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po98  提供分享 !


秦始皇的青銅劍



不可思議古代的科技 -秦始皇的士兵手裡揮舞的長劍 

秦始皇的士兵手裡揮舞的長劍,竟然是現代科技尚未發明的傑作? 



一般人常會認為:現代一定比古代進步、古代科技一定比不上現代。



然而歷史上有很多例子卻推翻此種「必然」的想法,反而顯示古代某些科技成就是當代所無法比擬的。





例如 199431,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正式開始挖掘。這是本世紀巨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二號坑內已出土有銅矛、銅弩機、銅鏃、殘劍等,其中還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 86公分,劍身上共有8個稜面。






考古學家用游標卡尺測量,發現這8個稜面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這批青銅劍結構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科研人員測試後發現,劍的表面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一發現立刻轟動了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現的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



事實上,關於鉻鹽氧化處理的方法,絕不是秦始皇時代的發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掌握了這一先進的工藝。


 


幾年前,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自用劍」躍入眼簾。


 




 






 


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立即轟動中國,但是,更加轟動的消息卻來自對古劍的科學研究報告。


最先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這柄古劍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鏽? 



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呢?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生鏽的原因在於劍身上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



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


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在攝氏4000度。因此我們思考:為何越王勾踐時期就有了我們無法想像的科技水準? 



也許古代早已有更多的科技工藝是現代比不上的,的確,又有新的事例發現了,在


 考古人員清理秦皇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公斤的陶俑壓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蹟出現了:那又窄 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



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狀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裡。「形狀記憶合金」目前用途很廣,連女人的胸罩都用上了,也就是「記形罩杯」,可有沒有想過,本世紀80年代的科技文明,竟然會出現在公元前200多年以前?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    po98  提供分享 !


開到想睡!!史上最長跨海大橋Top3





【驚奇景點】開到想睡!!史上最長跨海大橋Top3 轉載


 




【驚奇景點特搜】古人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乍聽之下好像很厲害?如果你的人生想立刻「升級」,體驗一下這種倚老賣老的滋味,其實多衝幾個超長的橋就很夠看了!常聽人說「地大物博」,不可否認的國土遼闊的中國,確實有很多過人的「物博」之處;光舉一個橋來說,都長到可以列入金氏世界紀錄,怕了吧?









完全不知道會跨到哪去的青島膠州灣大橋,真是太威了!


聽到「橋」,你會覺得它有多長?短則過一個馬路的天橋;長則跨過一條溪或一條河的路橋,了不起5分鐘路程,是吧?但是,你以為這就是極限了嗎?告訴你,跨河不算什麼,跨「海」才叫厲害!而且這次驚奇景點所要帶大家走訪的,就是三座讓你跨、跨、跨不完的超長跨海大橋!而且每一座都是30公里起跳!等於開車「過個橋」,就差不多是從台北到桃園的距離了!實在是很驚奇呀!









晴朗的天氣開上筆直的東海大橋,彷彿要展開一段遊樂設施的旅程。


Top3東海大橋位於上海負責連接海洋山深水港和上海浦東南匯區的「東海大橋」,猛一看似乎引起不少人的鄉愁。因為,它的設計跟澎湖聞名的跨海大橋有些神似,只是,人家澎湖跨海大橋全長才兩公里多,東海大橋可是澎湖的十倍不止。全長32.5公里的東海大橋,就算以速限80公里行車,也要開個20分鐘才開得完唷!由於位於港區,因此在行車的過程中,也不時可以看見貨輪與小漁船行經橋下,迎著海面的視覺饗宴,真是無比壯闊呢!









哇喔,東海大橋的彎道在夜色下倒是美如詩畫呢!


Top2杭州灣大橋接下來這一座橋,來頭更是驚人!它橫跨的杭州灣是世界三大強潮的海灣之一;不僅容易受颱風影響,而且水流湍急且潮流混亂,可見造橋過程的鬼斧神工。全長36公里,是浙江地方政府與民間企業集資建成的,展現了民間實力的同時,也讓杭州灣大橋成了杭州最醒目的地標。尤其,橋中有一個「海天一洲」觀景平台,更使跨海大橋不單單是個交通要道,也兼具了觀光旅遊的價值。說真的,在這個「海天一洲」上,前看海天一線、後望車流往來,左看右看,皆是放眼看不盡、不知有多遠的路段,也許不失當年陳子昂所寫《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那份倍感個人渺小的感觸啊!









