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穿日」歷史起源


關於「天穿日」在客家話的諺語是這麼說的:天穿毋聊做到死,天穿毋聊苦到死,有做嘸做,聊到天穿過。意思就是天穿日這天,男不耕田,怕鋤地會使大地漏水;女不織衣,是怕穿針刺破天堂,就算天穿日賺的錢也會漏光。因此天穿日當天男男女女是不工作的,後來更有了天穿日唱山歌的習俗。 對勤奮儉樸的客家人來說,農曆正月二十日「天穿日」,是非常特別的一天。在習俗中,這天大家得放下工作,從事休閒活動。

中國人一向對過年假期相當重視,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都有很多慶祝活動,客家人甚至是過了正月二十日「天穿日」,過年假才算結束,大家得恢復正常工作,在新的一年,各自為前途打拼。但「天穿日」是怎麼來的呢?說法不少,且充滿著濃濃的神話情味,其中又以女媧娘娘補天最被廣為流傳。相傳女媧是伏羲的妹妹,在盤古開天時,一回,水神與火神發生爭戰,水神因打輸羞憤而撞不周山。殊不知不周山乃撐天支柱,以致天地破了個大洞,頓時生靈塗炭,女媧不忍蒼生受苦,煉石補天解救了眾生。後來,為感念神恩、慶祝人類重生,漢人社會有了「 正月二十 補天穿」的習俗。


女媧補天 為民避禍

話說,上古時代,天地不分,像個大雞蛋,盤古在這大雞蛋裡孕育了一萬八千年後,有一天忽然醒了,睜眼一看,什麼也看不到,讓盤古好生氣,就隨手抓了大板斧,用力一揮。只聽見如山崩地裂般的轟然一聲,大雞蛋裂開了。清而輕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天;重而濁的東西,沉沉下降,變成地,天和地就慢慢分開了。 盤古開天闢地後,大地有了山川草木、鳥獸蟲魚,但看起來還是荒涼而寂寞。某天伏羲的妹妹女媧,感於大地荒蕪寂寞,於是抓了把黃泥摻了水,泥塑出人類。又因為人類是會死亡的,死了再造,太麻煩。所以,女媧又把男人和女人相配,建立婚姻制度,繁衍後代。

不料有一年,天上的「水神」共公和「火神」祝融,忽然打起來,戰爭猛烈,從天上一直打到凡間,破壞了人類生活的幸福和安寧。水火本是不容,後來水神落敗,覺得沒臉活下去,就往西方的不周山一頭撞去。不周山原本是一根撐天的柱子,被水神共公一碰撞,柱子就斷了。半邊天空塌了下來,天上出現大窟窿而地面也形成了許多坑洞。這會兒不得了了,森林起了大火,地底噴湧出洪水,波浪滔天,大地成了海洋,森林裡跑出了許多凶獸猛鳥,人間變成煉獄。

女媧看見她的孩子們,遭到慘禍,非常心痛,決定修補天地,拯救人類。她在河裡撿了許多五色的石子,架起了火,把五色石熔煉成糊狀的液體,用來填補天上的許多窟窿。為了擔心補好的天又會坍蹋,就斬了大烏龜的腳,用來替代天柱,把天空撐了起來,就不會坍塌。女媧接著又收拾了危害地方的黑龍,趕走了凶禽猛獸,再把蘆草燒成灰堆積起來,堵住洪水,人類才終於得救。拯救人類後的女媧乘龍駕雲,上升到九重天頂,進了天門,向天帝報告經過但不居功。由於女媧,功勞上達九天,下到黃泉,就被後世尊為「女媧娘娘」或稱「九天玄女娘娘」。

後人為了感念女媧的大恩大德,於是將正月二十日,女媧補天這一天,稱為天穿日,來紀念女媧。於是也有一說,女媧娘娘,每年天穿日都會巡視天庭,修補檢查。此外也有人把「天穿日」稱為「天倉日」或「天川日」,說的是終日為人嫁衣作衣裳的裁縫業,今天會讓針線休息一日。


天穿日休 唱歌自娛


或許是客家族群比較崇敬大自然,習於敬天,因此「天穿日」的說法流傳於今,幾乎僅有客家人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民間流傳著,過去農業時代,客家族群對於「天穿日」非常重視,認為正月二十「天穿地漏」,在這一天所做的工所賺的錢都會漏掉。因此過去客家人元宵節後的天穿日,不論家境貧富,總要瀟灑放假一天,休息、不工作並以唱山歌自娛;他們相信多做無益的,更怕還可能帶來一整年的貧困勞碌。此外也有著「這天下田會觸怒天神,全年將出現天旱」的古老傳說。而且據說女媧氏是在正月二十日天穿日這天,才把最後一塊石頭放上,把天空的破洞補完。

