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陸客觀光區 (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億載金城


億載金城古稱為「安平大砲台」或「二鯤鯓砲台」是了對抗因牡丹社事件而犯台的日本軍隊。西元1874年沈葆楨先抵安平,認為應建立大砲台以保衛府城,因此,西元1876年由法國工程師所設計完成的全台第一座西式砲台終於完成,也是全台第一座配備英國阿姆斯壯大砲的砲台,台灣的海防軍事也因此而邁向近代化的一大步。建築形制上,億載金城屬於西洋稜堡式的方形砲台,四角凸出,中央內凹。環繞砲台並有護城壕,砲台上分置大、小砲,城堡中央則為操練場;形制完善、規模宏大,加上砲台威力強大,億載金城可說是台灣南北砲台中,劃時代的重要里程碑。


城外作拱形,外題『億載金城』,內題『萬流砥柱』,皆為沈葆禎的手筆;億載金城的城門右邊,紀念碑上面記載著億載金城的建築歷史,還有沈葆楨的紀念銅像,以及三座大砲台。原本設置有8尊大砲5尊小砲,但絕大部分的砲都在日據時代遺失,目前所見只有1尊小砲為真砲,其餘都是64年整建時仿製;雖然經過多次整建,億載金城多項設施都已被破壞,如砲台營房、彈藥庫等,億載金城砲台中央減低炸彈攻擊威力,同時兼有儲水功能的水池現在也已填平,成為廣闊的空地,但現存的外觀仍能看出砲台整體型制。


 


砲台曾遭毀損,一度荒廢,後因被列為府城名勝之一


 


而加以保存。光復後,大規模整修,形式和材質上已


 


多有改變。但整修後,仍大致可看出當年的規模。如


 


列為一級古蹟的億載金城,外圍城高約2公尺,城


 


垣四周有護城河,林木茂密,由紅磚砌成的圓拱城門


 


則高5公尺


    


    當時安平古堡位於一鯤身億載金城位在二鯤身


 


當時建造的原因,就是對付日本人的侵臺,億載金城是


 


中國人花錢蓋,請法國設計師設計,作戰時則用英國、


 


德國的砲美國的步槍,洋味十足!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光州路3號


 


自行開車 國道1號,台南交流道下,182縣道,東門路,府前路,中華西路左轉,永華路右轉,光州路左轉即抵。


大眾運輸 高鐵 搭高鐵至台南站下,再轉搭其他大眾運輸工具。  台灣高鐵網站


公車 台南火車站搭台南市公車14路至億載金城


 


營業(開放)時間:上午09:00至下午 05:00止。


 


台南市政府-府城逍遙遊


 


旅遊台灣 > 觀光景點 > 台南市 > 億載金城


 


億載金城 0 1 0 2 0 3


 


安平區景點地圖 億載金城 共有 31 張照片 看更多照片


 


台灣地圖導覽 台南市   這裡有更多關於【億載金城】的圖片


 


億載金城 - 相關圖片搜尋結果



(待續)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片來源:世界景點銀行



鵝鑾鼻燈塔(攝影:齊柏林)



鵝鑾鼻燈塔


 


鵝鑾鼻燈塔



 


鵝鑾鼻附近的外海有七星岩暗礁,過去常有不熟悉附近水域的船隻觸礁沈沒。1867同治六年),一艘美國商船從汕頭開往牛莊途中,在暴風中迷失方向,漂至七星岩附近觸礁沈沒,船長夫婦和船員游泳登岸後,除一中國船員逃至打狗外,其他人均被龜仔角社(社頂)的原住民俘虜殺害,被稱為羅發號事件琉球漁民也在南岬一帶遇難,還因此引發牡丹社事件美國日本政府因此要求清朝在此處設燈塔。(維基百科)



 


 


鵝鑾鼻燈塔為鵝鑾鼻公園的標誌,塔身全白,為圓柱


 


形,高18公尺,周長110公尺,外觀以砲壘為建築,並


 


以砲臺作為塔基,而且在圍牆上設有槍眼,四週更設有


 


壕溝,為全世界唯一的武裝燈塔。白色圓形鐵塔內共分


 


五層第一層儲煤油,第二層置格林砲,三層為洋人休


 


憩所,四層則設置榕林砲,第五層則為光源所在;於民


 


18年(1929年)定為臺灣八景之一;但在二次大戰末期


 


曾遭炸毀,並於光復後改建並換裝新式大型四等旋轉透


 


鏡電燈,是目前臺灣地區光力最強之燈塔,並享有『


 


亞之光』的美稱。民國71年列為墾丁國家公園的史蹟保


 


存區。(圖文:世界景點銀行)


 


民國71年將燈塔前大片的珊瑚礁闢建為公園,並於民國


 


82年開闢第二公園,鵝鑾鼻公園內珊瑚礁石灰岩地形遍


 


佈,怪石嶙峋,本區面積共59公頃。步道縱橫交錯,可


 


通往好漢石、滄海亭、又一村、幽谷、迎賓亭等風景


 


區。鵝鑾鼻燈塔西北側並有學者發現距今五千年前的先


 


陶文化史前遺址,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持續型文化,使用


 


陶器,石器製作以打製為其特徵,生活方式以狩獵及採


 


集為主。後續又於民國90年挖掘到三千八百年前的石


 


棺、陶片、稻穀印痕,也證明了台灣很久前即有栽種稻


 


米的證據。


 


 


屏東縣地圖 恆春鎮 鵝鑾鼻公園


 


台灣地圖導覽 屏東縣恆春鎮


 


鵝鑾鼻


 



鵝鑾鼻燈塔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鵝鑾鼻公園


鵝鑾鼻燈塔



 


 


 



(待續)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片來源:世界景點銀行





赤崁樓


赤崁樓位於台南市中區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崁樓,原為荷蘭人所建。早期的台南市西部是一片汪洋,稱之台江內海。內海西緣沙洲環繞,其中位居鯤鯓之首的一鯤鯓(即今安平一帶),是西拉雅平埔族台灣社的聚居地。台江東岸則是平原區,是平埔族赤崁社所聚集的地方。因此,明代的地圖、文獻上分別稱呼台江西、東岸為台員與赤崁[來源請求]


