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館區三館圖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全貌。


臺灣省政府鑒於地方歷史文獻對國家民族認識發展的重要,於民國三十七年六月一日成立臺灣省通志館,專責辦理臺灣省通志之纂修,旋於三十八年七月改組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除設委員、編纂從事文獻研究工作外,並分設編纂組、採集組及整理組,以負責本省文獻史料的採集、整理、典藏、文獻書刊的出版及史志的纂修。及至民國四十七年配合組織調整,改隸民政廳;八十六年七月改隸文化處。八十八年七月因應臺灣省政府業務功能與組織調整,再度隸屬臺灣省政府。九十一年一月一日改隸國史館,更名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三項政策重點推動發展:
一、建立以本土化為主流價值的觀念
  發揚臺灣文獻為目標的施政導向,所有業務緊扣臺灣本土為核心議題、規劃、設計與執行,彰顯本土化的主流價值,塑造獨具臺灣風格的文化機關。
二、塑造臺灣文獻館的自主權威地位
  積極以本館資源營造學術界的臺灣文獻權威地位,如本館所典藏之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史料,是全世界僅存殖民政府原始史料,堪稱珍貴的文化資產,未來將以此一優勢,領導相關業務的推廣,豎立標竿,使之成為無可取代的特性,即自主性的權威地位。
三、推動民間參與與交流
  文化事業如僅依靠政府有限的資源,其影響層面總是有限。結合地方文史社團的力量,共同投入深耕咱們的土地,才是生生不息的活力源頭,本館將敞開大門,更主動、更密切的與文史社團互動,共同創造臺灣文化綿延流長的基業。前瞻未來,必有許多挑戰等待克服,而我們將堅持理想,以一步一腳印的穩健步伐,向前邁進,相信歷史將會忠實的紀錄本館的傳承、蛻變與成長。



 


史蹟大樓外貌


史蹟大樓
地上五層,地下一層,採中國北方宮殿式外型設計,總樓地板面積一、五九六平方公尺。本大樓以展現敘述臺灣自史前時期生活遺跡,開發臺灣過程及風貌,有系統展示臺灣歷史發展過程。各展示主題如下:


 

































































展示室別



地點



坪數



用途



一樓大廳



一樓



 



服務區、臺灣立體模型



第一三展示室之一



一樓



82.6



簡報、導覽室



第一三展示室之二



一樓



151.3



史前考古遺址、平埔族、原住民展示室



二樓前半部展示室



二樓



60



特展室



第二三展示室之一



二樓



82.6



荷西、鄭氏王朝時期展示室



第二三展示室之二



二樓



151.3



清代領臺時期展示室



第三二展示室之一



三樓



82.6



日治-戰後時期展示室



第三二展示室之二



三樓



151.3



臺灣歷史重要人物、事件展示室



三樓大廳



三樓



 



臺灣地區第一級古蹟模型展示室



四樓



四樓



69.6



中文書庫



四樓



四樓



60.0



編輯組辦公室



 



文物大樓


文物大樓位於本館正中位置,外觀採文藝復興巴洛克式建築,樓層分地上四層,地下一層,總面積約19,590平方公尺。本大樓目前除是本館行政中心(四樓)外,並保存、典藏臺灣常民生活文物,約有30,000餘件。依使用機能區分,一至三樓共有六個常設展示室,三個特展室,展示先民食、衣、住、行、育、樂、宗教信仰、風土民情等民俗文物,內容多樣且生動活潑,茲介紹各展示室主題及內容如次:


 





































主題



內容



說明



一展:
臺灣的歷史與文化導論




  1. 臺灣的史前文化
  2. 臺灣的族群
  3. 臺灣開發史略
  4. 海洋文化特質
  5. 現代都市的興起

  以時間為經,臺灣歷史發展為緯,展示手法,從早晨到黃昏意象表達臺灣歷史文化內容。



二展:
臺灣的民俗特色




  1. 臺灣民俗源流
  2. 高山青
  3. 農村曲
  4. 漁村即景

  觀眾經過一亭仔腳與意象甕牆後,進入漢民族農村特色及原住民族刀耕火種景象的展區,以實物、情境展現,讓民眾瞭解臺灣早期先民墾殖的民俗特質。



三展:
日常生活起居




  1. 神明廳(公媽廳)
  2. 大廳(客廳或花廳)
  3. 書房與帳房
  4. 寢室
  5. 廚房
  6. 廁所
  7. 建築與聚落
  8. 厭勝與辟邪

  以臺灣早期常民生活態樣展示,強調先民生活背景與環境相互結合的時空感受,並設計建築與聚落模型、厭勝與辟邪文物,逼真回味生活意境。



四展:
臺灣民間工藝文化




  1. 生活器物
  2. 社會器物
  3. 宗教器物
  4. 民間藝術

  展示臺灣民間器物,藉由各項器物之美,傳達臺灣民間工藝精湛的技能與技藝,並期拋磚引玉,傳承、保留、重塑各種不同的工藝技術文化。



五展:
民間信仰、祭儀、
藝能、戲曲




  1. 原住民慶典
  2. 民間信仰的神像
  3. 臺灣的廟
  4. 祀神用具
  5. 醮祭
  6. 出巡陣頭
  7. 民間藝能
  8. 民間戲曲音樂

  以模擬情境的場景展示,設定「廟埕與廟會」的廣場及陣頭,營造熱鬧的氛圍,並介紹臺灣民間神明、藝能、戲曲音樂等多元風貌。



六展:
生命的過程
(
民俗的過去、現在、未來)




  1. 出生
  2. 結婚
  3. 歲時
  4. 節慶
  5. 疾病
  6. 慎終追遠
  7. 祖德流芳

  從生之喜悅到死之慎終,提供各階段過程使用的文物;在這種文化脈絡的民俗意涵核心中,展示生命歷程的軌跡,使參觀者對對生、老、病、死,所代表的臺灣民俗文物有更實際的認識。



特展室:
福爾摩沙室
第二特展室
蓬萊鄉情室



以策劃展、邀請展、申請展方式,推出與臺灣民俗文物、藝文、文獻史料、科技等相關之各種展覽,以補常設展示之不足。



  每4-6個月換展乙次,提供觀眾更豐富多元化的觀賞內容。





文獻大樓外貌


文獻大樓位於臺灣歷史文化園區入口右側,於民國81年正式落成啟用;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建築外形兼具閩南風格與現代精神;總樓地板面積5,662平方公尺、約1,700坪。各樓層規劃如下: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大樓樓層使用表



地下一樓



B01檔案典藏室(一)
B02
檔案典藏室(二)
B03
裱褙室
B04
裝訂室
B05
掃描室
B06
變電室
B07
空調室
B08
機械室



地上一樓



101整理組辦公室
102
組長室
103
檔案閱覽室
104
替代役宿舍
105
服務台
106
檔案典藏室(三)



地上二樓



201簡報室
202
檔案典藏室(四)
203
研究員室



地上三樓



301日文圖書室
302
會議室



地上四樓



401檔案典藏室(五)
402
檔案典藏室(六)



館內資料連結:   認識文獻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