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重安部落", 就在旅遊景點 "石雨傘"北邊不遠處 .她是阿美族部落 !








 



 





台東縣博愛國民小學  台東縣成功鎮博愛里重安路2號  地理位置與交通


  「社區珍寶」重安部落活動






台東縣成功鎮瀑布 - 重安瀑布 (老平)


961台東縣成功鎮博愛里


                                                     重安部落【Tomiac -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重安部落【Tomiac】詳細介紹 

項目

內容
部落名稱◎重安部落【Tomiac】
部落特色
村落北端有瀑布,叫做Tomiac,
即原意為「瀑布」之意。
所在位置臺東縣成功鎮(莫拉克颱風災區範圍)博愛里
範圍
位於都威溪出海口北岸,在宜灣南方約1.7公里處。
地理環境
低台地
部落所屬族群阿美族
使用語言




阿美語 國語(北平話) 
 
宗教信仰





基督教 天主教 其他-真耶穌教 
 
部落由來

關於部落名稱的由來有三種說法。


1.從秀姑巒溪移居於此的族人祖先,感嘆上游河岸一帶,岩石屹立,難以開鑿水路灌溉。Tomeyacu,即為阿美語的嘆氣,此逐成為部落的名稱。


2.日語「瀑布」tamiatsu而來,因部落北端有瀑布,於是部落名由此而來。


3.日語tamestu「踏在石頭上跌倒」的意思。由於附近海岸有許多圓石子,通行時滑倒的人很多。


文化特色
◎豐年祭(Malikuda)
第一天:重安社區豐年祭活動利用公路邊的
國小操場,下午的歌舞男女老少全都參加,
但夜間的迎靈祭還是由男子組單獨舉行,
也殺豬作午夜聚餐用。
第二天:招待貴賓。
第三天:捕魚活動。部落的南邊有一條溪流,
捕魚活動都在這裡舉行(《豐年祭之旅》1998,
交通部觀光局出版)。
參考資料台東縣史-阿美族篇
地名檢索系統
《豐年祭之旅》1998,交通部觀光局出版  


美軍炸彈 守護部落1甲子 【13:20】








東海岸、半山腰,阿美族重安部落至高點上,有1個500磅的美軍未爆彈,這個原來是摧毀部落的殺人武器,現在成為部落的幸運鐘,居高臨下,守護著部落。(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00年12月11日)


〔中央社〕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轟炸東海岸,在小港漁港留下一枚500磅未爆彈。年輕人將砲彈抬回重安部落,當作部落警鐘,每當緊急事故,就敲警鐘通知大家。這枚炸彈守護部落1甲子。

東海岸、半山腰,阿美族重安部落至高點上,有一個500磅的美軍未爆彈,這個原來想摧毀部落的砲彈,現在成為部落的幸運鐘,居高臨下,守護著部落。

60幾年前,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轟炸東海岸,投下無數的炸彈,大戰結束後,年輕人在小港漁港發現一枚500磅重的未爆彈,將這枚炸彈經過安全處理後,10幾個年輕人輪流將它抬回部落。

部落長老討論後,決定將這枚炸彈當作「部落鐘」,放在部落的最高處,當作警戒用,部落遇到火警、地震災情,或是有事要集合大家時,敲鐘通知。

當地文史工作者「壹胞半工作室」朱士杰表示,過去大家住的都是茅草屋,經常發生火警,最先發現的人就會跑上山敲鐘,聽到鐘聲後,大家拿著臉盆裝水,衝到火場滅火。

現在,已經沒有茅草屋,火警事件比較少,因此反而在有要事通知民眾時,敲鐘的機會比較多,部落雖然有廣播器,但是鄰長、村長經常外出工作,家門深鎖無法進入廣播,長輩還是習慣敲鐘。

「炸彈鐘」守護著部落,但是常年風吹雨淋,生鏽脫漆。2006年,部落青年邀請部落長老,共同為「炸彈鐘」蓋房子、塗油漆,「我們保護它,它守護我們」。「炸彈鐘」的故事還獲得青輔會的紀錄短片獎。

「炸彈鐘」的故事,也被小魯文化出版童書繪本,作者周姚萍,曾到重安部落,發現很多美麗的故事與可愛的朋友,遂創作了「鐘聲喚醒的故事」繪本,以這枚二次世界大戰的未爆彈為故事背景,創作一個美麗故事。

500磅 = 226.796185 公斤


 


圖片來源:美國空軍



*************************************************************************



原夢成真、舞動生命『重安部落我的家』.新世紀(原住民)文化藝術團~部落巡迴演出…感動祖靈與你我....