1624年,原佔領澎湖的荷蘭人和明軍沈有容簽約,放棄其在澎湖的經營,轉而登陸台灣南部。首先興築商館並拓展其規模成為西式水岸堡壘,即為台江西岸的一鯤鯓沙洲上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稍後又在城堡東方,分別興建了「台灣街」(於今延平街一帶)與「普羅民遮街」(今民權路)。


1652年郭懷一事件該起義事件雖然最後被弭平,但荷蘭人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遂於普羅民遮街北方建造了普羅民遮城[來源請求],漢人則稱該城為赤崁樓紅毛樓或稱番仔樓。此城是用糖水、糯米汁,攪拌蠔殼灰,疊磚建造而成。周圍約一百四十一公尺,樓高十公尺半,南北角有瞭望臺,還有古井與地窖兩所,儲存糧食預留水源,作為戰時的準備。


1661年4月,鄭成功在任職荷蘭通事之漢人何斌的引導下,通過鹿耳門港道,越渡台江內海,首先攻下普城。之後,鄭氏立刻改普羅民遮城東都明京。在東都暫居9個月以後,鄭成功再攻下熱蘭遮城,結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38年的經營。


鄭成功熱蘭遮城安平,做為鄭家的門第已改名承天府衙門的原普羅民遮城,則做為全島公家最高行政機構。然而不到半年,鄭成功即病逝。其世子鄭經廈門返台即位,在1664年廢東都,改稱東寧承天府裁廢後,赤崁樓便成為儲藏火藥的場所


清領時期1721年朱一貴起義反清,赤崁樓的鐵鑄門額被拆去鎔鑄武器。以後再加上人為的殘損,風雨飄蝕、地震顛搖,到後來,赤崁樓只餘下四周的頹兀城牆,呈現一片淒清荒涼的景象。


1788年乾隆晚年平定林爽文事件清朝福康安將軍平定林爽文之役之記功碑,碑以花崗石所雕,碑首雕雙龍,碑文滿漢各四邊,二者合壁一篇,所有碑是立於狀似石龜之贔屭上,其為九龍生子之一,生好負重,然由於其貌與龜無異,一般人均稱之為〔龜碑〕。立置放於赤崁樓(鄰近清治時代台灣知府衙門),供人閱覽瞻仰。


19世紀後半葉,大士殿、海神廟、蓬壺書院、文昌閣、五子祠等建築,先後蓋在赤崁樓的原址上。這五座建築物,巍峨高聳,為破落的赤崁城址平添了壯偉氣派。


台灣的日治時期日本人則以海神廟和文昌閣、五子祠當做醫院和學生宿舍


1921年,日本人在拆除大士殿重整該址時,又重新發現了普羅民遮城的舊堡門,然後又發掘到東北角的荷蘭砲台殘蹟,以及通到堡壘地下室的門戶,因此將之為歷史館


戰後重加修繕,成為台南市立歷史博物館1974年又重修一次,而成今貌。


赤崁樓在1983內政部宣佈為國家一級古蹟


閣樓之中,海神廟位於南面文昌閣位於北面,二者屋頂均是重簷歇山的表現,重簷之間實即為二樓部分,繞以綠釉花瓶欄杆。海神廟目前懸以〔赤崁樓〕門匾,內部當作赤崁樓之展示館,東面之花瓶形門洞,相當別緻。
  


文昌閣目前仍懸有沈受謙所題文昌閣匾,一樓亦做為展示之用二樓則祀魁星,右手握硃筆,左手拿墨斗,一足踏鱉首,一腳踢星斗,以象徵獨占鰲頭之意。二棟建築皆位於台基之上,台基中間均有龍形御路設置,牆面則開書卷形之窗戶。
  


二樓閣中間現有一古井,傳說中可通往熱蘭遮城,是真是假,留待遊人自行想像。整座高起之基座周圍,砌以磚造欄杆,南面之欄杆還立有可愛之小石獅。


  南面基牆則砌以歷代石碑甚多,西面庭園中亦佈滿石馬、石陀與技勇石等歷史文物。蓬壺書院之門廳是該書院留存較具原貌之清代建築,面向西面,裝修簡樸,值得一覽。


大眾運輸:自台南火車站前搭17路市車,於赤崁樓下車即抵。


自行開車:台南(仁德)交流道下,循182道縣往台南市區經東門圓環取北門路再左轉民族路直抵,全程約6.5公里。


赤崁樓位置: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212號
連絡電話:06-2205647


白天開放時間:AM08:00~PM05:30
夜間開放時間:PM05:30~PM09:00
門  票:全票50、半票25
     台南市市民憑身分證免費
     團體票30人以上八折


赤崁樓位於今日的台南市民族路二段212號,原稱普羅民遮城,因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也叫做「番仔樓」或「紅毛樓」。赤崁樓由南面的庭園、北面的閣樓及西面蓬壺書院組成,其前有九座清代石龜馱碑,稱為〔龜碑〕。原為荷蘭人的行政中心,後改為承天府治,日治時期為陸軍衛戍醫院。光復後,將原有的木製結構,改為鋼筋混泥土,並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成今日赤崁樓的模樣。被列為國家的一級古蹟。 ( 簡述 )


影片欣賞(台南市政府_赤崁樓)


台灣地圖導覽 台南市 中西區


赤崁樓01 02  台南景點 赤崁樓  赤崁樓


【府城舊事】古蹟巡禮赤崁樓  赤崁樓


台灣旅訊網-景點圖庫-台南市-赤崁樓


赤 崁樓 - 赤崁樓


赤崁樓 - 美美美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片來源:世界景點銀行


 



慈湖


 


慈湖陵寢,正式名稱為先總統  蔣公陵寢,位於台灣


 


園縣大溪鎮福安里,靠近省道台七線,是奉厝中華民國


 


總統蔣中正遺體的地方。陵寢現由國防部參謀本部所設


 


的慈湖陵寢管理處所管理。


 


慈湖陵寢原名「洞口賓館」,由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


 


委員會所屬的榮民工程處(今榮民工程公司)所興建,


 


