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省文 兄提供 !



 


認識台灣歷史篇


 


第一章 導論


台灣歷史的分期


1.史前時代;2.國際競爭時期;3.鄭氏治台時期4.清領時代;5.日本殖民統治時期;6.中華民國在台灣


台灣歷史的特色


1.多元文化的社會2.對外關係的密切3.國際貿易的興盛4.冒險奮鬥的精神


 


第二章第一節 文化演進


舊石器時代


1.時間:五萬年前至七千年前


2.代表文化:長濱文化(台東)


3.使用工具:打製石器、骨角器


4.社會生活:


1)已知用火(2)過著採集、狩獵和漁撈的生活


3)居住在洞穴或岩蔭中


5.其他文化:(1)在台灣西部發現 2)和華南文化有密切關係


新石器時代


1.時間:距今七千年~二千年前


2.代表文化: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卑南文化


3.使用工具:磨製、打製的石器、骨角器、陶器


4.社會生活:


1)用玉器來裝飾


2)早期:a.初級農耕,生產量小 b.聚落小c.狩獵和漁撈的生活為主


3)中晚期:a.穀類為主的農耕,生產量大,農業漸為重要 b.聚落大c.家畜飼養d.長期定居


4)不同的埋葬方式,有陪葬物,已有宗教信仰


5.與中國東南沿海和東南亞的文化相關


金屬器時代


1.時間:兩千年前


2.代表文化:十三行文化、蔦松文化、靜浦文化


3.使用工具:石器、骨角器、陶器、銅器、鐵器


4.社會生活:(1)十三行文化已知煉鐵;(2)陶器硬度高,器型、圖案、色彩多3)大多過著穀類作物為主,根莖作物為副的農耕生活;(4)埋葬方式及信仰的多樣


5.與中國東南沿海和東南亞的文化有互動


6.當西部沿海、平原和丘陵進入金屬器時代,東部和中央山區還停留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並成為原住民各族文化的源頭


 


第二章第二節 原住民社會


平埔族


1.又稱:平埔番、熟番


2.分布:西部、東北部平原、丘陵地帶


3.社會:(1)母系社會;(2)女子繼承家產3)贅婚制;(4)男子依年齡分級,老年級方可參與部族公共事務


◎高山族


1.又稱:高山番、生番


2.分布:山區、東部、蘭嶼


3.社會:(1)母系社會(2)父系社會(3)貴族社會


4.十四族: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鄒、賽夏、雅美(達悟)、邵、噶瑪蘭、太魯閣、撒奇萊雅、塞德克


5.台灣原住民:(1)屬於南島語系民族2)沒有一套有系統的文字3)沒有一個類似國家的政治組織


 


第三章第一節 漢人與日本人的活動


◎漢人在澎湖和台灣本島的活動


1.名稱:(1)元代:琉求(2)明朝以後:小琉球、東番、大員、台灣


2.活動:(1)唐末(9世紀末):漢人在澎湖活動2)宋朝(12世紀前半):漢人移居澎湖,並到台灣貿易、短期居住3)元朝(14世紀):在澎湖設巡檢司4)明初(14世紀末):海禁政策5)明中(15世紀):漢人又多移居澎湖6)明末(16世紀後半):林道乾、林鳳等海盜及商人、漁民到台灣7)明末(16世紀末):明朝駐軍澎湖;(8)明末清初(17世紀初):顏思齊、鄭芝龍等相繼以台灣為基地


日本人在澎湖和台灣本島的活動


1.名稱:(1)高砂 2)高山國


2.活動:(1)元末(14世紀後半):開始有日本商人、海盜到台灣;(2)元末明初(14世紀末):中國東南沿海受到倭寇侵擾;(3)明太祖:海禁後,日人轉至台灣;(4)明末(16世紀後半):日本商人、海盜、官兵來台生活


 


第三章第二節 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的統治


台灣又稱福爾摩沙島


1.葡萄牙人在中國大陸沿海與日本間的活動頻繁


2.葡人稱台灣為「福爾摩沙島」,意為美麗的海島


荷蘭人占領澎湖和台灣南部


1.十五世紀末:歐洲人發現到印度的新航路,並至遠東尋找殖民地


2.十六世紀後半葉:葡萄牙人占澳門,西班牙人占菲律賓馬尼拉


3.1604年: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派軍占領澎湖,被沈有容諭退


4.1622年:荷人再占澎湖


5.1624年:荷人被逐出澎湖,並在明朝的默許下占領台灣


荷蘭人對原住民的統治


1.分別建設熱蘭遮城及赤崁地方


2.透過原住民各社的長老來統治,可行使司法權,並每年集會一次


3.藉基督教來營造統治原住民的有利環境,並以傳教士為行政官


4.設立學校,招收原住民青少年及婦女入學,大多由傳教士擔任教師,用羅馬拼音教授基督教禮儀與教義


荷蘭人壓迫漢人


1.壓迫:(1)只給生產工具,不給土地所有權;(2)任意遷徙漢人離開耕作地;(3)嚴禁與原住民私相交易;(4)開徵各項苛捐雜稅;(5)強迫娶原住民為妻的漢人改信基督教;(6)嚴禁私藏武器和自由集會


