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 (4)


(1986/11)



   


     太魯閣國家公園 > 遊憩資訊 > 旅遊地圖(請點擊)




 


 太魯閣國家公園面積92000公頃,由立霧溪貫穿其


間,連接了山海。


太魯閣峽谷海拔落差大(3742公尺),區內多高山峽


谷,容易產生雲海、霧氣、彩霞、雪景等天象景觀。


太魯閣族遷入超過200年太魯閣國家公園內蘊藏著史


前遺址,其中最著名的是「富世遺址」,位於立霧溪


溪口,屬國家第三級古蹟。


太魯閣族終於在民國93年(2004)1月獲得官方正名


為全國12個原住民族。


紋面對於太魯閣族男子,代表具備勇士英雄的精神。


傳統太魯閣族擅織的婦女才能紋面,並能在死後到達靈


界。她的地位不亞於獵得人頭的英雄,這是太魯閣婦女


一生最高的榮譽。


嚴守狩獵禁忌,春夏期是動物的孕育期,不可以打獵


需要等到秋冬才是獵季。擅長狩獵的人是受族人敬重。


 



太魯閣族 (Truku)


太魯閣族人口有24,514人,其中設籍臺北市的太魯閣族人有


477人。太魯閣族人在距今大約300至400百年前,從南投縣


境內越過中央山脈奇萊山,克服自然環境的險峻,沿著立霧


溪山谷向東遷移,數百年來已經和南投原鄉發展出不一樣的


民族風貌,行政院於民國93年1月正式公布太魯閣族為臺灣


原住民族第12族



神鳥西利克早期生活在深山僻壤的太魯閣族,相傳遠古時代,地面與天空很接近,烈日總是曬得人們苦不堪言,作物無法生長,族人想要懇求住在太陽後面的哈默神把天空拉高,可是沒有一隻鳥願意冒險。只有勇敢的西利克鳥不顧被烈焰燒死的危險,犧牲生命告訴哈默神人們的願望,終於讓族人得以生存下去。從此以後西利克鳥( 繡眼畫眉 )被族人視為「神鳥」,做任何事之前都會聽取西利克鳥的叫聲做決定,因此「鳥卜吉凶」也成了太魯閣族的傳統習俗。








太魯閣族神話(ke minqzwan) - 亞磊絲.泰吉華坦的世界 - Yahoo!奇摩部落格

太魯閣國家公園 > 歷史人文 > 老故事 > 傳說故事


               
太魯閣導覽:


















東西橫貫公路牌樓



長春祠



燕子口



砂卡礑步道



綠水



寧安橋



九曲洞



錐麓斷崖



天祥



布落灣



慈母橋



 








靳珩公園壯闊面貌 




靳珩橋位於燕子口步道西端,是為紀念修建中橫公路不幸殉職的靳珩段長而命名。靳珩段長於民國46年中橫公路闢建期間,巡視橋樑工程時,被地震落石擊中所站的木板橋,墜落溪谷不幸殉職。為紀念他,除將新橋取名為靳珩橋,並在橋旁建靳珩公園,公園中有他的塑像,亦有經國先生所撰立之碑文,而公園中亦有一尖柱狀之公路局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
靳珩公園中之觀景平台可俯瞰立霧溪峽谷,峽谷中由立霧溪水雕琢成的印地安酋長岩,是令許多遊客稱奇的地理景觀。









 



寧安橋寧安橋長達八十二公尺,是當時台灣最長的單孔橋。周圍山林環繞,景觀美不勝收,附近有一座不動明王廟。不動明王廟的來源眾說紛紜,有的說早在日據時代就已經存在,也有 人說是原住民山胞害怕地震,所以蓋了不動明王廟來鎮山,另一種說法是中橫開建時,天王橋 遲遲無法完工,直到不動明王託夢將廟蓋在橋下,天王橋才完工。姑且不論傳說如何,將廟建 在橋下,在台灣是少見的做法,經過不動明王廟時,可以特別留意這個不一樣的廟宇。









 




慈母橋離天祥8公里處的慈母橋位於立霧溪與荖西溪的交會處,故此地名為「合流」。紅色的橋身在青山綠 樹中更加顯眼,橋畔建有一座大理石涼亭,相傳原住民婦女思念外出未歸的孩子,每天立於山坡上盼兒早歸,於是在橋畔見了涼亭,並以慈母橋與慈母亭命名,傳為佳話。