落成於1959年6月13日1962年由蔣中正手書「慈湖」


 


並更名為「慈湖賓館」。在蔣中正逝世前是為其行館


 


慈湖分為前慈湖後慈湖,而前慈湖有一座約5公頃的


 


「新埤」,放養許多隻天鵝。而前故總統  經國先生於


 


1988年逝世後亦暫厝約2公里之外的「頭寮賓館」,現


 


大溪陵寢


 


桃園縣政府因此在慈湖旁邊開闢了一處「銅像公園」,


 


形成特殊的裝置藝術主題公園。


 


2006年,桃園縣將蔣公行館角板山行館慈湖陵寢


 


大溪陵寢慈湖雕塑紀念公園為「兩蔣文化園」。


 



到慈湖陵寢謁靈的另一個重點就是衛兵儀隊的交接儀


 


慈湖遊客中心裡展兩蔣的圖片墨寶衣物


 


搭車:搭大溪往復興、小烏來、巴陵、阿姆坪之


     桃園客運,於慈湖下車。


 


開車北2高下大溪交流道,行4號省道至大溪,


      轉7號省道行駛,即可抵達。


 


後慈湖 - 兩蔣文化園區-桃園縣觀光導覽網 >>


>>慈湖陵寢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後慈湖 >> 大溪慈湖 


台灣地圖導覽 桃園縣這裡有更多關於【慈湖】的圖片


桃縣縣府試辦「團客入園」 2010相約後慈湖公開抽籤 (新聞)


兩蔣魅力無法擋 創造陸客新體驗(新聞)


桃縣2009慈湖旅遊季 10/31起展開 (新聞)


慈湖陵寢(照片)


YouTube - 慈湖(中正)陵寢換崗儀式(影音)


慈湖楓紅(美的照片)


慈湖陵寢-法定文化資產-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全球資訊網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士林夜市_士林市場  






   
                 士林夜市


士林夜市是臺北市範圍最大的夜市,也是國外觀光客造訪臺北必到的觀光夜市。佔地十分寬廣,可分為兩個主要範圍,一個是傳統陽明戲院周邊的街道,包括大南路慈諴宮一帶;另一邊則是基河路101號重新營運的士林市場。


來逛夜市的人大都以美食與購物為主,這裡有各式各樣新奇好玩的商品與美食,便宜又大碗,吸引大批的人潮。這樣特殊的夜市文化,是臺北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多樣的美食小吃,可說是臺灣美食大集合,像金黃色的超大雞排,香噴噴的「豪大大雞排」外脆內嫩; 吃上癮的「串烤」;香氣四溢的「士林大香腸」;會噴湯汁的「上海生煎包」;包著滿滿紅燒肉、蛋酥的「潤餅捲」;甜甜鹹鹹的「大餅包小餅」嚼勁十足;熱騰騰的「藥膳排骨湯」補補身子;特有的生炒花枝、青蛙下蛋、三兄弟豆花、蔥油餅、炒蟹腳等,都是令人直吞口水的美食小吃,讓人駐足不前、流連忘返。







所在位置:


臺北市 士林區 大東路、大南路、文林路、基河路間與週邊





 


開放時間




士林市場:05:00~12:00 觀光夜市:平日16:00~24:00、假日17:00~24:00


 









封面相片

 



臺北市市場處::首頁 >> 攤販集中場 >>士林市場歷史沿革


 


士林昔為平埔族毛少翁社、瓦笠社所棲息,原稱「八芝連林」或「八芝蘭林」,係譯自平埔族語pattsran音,即「溫泉」之意。清代地方行政區名曰「芝蘭堡」;概至清末文風蔚起,以其名不雅乃改稱士林」,寓有「士子如林、文風鼎盛」之意。


 


昔日士林市場每天清曉經銷大批發生意,士林近郊的農人及住在山區的農民都在深夜即挑農產品、水果及各種物產至山下,再用車運或挑擔走路趕在天亮之前抵達廟前(慈諴宮)廣場販賣,途中需經(約現今大西街路)一帶卻是墳墓區,夜晚「鬼火」磷磷,附近郊區住民往來士林均須經此,遂有「鬼仔市」之稱。


 


士林市場基地面積為5,710m2,士林市場早市經營蔬果、魚、肉、什貨、百貨等夜市則有各式各樣聞名小吃,如大餅包小餅、蚵仔煎、士林大香腸、生炒花枝、青蛙下蛋、薑汁番茄等一道道美食,儼然成為國內、外遊客駐足之重要觀光景點。又因周遭學校雲集,交通暢達,加以都市計畫之開發,使得士林市場蓬勃發展,成為全臺北市獨一無二的市皆有之公有市場。


 


惟士林市場使用年限已久且建物老舊,考量市場及附近地區消防安全及地區環境改造需要而辦理市場改建工程,故暫時使用原天文台預定地(捷運劍潭站對面)興建臨時攤棚供原承租攤商繼續營業,以利改建。


此地原是靠近基隆河的渡口,從士林的農產品到艋舺大稻埕的貨物都在這裡交易,1909年設立士林市場一直發展至今。過去的交易主要集中於媽祖廟「慈諴宮」之廟前廣場,然而市場攤販逐漸侵佔廟宇用地,於是慈諴宮築起圍牆保留僅存的狹窄廟地,圍牆只能任由攤販使用。士林夜市過去主要以慈諴宮對面的夜市,以及文林路商圈為中心,後來兩地因規模擴大而合而為一,變成包含文林路、大東路、大南路及安平路等數街區的大型夜市


但由於通風、衛生、環境、公共安全等問題,台北市政府2002年10月14日將原士林市場拆除,僅保留日治時代的磚造市場建築,新士林市場預計2年完工,然而至今當地仍是一片瓦礫。原士林市場攤販移至士林臨時市場,位於文林路基河路口、台北捷運劍潭站對面,在2002年11月25日開始運作。士林夜市遷回原址後,臨時市場用地則計畫作為興建台北市第二座大型藝術展演場館「臺北藝術中心」之用。