猛一看還以為是跑道和停機坪,但這其實是杭州灣大橋其中一段唷!









高高撐起的橋墩,可讓船支從下通過,建在舉世聞名急湍處的杭州灣大橋,也展現了工程團隊「人定勝天」的潛力。









東海大橋的夜景迷人,杭州灣大橋也不遑多讓!









嫌橋太長開到想睡嗎?來「海天一洲」休息一下吧!


Top1青島膠州灣大橋最後這個壓軸介紹的,當然也最驚人的!這一座青島膠州灣大橋自2011年六月通車以來,以41.58公里之姿打敗天下無敵「橋」,榮登全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寶座!連曾經登錄於金氏世界記錄的「龐恰特雷恩湖橋」都不是它的對手。青島膠州灣大橋這一跨,到底跨了多遠呢?從地圖上來看,是東起青島東部城區的海爾路;越過膠州灣之後,西至黃島的紅石崖,而主橋中部建設了互通的立交橋與紅島相連;於是青島、黃島和紅島,就由此這座大橋,呈現了「品」字型的三角連接狀態。
至於開車上青島膠州灣大橋的感覺又是如何呢?據體驗過的人表示;說實話,還挺恐怖的!因為完全無法預料終點在哪?而且,開上去之後兩側只見水面,毫無陸路的視覺觀感,讓人覺得著實很孤寂。更不用說想像力豐富一點的人,只要把從電影看過的災難場景拿來聯想一下……我的天啊!卡在這樣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大橋上,真是太「囧」了!讓人光是想想,都不禁冒冷汗,要不要找機會去體驗一下呢?就看個人喜好或者機緣巧合囉!









不愧是「世界第一長跨海大橋」紀錄保持者,青島膠州灣大橋的氣勢太驚人了!









漫漫的旅程會通往何處呢?不說,也許會以為自己開在一般的高速公路上吧!









一跨,就跨了一段海灣,驚人的距離和與世隔絕的路線,不由得讓人想起某些災難片橋段,不曉得會不會讓人從一開始興奮新鮮,變成忍不住想開再快一點,趕快通過算了!









從這張圖來看,青島膠州灣大橋創造的連結效果真是十分驚人呢!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14 Sat 2012 09:05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  德哥  提供分享 !


 











*********

微距拍螞蟻搬運種子場景:力量驚人似雜耍


展示其強大的力量: 小螞蟻們通過將巨大的種子高高舉在頭上在合歡樹上搬運並完美地保 持平衡來展現它們強大的力量。


來自西爪哇島的攝影師Eko Adiyanto是這些令人驚奇照片的作者, 他用一套特制的裝置來盡可能地靠近這些讓人歎爲觀止的小生物。


攝影師Eko表示,拍攝出來的結果相當令人驚奇, 特別是那些紅色螞蟻在鏡頭前用人眼無法看到的方式表演雜耍的時候 。


這些精彩瞬間還包括它們如何雜耍般地保持鑽石隊形相互鈎著附著於 一顆細小的植物上。


齊心協力:兩只螞蟻共同搬運一顆種子。


現年40歲的攝影師Eko用一種特殊的微距攝影技術來靠近抓拍這 些神奇的生物。

微距拍螞蟻搬運種子場景力量驚人似雜耍 - 攝影 - 數碼資訊 - 新浪網


新浪科技


訊 香港時間5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位來自於印度尼西亞西爪哇島的攝影師Eko Adiyanto用他獨特的微距攝影技術拍攝了一組極為精細地記錄螞蟻搬運種子的照片,用肉眼看不到的角度向人們展示了小螞蟻們令人歎為觀止的神奇力量與平衡性。

  很少有人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螞蟻記錄在相片上來展示它們令人汗顏的力量與平衡性。這些夢幻的微距攝影照片甚至可以清晰地展現每一隻螞蟻的細節動作,就好像螞蟻們在鏡頭前表演一樣。這些令人稱奇的畫面不僅記錄了小螞蟻們是怎樣將巨大的合歡樹種子高高舉在頭上保持平衡,還展現了它們如何雜耍般地保持鑽石隊形相互鉤著附著於一顆細小的植物上。


