家躲避至此,而被稱「彭家嶼」。アジンコート(Agincourt)為日本時代常用之稱呼。



  • 位於北緯 25°37'46、東經 122°04'17"。
  • 島的周圍約 4,300公尺,面積約 114公頃(1.1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 168公尺。


  • 為海底火山噴發所形成的島嶼,因為強烈的海蝕作用,目前僅剩西半部。
  • 東、南、北三側海岸都是斷崖,有許多海蝕凹壁與海蝕洞,西側傾斜稍緩。
  • 地勢東高西低,燈塔的位置在島的中央偏東,是火山口附近的高點,辦公室與房舍就建在火山口上。
  • 彭佳嶼、花瓶嶼棉花嶼合稱北方三島,同時也是三島中面積最大、地勢較平坦的島嶼。

冬天島上東北季風強勁,陣風達 11級風,颱風時島上風力最高紀錄每秒 80公尺,超過 17級風。



  • 水源:除了飲用水仍靠補給艦運補,其他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收集雨水。利用房舍的屋頂及集水坪,水管和雨水溝導引到儲水槽。儲水槽有兩個,第一個先將雜質沉澱後,較乾淨的水再流到第二個儲水槽供水。彭佳嶼各月份降雨大致平均,春季與颱風時雨水稍多,雖然雨量不多(氣象觀測站資料),但因人員也少,用水不虞匱乏。
  • 電力:燈塔底層機房的發電機組,除供應燈塔發光所需,也供應守塔人員的生活電。
  • 建築:燈塔、氣象觀測站,並有直昇機場,南方海岸有人工碼頭可上岸。而彭佳嶼燈塔自西元1909年9月20日開始點火至今,每15秒閃白光一次,為台灣海拔第三高的燈塔。
  • 人口:過去島上有居民居住,目前有燈塔和氣象站作業人員、海巡署人員,為北方三島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島嶼,平均不到40人。而氣象站和燈塔的作業人員,在島上工作短則7年、長則19年。[3]
    原有海軍陸戰隊及海軍近程雷達站,分別於海巡署成立及國防部精進案後移交海巡署[4][5]
  • 運補:島上生活物資、油料與器材使用船隻進行運補。關稅總局的巡補艦「運星艦」五天一次的運補作業,運補時須靠小艇接駁人員和物資。氣象站與海巡署則由漁船定期運補。有時風浪太大,小船不能下海,只好被迫折返,所以物資都需有額外的貯備。除軍艦、漁船外,有時也會使用直升機進行運補。
  • 可以用無線電對講機與基隆燈塔通話。

島上景點



  • 觀音洞
  • 土地公廟
  • 中央氣象局彭佳嶼氣象站
  • 關稅總局彭佳嶼燈塔
  • 海巡署彭佳嶼機動巡邏站
  • 「海疆屏障」碑石

***************************************************************



彭佳嶼燈塔主題網


彭佳嶼介紹


彭佳嶼位於基隆東北方海上(東經122°04'20",北緯25°37'55"),距離基隆港約56公里,是台灣的極北端,與棉花嶼、花瓶嶼合稱北方三島。島之周圍約4300公尺,面積約114公頃,最高海拔165公尺。行政上隸屬於基隆市政府管轄,目前除了海關的燈塔守護人員,還有氣象站和海巡人員,並無一般居民。








花瓶嶼
花瓶嶼

棉花嶼
運補作業


地勢
彭佳嶼為海底火山噴發所形成的島嶼,因為強烈的海蝕作用,目前僅剩西半部。東、南、北三側海岸都是斷崖,有許多海蝕凹壁與海蝕洞,西側傾斜稍緩。地勢東高西低,燈塔的位置在島的中央偏東,是火山口附近的高點,辦公室與房舍就建在火山口上。