炸雞排 生煎包 鹽水雞 蔥油餅 燒餅 涼麵香腸


大餅包小餅 蚵仔煎 花枝羹 天婦羅 藥燉排骨 東山鴨頭 廟口麵線火鍋 牛排 起士馬鈴薯 甩餅 馬鈴薯片


銅鑼燒 烤肉青蛙下蛋 檸檬愛玉 泡泡冰


 


士林觀光夜市


必吃美食:蚵仔煎、大餅包小餅、生炒花枝、雪花兵、青蛙下蛋、雞牌、臭豆腐、生煎包、藥燉排骨


士林夜市是臺北市範圍最大的夜市,也是國外觀光客造訪臺北必到的觀光夜市。佔地十分寬廣,可分為兩個主要範圍,一個是傳統陽明戲院周邊的街道,包括大南路慈誠宮一帶;另一邊則是配合夜市改建,集中管理的小吃攤位區域,屬於士林市場範圍,位於劍潭捷運站出口正對面


來逛夜市的人大都以美食與購物為主,這裡有各式各樣新奇好玩的商品與美食,便宜又大碗,吸引大批的人潮。這樣特殊的夜市文化,是臺北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多樣的美食小吃,可說是臺灣美食大集合,像金黃色的超大雞排,香噴噴的「豪大大雞排」外脆內嫩;吃上癮的「10元串烤」;香氣四溢的「士林大香腸」;會噴湯汁的「上海生煎包」;包著滿滿紅燒肉、蛋酥的「潤餅捲」;甜甜鹹鹹的「大餅包餅」,嚼勁十足;熱騰騰的「藥膳排骨湯」補補身子;特有的生炒花枝、青蛙下蛋、三兄弟豆花、蔥油餅、炒蟹腳等,都是令人直吞口水的美食小吃,讓人駐足不前、流連忘返。


大眾運輸:
搭乘公車
:
61
203216218220224250260266277


279280285287290304310508606633


634102109,於小北街站或捷運劍潭站下車。
捷運系統:
搭乘淡水線於劍潭站下車
自行開車:
1.從火車站沿著中山北路直行到劍潭轉文林路即達
2.
從重慶南路交流道下轉百齡橋,直走中正路遇文林路右轉


交通部觀光局 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台北觀光旅遊網


台北市地圖 士林區地圖 士林區 士林夜市


 


士林夜市 (英坦士)


 


士林夜市圖片列表


 



景點台北市 / 士林夜市  士林夜市圖片列表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片來源 : 貓鼻頭特寫/老山羊部落格


 



貓鼻頭


 


【貓鼻頭】地處恆春半島西南方,為台灣海峽巴士


 


海峽的分界點,因有一從海崖上滾落的珊瑚礁岩,其


 


形狀若蹲仆之貓,而得名。為台灣最南端的二個岬


 


角之一,貓鼻頭公園以巨大珊瑚礁岩著名,除了可以


 


登上公園內的置高點,觀賞「貓形巨巖」,園區內也


 


有著各種奇岩怪石地形景觀。


 


貓鼻頭半島地勢西高而東低,受海蝕、鹽漬及風化影響


 


特別強烈,以隆起的珊瑚礁海岸為主,有海蝕溝、海蝕


 


壺穴、海蝕礁柱等造就當地鬼斧神工的自然地形,也成


 


為看海觀石的好去處。傍晚時刻,夕陽染紅了整個海


 


面,景致十分狀麗,早為恆春八景之一


停車費:機車10元小客車30元大型車40元/次-以次計費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AM8:30-PM6:30(4~10月)


AM8:30-PM5:00(11~3月)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洽詢電話:08-8867520


開車:
自高雄小港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循17號省道經林園、東港、林邊,至水底寮接1號省道南下,在楓港接26號省道,再接153鄉道即可抵貓鼻頭。
搭車:
從高雄、屏東、台東搭乘開往恆春的台汽客運班車即可抵達。


屏東觀光旅遊資訊網 恆春鎮公所全球資訊網


台灣地圖導覽屏東縣 恆春鎮


  這裡有更多關於【貓鼻頭公園】的圖片


屏東縣地圖 恆春鎮地圖 恆春鎮 貓鼻頭


放大圖片預覽


(待續)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01 Tue 2009 14:43
  • 鹿港



 


鹿港


 









鹿港



鹿港 x7



鹿港鎮隸屬 彰化縣,位於彰化平原西北邊 鹿港溪口北岸,東接秀水鄉,西瀕臺灣海峽,南以鹿港溪與福興鄉為界,北以番雅溝與線西鄉、和美鎮為界,是本省一個著名的文化古鎮。


「鹿港」或「鹿仔港」地名來源四說


1. 臺灣中部一帶昔時多鹿,常有鹿群聚集海口草埔,


   故名「鹿仔港」,後來簡稱「鹿港」。


2. 鹿港一帶早年為平埔番巴布薩族 (Babuza) 盤據之地,平埔


   族 Rokau-an 一 語的轉譯。


3. 地形似鹿,故名「鹿仔港」。


4. 據說昔日這個地方是米穀集散地,因為用來儲存稻穀的方形


   倉庠稱為「鹿」而得名,鹿港也有一條街叫做「米市街」,


   今 名「美市街」,可知鹿港為米穀集散地之事不假。


 


 


鹿港采風古意導覽(三條路線圖請點閱)


 



























鹿港天后宮



日茂行



泉郊會館



興安宮



中山路老街



新祖宮



地藏王廟



忠義廟



鹿港龍山寺



南靖宮



鳳山寺



城隍廟



三山國王廟



十宜



隘門



金門館



丁家大宅



文祠、文開書院 (點景點連結可見圖文資料)



  感謝 (小貓將鹿港重要景點整理為文字版,以利網友複製列印。)


 


鹿港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清初,原廟位於現址北側,古地名「船仔頭」附近(今三條巷內),奉祀天上聖母媽祖,是早年閩籍的守護神之一。清康熙22年(1683)施琅將軍平台時幕僚藍理恭請湄洲開基媽祖神像,護軍渡海,事平後班師回朝之際,其族侄施啟秉、施世榜為感念媽祖神靈顯赫,恩被黎庶,而懇留聖像於本宮崇祀,為台灣供奉「湄洲開基祖廟」的天上聖母媽祖。
三川殿的屋頂採用重簷歇山式的造型,在台灣的寺廟中,甚少廟宇前殿使用此類型的屋頂,天后宮的作法相當特別。三川殿的石雕、木雕,雕工精湛,為學界喻為台灣最精緻的作品之一。天后宮精采的石窗透雕,剔地起突的龍虎石雕,精緻的彩繪及棟架上的木雕,皆值得你慢慢的品味匠師的工藝。