  


『新世紀文化藝術團』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680946743#!/profile.php?id=1676201498






**************************************



成功鎮重安部落祈太陽祭典新聞稿




成功鎮重安部落祈太陽祭典新聞稿


成功鎮重安部落於6月16日(星期四)上午十點舉行祈太陽祭典Pakacidalay(音:把嘎及拉賴)活動。這個祈太陽祭典活動,已經消失了五十年以上,部落居民希望藉由舊儀式的重現,來了解自己祖先的文化。

早年在重安部落的傳統宗教上,當下雨過多,就希望祈求太陽出現,便有祈太陽祭典的儀式,稱為Pakacidalay。

今天活動開始,先由頭目曾金德向巫師(居民飾演)詢問能否舉行儀式。現場有三位巫師進行竹占。第一位巫師不太確定有太陽,第二為巫師竹占後,說他的神不在,所以不能判定。第三位巫師竹占後,以確認的口吻說,今天是好日子,會有太陽。

之後,頭目派遣部落青年前往「美國炸彈警鐘」敲鐘三響,召集部落居民集合,宣告舉行祈太陽祭典。

儀式的進行由部落青年若干人,有三人提舉火把,也有人準備竹筒盛水作為滅火隊,一起繞行部落。每到一個家庭門口,便停下來舉起火把,沿著屋簷下面薰,並齊聲高喊:太陽出來吧!彩虹出來吧!

喊完後,各家主人便會提供牛皮或是豆類給青年當作謝禮。青年繞完全村後,儀式就算完成。

本次活動由重安部落頭目曾金德率領部落年齡組織,以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的經費,並與成功鎮公所及原住民文物館合作,社區發展協會、基督長老教會、天主教會與壹胞半工作室也一起協助活動推動。

活動經由部落討論與共識而形成,大家認為需要傳統的茅草屋來舉行,因此六月一日到三日,在眾人的努力下將部落有七十年歷史的木造房屋閒置空間,恢復成早期的茅草房,成為部落文化屋,除了做為文化教室與聚會場使用,並舉行今天的祈太陽祭典場所。

活動後,進行小型的座談會,分享這次活動的想法。有人表示,現在的居民都已經信奉基督宗教,對於過去傳統的多神信仰,也已遠離,今日的祭典是以文化呈現的方式演出,而不是進行真正的祭典儀式。在大家有此共識後,操作時也比較不會有壓力。

也 有人看到這樣的活動凝聚大家的共識,在蓋屋的同時,真耶穌教會、基督長老教會與天主教會的教友們,不分宗教,都會一起來幫忙搭茅草屋,這樣的部落合作的景 象,也有幾十年沒有見到,所以很多人很感動。這也讓一些人對於如:祈雨祭、趕瘟神等的習俗,希望能再重現早年的習俗與生活智慧。

新聞稿:壹胞半工作室


20110615大家在準備賓客的餐具。檳榔葉做成湯碗。


20110615傍晚彩排,在我與太太的堅持下,一定要著裝彩排。起初大家有點抗拒,後來還是進行了一次著裝彩排。


20110616上午在文化屋。
林傳道帶領大家做禱告。文化屋擠滿了部落居民,大家齊聚這裡,像是個小型的劇場,準備觀看這裡的演出。


演出開始,頭目說明來由,請巫師來竹占。


原本肅敬的場合,在巫師說看不出來神的意思,全場竊笑。當然啦!這些巫師都是臨時演出、友情表演的。


遊行。前面的人由頭目帶領,後面的人(觀眾),在看戲。


我們趕忙在台東送印,將這幾天的情況做成海報展出,大家都很高興在海報中看到自己,有備尊重的感覺。也懷念大家一起工作,不分你我的美好回憶。


儀式後舉行座談會,互相激盪與刺激,也請頭目來,讓各部落有共鳴。


政治人物也來幫忙。


下午,大家又群聚文化屋討論與敬酒,成功鎮原社課長與里長前來,大家交換意見,互相鼓勵。希望這裡能有更好的發展。


從去年構想將木造屋釋出成為公共空間,透過頭目與年齡階級的共同努力,這個理想實現了。今天也推動了這裡的第一場文化性活動:活動讓文化進入空間,空間也成為文化場所。今年希望進行歌謠演唱、照片與影片發表會等活動,再次提升這裡的能量。


