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建國百年823祈福日 民眾為和平發聲(TVBS)


  


八二三砲戰是場沒有贏家的戰役,而金門軍民卻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如果當時沒有這些保家衛國的軍人百姓,就沒有今日的金門,更沒有今日的台灣!


戰爭無情,和平無價,無論是對岸的同胞或是台澎金馬的百姓,都期望兩岸和平,


讓戰爭的煙硝不再起,讓時代的悲劇不再重來!


***********************************************


第一趟金門 單號日 每當晚上七點整 中共第一群砲宣彈 砲聲響起  ......


大夥就放下身邊的工作 作同樣的動作 <  對時  >  把手錶調到十九點 !  蠻準時的 !


第二趟金門    中共 (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 ) 不再砲擊金門  !


我们照打砲宣彈  只是次數少很多  怕傷及無辜   叮嚀砲兵 儘量射向郊區 ......


如今   金門戰地   開放  陸客自由行 ......


願兩岸領導人  都有智慧  解決歷史難題 ...... 


別讓戰爭  禍及兩岸   同種同族的人民  !      


 


                                              


照片來源:諸葛風雲部落格



上:;蔣經國總統 823砲戰期間 金門巡視 (美援八英吋自走砲)出自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紀念網站

http://www.cck.org.tw/life/life_army.html


下:「轟雷計劃」向琉球美國海軍陸戰隊調借的M55八吋自走榴彈砲首次向廈門射擊。出自龍保羅(Paul Draken)日記http://www.yaox.com/draken/706.html



1958年九月廿六日當天下午四點半, 第一門八吋砲開火了, 對岸圍頭方向揚起一陣煙塵;  射擊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打了約五十餘發。 當晚共軍近乎歇斯底里的喊話,控訴國民黨軍隊用原子砲、化學武器對待自己的同胞,極為不人道!因為彈著區域瞬間空氣都燃燒光了,沒被炸死的也會窒息而死!沒多久就停戰了!


弹丸重:95.5公斤(底凹榴弹)

100.1公斤(底排榴弹)

最大射程:40公里(底凹榴弹)

50公里(底排榴弹)


**************************************************************************************



                  

八二三砲戰



八二三砲戰(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中國大陸與香港稱金門砲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砲擊為主要的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砲戰。解放軍在砲戰時(8月23日-10月5日)向金門射擊砲彈達47.5萬發砲彈,中華民國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金防部)司令陸軍上將胡璉要求國軍死守金門,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其後中華民國陸軍獲得八吋口徑榴彈砲,反擊位於廈門解放軍。後來解放軍放棄封鎖,宣佈改採「單打雙停(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單打雙不打)」的方針,逐漸減少攻勢。至此,中華民國成功守衛金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維持單打雙不打狀態直到1979年其與美國建交為止。


1958年8月23日下午6時3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砲兵開始猛烈砲擊金門,兩小時內落彈達四萬餘發,是日落彈數更達五萬七千餘發,重點集中指揮所、觀測所、交通中心、要點工事及砲兵陣地。由於當時正值晚餐時間,突發砲火造成死傷440餘人,金門防衛司令部三位副司令趙家驤章傑當場死亡,吉星文重傷,於稍後因傷重不治。金防部司令胡璉、參謀長劉明奎與在金門視察的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俞大維均負傷。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出警告,如圖謀奪取金門馬祖,美將視為威脅和平。第二天,解放軍持續對國軍在金門的灘頭陣地、料羅灣碼頭、金門尚義軍機場及砲兵陣地集中火力攻擊。國軍則針對攻擊機場與碼頭的解放軍砲兵陣地展開反擊。而後解放軍砲火稍有減少,直至9月7日-18日再恢復攻勢。解放軍的主要目標指向水頭碼頭,阻止中華民國的海空運補工作,以達到封鎖金門的目的。


                                                                               

美援台八吋砲


9月中旬,美軍支援國軍六輛203公釐口徑的M55自走砲,俗稱八吋砲,由國軍陸軍第1軍砲兵607營接用,在台灣實行一周的熟悉訓練後,分兩梯次自左營軍港由國軍海軍美字號運輸艦運到澎湖。9月18日和21日,國軍啟動「轟雷計畫」,由美軍和國軍合作運送八吋砲前往金門。為分散風險,仍分兩梯次進行,每次由三艘國軍海軍通用登陸艇(LCU)各裝載一輛M55,LCU又停置於美軍一萬噸級船塢艦(LSD)中,在國軍軍艦護航下駛往金門。美軍船塢艦在離金門3浬處停泊,三艘登陸艇接著航向金門,在砲火中搶灘上陸。


據國軍戰史記載,9月26日,第一批三輛M55首次投入戰鬥,摧毀圍頭地區砲陣地,下午四點,圍頭近海岸邊的陣地火砲後撤,M55以火力追擊。9月29日第二批三輛M55投入戰鬥,主要攻擊大嶝及蓮河砲陣地和工事。9月27日國軍砲兵607營第三梯次搶灘成功,金門增加6門M2牽引式八吋榴彈砲,至此金門國軍共有12門八吋長程重砲[18]


