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燈塔皆由財政部關稅總局管理。
|
燈塔 |
興建年代 |
位置 |
備註 |
|
1 |
漁翁島燈塔 |
1778年 |
澎湖縣漁翁島西南端 |
台灣最早的燈塔、國家二級古蹟 |
|
2 |
東椗島燈塔 |
1871年 |
廈門區東椗島山頂 |
|
|
3 |
東莒島燈塔 |
1872年 |
福州區東莒島東北角上 |
國家二級古蹟 |
|
4 |
烏坵嶼燈塔 |
1874年 |
福州區烏坵山頂 |
1954年停用 |
|
5 |
鵝鑾鼻燈塔 |
1881年 |
屏東縣鵝鑾鼻岬角 |
世界獨一無二的武裝燈塔、台灣最南的燈塔 |
|
6 |
北椗島燈塔 |
1882年 |
廈門區北椗島山頂 |
|
|
7 |
高雄燈塔 |
1883年 |
高雄市旗津區旗後山頂 |
國家三級古蹟 |
|
8 |
淡水港燈塔 |
1888年 |
台北縣淡水港北岸 |
唯一位於河口的燈塔 |
|
9 |
安平燈塔 |
1891年 |
台南市安平港口北端海灘 |
|
|
10 |
富貴角燈塔 |
1896年 |
台北縣石門鄉富貴岬角 |
日本人在台興建的第一座燈塔、台灣最北的燈塔 |
|
11 |
鼻頭角燈塔 |
1896年 |
台北縣金瓜石北端之鼻頭角 |
|
|
12 |
白沙岬燈塔 |
1898年 |
桃園縣觀音鄉白沙岬頂 |
|
|
13 |
基隆燈塔 |
1899年 |
基隆港西岸碼頭萬人堆鼻 |
|
|
14 |
目斗嶼燈塔 |
1899年 |
澎湖縣北端目斗嶼島上 |
遠東最高銑鐵燈塔 |
|
15 |
東引島燈塔 |
1904年 |
福州區東引島東坡 |
國家三級古蹟 |
|
16 |
彭佳嶼燈塔 |
1906年 |
基隆外海彭佳嶼島上 |
|
|
17 |
花蓮港燈塔 |
1910年 |
花蓮港花崗山 |
|
|
18 |
東吉嶼燈塔 |
1911年 |
澎湖縣東吉嶼北角涯頂 |
|
|
19 |
查母嶼燈塔 |
1912年 |
澎湖縣查母嶼岩礁上 |
|
|
20 |
塭港堆燈塔 |
1914年 |
雲林縣口湖鄉外傘頂洲 |
燈塔重建次數最多的燈塔 |
|
21 |
蘇澳燈塔 |
1927年 |
宜蘭縣蘇澳鎮北方澳後山 |
台灣塔身最低的燈塔 |
|
22 |
琉球嶼燈塔 |
1929年 |
屏東縣外海琉球嶼山頂 |
|
|
23 |
奇萊鼻燈塔 |
1931年 |
花蓮港北端奇萊鼻岬角 |
|
|
24 |
三貂角燈塔 |
1931年 |
台北縣貢寮鄉三貂角 |
台灣最東的燈塔 |
|
25 |
花嶼燈塔 |
1939年 |
澎湖縣花嶼山頂 |
台灣最西的燈塔 |
|
26 |
七美嶼燈塔 |
1939年 |
澎湖縣七美嶼南角涯頂 |
|
|
27 |
綠島燈塔 |
1939年 |
台東縣綠島鄉之西北海岸高地 |
|
|
28 |
球子山燈塔 |
1956年 |
基隆港西岸碼頭的球子山頂 |
第一座由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的燈塔、停用 |
|
29 |
國聖港燈塔 |
1957年 |
台南縣七股鄉國聖港 |
|
|
30 |
野柳燈杆 |
1967年 |
台北縣萬里鄉東北角風景區內 |
|
|
31 |
基隆嶼燈塔 |
1980年 |
基隆港東北海面的基隆嶼頂 |
管理最多燈桿的燈塔 |
|
32 |
蘭嶼燈塔 |
1982年 |
台東縣外海蘭嶼西北方山頂 |
台灣燈高最高的燈塔 |
|
33 |
臺中港燈塔 |
1982年 |
台中港一號碼頭遠東倉儲頂端 |
由高美燈塔移設 |
|
34
|
芳苑燈塔 |
1983年 |
彰化縣芳苑鄉王功漁港 |
