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汝窯 青瓷奉華紙槌瓶

北宋 汝窯 青瓷奉華紙槌瓶
互動賞析

南宋高宗的寵妃──劉貴妃別號奉華,又曾擁有大小兩方奉華印,而間接透露此件作品存在和劉貴妃的關係,以及它被南宋皇室收藏的經過。








北宋 汝窯 青瓷膽瓶


北宋 汝窯 青瓷膽瓶


互動賞析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


宋代瓷器的發展是中國陶瓷史上重要的時期,當時最著名的五大名窯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代表宋瓷官窯系統的重要窯口。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以汝窯最受矚目。汝窯被譽為青瓷之魁的最大特色,不外乎是汝窯的釉色溫潤,器型典雅內斂,但更重要的是,作品呈現出來的藝術精神與宋代所強調的雅致藝風尚相契合。

北宋汝窯 青瓷典範

北宋是中國陶瓷的黃金時代,各地名窯師法自然,致力於創作作品再現天然之美。在百家爭鳴的時期,在宋代雅致藝術文化薰陶下,蘊育了完美無缺的汝窯作品所兼具的陶瓷工藝技術與美學藝術。

北宋汝窯瓷器被譽為青瓷之冠,絕非浪得虛名。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70件,而台北故宮博物院就收藏了21件,堪稱世界之最。最近故宮博物院推出宋代陶瓷展,師法自然的天青色汝窯,一時之間聲名大噪,人人想一窺究竟。

到底汝窯的迷人處在哪裡?其實以一個欣賞者的角度來看,作品的造型簡約釉色單一,不會讓人眼花撩亂,套一句俗話是愈看愈耐看,尤其天青色的釉色,令人百看不厭,也許這就是一種藝術作品吸引人的焦點所在。

故宮博物院表示,宋代陶瓷蓬勃發展,各個窯口在造型、釉色、裝飾技法與製作技術上各勝擅場。窯址位於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的汝窯,產燒的瓷器,器形端整大方,釉色滋潤瑩澈,在眾多青瓷窯中脫穎而出,成為皇家指定御用的瓷器。 

陶藝家張繼陶表示,汝窯的吸引人處倒不是因為名氣大,陶藝家都知道釉的釉色變化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觀賞汝窯可以發現汝窯瓷器的釉色風格獨具,和宋朝的耀州窯、南宋官窯、龍泉青瓷截然不同。張繼陶說,汝窯瓷器的溫潤典雅是有別於其他的陶瓷,因此北宋的汝窯一直被視為青瓷的典範。 

張繼陶針對汝窯作品指出,在汝窯青瓷盤底部鐫刻的御製詩中,乾隆皇帝以「周尺將盈尺,宋瓷方是瓷」,來形容宋瓷獨特的質感,讚美宋瓷正是瓷器中的瓷器。

台灣故宮典藏的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是傳世唯一無開片紋路的水仙盆,器形完整,足以呼應明代鑑賞家曹昭眼中「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的鑑賞觀。到故宮參觀民眾聽解說員詳細介紹這個汝窯特色時,都會讚歎中國藝術之美,神傳文化獲得見證。

創意造形 跨越國界

故宮表示,汝窯瓷器的使用,大約在北宋哲宗到徽宗(1086~1106)的20年之間。時間雖短,卻在作品中流露出跨國界的交流意象。創意來自伊朗、埃及玻璃工藝的紙槌瓶,在11世紀初左右傳入中國。流行於9至10世紀的中東玻璃紙槌瓶,用來裝酒、油或薔薇水。而為陶工加以仿製的汝窯紙槌瓶,可作為擺設或賞玩之器。

同時出現在漆器、金屬器以及其他瓷窯中的蓮花式溫碗,表現出特定時空之下流行的造型。它和韓國高麗青瓷近乎一模一樣,也反映出12世紀時北宋與高麗陶瓷貿易的往來,具體地呈現《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一書的記載。而說明北宋時出訪韓國的徐兢,在高麗皇宮中看到的瓷器,無論是「越州古祕色」或「汝州新窯器」,或正是汝窯曾經存在的器類。

故宮博物院解說員舉高麗青瓷,雕刻鴛鴦蓋香爐來說明,在香爐內焚燒的香,穿過鴛鴦的身軀,再緩緩地從嘴部傾吐而出。此香爐不僅具有實用的功能,整體造型亦十分講究,展現出高麗青瓷細緻優雅的格調。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曾記載一種高麗香爐,底座造型看起來像「下有仰蓮以承之」;在無實物傳世的情況下,考古出土的汝窯殘件,竟然意外地讓我們見識到相似的器形。

出現在漆器、金屬器和陶瓷器中的蓮花式溫碗,造型不僅是宋朝的經典,它同時也深受高麗人士喜愛,成為高麗青瓷中流行的器類。

宋代技術 今人參照

故宮研究人員說,珍藏在故宮的汝窯瓷器,作品背後隱含著動人的傳奇故事。儘管時光飛逝,歷史不再重現。但鐫刻在汝窯底部的銘文,彷彿經典品牌,穿越時空,字字清晰地刻劃出值得記憶的流傳經過。

以「奉華」兩字刻銘著稱的青瓷碟,因南宋高宗的寵妃──劉貴妃別號奉華,又曾擁有大小兩方奉華印,而間接透露此件作品存在和劉貴妃的關係,以及它被南宋皇室收藏的經過。

底部題刻清高宗御製詩的青瓷圓洗,從「趙宋青瓷建汝州,傳聞瑪瑙末為釉」的敘述中,得知這件作品正是乾隆皇帝所能辨識出來的少數汝窯之一,而說明它在18世紀清宮流傳的經過。同時,此詩說明汝窯的生產背景,具體地表達皇帝對汝窯的認識。歷史文化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密切,代表著宋代宮廷皇室追求青瓷釉色之美的反應,也看到文化藝術在生活的體現。

泰北高中陶藝老師吳德賢表示,汝窯神祕而獨特的天青色釉,在宋代文獻中,記載它含有豐富的瑪瑙粉末,以今天科學的角度解讀,瑪瑙是石英的一種,由二氧化矽沉積而成,在釉中加入瑪瑙粉末對瓷器的釉色、質感、開片並不會造成顯著的影響。但是,汝窯產地盛產瑪瑙,北宋也曾多次前往開採,加上汝窯表面閃爍著若隱若現的淡粉色光澤,讓人有「瑪瑙入釉」的感覺。

吳德賢老師帶領泰北高中成人教育班學員,前往故宮參觀時,對於汝窯的火照插餅設計用來觀察測試的謹慎小心與用心,學員們直呼不可思議。


泰北高中陶藝老師吳德賢


吳老師說,火照即為試片,用來測試窯內的溫度與觀察釉的呈色,汝窯窯址出土的火照插餅,從一個插座具有十個插孔看來,每燒一窯,可能需要觀察、測試十次以上,由此可以想見燒造過程的繁複及講究的程度。以現代的燒窯技術來說,宋代的陶藝技術仍然值得學習。

故宮解說員說,汝窯燒造時,瓷器裝在匣缽裡,匣缽表面塗有一層耐火泥,具有阻隔窯火和器物直接接觸的作用,使燒出來的瓷器釉色純正,晶瑩潤澤。窯具放在器物底部的墊餅和墊圈,燒造時具有隔開匣缽和器物的功能。墊餅和墊圈上有支釘者,使用於支燒時。無支釘者,使用於墊燒,而橢圓形的墊圈,則是專為水仙盆所設計的窯具。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