日茂行


清嘉慶年間,鹿港已有八個行郊,「郊」即今日的商業公會,八郊分別是泉郊、廈郊、南郊、油郊、布郊、染郊、糖郊、敢郊等。鹿港日茂行又稱「日廟」,為泉郊中最大的商行,自清乾隆年間至清道光20年(1840)為鹿港的首富。


門廳正門原有門額「日茂行」石刻,目前由日茂行後代保管。


民國89年日茂行經指定為縣定古蹟。


 


新祖宮


本省唯一由乾隆皇敕建之媽祖廟,地位尊崇。採宮殿式建築,規格完備且氣象巍峨。廟埕石碑併立,詳載大將軍福康安平定林爽文叛變之事蹟,史物昭彰,發人省思。官服裝扮之金、柳將軍則威儀十足,蔚為特色。


其位尊至高凌駕於其他各地媽祖廟之上。


 


南靖宮


鹿港有三座人群廟,分別是興化人的興安宮,潮州客家的三山國廟與漳州人的南靖宮。清乾隆48年(1783)福建漳州府南靖縣人,恭請關聖帝君神像渡海來台,於鹿港港墘邊創建廟宇。
正殿所供奉的主神為關聖帝君,配祀關平及周倉。


民國89年南靖宮經指定為縣定古蹟。


 


公會堂泉郊會館


「一府二鹿三艋舺」所指的「二鹿」即為鹿港,清乾隆49年(1784)鹿港開為正口,成為繼台灣府城後,第二個與大陸對渡通商的港口。由於與大陸的貿易頻繁,郊行紛紛成立,廈郊商行遂興建廈郊會館,並於會館前興建萬春宮,供奉蘇府王爺。
鹿港公會堂為當時鹿港最大的西式會堂建築,光復後,將公會堂改稱「中山堂」,隸屬鎮公所財產,並曾借給中國國民黨,做為鹿港區黨部的辦公室。民國89年7月14日經指定為縣定古蹟。98年整修完竣,為鹿港文藝展演場所。


 


古蹟保護區(老街)中山路老街


鹿港古蹟保存區是台灣第一個以古市街保存的案例,古蹟保存區的範圍包含埔頭街、瑤林街、後車巷、大有街、泉州街、金盛巷及中山路等數百棟精緻民宅。民國75年由政府進行古蹟保存區的第一期維復工程,恢復傳統建築風貌。
在清代,鹿港街道即沿著舊鹿港溪發展,埔頭街與瑤林街是鹿港發展最早的市街之一。此街為「前為街、後為溪」的建築特色,房舍前方設置店舖,後方臨河道,可供船隻靠岸卸貨,是鹿港船頭行及中、大盤商的街區。


隘門


鹿港後車巷位於五福大街(中山路)與瑤林街、埔頭街之間,在清代,此巷道是車輛進出的主要道路。昔日,後車巷地面舖設花崗石板,供車輛通行,貨物欲至五福大街,需由挑夫以人力將貨物運至大街,形成人車分道的街鎮規劃。
在清代,每至薄暮,隘門皆關閉,以防止宵小與盜匪入侵。
鹿港的隘門種類有三種類型,分別是境界隘門、巷道隘門及不見天街的隘門。


 


十宜


嘉慶年間陳克勸自大陸來台經商,於鹿港創辦「慶昌」,成為廈郊最大的商行。慶昌全盛時期自慶昌意樓(中山路121號)至慶昌十宜樓(中山路149號)皆為昔時陳家的產業。
十宜樓又稱「跑馬樓」,十宜樓意指「琴、棋、詩、酒、畫、花、月、博、煙、茶」,鹿港竹枝詞曾提及:「九曲巷中風不到,十宜樓上士閒吟」,說明十宜樓為昔日詩人墨客聚會的地方。民國92年經登錄為歷史建築。


 


興安宮


興安宮俗稱「興化媽祖宮」,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之一。清康熙23年(1684)由福建省興化府人移民台灣時,攜帶媽祖香火來台,於鹿港草仔市一帶興建廟宇。廟名「興安宮」,取其「興化平安」、「興化安寧」之意。
興安宮為鹿港的人群廟之一,「人群廟」係指大陸原鄉某一人群移民到台灣時,所共同興建的廟宇,此人群廟同時兼具「同鄉會館」的功能。與安宮是興化人的祭祀廟宇,因此香火並不興盛,廟貌一直保存原有的格局。
興安宮屋簷墀頭處,原有一對石獅,由於年代久遠已遭風化的,獅子的造型古樸,民國76年琳恩颱風的夜晚,此對石獅遭宵小竊取,目前所看到的石獅,為重修時新刻的造型。
正殿供奉媽祖,兩旁有二尊造型精緻的宮女神像,一位手持粉盒,另一位拿花瓶。由於興安宮的格局受限,居民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只能先暫放正殿神龕供桌上,供信徒膜拜。


鳳山寺


道光2年(1822)鹿港士紳梁獻瑞倡議興建鳳山寺,由地主盧西池獻地,甘武略出任總理,鳳山寺主祀廣澤尊王,配祀夫人媽,廟名「鳳山寺」。
民國89年10月鳳山寺經指定為縣定古蹟。鳳山寺的交趾陶係泉州「晉江一經堂蔡騰迎」的作品,是目前台灣交趾陶保存年代最早的作品。


 