                                                                                 

衝突降溫


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宣布,「基於人道立場,對金門停止砲擊七天」。10月13日再宣佈停火2周。惟至10月20日下午,解放軍稱因美方軍艦參加對台灣運補船團護航,宣布停火無效,並於當日下午四時開始,恢復砲擊,迄黃昏時止,共射擊11,500餘發,國軍砲兵亦於下午五時集中七個營之火力,予以反擊。10月25日後解放軍停止砲擊,雙方砲兵在此時仍持續砲擊作戰。隨後解放軍方面宣佈採行「單打雙停(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的方針持續砲擊,隔年1月八日至十五日,一連五天均無戰事,十五日,解放軍突又作零星擾亂性射擊。


自此以後,每逢單日,則僅有小規模之射擊,或發射宣傳彈,國軍亦常利用單日對大陸進行零星射擊,或發射宣傳彈,至於大規模之砲戰,則從未再發生。


                                                      

之後的砲戰與單打雙不打



八二三砲戰之後二年(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發動較小規模的六一七砲戰六一九砲戰,爾後採「單打雙不打」方式陸續鳴砲,直至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為止。


                                                             砲戰正式結束


 


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砲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23],歷時21年的金門砲擊,正式劃上了句號。


 


      對於國軍八吋砲的戰果,國共雙方有不同的記載。  >



在台灣方面,當時俞大維得到戰報,稱國軍觀測和射擊準確,圍頭解放軍砲位工事散飛火砲破碎,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八吋砲一個多小時的射擊中,徹底殲滅解放軍40幾處目標。中華民國國軍因此士氣大振[19]。金防部司令胡璉也記錄:「只是一百多發的奇襲射擊,眼看到敵岸上砲毀人亡、煙幕沖天。我軍官兵久處敵人彈幕壓抑,至此歡聲雷動。」當代台灣軍史作家分析,12門八吋砲到位後,國軍取得火力上的優勢,其影響所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在砲戰上轉為劣勢,無法再以砲戰封鎖金門或削弱其防守態勢。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考慮到在政治上已有收穫,又不願衝突升高引發美蘇勢力直接投入戰場,乃至使戰火延伸到華南地區,因此接連宣布「停火一周」、「停火兩周」、「單打雙不打」降低衝突能量[18]


在大陸方面,報告文學作家沈衛平指出,經反覆查閱大量當時廈門前線的作戰文書、電報往來、情報分析、戰鬥簡報和總結,幾乎未提到金門使用203榴砲情況。即使個別資料提到寥寥一二筆,重視程度遠遜對待台灣部署「屠牛士」地地飛彈和「響尾蛇」空空飛彈,以及美國航空母艦特混艦隊。9月16日之後,解放軍廈門前線的砲兵火力從未減弱。9月26日之後的戰鬥損失統計,也未曾有大幅度增加的情況。同時他訪問參戰士兵與民兵,受訪者表示大陸方面的砲兵陣地很堅固,沒有被國軍砲火損毀的情況,加之203榴砲的命中率很有限,同時金門方面在砲戰中遭解放軍砲火反擊被擊毀2門八吋榴彈砲後為免曝露203榴砲位置而未再頻繁使用。沈衛平總結道,「203榴砲的抵達,無疑增強了金門的防務,但並未改變火力方面大陸強金門弱的總體態勢;該型巨砲肯定給大陸製造過麻煩,但麻煩則肯定不像台灣宣傳所講的那樣邪乎。[20]

******************************************************************************************

 




美軍協防台灣曾在台南基地駐有M-61A 屠牛士核彈


******************************************




AIM-9響尾蛇飛彈






概觀








{{{caption}}}
{{{caption2}}}
類型短程空對空飛彈
服役1956年7月14日
設計生產雷神公司

***********************************************************************




















 




 





 



 1958年至1979年之間,中國人民解放軍使用榴彈和砲宣彈砲擊金門;

20年間有超過100萬枚砲彈落在金門。


[1]砲擊前期使用會爆炸的榴彈


後期則使用不會爆炸的砲宣彈[2]


這兩種炸彈是金門菜刀的主要用料。


由於彈殼的鋼鐵質量極佳,以之打製出來的菜刀也特別鋒利、耐用,剛中帶韌的特性,即使切割硬物也不易變形,使金門菜刀在台灣國內遠近馳名。為防膺品混充,刀廠首創了開放現場指定砲彈製刀。由於菜刀有紀念價值,


 


早年到金門當兵的臺灣青年返鄉時,一定會帶上幾把作爲紀念


 


兩岸小三通後,金門菜刀亦成了大陸觀光客爭相搶購的產品。





「一顆砲宣彈,砲身可以打造約50~60把鋼刀,師傅從砲彈中切下一片鋼



鐵,放進火爐中鍛鍊打鐵,10幾20分鐘,就會現場打出一把菜刀。」


















1.切割彈殼
2.加熱鍛鍊
3-1.鋼刀打造










3-2.刀根切割
4.研磨拋光
5.鋼刀入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