 


九曲洞(點擊)











九曲洞為中橫公路的一大奇觀,常常令中外遊客嘆為觀止。公路在此穿山鑿洞而建,奇巖怪石,尖峰絕壁,道路曲折穿行於堅硬的巖壁中,為人力開鑿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結合。 
    九曲洞並不是只有九個彎,而是有數不盡的回廊,這些都是當年開鑿中橫公路的人們一斧一錘鑿出來的。這裏處處山洞,步步斷崖。九曲洞上有奇巖峭立,下為深谷急流;暴雨過後,逕流形成無數“時雨瀑”,自峽谷轟然落下,蔚為奇觀。此路段已實施人車分流,遊客至此莫不舍車就步,一路贊嘆大自然劈山的威力,並為當年開路的艱辛而驚悚。


立霧溪左、燕子口至慈母橋間,即著名的錐麓大斷崖。斷崖最高處達1666公尺,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插入溪谷,光潔的崖壁上鑿有一條小徑供人通行,即合歡越嶺古道的錐麓段,一般稱為錐麓古道。 
    從流芳橋起步向前遙望,只見隧道連綿相接,路面曲折回轉,公路嵌在巨巖峭壁之中,彎延迂回;谷底時傳濤聲。黃傑上將曾於此地題詩句雲:「如腸之回,如河之曲,人定勝天,開此奇局!」字大徑尺,刻於石壁之上。在此原路之一旁已新開雙線隧道,原舊有道路設為景觀道路,並設解說牌、停車場等設施,使遊客可信步遊賞此區壯麗之大理巖峽谷景觀。



 


燕子口(點擊)


















燕子口地當靳珩橋與溪畔隧道之間,為太魯閣峽谷的一段峭壁,其間山壁雄峻、幽谷縈紆,成為中橫沿線註名勝景之一。站在公路護欄邊,對岸山壁近在咫尺,仿佛伸手可及。公路右側的巖壁上高掛著許多小洞,因石灰巖受溪流的長期侵蝕,較松軟的巖層逐漸形成洞穴,早年因常有雨燕、洋燕在空中成群覓食,形成"百燕鳴谷"的奇景,因而博得"燕子口"的美名,而這些洞穴,據傳就是早年燕子築巢而棲的地方。
  隨著中橫的開通、遊客不斷,燕群早已被車聲、人聲驚走,只留下一個個空洞的巖穴。若幹洞穴仍有水流噴出,因此這些洞穴的成因被疑為是地下水的出水口,亦有人認為系水流滾動礫石,所磨蝕出來的壺穴。由於燕子口日照難及,山風吹來時,沁著絲絲涼意,其陰森峻偉更讓遊人不敢逼近。而燕子口、錐麓斷崖、九曲洞一帶的塊狀大理石巖最為壯觀,這些大理石巖的原巖是石灰巖,因受變質作用轉變成大理巖,顏色呈白、灰或黑色,形成壯麗的山景,而底下立霧溪峽谷深峻,滔滔流經,公路曲折回旋,氣勢萬千。



 


長春祠風景區(點擊)




 


長春祠位於太魯閣口不遠處,供俸著中橫公路施工過程因公殉職的212位員工的靈位,以紀念這些偉大的英雄們!我們在遊賞公路上的險峻奇景時,別忘了向他們致上最高的敬意! 
    長春祠唐式風格的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立於斷崖下,前有清新的飛瀑流泉,行經觀景大道旁山洞旁可聽流泉聲聲伴著幽幽鳥鳴.



 


天祥風景區(點擊)




 


位於距花蓮約45公裏,距太魯閣約19公裏,原名為太比多,為紀念文天祥而改名為天祥風景區。風景區內的居民大多數為泰雅族的原住民,整個風景區風景幽美,氣候宜人。稚暈橋橫跨於立霧溪上,在那裏可以烤肉露營,鐵橋與溪水相互映照,十分美麗。



 


(英坦士)













 


天祥



 


東部中橫



 


太魯閣峽谷



 


長春祠



 


文山溫泉



 


清水斷崖



太魯閣族神話(ke minqzwan) - 亞磊絲.泰吉華坦的世界 - Yahoo!奇摩部落格


太魯閣國家公園 > 歷史人文 > 老故事 > 傳說故事


太魯閣國家公園 > 網站地圖


花蓮縣觀光資訊網


世界景點銀行-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台灣的國家公園..:::農委會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