另外,天穿當時因天空漏洞,老一輩的客家鄉親都認為,天穿日當天都會下雨,巧合的是,天穿日下雨機率奇高無比。而每逢天穿日,客家人都會把過年所做的甜粄反覆回蒸保留一塊到天穿日,煎過後上香祀拜,因為煎炸過的甜粄,黏黏的,象徵把天空補起來,意助女媧氏補天;或者是把甜粄作成小圓球狀油炸後稱為油堆子或油槌子,在上面插上針線,拿來祭拜,稱做「補天穿」。

也有不少廟宇選在這時候「開印」、「開扉」,所以天穿日這天客家庄的廟宇都是熱鬧非凡。另而每一年的這一天在有些客家鄉鎮都會舉辦山歌比賽,此中尤以新竹縣竹東鎮的歷史最是悠久持續亦而最為隆重盛大。竹東鎮天穿日的山歌比賽,從民國五十四年開始,到今年已連續舉辦46年,是全台山歌界的年度盛事,現代天穿日的特色。


全國客家日〜「天穿日」〜



經過廣徵積極參與客家事務人士及全台客家鄉親意見後,「全國客家日」終於出爐!由
農曆正月二十日──「天穿日」在拉鋸戰中脫穎而出。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黃玉振表示,歷經兩階段民調選出的「天穿日」,因其客家文化獨特性、且無族群排他性,兼具國際視野而雀屏中選,成為「全國客家日」!


  行政院客委會今(10)日在中油大樓一樓舉行記者會,由黃主委公布「全國客家日」的遴選過程以及最終結果,現場聚集大批人群引頸期盼,並由書法大師徐永進親筆揮毫的墨寶,將答案──「天穿日」呈現在大眾面前。


客家基本法順利通過後,行政院客委會持續落實各項重大政策,其中又以「全國客家日」最受矚目與期待。黃主委指出,「天穿日」是客家人獨有的特殊節慶,具深遠文化傳承意義。過去每逢「天穿日」,客家人便會放下工作,一方面忙裡偷閒,另一方面也讓大地休養生息;從現代環保概念來看,適度地給予大自然修補恢復的時間,更能讓環境生生不息、資源永續發展。


黃主委進一步表示,「天穿日」兼具客家文化獨特性、無關族群排他性以及高度國際視野,因此能在前8名候選日期的拉鋸戰中一舉勝出。明(100)年的農曆正月20日「天穿日」落在國曆2月22日,黃主委說,屆時將規劃大型慶祝活動,並邀請60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共襄盛舉,歡度第一個「全國客家日」


舊時相傳水神與火神相爭,將天撞出一個大洞女媧為免去人間災苦,於是煉石補天人們感念女媧的幫助,這就是「天穿日」的由來。農業時代,客家族群非常重視「天穿日」,這天客家人不工作,並唱山歌自娛;此外,客家人也會將保留一塊年節時做的甜粄煎過後在「天穿日」時上香祀拜,煎炸過的甜粄黏稠Q軟,有助女媧補天之意;也會把甜粄揉成小圓球狀,油炸後稱為「油堆子」或「油槌子」,插上針線拿來祭拜,稱做「補天穿。更有不少廟宇選在這時候「開印」、「開扉」,部分客家鄉鎮還會舉辦山歌比賽,每到「天穿日」,各地客家庄熱鬧非凡,呈現歡樂慶祝的氣氛。


「全國客家日」的遴選過程相當嚴謹,第一階段以開放式問卷收集立法委員、相關領域學者專家、客家事務地方機關、團體代表、客家大老、客家社團負責人等意見後,第二階段再委託專業調查機構,針對全台15歲以上客家民眾進行全面性調查。前八名依日期排序分別為客家基本法三讀通過日(國曆1月5日)客家人掃墓祭祖日(農曆1月16日)天穿日(農曆1月20日)、客委會成立日(國曆6月14日)、義民節(農曆7月20日)還福收冬戲(農曆10月15日)、國父誕辰紀念日(國曆11月12日)、還我母語運動(國曆12月28日)。


「天穿日」是客家傳統節慶,內含愛惜自然及環保等時代精神,是具有國際發展性的慶典節日,藉由具有國際高度的節日凝聚全球客家族群之意識,更有助於建設台灣成為全球客家文化交流中心。此外,「天穿日」不但具有濃厚的客家文化意涵及相當的號召力,爭議性也相對較低,更能藉此喚起式微的客家文化,發揚傳統客家。


客家基本法


資料來源: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地址11010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3號(中油大樓)8樓, 連絡我們
電話(02)8789-4567 傳真(02)8788-4620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