********************






「重安部落瞭望台落成」新聞稿

台東縣成功鎮重安部落於19日星期六上午舉行瞭望台落成典禮。典禮在部落人士的主持與參與下,圓滿落幕,也為部落的社區營造邁向一大步。

由重安部落基督長老教會的傳道員林碧玉小姐的領導下,這幾年帶動社區發展協會持續運作,並不時的給予部落青年做事,以工作來調整大家的心態,使消極的態度轉為積極,讓生活有方向與目標,才不會意志消沈。88水災後,部落的海邊湧現了大量的木頭,於是林傳道就召集部落青年,一起設定目標,解決海邊的漂流木問題,並創造了部落巡守隊的瞭望台。

這個瞭望台以協會有限的經費,召集了幾位部落青年,合力搬運和建造位於都威溪出海口的瞭望台。總經費雖然只有五萬元,但是在大家的同心協力下,還是完成了這個看來有20萬元的瞭望台,村民都對這個壯舉感到佩服。典禮中也同時表揚了參與建設的青年,並鼓勵他們多多參與部落建設,維繫部落傳承。

重安部落從兩年前的部落巡守隊開始,部落就成立了巡守機制,維護部落的河川和社區的治安,帶動了重安部落第一波的社區營造。再來是舉辦每週的「喝咖啡聊是非」活動,在林傳道的推動下,讓部落青年能聚在一起,放下米酒,喝起咖啡,共同討論社區事務,並且想辦法解決部落的問題。

由於部落位處偏僻,工作不易,加上近年來經濟不景氣,許多都市原住民返家修養,部落出現許多年輕人白天喝酒沒工作的現象,使得部落氣氛十分低迷,因此林傳道的努力,帶給部落青年一個方向。目前在研究一些歷史文化保存的計畫,透過每一個計畫的完成,帶領部落朝向產業與觀光發展上前進。



點心與檳榔




林碧玉傳道(右一)


部落人士合影。


聚會時間是早上七點,我趕緊過去,原來是擔心早晨太陽太大,所以七點舉行。鄉下嗎!還是等了一陣子,大家才姍姍來遲。但是氣氛還是不錯,很佩服林傳道,一直投入社區營造的工作。我們因為我漢人的身份,屢次被攻擊,影響到岳父母的情緒,因此幾年前就離開重安社區營造這個圈子,自己拼自己的東西。當然啦!後來在成功鎮的原住民文物館、成功老街等,都有不等的壓力。

今天看了聯合報,不錯,登出來了。



**********************************************************************


 下載台東縣99年縣內各鄉鎮市豐年祭典舉辦時間 | 





頭目帶著麥克風領唱。


 



**************************************************************


97觀光導覽培訓 08重安「霍亂」事件立碑




「重安」地名的由來,背後兩段悲淒故事六十年前 「霍亂」事件立碑告慰


...《 詳全文

 












****************************************************************



***************************************************************


成功鎮由阿美族、西拉雅族及漢人的聚落組成。
阿美族最早於清初就已移居本地而形成聚落,原名「麻荖漏」,阿美族語:「東西在火上烤乾之意」。相傳早年阿美族聚落於1850年左右曾遭海嘯侵襲,草木皆枯死,極似被火烤乾,因有此名。
其後,漢人於成功方狀似「蟳管」之小海灣登岸移墾,閩人皆稱為「澳」,故得「蟳廣澳」之名,後轉為「成廣澳」,為漢人最早開發後山的據點。日治時期因修築漁港而改稱為「新港」,光復後,為紀念鄭成功開發台灣之功績,且「成功」與「成廣」之音相近,遂定名「成功鎮」迄今。


石雨傘



石雨傘

石雨傘在成功鎮北方10公里的海岸(台11號省道106K處),由海岸延伸至海中的海岬,長達一公里左右,海岬有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名字,叫做「石空鼻」,石空鼻上有一個很奇特的景觀叫做平衡岩,由一塊較細長的岩石,懸空向上,托住了一塊較大的岩石,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平衡結構,看起來像把雨傘而稱石雨傘,這是由於上下的岩石質地不同,上方屬較堅硬的珊瑚礁岩,下方則為稍弱的礫岩,經日積月累差異侵蝕的結果,變成下面較細、上面較粗的模樣。


石空鼻上最吸引人的是因岩石抗蝕力不同,所產生狀似雨傘外形的「石雨傘」,傘面是堅硬的珊瑚礁,傘柱則為較軟的礫岩。這裡景致優美,是一處攝影玩賞的好地方。


公路西側還聳立一塊體積龐大的石灰岩柱,由於造型特殊有趣,俗稱「男人石」,常令觀賞者會心一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