  來自西爪哇的攝影師Eko Adiyanto是這些令人驚奇照片的作者,他用一套特製的裝置來儘可能地靠近這些讓人歎為觀止的小生物。在一些特殊場景下,它們甚至可以在將食物搬運回巢穴的過程中做出一些“反重力”的行為。


  兩年40歲的攝影師Eko Adiyanto使用了一套特殊的微距攝影技術去拍攝這些神奇的生物。他介紹說:“這些螞蟻實在是太小了,能用這種方式看到它們細小的身體裡面竟然蘊藏著如此巨大的力量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在我的房子周圍分佈著許多的小昆蟲,它們非常有趣,我喜歡用微距攝影來尋找到更多關於它們生活習性的東西。“


  攝影師Eko Adiyanto表示,拍攝出來的結果相當令人驚奇,特別是那些紅色螞蟻在鏡頭前用人眼無法看到的方式表演雜耍的時候。 “拍攝過程實在是艱難,但是能得到這樣的結果卻是相當值得。當我成功捕捉到一些令人激動的瞬間的時候,無論多麼困難我都會感到相當滿足。”他說,要用這種角度來拍攝這些小的幾乎看不見的螞蟻只能通過這種特殊的微距攝影方式,這個過程需要極大的耐性與人性,並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這種紅色的小螞蟻群居在蟻巢中,在它們的社會中各自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如工蟻或者蟻後。蟻巢對於它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以至於它們會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來保護蟻巢。在世界範圍內,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11000種螞蟻,但是人們最常見最普遍的便是這種紅色螞蟻。(彬彬)




除了新浪微博外,香港新浪科技正式登陸Facebook專頁,我們希望以此機會,天天為更多不同的朋友,帶來第一手中文數碼科技新聞,不論是科技業 界或是數碼產品資訊和傳聞,我們都會天天送上不斷更新,務求令大家知得更多。 還不快點到Facebook LIKE 我們的專頁~http://www.facebook.com/sinadigital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里在百年前是大港口,大型船隻自大肚溪口可到大里,古地名叫大里杙,即綁船的木樁。


早期台灣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竹塹、五諸羅、六大里,可見大里是早期台灣第六大的港口和商業中心,


隨大里溪的淤塞才沒落,大里的酸菜全自有名,現在還進一步製作酸菜餅,大里的美芳芋仔冰也是聞名全國。


這一連串的活動,自七月八日上午展開;


十三日下午七時在國光路運動公園舉行音樂會,並有抽獎;


廿二日下午七時在國光路運動公園有布袋戲演出;


八月十九日上午在七將軍廟有書法展;


十月十九日下午七時在美群國小有客家音樂會;


十月廿八日上午十時文化館有老照片展。





看倒影  就知  她  就在大里派出所  對面 !




********************









右  籃裙  手捏陶  藝 術 家  :  張  秀  惠 






















*************



 





































推動一區一特色 大里杙文化館2012/7/8日開幕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  德哥  提供分享  !








































世界各地最美麗地3D立體全景之旅


宏偉的金字塔下~~

人群薇小如螞蟻~~

大小之差別顯示~~

富貴貧賤之區別~~

多處疑被盜掘盡~~

世界古文物憾事~~

處處可見怎不痛~~


3D Panoramas of the Most Beautiful Places Around the World...! 











 






點擊下面的城市名稱欣賞!




 


  贊比亞維多利亞大瀑布Victoria Falls, Zambia




• 委內瑞拉天使瀑布周邊Venezuela, Surroundings of Angel Falls, Venezuela




• 委內瑞拉天使瀑布 Angel falls, Venezuela




• 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卡延尖塔 Kalyan Minaret, Bukhara, Uzbekistan




• 美國邁阿密 Miami, USA




• 美國拉斯維加斯Las Vegas, USA




• 美國鮑維爾湖 Lake Powell, USA




• 美國紐約曼哈頓Manhattan, New York, USA




• 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 Golden Gate Bridge, San Francisco, USA