海洋行動博物館燈塔特展 28日登場 更新日期:2011/07/21 00:07 【記者黃雅羚/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繼首波推出「二○○六/二○○八年陽明海運國際兒童繪畫比賽得獎作品二屆聯合畫展」,接續推出「擎著燈的巨人│台灣燈塔特展」,該展覽與台灣民間博物館協會攜手合作,於二十八日起至明年一月二十八日,在「九份│秘密基地柑仔店(年畫博物館)」展出。 陽明海運公司為提升全民對海洋文化之體認及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特別規劃「海洋文化行動博物館」下鄉計畫,讓「博物館」走入台灣各地的國民小學、文化中心及各鄉里。 台灣燈塔特展除娓娓道來三十四座燈塔的故事之外,還將展出「陽明海運台灣燈塔之美攝影比賽得獎作品」,特邀請民眾探訪台灣燈塔之美。
海關燈塔
[檢視原圖]
塔 高:14.2公尺
燈 高:97.8公尺
公稱光程:11.3浬
1.設於福州區東引島東坡。
2.民前8年(1904年)建立,民國2年(1913年)修整,塔身為圓形磚造,原裝用一等旋轉石油燈於民國55年9月遭受[艾麗絲]颱風摧襲損燬,同年11月另裝設五等電燈於塔頂陽台上,每十五秒連閃白光三次,光力2,600支燭光。該燈前因軍事需要暫停發光,已自78年6月起復燈。
3.民國77年增設霧號兩組,音達距離約三浬。
4.本塔建有宿舍派人駐守。
5.本塔於98年9月1日起開放參觀(開放時間: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星期日及例假日照常開放)(星期三及例假日之次日、除夕、農曆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休息)。
6.連絡電話:0836-77037。
|
鵝鑾鼻燈塔
[檢視原圖]
塔 高:21.4公尺
燈 高:56.4公尺(高潮面至燈火中心)
公稱光程:27.2浬
1.位於台灣最南端鵝鑾鼻。
2.同治6年(1867年)美國商船一艘,自汕頭駛往牛莊途中,因遇暴風,迷失方向,漂至鵝鑾鼻西南9浬處七星礁附近觸礁沉沒,船長及船員游泳登岸後又被俘遇害,美國政府因之建議我國在該處設立燈塔。琉球漁民亦曾在該處多次遇難,日本並曾有設燈塔之請。
3.光緒元年(1875年)海關開始在鵝鑾鼻籌建燈塔,清廷並派王福祿率兵五百名前往保護,惟當時該地尚在未開化原住民之手,彼族強悍成性,滋擾堪虞,興工之時仍須應付圓通,運用策略,俾使就範,方克進行。光緒9年(1883年)燈塔建造完成,共耗銀廿餘萬兩,塔身為白色鐵造,裝置一等定光五芯煤油燈,光力大,500支燭光,向七星礁方向設紅色光孤示警,為防原住民侵擾,該塔建築特殊,成為砲壘形勢,以塔基作為砲臺,圍牆上裝有槍眼,牆外四週設壕溝,並置槍械自衛,該塔建成後曾派有武裝士兵守衛多年,以防不測,為世界上獨一無二之武裝燈塔。
4.清末台灣割讓初期爭戰時曾受損壞,日人於佔領後重行修復,宣統2年(1910年)改裝煤油白熱燈,光力增強至26,000支燭光,至民國20年方始改為頓光燈。二次大戰時該燈塔為盟機炸燬損失慘重。
5.光復後民國36年經海關改修,暫裝六等電石氣閃光燈,每4秒1閃翌年並改裝五等直流電閃光燈器,又次年改閃光時間為每10秒1閃仍為白光,光力3,000支燭光。
6.民國51年改建中,塔頂換裝新式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每10秒1閃,光力高達1,800,000支燭光,係目前台灣地區光力最強之燈塔。
7.該塔創建時,周圍仍為原始森林,目前已成為墾丁國家公園觀光勝地之一環,前總統 蔣公生前屢臨該燈塔,其他中外人士週末前來燈塔參觀者,亦不絕於途,蓋其地左瀕太平洋,面對巴士海峽,與菲律賓之呂宋島遙遙相望,波濤帆影,水天一色,自然景色,令人心曠神怡,早經列為台灣八景之一。