斷崖
斷崖

房舍就建在火山口上
房舍建在火山口上


植被
彭佳嶼風多且強,非常不適合高大的樹木生長,自然植被都是草原物種,僅在燈塔圍牆內背風處有少數幾株灌木叢。
每年四至五月間是島上的鐵炮百合的花季,有時成片開放熱鬧繽紛,為孤島增添幾許美景。鐵炮百合的野外族群只分布在北部、東部及離島。 島上另一種特別的植物是俗稱海芙蓉的蘄艾,屬於藍雪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歡生長在海岸線邊緣的岩石上,是一種稀有的名貴藥材,用來治療氣喘、肺結核、高血壓及背脊酸痛。







草坡
草坡

鐵砲百合
鐵砲百合


鳥類
早期文獻(伊能嘉矩『彭佳嶼調查報告書』)記載,彭佳嶼有信天翁的棲息地,可能因為燈塔的興建與人為干擾,目前已不存在。 人文
清朝咸豐時曾有人移居住於此,清法戰爭時離開,島上遺留有民房遺跡,直到日據時期,才有看守燈塔人員駐島。







土地公廟
土地公廟

觀音洞
觀音洞



 


燈塔資料




  • 位置:東經122°04'20",北緯25°37'55"。位於基隆北方外海彭佳嶼島上,距基隆港約56公里。燈塔外觀圖
  • 建塔歷史:建於日據時期。明治三十九年開始建造(西元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1909年9月20日正式啟用發光。
  • 塔高/燈高:26.2公尺/145.4公尺,為台灣地區燈高第三高的燈塔。
  • 公稱光程:25.3浬(約46.6(46.8556)公里)
  • 塔身結構:磚造圓形,底部為六角形,漆白色。塔身外部為了方便維修,環繞層層的鐵圈。
  • 燈器:

    • 發光體:原為白熱石油燈,民國八十二年二月改用電燈,光力864000燭光(燈泡1000瓦特)。
    • 透鏡:一等旋轉透鏡,直徑1840公厘,逆時鐘旋轉。為台灣地區最大的透鏡。
    • 燈質:每15秒閃白光一次。

  • 現況:有人看守,不對外開放。

 


建塔歷史


飛機掃射的痕跡(修補過)

彭佳嶼燈塔建於日據時期,自1906年開始建造,原本預定於1908年完成。建造期間,為搬運材料船隻便於航行起見,曾於1907年於碼頭先設十呎高木柱紅色定光臨時燈桿一座。


1908年底,燈塔建築本體工程大致完工,但是主燈燈籠及燈器卻因製造廠製作緩慢、交貨遲延,尚未能裝置。此外彭佳嶼附近海域,每屆冬季季風盛行期間,風浪洶湧,材料搬運困難萬分,建塔工程曾一度停工,因此工程也無法按照原定進度進行。1909年五月上旬,燈籠燈器運到,開始裝設,至七月底終於完工,並於9月20日正式啟用發光,原設臨時燈桿於同日拆除。


房舍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彭佳嶼燈塔目標顯著,屢遭盟軍轟炸。1945年1月9日,首次被轟炸時,燈具就已受損中止發光,同年1月11日、5月15日、5月16日又遭三次轟炸,燈塔及房舍嚴重毀損。目前塔頂及透鏡多還遺留當時遭盟軍飛機掃射的痕跡。台灣光復,燈塔由海關接收後,先於1946年6月19日將燈塔修復發光,並於1948至1949年間改建辦公室及宿舍,將原有破損木頂房屋拆除,改建成現在的磚牆水泥平頂房屋,改善看守人員居住環境。


 


 



外觀導覽


塔身(環繞的金屬圈)
外牆漆成白色的圓形磚造塔,塔高26.2公尺。塔基呈六角形,塔身中段轉為圓柱狀,燈塔外牆,從修護陽台底往下環繞有一圈圈的平行鐵環直到塔基,這個裝置是為了維修方便,對維修人員的安全也多一層保障,是國內外燈塔都很少見的一種特殊的裝置。 修護陽台
燈塔頂處 燈器室
燈籠玻璃:燈器室外的燈籠玻璃可保護內部燈器。
窗簾:為日間遮陽用。 塔頂
塔頂為半球形,漆黑色,塔頂上方有風向儀、方向標和避雷針。