鹿港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創建於明末清初,原址位於鹿港舊港溝邊(今大有街)。清乾隆49年(1784)鹿港開為正口,與大陸泉州蚶江對渡通商,開啟了鹿港繁華的一頁。
民國72年龍山寺經指定為第一級古蹟,民國75年政府進行全面修復,民國83年驗收。
龍山寺佔地一千六百餘坪,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由前而後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
山門是佛寺的院門,山門的屋頂採雙重屋簷,四面有坡落水的形式,稱為「重簷歇山式」。
山門兩旁的花圃內,有一對青斗石獅座。龍邊公獅,腳踩繡球,球上並雕有古代錢幣的圖紋,虎邊母獅,懷抱小獅,這對石獅的造型,身體的姿態獨特,背部螺紋式的鬃毛刻劃入微,充份表現出匠師的功力。
前殿因為開有五扇門,故稱為「五門殿」。五門殿的建築格局為五開間,再加上兩側龍虎翼廊,實為七開間的立面,屋頂為三個獨立的燕尾屋脊。山門與五門殿之間寬敞的前埕,其院落進深與五門殿開間的寬度及屋簷高度的比例,幾近黃金比例,為完美建築設計的傑作。
五門殿前有一對精緻的龍柱,材質為花崗岩礱石,龍柱上除了雲紋、岩石雕刻外,每根龍柱各有五隻鶴飛翔其上,象徵「十全十美」。龍邊的龍柱上有一隻鶴,口啣靈芝,鶴代表長壽,靈芝則為如意的造型,取其「長壽如意」的涵意。
這對龍柱造型為龍邊龍身由上往下隨雲臨降,虎邊龍身由下向上翻騰,象徵「天地之氣交和,萬物生生不息」之意。
五門殿兩旁的龍、虎堵石雕,均採深浮雕方式,龍堵的石雕構圖中,龍在空中騰雲駕霧,下方雕飾有二隻鯉魚,並以岩石做成禹門的造型,象徵「魚躍龍門」。龍的下方有一人物做降龍狀,即佛教十八羅漢中的「降龍尊者」,其衣服著有青色的顏料,也符合了五形的色彩。
虎堵的石雕,老虎由山稜縱躍而下,回首凝視身邊的小老虎,旁邊的松樹隨風搖曳,有「虎嘯生風」之勢,而在左上方有一人物做伏虎狀,即佛教十八羅漢的「伏虎尊者」。
五門殿兩旁夔龍窗木雕,其圖案源自於《易經》〈繫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代表陰儀與陽儀,四象為四方之象,即春夏秋冬,木雕的圖案中分別以兩隻鯉魚及四隻夔龍來表達,又象徵「鯉魚躍龍門」,有祈求「登科取士,金榜高中」之意。
四象外圍有八卦的造型,八卦的四隅有四隻蝙蝠,代表「賜福」,龍邊為「先天八卦」圖騰,虎邊則採「後天八卦」圖騰,匠師採用雙面透雕的工法,內外的圖案相同。
五門殿正門兩旁有一幅木刻對聯,採「圓篆體」雕刻,其上書:龍山開鎮源流遠 ,鹿水重興慈澤長。
五門殿正門的入口處有一對造型碩大的石鼓,石鼓採用泉州石材,石鼓與大門的門臼一體成形,其主要的功用為鞏固門柱及門扇之用。石鼓下方有二個童子造型,一拿蓮花,一拿芭蕉,在裝飾的圖騰上,其象徵的涵意為「連招貴子」。
五門殿身堵的博古堵採深浮雕,分別代表「香、花、燈、果」,為禮佛時的四種基本物品。龍邊博古圖騰中香爐的左上方有一隻蝙蝠,象徵「福」,左下角有一顆桃子,象徵「壽」,香爐取其諧音為「祿」,整體造型象徵「福祿壽」。虎邊的博古圖騰雕刻牡丹、花瓶及案桌,代表「富貴平安」,旁邊有「南瓜、石榴、佛手瓜」為三樣多子的瓜果,代表「多子多孫多福」之意。
進入五門殿即是戲台的空間,龍山寺的戲台突出於中埕,並與五門殿相連接。戲台的特色是屋簷採「斷簷升箭口」的作法,其屋頂下層屋簷未相連貫,使明間處形成一個挑高的空間,提供一個民眾欣賞戲齣時有更寬廣的視覺空間。
龍山寺戲台上方的藻井結構,為全台首屈一指的作品。八卦藻井設立於戲台,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八卦」也有鎮邪、平安之意。
龍山寺的正殿面寬五開間,兩旁再以八卦門連接兩廂廊,形成正殿與廂廊之過水廊道,正殿的屋頂為重簷歇山式的建築,殿宇非常的高聳,高度近12公尺,總計使用五十二根柱子(含拜殿)。
 


金門館


台灣有三座金門館,分別位於艋舺(萬華)、台南安平及鹿港。金門館主祀蘇府王爺,為金門人士及福建水師所祭祀的神祇。
金門館原名「浯江館」,許樂三並敬獻「浯江館」匾,今懸掛於正殿。
金門館為二進一院建築格局,分別為三川殿及正殿。三川殿為三開間建築,正面為木屏門板,為咸豐年間重修時的風格。金門館同時兼具有「同鄉會館」與「水師會館」的功能,兩旁廂廊為昔日提供給弁丁人士住宿的空間。


 


地藏王廟



鹿港地藏王廟創建於清初,清嘉慶20年(1815)由八郊及地方士紳重修鹿港天后宮時,以部份的捐銀重修地藏王廟,此次修護共計花費壹千貳佰餘元。廟內保存光緒4年「天竺尊嚴」匾。


地藏王廟為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分別為三川殿與正殿。由於地藏王廟被視為陰廟,廟宇屋簷低矮,更顯廟宇陰森的氣氛。三川殿開有個三門扇,平常僅開正門與龍邊的門扇,農曆7月中元普度時,才將虎邊的門扇開啟,象徵開啟「鬼門」的意涵。
地藏王廟正門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恭,龍邊是文官,虎邊為衙役,有別於一般的廟宇。
 


文祠、文開書院


 


