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全貌。
臺灣省政府鑒於地方歷史文獻對國家民族認識發展的重要,於民國三十七年六月一日成立臺灣省通志館,專責辦理臺灣省通志之纂修,旋於三十八年七月改組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除設委員、編纂從事文獻研究工作外,並分設編纂組、採集組及整理組,以負責本省文獻史料的採集、整理、典藏、文獻書刊的出版及史志的纂修。及至民國四十七年配合組織調整,改隸民政廳;八十六年七月改隸文化處。八十八年七月因應臺灣省政府業務功能與組織調整,再度隸屬臺灣省政府。九十一年一月一日改隸國史館,更名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三項政策重點推動發展:
《一、建立以本土化為主流價值的觀念》
發揚臺灣文獻為目標的施政導向,所有業務緊扣臺灣本土為核心議題、規劃、設計與執行,彰顯本土化的主流價值,塑造獨具臺灣風格的文化機關。
《二、塑造臺灣文獻館的自主權威地位》
積極以本館資源營造學術界的臺灣文獻權威地位,如本館所典藏之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史料,是全世界僅存殖民政府原始史料,堪稱珍貴的文化資產,未來將以此一優勢,領導相關業務的推廣,豎立標竿,使之成為無可取代的特性,即自主性的權威地位。
《三、推動民間參與與交流》
文化事業如僅依靠政府有限的資源,其影響層面總是有限。結合地方文史社團的力量,共同投入深耕咱們的土地,才是生生不息的活力源頭,本館將敞開大門,更主動、更密切的與文史社團互動,共同創造臺灣文化綿延流長的基業。前瞻未來,必有許多挑戰等待克服,而我們將堅持理想,以一步一腳印的穩健步伐,向前邁進,相信歷史將會忠實的紀錄本館的傳承、蛻變與成長。
史蹟大樓外貌
史蹟大樓
地上五層,地下一層,採中國北方宮殿式外型設計,總樓地板面積一○、五九六平方公尺。本大樓以展現敘述臺灣自史前時期生活遺跡,開發臺灣過程及風貌,有系統展示臺灣歷史發展過程。各展示主題如下:
展示室別 | 地點 | 坪數 | 用途 |
一樓大廳 | 一樓 |
| 服務區、臺灣立體模型 |
第一○三展示室之一 | 一樓 | 82.6 | 簡報、導覽室 |
第一○三展示室之二 | 一樓 | 151.3 | 史前考古遺址、平埔族、原住民展示室 |
二樓前半部展示室 | 二樓 | 60 | 特展室 |
第二○三展示室之一 | 二樓 | 82.6 | 荷西、鄭氏王朝時期展示室 |
第二○三展示室之二 | 二樓 | 151.3 | 清代領臺時期展示室 |
第三○二展示室之一 | 三樓 | 82.6 | 日治-戰後時期展示室 |
第三○二展示室之二 | 三樓 | 151.3 | 臺灣歷史重要人物、事件展示室 |
三樓大廳 | 三樓 |
| 臺灣地區第一級古蹟模型展示室 |
四樓 | 四樓 | 69.6 | 中文書庫 |
四樓 | 四樓 | 60.0 | 編輯組辦公室 |
文物大樓
文物大樓位於本館正中位置,外觀採文藝復興巴洛克式建築,樓層分地上四層,地下一層,總面積約19,590平方公尺。本大樓目前除是本館行政中心(四樓)外,並保存、典藏臺灣常民生活文物,約有30,000餘件。依使用機能區分,一至三樓共有六個常設展示室,三個特展室,展示先民食、衣、住、行、育、樂、宗教信仰、風土民情等民俗文物,內容多樣且生動活潑,茲介紹各展示室主題及內容如次:
主題 | 內容 | 說明 |
一展: |
| 以時間為經,臺灣歷史發展為緯,展示手法,從早晨到黃昏意象表達臺灣歷史文化內容。 |
二展: |
| 觀眾經過一亭仔腳與意象甕牆後,進入漢民族農村特色及原住民族刀耕火種景象的展區,以實物、情境展現,讓民眾瞭解臺灣早期先民墾殖的民俗特質。 |
三展: |
| 以臺灣早期常民生活態樣展示,強調先民生活背景與環境相互結合的時空感受,並設計建築與聚落模型、厭勝與辟邪文物,逼真回味生活意境。 |
四展: |
| 展示臺灣民間器物,藉由各項器物之美,傳達臺灣民間工藝精湛的技能與技藝,並期拋磚引玉,傳承、保留、重塑各種不同的工藝技術文化。 |
五展: |
| 以模擬情境的場景展示,設定「廟埕與廟會」的廣場及陣頭,營造熱鬧的氛圍,並介紹臺灣民間神明、藝能、戲曲音樂等多元風貌。 |
六展: |
| 從生之喜悅到死之慎終,提供各階段過程使用的文物;在這種文化脈絡的民俗意涵核心中,展示生命歷程的軌跡,使參觀者對對生、老、病、死,所代表的臺灣民俗文物有更實際的認識。 |
特展室: | 以策劃展、邀請展、申請展方式,推出與臺灣民俗文物、藝文、文獻史料、科技等相關之各種展覽,以補常設展示之不足。 | 每4-6個月換展乙次,提供觀眾更豐富多元化的觀賞內容。 |
文獻大樓位於臺灣歷史文化園區入口右側,於民國81年正式落成啟用;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建築外形兼具閩南風格與現代精神;總樓地板面積5,662平方公尺、約1,700坪。各樓層規劃如下: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大樓樓層使用表 | |
地下一樓 | B01檔案典藏室(一) |
地上一樓 | 101整理組辦公室 |
地上二樓 | 201簡報室 |
地上三樓 | 301日文圖書室 |
地上四樓 | 401檔案典藏室(五) |
館內資料連結: 認識文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