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動物名錄












哺乳類










































*

動物學分類:

貂科

*

學名:

Melogale moschata subaurantiaca

*

中文名稱:

鼬獾

*

型態特徵:

鼬獾具有突出的長鼻。四肢短小,具有狹長的指甲以便撥土。鼬獾臉黑褐色,鼻樑經頭到頸後有一道寬闊的白帶 ,但在頭部上方並不連接。

*

分布地域:

棲息的高度,從低海拔一直延續到兩千多公尺的山地 ,並不要求獨特的植被為生活環境,只要具有肥沃鬆軟的表土。

*

覓食習慣:

食物對象,主要是鬆軟土壤下的蚯蚓、金龜子幼蟲,甚至於像馬陸、小型陸貝、小型鳥獸屍體等 。

*

特色介紹:

動物學分類: 貂科(MUSTELIDAE)

*

保育等級:

非保育類

*

照片:

鼬獾
  


&&&&&&&&&&&&&&&&&&&&&&&&&&&&&&&&&&


鼬獾[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搜尋






鼬獾


保護狀況


科學分類


二名法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鼬科 Mustelidae
屬:鼬獾屬 Melogale
種:鼬獾 M. moschata
Melogale moschata
(Gray, 1831)
鼬獾分布區域(藍色)

鼬獾分布區域(藍色)

鼬獾(學名:Melogale moschata),是鼬獾屬四種動物的一種,俗名:悶田豬、臭羶貍仔、撥田豬、臭貍、小豚貓、田螺狗、鰗鰍貓[2]台語稱「臭羶猫」(tshàu-hiàn[3]-bâ[4][5])、「臭腥貍仔」(càu-cīn-bhā-à)、「臭貍仔」(càu-bhā-à),原生地不詳,主要棲息於中國大陸長江以南地區、中南半島東側、印度東北部、臺灣本島、爪哇島、和婆羅洲的綠地。主要在岩縫中築巢,黃昏和晚上活動,爬樹本領高超,以水果、昆蟲、小動物和蠕蟲為食。



外型特徵[編輯]


頭體長35~40公分,尾長14~20公分,體重1~1.75公斤。臉部呈黑褐色,由頭頂經後頸至背中央有一白色縱帶,額頭至眼睛周圍有明顯的白毛,神似國劇人物之化妝臉譜,故有「花臉貍」之稱。吻端突出似豬鼻,又有「小豚貓」之稱。全身披深灰褐色粗毛,身體瘦長,四肢細短呈污灰色,爪尖銳而長,尾部具白色長毛,略為蓬鬆。鼠蹊部有味道濃厚之臭腺,故又有「臭貍」之稱。齒式:門齒3/3,犬齒1/1,前臼齒4/4,臼齒1/2;總齒數= 38。[6]


生態習性[編輯]


白天躲藏於樹洞、土洞或岩洞內休息,日落黃昏後始外出覓食。有爬樹能力,但不常上樹活動;行動緩慢,不善跳躍。主要以嗅覺找尋食物,但聽力與觸覺亦佳,喜好捕食蜥蜴、鳥類、小型囓齒類,對於蝸牛、蚯蚓、大型昆蟲等無脊椎動物也來者不拒,有時亦會取食植物果實。排遺呈黑色細長螺旋狀,是明顯易辨的跡相。由於臭腺特別發達,受驚嚇或被逼迫時亦會分泌具惡臭之氣味以驅敵。每年5~6月為其生殖高峰期,通長每胎產1~3隻幼獸。[7]


棲地分布[編輯]


台灣特有亞種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通常棲居於原始闊葉林、灌叢區及開墾地。分布海拔最高可達2,100公尺。[8]


&&&&&&&&&&&&&&&&&&&&&&&&&&&&&&&&&&&&&&&&&&&&



台灣鼬獾


學名:Melogale moschata subaurantiaca


別名:臭羶狸



鼬獾特徵:中小型獸類,體灰褐色,臉、喉、身體下部黃白。頭黑褐色,額有白斑,頭頂另有白色縱紋延伸至後頸或肩背。鼻吻尖細、頸粗壯而四肢短,前爪特長利於刨挖。尾不及頭身長之半,灰白色。由於臉上具有特殊的白斑,鼬獾常誤認為白鼻心。


鼬獾習性:鼬獾靠靈敏的嗅覺尋找蚯蚓為主食,其次是地棲性的節肢動物。鼬獾的分布以中、低海拔的林地與灌叢為主,通常順著岩隙或樹根等天然構造挖掘巢穴;白晝息止,夜晚才出來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叮噹 的頭像
    小叮噹

    小叮噹部落格 , 歡迎光臨 , 並祈不吝賜教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