太魯閣遊憩區


旅遊台灣 > 觀光景點 > 南投縣 > 太魯閣國家公園 >


旅遊台灣 > 國家公園 >


 



 


Sharon Lee 建立了「太魯閣峽谷地形景觀」文件


太魯閣峽谷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珍貴的地形景觀。


太魯閣峽谷的形成,要從大理石的形成談起,大約在 2億3千萬年前,當時台灣還未出現,只是一片溫暖的海洋,海底生長著許多珊瑚、螺貝類和藻類等生物,這些生物死亡以後,經過很長時間遺骸漸漸沈積在海底,堆積膠結成石灰岩,至大約900萬年前時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開始碰撞,在兩個板塊強烈擠壓之下,台灣島終於從大海中誕生了,而且持續抬升,原來深藏在海底的石灰岩,受到板塊運動產生高壓與高溫作用而發生多次變質,同時被推擠上來,就成為今日所見的大理石。這些大理石正是構成太魯閣峽谷的主要岩石。


 


太魯閣峽谷的大理岩岩層厚度達千餘公尺以上,分布範圍廣達10餘公里,此區石灰岩的生成與大理岩的形成過程,可見證臺灣最古老地質年代,另由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間的持續碰撞,造成地殼不斷上升,加上百萬年來,立霧溪不斷切割太魯閣這塊台灣地質史最古老的大理岩層,由於大理岩緻密不易崩落的特性,使得在立霧溪流經大理岩區形成陡峭狹窄幾近垂直的V型峽谷。雄偉的斷崖、河階地、開闊河口沖積扇及峽谷等地質地形,造就了今日「集天地大美,得山水清趣」的太魯閣峽谷。是大自然在台灣的鬼斧神工之作,其中以中橫公路燕子口至慈母橋路段的立霧溪峽谷,可說是太魯閣峽谷的精華路段。


 


太魯閣狹窄呈U字型的石灰岩峽谷是世界最大的大理岩峽谷,深度超過1,000公尺,以幾近垂直的大理岩峽谷景觀聞名,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層和溪流,是世界罕見的U型峽谷,錐麓大斷崖自溪底聳立達一千六百六十六公尺高,深度更勝於美國大峽谷(一千六百零二公尺),有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


 


本區在海拔高度上變化大,造成複雜的氣候帶,形成繁複的植被。高山峻嶺的阻隔,造成生殖隔離作用,因此孕育出特有及稀有的植物。此外,此區未受人為破壞的原生植被與森林,讓棲息其間的動物種類和數量非常豐富,是醞釀物種多樣性的重要棲息地,逐次演化出特有物種與豐富生物相。幾乎涵蓋全島絕大多數高山植物。園中還佔有臺灣陸生哺乳動物種類的二分之一、鳥類144種、爬蟲類32種、溪流魚類18種、蝴蝶廿八種……琳瑯滿目的展現著多樣性與獨特性生。


 


 另一方面,太魯閣是臺灣地質的人瑞,觸目盡是臺灣最滄桑的痕跡。地質學者在太魯閣發現兩億年前的化石,太古以來歐亞太陸滔滔河川的沖刷與沈澱物堆積醞釀日後的臺灣島,在劇烈的造山運動將地底土壤翻滾攪動地底下的沈積岩層受到地殼不斷拱起、壓縮、彎曲再埋回地底經歷高溫高壓鍛造、變質,如此上下往覆,淬練成堅硬的變質岩-大理石。兩億年前的地質滾滾長河成就著今天花蓮的地方產業-石雕展,將花蓮傲人的自然資源轉化成絢爛的人文資源。


 


綜觀太魯閣國家公園,U型峽谷陡峭狹窄幾近垂直,深達1,000公尺的峽谷,是地殼上升作用與河流旺盛下切作用兩相配合下,造就出鬼斧神工舉世聞名的峽谷奇景,令人嘆為觀止。它並擁有最明顯的造山運動證據又兼具豐富絢麗的動植物生態,國家公園內併存有臺灣新石器時代的史前遺址與賽德克族的精采文化以及古今道路系統,充滿自然與人文歷史故事,因此它不但國際學者眼中的「地質天堂」,更是全臺灣最值得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之地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