清道光4年(1824)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倡議興建書院,泉廈八郊商紳捐資響應,至道光7年(1827)完成書院的建築。名為「文開書院」,係為紀念明末儒者沈光文,沈光文,字「文開」,於荷據時期至台灣從事教育工作,被譽為「台灣開台文化之父」。
文開書院的建築為三川殿、正殿及後堂。三川殿的木構件保存道光年間的建築風格,木架構仍保存原有的棟架。
正殿前方為祭祀的空間,後方是老師授課的講堂。文開書院正殿主祀朱子,配祀海內外八寓賢,分別是「沈光文、徐孚遠、盧若騰、王忠孝、沈全期、辜朝薦、郭貞一、藍鼎元」等八位對台灣文化有貢獻的先賢,陪祀於文開書院,後堂則是昔時書院山長(院長)起居的空間。


忠義廟



鹿港文祠即為文昌祠,與文開書院相鄰。清嘉慶16年(1811)鹿港海防同知薛志亮捐出俸祿倡建文祠、武廟,由士紳陳士陶負責文昌祠的興建,蘇雲從負責武廟的興建。武廟主祀關聖帝君。光復後,文祠、武廟成為駐軍軍營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文開書院與文祠武廟受損,民國91年再度重修,至民國94年完成修復。文祠與武廟之間,有一口井水,稱為「虎井」,其水質甘美,故有「蓬萊第一泉」之稱。武廟曾於清嘉慶24年(1819)、清咸豐4年(1854)、清光緒7年(1881)曾重修,目前正殿內有嘉慶16年(1811)「藻耀海天」與咸豐4年(1854)的「峻極于天」匾,是武廟的重要文物。
武廟的三川殿並無門神彩繪,符合官祀廟宇的風格。武廟主祀關聖帝君,配祀關平、周倉,同祀倉頡先師。由於文昌祠並無管理委員會,所以文昌帝君神像暫置於武廟內供奉。


丁家大宅


清道光5年(1825)鹿港丁協源十八世先祖丁樸實,攜四子克家,自泉州陳埭鄉江頭村渡海來台,初期經營雜貨業,後來發展為船頭行,與大陸通商,從事貨物買賣,並於鹿港創立「協源號」商行。
清同治、光緒年間,丁克家事業有成後,非常重視子弟的教育,清光緒6年(1880)其六子丁壽泉進士及第。由於丁家家族人口眾多,遂於五福街買下店屋三座,做為三房、五房和六房的房舍,稱為「新協源」,即今「進士第」,而舊宅則稱為「舊協源」。
丁家古厝第一進縱深約10餘公尺,內部設有樓井,做為房舍內部採光與通風之用,室內原開設拱門,可與兩旁店面相通。中埕前有一口井水,為昔時丁家飲用水的來源。
第二進為四合院建築,門廳兩旁的木屏彩繪為鹿港彩繪匠師郭友梅的作品,彌足珍貴。門廳正門兩旁有泥塑作品,分別是「孔明夜進出師表」、「狄仁傑望雲思親」及「和靖詠梅」、「羲之喜鵝」泥塑,目前泥塑的作品於民國92年修復。
丁家古厝進深長達70餘公尺,昔時鹿港街鎮的防禦設有隘門,而民宅的後院亦設有二道門扇,做為自宅的防禦設施。


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廟創建於清乾隆2年(1737),廟宇的設立說明早年即有客家人士來此開墾。鹿港三山國王供奉廣東揭陽縣巾山、明山及獨山三座山的神明,為潮州客家人士興建的廟宇。鹿港是泉州人群的社群結構,由於客家潮州人的式微,三山國王廟遂成泉州人管理的廟宇,清嘉慶4年(1799)曾將三山國王廟改名為「三仙國王廟」,正殿前方有一只石製香爐,其上有落款「嘉慶四年梅月置,三仙國王弟子王合成叩謝」等字樣,說明了潮州客家人在鹿港勢力的消長。
民國92年再增建後殿,供奉三山國王夫人。


正門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恭,是鹿港彩繪匠師王錫河的作品。


城隍廟正廳為丁家的祭祀空間,神明廳擺設三層供桌,分別為頂桌、下桌及八仙桌,正廳兩旁木屏牆面,符合傳統民居「左字右畫」的作法,此書法是鹿港士紳蔡穀仁臨摹清代書法家陸潤庠的《滕王閣序》及徐有韜的書法墨跡。


清道光19年(1839)日茂行林家及地方士紳自泉州永寧(鰲城)恭請城隍至鹿港建廟,由於永寧城隍廟稱為「鰲亭宮」,鹿港城隍廟亦沿用祖廟「鰲亭宮」為廟名。


城隍廟為二進一院的建築,分別為三川殿、正殿與後殿。三川殿為三開間建築,石柱有「赫濯聲靈昭鹿水,綿延香火肇鰲亭」楹聯,係清道光19年(1839)倡建時,由日茂行林家所捐贈。三川殿前有一對石獅,係道光30年(1850)重修時的作品,獅座為青斗石雕,為清中葉的經典作品。
三川殿門神正門是神荼與鬱壘,兩旁側門為文官與衙役,有別於一般的廟宇。城隍廟內有一面算盤與銅鏡,象徵城隍爺以算盤算計士民在陽世的功過,銅鏡則有「善惡分明」之意。


(資料來源彰化縣文化局網站)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台禪寺(佛法的世紀明燈)
                          (  南投縣 埔里鎮 一新里中台路1  )


 


                           中台禪寺 0 1  0 2  

中台禪寺Chung Tai Chan Monastery),又稱中台山,由惟覺老和尚創辦,是一個位在台灣南投縣埔里鎮的一個佛教寺廟,樓高達136.0米,三十七樓,為目前世界台灣最大、最高的佛教寺廟及世界第二高東方、佛教建築(僅次於天寧寶塔),完工後曾榮獲「二〇〇二年台灣建築獎」、「二〇〇三年國際燈光設計獎」等獎項[1]


     



200191日,中台禪寺以巍峨之姿呈現於世。

  歷經三年的申請、開發、規畫,七年夙夜匪懈的工程進行及細部設計,前後十年,完成可能需要三十年的建設規模。這座佛國淨土,正以無言無說的建築,詮釋圓融無礙的究竟佛法。中台──新世紀的佛法重鎮,宛若塵寰中的一盞明燈,引領大眾邁向光明之路。