• 美國紐約千禧聯合國廣場酒店Millennium UN Plaza Hotel, New York, USA




• 美國夏威夷奧阿湖Oahu, Hawaii, USA




• 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 Las Vegas, Nevada, USA




• 美國紐約千禧聯合國廣場酒店 Millennium UN Plaza Hotel, New York, USA




• 美國金門大橋 Golden Gate Bridge, USA




• 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New York, USA




• 美國紐約曼克頓 Manhattan, New York, USA




• 美國加州荷里活Hollywood, California, USA



• 美國聖胡安和科羅拉多河流San Juan and Colorado rivers, USA



• 美國猶他州鵝頸Goosenecks, Utah, USA



• 美國加州夢露湖 Mono Lake, California, USA



• 美國紐約千禧聯合國廣場酒店Millennium UN Plaza Hotel, New York, USA



•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 Chicago, Illinois, USA



• 美國加州洛杉磯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 烏克蘭基輔 Kiev, Ukraine



• 烏克蘭愛派特瑞 Ay-Petri, Ukraine



• 阿聯酋杜拜 Dubai, UAE



• 阿聯酋杜拜群島 Dubai, Islands, UAE



• 阿聯酋朱美拉棕櫚島 Palm Jumeirah, Dubai, UAE



• 泰國曼谷 Bangkok, Thailand



• 瑞士聖莫里斯 Sankt-Moritz, Switzerland



• 南非開普敦好望角 Cape Good Hope, South Africa



• 南非開普敦 Cape-Town, South Africa



• 俄羅斯莫斯科Moscow, MSU, Russia



• 俄羅斯莫斯科克宮Bolotnaya廣場Moscow, Kremlin, Bolotnaya Square , Russia



• 俄羅斯莫斯科Moscow, Russia



• 俄羅斯莫斯科克宮Moscow Kremlin, Russia




• 俄羅斯莫斯科市Moscow City, Russia



• 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Kremlin, Moscow, Russia



• 俄羅斯莫斯科市政府Moscow City, Russia



• 俄羅斯聖三一修道院Trinity Lavra of Sait Sergius, Russia



• 俄羅斯聖彼得斯堡Saint-Petersburg, Russia



• 俄羅斯新耶路撒冷修道院New Jerusalem Monastery, Russia



• 俄羅斯聖彼得斯堡Saint Petersburg, Russia



• 俄羅斯莫斯科新女修院Novodevichy Convent. Moscow, Russia



• 俄羅斯莫斯科Ramenki,Moscow, Russia



• 俄羅斯莫斯科MKAD, Moscow, Russia



• 俄羅斯莫斯科Moscow, Russia



• 俄羅斯莫斯科Moscow, Russia



• 俄羅斯莫斯科克魯克羅斯博覽中心Krokus Expo Center, Moscow, Russia



• 俄羅斯莫斯科地區Moscow Region, Russia



• 新西蘭摩拉基巨石Moeraki Boulders, New Zealand



• 新西蘭峽灣Fiordland, New Zealand



• 尼泊爾尼泊爾市Nepal, Nepal



• 馬爾代夫馬爾代夫市Maldives, Maldives



• 馬來西亞吉隆坡Kuala-Lumpur, Malaysia



• 冰島克姆斯沃頓Grimsvotn, Iceland



• 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Holland



• 德國新天鵝堡Neuschwanstein Castle, Germany



• 埃及金字塔Egyptian Pyramids, Egypt



• 中國香港Hong Kong, China



• 巴西伊瓜蘇瀑布 The Iguassu Falls, Brazil



• 澳洲十二使徒國家海洋公園Twelve Apostles Marine National Park, Australia



• 澳洲悉尼Sydney, Australia



•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Argentina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待續 !


 


            排灣三寶的巨形意象:琉璃珠、陶壼和青銅刀



*蜻蜓雅築 :

電影「海角七號」裡象徵堅貞的愛情或是思念的琉璃珠,正是「蜻蜓雅築」的工藝作品。

 






三地門鄉
Sandimen Township



















三地門鄉位於屏東縣東北方
三地門鄉位於屏東縣東北方
行政區管轄 屏東縣
行政區類別
舊稱 山地門、三地
總面積 196.3965平方公里
戶數 2,222戶
人口 7,516人(2012年5月




三地門因「海角七號」之勇士之珠,影響許多朝聖的影迷前往當地購買山明水秀地形但卻因琉璃珠而聞名,三地門位於屏東縣北部,北鄰高雄縣茂林鄉,東鄰屏東霧台鄉,西接高樹鄉,南為內埔鄉。