8.民國81年開放供民眾參觀(開放時間: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星期日及例假日照常開放)(星期一及例假日之次日、除夕、農曆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休息)。
9.連絡電話:08-8851111。
東莒島燈塔
[檢視原圖]
塔 高:19.5公尺
燈 高:78.3公尺
公稱光程:16.7浬
- 設於福建省福州區東莒島東北角上。
- 民前40年(1872年)建立,嗣於民國2年(1913年)及民國17年(1928年)二度修整,塔身為圓形石造,裝用二等旋轉透鏡石油燈,每廿秒閃白光三次,光力29,000支燭光。
- 本塔建有宿舍派人駐守。
- 本塔於98年9月1日起開放參觀(開放時間: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星期日及例假日照常開放)(星期三及例假日之次日、除夕、農曆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休息)。
- 連絡電話:0836-88283。
|
漁翁島燈塔
[檢視原圖]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eb.customs.gov.tw/public/data/9111810562671.gif&width=307&height=236)
塔 高:11公尺
燈 高:60.7公尺
公稱光程:25.1浬
1.位於澎湖漁翁島西南端。
2.該塔位置原為西嶼塔燈之舊址,西嶼塔係於清乾隆43年(1778年),由澎湖郡伯蔣元樞與通判謝維祺募款興建,該塔為七級石塔,建在漁翁島(西嶼)外垵高地上,塔上每夜燃點燈火,奉祀塔前廟宇內之天上聖母,作為台廈間船舶航行之目標,此為台灣沿海導航標誌之嚆矢,亦為唯一有記載可據之我國原始設立之燈塔。嗣因歷經風災,塔前廟宇傾圯,致該塔燈火無人照顧。道光8年(1828年)重修廟宇,並在該燈七層八角形花崗石塔內各裝樓梯,上裝三尺高之三段玻璃製燈籠,東北面遮蔽,燈籠頂架樑,吊下一尺八寸之八號鉛絲,下端裝直徑約一尺之金屬環,紮置鐵鍋,內盛花生油,以五分粗一尺長棉紗芯點火,派人司燈,所需維持費用由入港船舶徵收50文至100文支應。該塔院內尚保存「西嶼塔燈碑記」石碑一座。
3.光緒元年(1875年)由海關另建新式燈塔,塔身為圓形鐵造,裝四等旋轉透鏡燈,點用二芯煤油燈,每30秒連閃白光2次,並建有宿舍,派人駐守。民國4年改用電石氣閃光燈,每5秒閃白光1次,光力約1,700支燭光。
4.民國27年改用煤油白熱燈,光力52,000支燭光。
5.二次大戰時受損尚屬輕微,光復後即行修復發光。
6.民國55年改裝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增至800,000支燭光。
7.民國70年增設電霧號兩座。
8.設有無線電對講機。
9.該塔經內政部指定為國定古蹟,81年開放供民眾參觀(開放時間: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星期日及例假日照常開放)(星期一及例假日之次日、除夕、農曆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休息)。
10.連絡電話:06-998176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