內部導覽


機房
最底層是燈塔的發電機組(82年2月),機組旁存放發電所需的柴油。 窗戶
由內部看到燈塔的開窗,可發現塔壁非常厚。窗外的百葉可在強風時保護窗戶玻璃。








燈器


各樓層空間
中間的樓層放置燈塔的維修器具和備料。 樓梯
各樓層間的梯子,漆成黑色的鐵鑄?踏板搭配銅製的扶手,沿著塔內壁的迴旋而上,形成一種優美的造型。








燈器


燈器
透鏡:彭佳嶼燈塔所使用的一等燈旋轉透鏡,是台灣地區燈塔中直徑最大的。
透鏡迴旋機:透鏡架座底下是水銀槽,早期使用透鏡迴旋機以齒輪傳動,目前(82年7月)已改為電動馬達驅動。台灣地區目前仍使用齒輪傳動水銀槽透鏡迴旋機的,除了彭佳嶼燈塔,還有漁翁島、三貂角、東吉嶼、白沙岬等座燈塔。
電燈:燈塔發光物原為白熱石油燈,直到民國八十二年二月設大型發電機才改用電燈(是台灣地區最後一座淘汰煤油燈的燈塔)。每15秒鐘閃白光一次,燈光除264度至316度間距島二浬之範圍內為島上高地遮蔽光線外,其他各方均可望見燈光。(以圖說明燈光範圍) 齒輪帶動水銀槽的透鏡迴旋機(無電力供應時透鏡的旋轉動力為重力)
中間的樓層除了放置燈塔的維修器具和備料,有一個直徑約40公分的管狀空間,由燈塔底層一直通到齒輪組所在的機械室。管壁在各樓層都開有小門,打開小門可看到許多條鋼索,底層的管內有一個圓柱狀的重錘。這個設備與齒輪組是燈塔在無電力以前,驅動旋轉透鏡的裝置。方式是先由人力將重錘絞至上方,透過鋼索和複雜的齒輪組,重錘會緩緩下降,以此驅動透鏡旋轉。以往,守塔員需每三小時將已降到底部的重錘再絞至上方。目前透鏡已改為電動馬達驅動。 平行鐵環直到塔基,這個裝置是為了維修方便,對維修人員的安全也多一層保障,是國內外燈塔都很少見的一種特殊的裝置。








燈器


燈塔守護與島上生活


守護工作
員額編制為主任管理員一名,技工五名,採輪流返台休假。

運補
島上生活物資與燈塔的維護器材全靠海關的巡補艦「運星號」每月兩次的運補作業,主要補給物資包括柴油、燈塔用物料及民生必需品。 彭佳嶼四周海岸或是危岩峭壁,或是暗礁密佈,只有在島的西南方有個簡單的人工碼頭可以登陸,但是大船不能停靠,運補時須靠小艇接駁人員和物資。有時風浪太大,小船不能下海,只好被迫折返,所以物資都需有額外的貯備。






運星號
運星艦



運補作業
運補作業
用水
除了飲用水仍靠補給艦運補,其他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收集雨水。利用房舍的屋頂及集水坪,水管和雨水溝導引到儲水槽。儲水槽有兩個,第一個先將雜質沉澱後,較乾淨的水再流到第二個儲水槽供水。彭佳嶼各月份降雨大致平均,春季與颱風時雨水稍多,雖然雨量不多(氣象觀測站資料),但因人員也少,用水不虞匱乏。






儲水導管
儲水導管



儲水槽
儲水槽
電力
燈塔底層機房的發電機組,除供應燈塔發光所需,也供應守塔人員的生活用電。 通訊
島上沒有固網的電話線路,有公用電話及行動電話,可以無線電對講機與基隆燈塔通話。 休閒
島上有籃球場,並可至海邊垂釣







儲備油桶
儲備油桶


發電機組

*******************************************************************************



翻箱倒櫃看照片:國境的最北方:航向彭佳嶼 - 樂多日誌

006

彭佳嶼,這就是國境的最北方啊!

025

彭佳嶼的岩壁經年累月受到風浪拍擊,造就一處處的海蝕洞。有些海蝕洞大的足以讓一艘中型漁船開進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