原地名的排灣語是「音斯地摩兒」,清朝時漢人稱為「山豬毛」,後改為三地門,台灣光復後稱為三地鄉,直到1992年才正名為三地門鄉。

當地以屬於原住民鄉,以魯凱族及排灣族為主。有著濃濃的原住民風情,若來到三地門除了可以品嚐一下當地著名的山豬肉,更可以在夕陽西下時享受一下岩燒山豬肉及土雞城來唱一下卡拉OK,容入旅遊無憂無慮的休閒生活吧~。

*************************

 

原鄉工藝  展現生命力量 -【三地門鄉】


三地門鄉擁有得天獨厚的美景,青翠山巒、蜿蜒溪流,更有豐富的排灣及魯凱族特殊文化資產,也是最大的山地鄉。原地名排灣語為音斯笛摩兒,清朝時期漢人北移開墾時稱之為山豬毛,日治時期稱為山地門,光復後才改稱山地鄉,1992年8月更名為三地門鄉。


在三地門鄉,您可以欣賞大津瀑布的美,或到賽嘉露營活動,或到部落遺址尋幽訪古,還有充滿原味的餐飲。


三地門鄉的藝術工作者,平時除了致力於傳統藝術的推廣外,在藝術品的創作更是有獨到之處。無論琉璃製作、傳統服飾上的印染刺繡、陶壺、木雕、石雕... 等,結合了現代藝術與原始圖騰的傳承,是你來到三地門鄉絕不可錯過的盛饗。


旅遊小叮嚀


交通路線




  • 自行開車:
    1. 國道3號高速公路 ─ 屏東九如交流道 ─ 九如 ─省道台3線 ─屏東市 ─省道台24線 ─三地門
    2. 國道3號高速公路 ─屏東長治交流道─省道台24線 ─ 三地門
  • 搭車: 
    屏東客運→屏東火車站往三地門,至三地門鄉公所站下車

旅客服務中心



  1. 屏東縣政府:08-7320415
  2. 三地門鄉公所:08-7991104
  3. 達來派出所:08-7992514
  4. 三地門警察分駐所:08-7991154
  5. 水門派出所:08-7991149 

******************************************









 

*******************************************




三地門FUN一夏 原味樂無窮


自由時報 – 2012年7月9日 上午4:35



〔自由時報記者邱芷柔/三地門報導〕暑假觀光旅遊旺季,屏東三地門鄉推出充滿「原」味的吃喝玩樂行程,有一年一度的「收穫季」、琉璃珠DIY、手工編織、石板彩繪,還有德文咖啡、石板烤肉等充滿原住民風情的休閒活動,熱情邀請民眾到三地門走一走,豐富暑假行程。


三地門FUN一夏 原味樂無窮
三地門FUN一夏 原味樂無窮三地門鄉蜻蜓雅築業者施秀菊表示,炎熱夏天來一杯小米釀,加上當地生產的德文咖啡,吃一口現採南瓜派,不僅味蕾得到滿足,更將三地門美麗風光盡收眼底,還可以DIY製作排灣族特有的琉璃珠,很適合親子休閒同遊。

三地門鄉鄉長潘勝富表示,從六月底開始各部落就逐漸展開熱鬧的歡慶活動,除了傳統祭儀、民俗技藝競賽,還有聯歡晚會等,為收穫季拉開序幕,不僅體驗當地民俗風情,再來上一杯濃濃排灣族風情的咖啡,絕對會讓你不虛此行。


 


****************************************************



 

 

三地門簡介


三地門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地處屏東東北靠山隘寮溪畔,顧名思義即『三地之門』,三地意指水門、三地、北葉三個排灣族村落聚居地;三地門鄉擁有得天獨厚的美景,青山巒疊、溪水幽幽,更有豐富的排灣及魯凱族特殊文化資產,也是最大的山地鄉。


三地門的歷史發展


三地門原地名排灣語為『音斯笛摩兒』,清朝時期漢人北移開墾時稱之為山豬毛,1935年日本將排灣族Timor、Talavatsal、Salalau三社居民遷移到今日的三地門,並規畫為棋盤街道聚落,當時屬高雄州屏東郡管轄,稱為『山地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改設高雄市『三地盟鄉』,1947年易名為『三地鄉』,1950年改隸屏東縣,1992年8月才正式更名為『三地門』。