2.西元1652年,郭懷一抗荷事件


荷蘭人在台灣的經濟活動


1.目的:以台灣作為國際貿易的轉運站


2.對象:中國大陸、日本、東南亞


3.商品:稻米、蔗糖為主,還有絲織品、瓷器、漢藥材、鹿製品等


西班牙人占領台灣北部


1.西元1626年起,占領雞籠、滬尾、蛤仔蘭(宜蘭)


2.在滬尾建聖多明哥城,即今淡水紅毛城(荷人原址改建)


3.將台北設為一傳教區,成果豐碩


西班牙人遭荷蘭人逐出台灣


1.西班牙人因為無法將台灣發展成國際貿易中心,及赴日傳教的跳板,因而經營逐漸轉為消極


2.荷蘭人於1642年將西班牙人逐出台灣北部


3.在荷蘭、西班牙的統治時期,許多原住民仍維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第四章第一節 政治與文教


鄭成功將荷蘭人逐出台灣


1.西元1644年,「南明」繼續抗清,延平王鄭成功為一股大勢力


2.西元162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


政治制度的初建


1.在赤崁(今台南)設承天府,為行政中心


2.承天府以北設天興縣,以南設萬年縣,各置知縣掌理縣務


3.稱台灣為東都,熱蘭遮城改名安平鎮,並在澎湖設安撫司


鄭經的改革措施與出兵中國大陸


1.鄭經在陳永華的輔佐下改革:


1)東都改名為東寧;(2)中央政府增設職官,健全組織;(3)天興縣萬年縣改為州,各置知州掌理州務;(4)增設南路和北路安撫司,負責處理原住民相關事務


2.鄭經曾趁「三藩之亂」出兵大陸,後來敗回台灣


文教的推展


1.鄭經接受陳永華建議,在台南設立台灣首座孔廟


2.在中央設立學院,在地方設立學校,用以取才


3.官方和民間共同為漢人文化奠定基礎,原住民文化發展卻面臨重大阻礙


 


第四章第二節 墾殖與貿易


墾殖的背景


1.鄭成功、鄭經來台,積極從事墾殖,以增加糧食


2.墾殖的核心地帶在承天府、安平鎮附近,但是北到淡水、基隆,南到恆春也有零星的墾殖


實施墾殖


1.種類:軍屯(主要)、民墾、官墾


2.軍屯:軍農合一,今台南左鎮、高雄左營等地名都是當時軍屯所在


3.鄭氏為徹底解決台灣缺糧的問題,還吸納中國大陸移民來台墾殖;但鄭氏控制外的原住民各族,大體上仍維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與中國大陸的貿易


1.清政府對鄭氏實施經濟封鎖,大陸與台灣的走私貿易幾乎中斷


2.鄭經派江勝等人到廈門恢復走私貿易,使廈門成為與大陸貿易的橋樑


與英國人的貿易


1.鄭氏曾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簽訂通商條約


2.輸出蔗糖、鹿皮等,輸入軍火及布料等


與日本及南洋的貿易


1.日本:輸出蔗糖、鹿皮、稻米、絲織品等,輸入軍用物資


2.南洋:以到呂宋(菲律賓)最多


第五章第一節 政治演變


鄭氏降清與台灣棄留爭議


1.西元1681年,鄭克塽即位


2.西元1683年,施琅攻克台灣


3.西元1684年,康熙皇帝聽從施琅建議,保留台灣


府廳縣建置沿革


1.西元1684


1)設台灣府,置知府,隸屬於福建省(2)台灣府下設台灣、鳳山、諸羅三縣,置知縣


2.雍正年間


1)由於漢人墾殖擴張,加上朱一貴事件,清廷決定增設廳縣;(2)增設彰化縣、淡水廳,澎湖改設為廳


3.西元1811年:宜蘭設噶瑪蘭廳,置通判


消極治台


1.對漢人:限制漢人來台,持有渡台證照的單身男子才准來台,偷渡者不斷


2.對原住民:(1)放任政策(2)畫界封山(3)十八世紀中葉,設南路、北路理番同知


 


第五章第二節 經濟活動


土地拓墾


1.土地:(1)番地(2)民有地(3)無主地


2.拓墾:


1)若是番地,須繳「番租」;(2)若是無主地,須向政府申請許可執照,並在取得地權後定期繳稅;(3)漢人多採合資的方式來共同拓墾;(4)除了合法拓墾外,漢人自行占有無主地,或強取豪奪原住民土地的情形也常發生


水利設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