中台禪寺簡介中台禪寺


中台禪寺位於南投縣埔里鎮一新里,由惟覺老和尚住持,於民國83年創建,目前在全省有80多家分院,並且定期舉辦神修活動;中台禪寺規模龐大外觀融中西工法,寺頂高聳壯觀,更是讓信眾們讚嘆,中台禪寺整個新建築乍看下彷佛金字塔形態,實為佛教建築另一鉅作。


中台禪寺的建築風格


中台禪寺自民國83年創建後,又於西元1994年至2000年開始重新規劃改建,今日的中台禪寺建築外觀莊嚴宏偉,惟覺老和尚與名建築師李祖原居士對於中台禪寺的建築內涵融合了中西工法,並且運用『直了成佛』的頓悟法門『因次第盡』的漸修精神,還有古代叢林的風格,將藝術、學術、宗教和文化融為一體,卻不失禪宗的風格,令人為之讚嘆;中台禪寺除了建築令人讚賞,硬體設備也相當完善,有禪堂、四天王殿、菩薩殿、三世佛殿、講堂、知客室、大寮、齋堂讓信眾參拜、使用。


中台禪寺的四天王殿


四天王為守護佛法的神明,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及『北方多聞天王』,神像手中分別拿著象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法器;四天王殿為中台禪寺主體的殿堂,『彌勒菩薩』供奉於殿堂中央,彌勒菩薩的背後有身著甲冑、合掌擎降魔杵的『韋馱菩薩』,而四大天王像則分鎮在殿堂四周,神像皆以山西黑花崗雕製;四天王像高度約12公尺,重達100多噸,四天王的金剛嚴肅的眼神令人為之震懾。


中台禪寺的大雄寶殿


中台禪寺的大雄寶殿位於主體建築的二樓,從四天王殿直上階梯即可到達,大雄寶殿即是佛教叢林道場中供奉佛像的正殿,一尊由印度紅花崗岩雕琢而成的釋迦牟尼佛鎮坐於殿堂中央,中台禪寺大雄寶殿整體的空間設計以紅、灰為主色,侍立兩旁的多聞阿難尊者與苦行迦葉尊者代表著修行的精神。


中台禪寺的地藏殿


中台禪寺的地藏殿供奉著大願地藏王菩薩,神像以巴西白玉雕刻成,坐於刻著六道圖相的蓮台,這六道圖騰以浮雕呈現,整座背牆恭刻著以噴砂電腦科技所浮雕完成的『地藏王菩薩本願功德經』全文共計10000多字,規模堪稱台灣最大,實為令人驚嘆。


資料來源:鄭瑄頤 彙整



韋馱天佛教的知名護法神,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中,建有護法殿,專門供奉韋馱天。韋馱天的形象,一般是古代身批盔甲、手持寶杵(降魔杵)的武士


寶杵的持法也代表了菩薩像所在寺院是否向來訪僧人提供膳宿。韋馱像如為合掌,將寶杵夾在肘間,表該寺為十方叢林,接待來訪僧人;如以杵拄地,表該寺則不接待。



六祖壇經心得(1)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心外並無別佛,也無須在心外求法。但用此本來清淨的菩提自性,於生活中起用,隨時「自見己過」而修正自己的心行,直至我們的心念與行為都達到「諸法如義」。這就是所謂的成佛。佛者,大覺悟者。 


「因次第盡」的意思是要慢慢的一步一步的修證。



 


 

 


★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中清交流道→中彰快速道路→台14線→埔里→中台禪寺
2、國道三號:草屯交流道→台14線→埔里→中台禪寺


3、國道六號:霧峰交流道→國道六號→埔里→中台禪寺


路程導引:由台14轉台21沿途可見指標由台21進入約15分車程。


 


************************************





中台禪寺簡介
中台禪寺位於南投縣埔里鎮一新里,目前由見燈和尚住持,於民國83年創建,目前在全省有80多家分院,並且定期舉辦神修活動;中台禪寺規模龐大外觀融中西工法,寺頂高聳壯觀,更是讓信眾們讚嘆,中台禪寺整個新建築乍看下彷佛金字塔形態,實為佛教建築另一鉅作。
中台禪寺的建築風格
中台禪寺自民國83年創建後,又於西元1994年至2000年開始重新規劃改建,今日的中台禪寺建築外觀莊嚴宏偉,惟覺老和尚與名建築師李祖原居士對於中台禪寺的建築內涵融合了中西工法,並且運用『直了成佛』的頓悟法門『因次第盡』的漸修精神,還有古代叢林的風格,將藝術、學術、宗教和文化融為一體,卻不失禪宗的風格,令人為之讚嘆;中台禪寺除了建築令人讚賞,硬體設備也相當完善,有禪堂、四天王殿、菩薩殿、三世佛殿、講堂、知客室、大寮、齋堂讓信眾參拜、使用。 

中台禪寺的四天王殿
四天王為守護佛法的神明,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及『北方多聞天王』,神像手中分別拿著象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法器;四天王殿為中台禪寺主體的殿堂,『彌勒菩薩』供奉於殿堂中央,彌勒菩薩的背後有身著甲冑、合掌擎劍的『韋馱菩薩』,而四大天王像則分鎮在殿堂四周,神像皆以山西黑花崗雕製;四天王像高度約12公尺,重達100多噸,四天王的金剛嚴肅的眼神令人為之震懾 

中台禪寺的大雄寶殿
中台禪寺的大雄寶殿位於主體建築的二樓,從四天王殿直上階梯即可到達,大雄寶殿即是佛教叢林道場中供奉佛像的正殿,一尊由印度紅花崗岩雕琢而成的釋迦牟尼佛鎮坐於殿堂中央,中台禪寺大雄寶殿整體的空間設計以紅、灰為主色,侍立兩旁的多聞阿難尊者與苦行迦葉尊者代表著修行的精神
中台禪寺的地藏殿
中台禪寺的地藏殿供奉著大願地藏王菩薩,神像以巴西白玉雕刻成,坐於刻著六道圖相的蓮台,這六道圖騰以浮雕呈現,整座背牆恭刻著以噴砂電腦科技所浮雕完成的『地藏王菩薩本願功德經』全文共計10000多字,規模堪稱台灣最大,實為令人驚嘆。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