流經三地門的隘寮溪


隘寮溪主要由南北兩大支流匯合而成,南隘寮溪發源於北太武山;北隘寮溪發源於知本主山附近的巴尤泡池稱為巴尤溪;南北兩溪蜿蜒向西流至三地門附近會合,有三地門大橋貫串山地與平地交通,橋下溪床戲水、露營烤肉皆宜;出山谷沿西北像流到屏東縣里港鄉磚子附近匯入荖濃溪,全長約90公里。


來去三地門旅遊


三地門鄉內除了常見之舊紋理(石板屋)外,還有部落生活所形成的梯田地景、豐年祭等文化傳統祭典以及以『排灣三寶-陶壺、琉璃珠、青銅刀』為主要發展重點的傳統工藝與文化產業,而每年的豐年祭則是當地居民的一大盛事;三地門鄉也有許多豐富的旅遊景點,例如三地門橋、22號省道公路風光、水門、德文風景區、大津瀑布、海神宮、賽嘉航空公園、台鳳高爾夫球場、馬兒村迎賓大道、綠色隧道、戲水樂園、青山村海神宮、莎卡蘭生態園區、以及三地村工藝大道等,或到部落遺址尋幽訪古,都是相當不錯的行程!

三地門鄉的藝術工作者,平時除了致力於傳統藝術的推廣外,在藝術品的創作更是有獨到之處,在無琉璃製作、傳統服飾的印染刺繡、陶壺、木雕、石雕等等都結合了現代藝術與原始圖騰,融合了原住民的元素,在細膩的工藝作品中多了一份原住民的情感,其中最為特別的是由原住民工藝大師撒古流親自設計施工的三地門鄉公所。

*********************************************



三地門原住民聚落 - Mobile01


三地門鄉,是一個傳統的原住民聚落,也是要通往霧台鄉境內,必經過的一條路.


開車進入三地門,感覺的出來這邊已經是一個熱門的觀光景點了.


在往上一點的道路旁,有一座原住民的集會場所.


看來有祭典活動時,這邊一定很熱鬧.


從這邊可以鳥瞰整個三地門聚落.


三地門也設有一座文化村,建築型式充滿了原住民的風味,只可惜我去的那天沒有開放.


園區的景觀相當不錯,看起來有專人在整理.


最旁邊的地方,隘寮溪切成的一個山谷.


道路旁的石璧上,似乎是只要原住民部落,都會有的彩繪.


鄉公所是三地門鄉的行政中心,當然也是依照原住民建築型式去裝飾那冷冰冰的官式建築.


讓這邊看起來不那麼的呆版.


排灣族的洪水傳說
參考資料來源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http://www.tacp.gov.tw/intro/RITE/story.htm
古時候,洪水氾濫四方都是大水。當時有兄妹二人抓住水中的「拉葛葛日」草,才沒有淹死;但他們找不到一塊乾的土地,家也不見了,兩人就相對而哭。
忽然一條蚯蚓出現,他排出的糞變成一座浮出水面的山陵,兄妹二人依附在這座山。二人在那裡住了一段時日,因為沒有火,所以日子過得非常難受。突然間,半空中飛來一隻甲蟲,他們遠遠看見甲蟲口中銜著一根細火繩,便把他取來。
從那時起,火不停地燃燒,從沒有熄滅。兄妹二人長大以後,便在蚯蚓排出來的土地上耕作,他們到處找尋地瓜、山芋和粟米的種子,找到種子便開始播種,於是有了充足的食物。日子一天天過去,二人長大了,在世間卻找不到其他人做配偶。後來兄妹只好結為夫妻,最初他們所生的孩子都有殘疾;有瞎子、四肢不全的。
到了第二代,生下的子女就比較正常些。到了第三代所生下的子女都健康正常,據說孩童殘疾是兄妹結婚而產生的惡果。排灣族的神話傳說有一特別之處是可用吟唱方式呈現。




三地門衛生所,是這邊的醫療中心,不過若是碰到重大疾病時,還是要到屏東的大型醫療院所.


旁邊停的救護車,大慨是這一區唯一的一輛吧.


既然是來到原住民的地盤,當然要看看這邊的手工藝品囉.


三地門的街上,有在陳售這些原住民的手工藝品,大多以服飾居多.


