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國家公園 (6)

由先總統 蔣公親頒題字的「毋忘在莒」四字的石塊矗立於上,誠然有提高士氣的精神!
金門國家公園 (6)

金門國家公園 (6)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金門志》的記載,晉代共有蘇、陳、吳、蔡、呂、顏六姓家族因躲避戰禍移居金門。
803年唐代朝廷在泉州設置五個牧馬場,浯洲為其中之一,陳淵任牧馬監,此為金門島上設置行政機構之始。陳淵因此而被尊為「開浯恩主」。
金門固守福建東南海口,取「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而得名金門。
1958年8月23日-10月5日,於金門爆發八二三砲戰。直到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中國大陸發表《停止砲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砲戰才正式劃上句號。
1995年10月18日,成立「金門國家公園」,成為中華民國第六座國家公園。2004年2月3日,啟動金門-廈門航海線,開始「小三通」。
現今的行政區 金城鎮 金湖鎮 金沙鎮 金寧鄉 烈嶼鄉 烏坵鄉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機關地址:金門縣89248金寧鄉伯玉路二段460號
機關電話:(082)313100 FAX:(082
民國47年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砲戰,寫下中華民國歷史重要的一頁;金門此一小島,卻要負起悍衛中華民國之責,短短的44天,落彈量達47萬餘發,其後又經歷20年的「單打雙不打」,直到民國67年中共與美國建交才結束中共的砲火攻擊。
本館建於民國77年。民國90年移撥予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本處規劃整修後,於民國92年重新開放八二三戰史館
古寧頭戰役為決定海峽兩岸對立局面的戰役。古寧頭戰史館係民國73年由金防部司令官宋心濂於任內所建,館內主要以十二幅大型油畫,介紹古寧頭大戰的經過:古寧頭戰史館
![]() 有感於金門歷經烽火的焠煉、時代的變遷,曾有十萬大軍駐守金門,故將此館規劃為「軍人的生活館」;藉此讓駐守過金門的退役軍人,回到本館時能憶起其當兵時的歷程;讓沒當過兵的人了解在金門當兵的辛苦。 |
湖井頭戰史館 |
![]() |
特約茶室展示館 民國40年,也在金門朱子祠附近,設立金門的第一座「軍中樂園」,大約在民國47年後到50年之間,軍中樂園易名為特約茶室。金門特約茶室計有:金城總室,山外、沙美、小徑、成功、庵前、東林、青岐、后宅、大擔等分室,以及配合慈湖築堤工程而臨時設立的「安岐機動茶室」(工程竣工後隨即關閉),共11間。特約茶室展示館即是利用原有之「小徑特約茶室」的空間,陳展這一段歷史。 |
![]() |
烈女廟 聞名海內外的王仙姑廟,每日膜拜的香客,絡繹不絕,其香火鼎盛為本鄉招徠許多觀光客,據說於民國四十三年於龜山(今貴山)海邊漂來一女屍,面如生人,但五花大綁,為劉姓戰士發現,心憐而予安葬,不意當晚即托夢,自稱廈門人,姓王,為共匪毆辱殘殺後丟入海中。四十五年建廟於青岐村外,四十餘年來,烈女廟遠近馳名,香火鼎盛,善男信女有求必應。 |
金門有三大古塔,一是太武山倒影塔,二是水頭村的矛山塔,三是舊金城的文台寶塔,相傳皆是明洪武二十年間(西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建築金門城時,衡度水陸形勢所建,以做為航海之標誌。 |
文台寶塔 |
金門縣旅遊資訊網(官方網站)
★金門
★ 金門
一級古蹟,四柱三間式石造牌坊,牌坊旨在旌表清朝浙江水師提督邱良功,及邱母許氏守節二十八年,茹苦含辛,教子成龍的感人事蹟
古寧頭戰史館建於民國73年,位於金門西北部,古寧頭戰場故地,此館之設立是為緬懷當年勇敢保衛金門將士們的犧牲精神,當時戰況慘烈,金門將士們努力不懈捍衛金門的精神,後人紀念。
素有"金門桃花源"之稱,清同治年間,金僑王國珍基於"回饋鄉里安定故里"之宏願,與王氏家族闢建合稱此"十八幢厝",與板橋"林家花園"淵源,共興建25年(光緒26年)。
太武山位於金門島中央,係八二三炮戰重要紀念地,金門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即位於此區中山紀念林遊憩區內。太武山上戰役史蹟豐富,更可鳥瞰金門田野風光。
太武山海拔雖僅253公尺,卻是金門的最高峰。山頂的「毋忘在莒」勒石,高數十丈,是根據1952年先總統蔣中正墨寶所刻印而成,成為金門最著名的地標。
館內有八二三砲戰時小金門防務之圖說油畫史料及當年之砲彈軍浮品等展示,並可遠眺對岸大陸。
莒光樓建於民國41年(西元1952年),位在金門縣金城鎮,為了表彰在金門歷次戰役中英勇官兵之事蹟而建立。
莒光樓是一棟仿古宮殿式的建築,其樓之外貌曾被採用於中華民國郵票之上,因而揚名國際,吸引不少外來遊客,還有莒光湖之景色亦是優美,湖畔有設立遊客服務中心,並提供遊客詢問觀光相關問題。
搜尋結果
歡迎頁 |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全球資訊網
YouTube - kmnpofficial's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