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引用來源 :  五西五領導會Group 5E5   >>   轉貼文章 故宮資料  >> 


 


 


故宮博物院介紹


 


歷史:


 


國立故宮博物院前身為中華民國政府於192510月10北京紫禁城所建立的故宮博物院


1933為躲避日本侵略,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經過多次遷移,經過上海南京安順重慶樂山峨眉等地;


1948抗日戰爭勝利後,南遷文物運抵南京;而


1948國共戰亂中華民國政府將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精品運往臺灣以避戰亂


196511月12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臺北現址落成,為了紀念孫中山孫逸仙)先生,因而定名為「中山博物院」


一般為了與北京故宮有所區別,所以俗稱臺北故


 


1931日本侵略軍侵佔東北後,中國國民政府通知故宮博物院,將博物院最有價值藝術品速行南運。19332月6,北平戒嚴,故宮南遷文物共13491,從神武門廣場起運,裝上兩列火車,運抵南京,再以南線、中線和北線三條線路分別運往西南大後方。


19397北線7286箱文物由那志良等人負責搭乘火車,穿越秦嶺,抵達四川峨嵋,寄放在一個古廟裡,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峨眉辦事處[1]


19395中線9369箱文物抵達四川宜賓


193811南線80箱精品文物抵達貴州安順


 


部分文物南遷後,約2900箱文物因來不及運送,滯留在南京,時北平故宮本院也留有較多文物,淪陷期間還在繼續清點未曾登記的文物,並又廣泛徵集了一批珍貴文物。南京國民政府下令馬衡(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選擇留在北平的文物菁華裝箱,分批空運南京,馬院長以各種理由推延裝箱,以致於後來一箱也未運走。


 


國共內戰後期,杭立武負責搶運這批故宮國寶至台灣


本來計劃共運送五次,實際只運了三次,


 


19491月21蔣介石下野,李宗仁下令停止所有的文物運送。


 


194812月27第一批文物320箱由中鼎艦運抵台灣基隆港


 


第二批,19491月6運出,1月9到達基隆,共計1680箱,招商局海滬輪承運


 


第三批文物19491月29崑崙號軍艦運出,2月22運抵台灣基隆港,共972


 


為阻止文物遷台,南京故宮博物院黨員陶孟和發動群眾,進行阻止,但最後失敗,抗戰結束後,杭立武還向日本索回了很多珍貴的圖書和藝術品,運往台灣的精品文物之中就有這部分圖書和藝術品。


除了


北平故宮博物院2972


還有


中央博物院852書畫、瓷器、玉器,另外加上


 


國立北平圖書館的善本圖書和外交部條約檔案等共5422


 


194911,戰時河南省存放在


重慶中央大學柏溪分校的68箱出土文物亦搶運到了臺灣


 


先是租借臺中市糖廠倉庫


19504,文物遷入臺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


196511月12,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開幕。


其中,後來運往臺灣2972箱,占南遷文物箱件數的22%


 


國民黨政府向臺灣遷運文物,因戰爭形勢突變只運了三次,第三次打算搬運1700箱,軍艦一開到,海軍部的眷屬就搶先上船,負責人杭立武怎麼勸都勸不下來,只好找海軍司令桂永清來解決,最後副艦長命令士兵將辦公桌拆除,勉強解決空間的問題。但由於運輸艦艙位有限,加之裝船時間有限,結果只運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中國。


 


兩岸收藏對比


 


台北故宮當時運抵台灣的文物共計2972箱,約60萬件。其中清宮檔案38萬冊,善本書籍16萬冊,器物書畫5萬餘件,以及後來徵集的文物,國立故宮博物院總計收藏655千餘件(20049月)藏品,都是文物專家翁文灝等人挑選過的精品,有些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諸如毛公鼎、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翠玉白菜、肉形石、宋代汝窯瓷器、清明上河圖。


 


 


北京故宮原有明清檔案800萬件,善本50多萬冊(件、塊),器物書畫100萬件,總計達960萬件。後來,明清檔案劃出,單獨成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部分宋元版書在內的14萬冊宮廷藏書轉給中國國家圖書館及一些省市和大學圖書館收藏。


 


現北京故宮博物院有藏品150餘萬件


 


其中1949年後徵集共24萬多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