然後道地的石板山豬肉當然一定要嘗嘗囉.


三五步就一家在賣的碳烤山豬肉,一份是100元.




不過我一個人吃不了那麼多,所以我只買了半份,但是還是蠻多的.


另外一攤看到的石板香腸和烤魚.


這邊的所燒的,不是木炭,而是整枝山上所揀回來的木柴.


在燒烤時的香味,又跟碳烤不一樣了,有獨特的木材香,來到三地門,一定要來試試囉.


********************************************


屏東三地門之旅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樟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牛樟薄孔菌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俗名牛樟芝,又名牛樟菇樟菇窟內菰神明菇,是一種藥用真菌,屬真菌界 (Fungi) 、擔子菌門 (Basidiomycota) 、擔子菌綱 (Basidiomycetes)、多孔菌目 (Polyporales)、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台芝屬 (Taiwanofungus),主產地為台灣


牛樟芝外型呈板狀或鐘狀,表面呈鮭紅色,用於養生保健,類似靈芝,只生長在高海拔的常綠闊葉大喬木的牛樟樹(Cinnamomum kanehirae)上。台灣原住民早期喜食用牛樟芝解宿醉。牛樟芝富含類三萜化合物超氧歧化脢腺苷多醣體β- D-葡聚醣維生素,常用於抗癌抗癢抗過敏抗疲勞[1]。在傳統療法,牛樟芝被喻為是一種「補肝良藥」[2]


目前牛樟芝可以人工培植,有液體發酵法固體培養法椴木栽培法,當中以椴木栽培法最好。透過在椴木栽培法的樟芝子實體,具有抗氧化及抗癌的特性[3]


*****************************************************




牛樟芝的傳奇


牛樟芝又名「牛樟菇」、「樟菇」、「窟內菰」、「紅樟芝」、「神明菇」…等稱謂。牛樟在早期是因為原住民的生活習慣上飲食文化常有伴酒習俗,養成嗜酒的習慣,而常發生宿醉,甚至發生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疾病,在偶然的情況下試吃了牛樟木中長的芝狀物,赫然發現竟可以解宿醉,改善肝疾病等病症,慢慢變成了「祖傳秘方」又稱之為台灣「森林紅寶石」、「靈芝之王」。後來流傳開來,發現在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上也有相當好的的改善作用,因而慢慢在民間口耳相傳,又因牛樟芝生長相當緩慢;牛樟樹生長於海拔 450~ 2000 公尺 以上,低海拔的幾乎被濫砍飴盡,高海拔採集相當困難,市場需求漸漸增加,在保育類法令問題及不易採集之下,許多人都需透過私下介紹才能購得,但ㄧ樣買不到真品,更添加其神秘色彩。


牛樟芝最早有開始使用紀錄 , 大概在光復前後,那時還是屬原住民口中的仙丹,後來政府開發森林期間,牛樟芝才開始有用於去傷解鬱 ( 治內傷 ) 的作用,效果相當好。


牛樟芝,全台的生長地大約集中於台灣五個區域,目前主要分布於桃園 ( 復興角板山 ) 、苗栗 ( 南庄鄉、三灣鄉 ) 、南投 ( 竹山、水里鄉 ) 、高雄縣 ( 六龜 ) 、花蓮台東山區等;生長期為 6-10 月。


1990 年台灣大學藥學研究所楊書威,在沈雅敬教授的指導下提出「中藥樟菇活性成份之研究」取得了第一張研究牛樟芝的碩士學位。爾後各學術單位就發表許多有關牛樟芝的報告,並陸續以科學的方式驗證牛樟芝流傳的療效,證實是真的有其功效。


在中醫臨床上;又有李明泉醫師因為使用牛樟芝子實體治好其母親肺癌,開始了牛樟菇的臨床研究,並確認了十二種療效,發表於濟世青草應用學第三冊 - 神奇的仙草藥 - 牛樟菇。


牛樟樹在國家單位發現全世界是台灣特有植物,受到極度的重視,並列為國寶級保育類,而牛樟芝又只長於牛樟樹,其他樹木無法長出牛樟芝,在政府大力支持研究下,完成了許許多多的研究報告,並一一驗證了樟芝的功效,並確認了一些藥用機轉,證實了對抑制癌症、預防癌症的轉移、B 型肝炎、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功效,並在抗氧化、抗血液中凝血、及腸胃疾病上也有相當功效,經過證實已不是民間流傳的偏方了。


樟芝存在已久,直至 1990 年才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臧穆 教授和台北醫學院 蘇慶華 教授首次發表,將之歸類為靈芝屬( Gauoderma comphoratum Zang et Su. Sp. NoV. ), 命名為 Ganoderma camphorata 。直到 1995 年, 張東柱 博士依據樟芝子實體 外觀、氣味、生長速率、孢子顯微結構特性,判定應為多孔菌科 Antrodia 屬之一種,命名為 Antrodia cinnamomea (Chang and Chou , 1995)。直到 1997 年,吳昇華等人整合前兩次文獻內容後重新發表,將樟芝命名為 Antrodia comphorata 。確定樟芝屬於真菌界 (Fungi) 、擔子菌門 (Basidiomycota) 、擔子菌亞門 (Basidiomycotina) 、同擔子菌綱 (Homobasidiomycetes) 、無褶菌目 (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薄孔菌屬 (Antrodia) 。所以牛樟菇也稱牛樟芝。


樟芝子實體屬多年生,具有強烈沖鼻的樟樹香味,外型呈板狀或鐘狀,一年生,無柄,新鮮者表面呈鮮紅橘色,老熟後顏色呈桔色或黃色,菌蓋半圓形,直徑 10~20 × 3~ 8 公分、厚 2~ 2.5 公分,表面具不明顯的縱皺,有光澤,邊緣平而鈍,菌肉兩層,上層為木材色、下層為象牙色,乾燥後其表面呈褐色。單孢子卵圓形,有雙層,外壁透明、內壁呈金黃色,具分離或連接之棘形突起,孢徑約 14~19 × 7.8~14.4 微米,菌孔微細綿密,每毫米有 4~5 個,管口小,呈深紅色或黃色,子實體大小變化極大,可大至 20 × 30 公分,重達 5 公斤 以上,或小至一層薄片,但生長緩慢。


樟芝只寄生在野生牛樟樹洞中,是牛樟樹上目前唯一發現的木材腐杉菌,病徵為褐色腐杉,故為褐腐菌。牛樟樹為台灣特有的長綠闊葉大喬木, 生長於海拔 4 5 0~ 2000 公尺的山區。今日台灣的牛樟樹在大量砍伐及無造林工程的雙重打擊下,已難得一見,所以被列為一級的國寶級保護樹種,相對的,也提升了樟芝價值。







 


野生牛樟芝食用功效


<看看有哪些~對你有幫助>



 


●解毒、排毒:


在民間,樟芝常被視為非常有效的解毒劑。舉凡食物中毒、腹瀉、嘔吐及農藥中毒等均有非常好的療效。早期的原住民以及林務局工作人員,都會隨身攜帶樟芝,一方面怕自己不慎在外吃錯東西導致食物中毒,另一方面亦可隨時幫助他人,利人利己。據說曾有位毒癮患者,長期吸毒下來早已不成人形,不僅傷錢又傷身,後來在母親的四處奔走之下,嘗試以樟芝來解毒,沒想到竟完全讓兒子戒除了毒癮。此後兒子神清氣爽,身體的狀況更是明顯改善。


●解酒、解宿醉:


樟芝具有解酒的功效,最早是從原住民部落間流傳下來的。據了解,每年原住民因飲酒過量而導致肝病變死亡的機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宿醉的經驗令人非常難受,因樟芝的出現,對他們而言就如同是神的恩典般的神奇。


另有特種行業的業者表示,由於樟芝擁有減少酒精性傷害的功能,可以讓他們千杯不醉,所以即使面對價格高的嚇人的樟芝產品,他們依舊面不改色的大量購買,甚至有傳言說樟芝已成為特種行業的最愛。不過在此不鼓勵因為有樟芝而大肆飲酒,這樣可能會對身體的傷害變本加厲,得到反效果。


●抗病毒、預防流行性感冒、腸病毒、提高免疫力:


樟芝成份中含有的多醣體能活化細胞、改善體質,增進人體內的免疫調節,除了能早期預防病毒的感染、提高免疫力外,更能在流行性感冒、腸病毒大行其道時,增加一層防護網。


●消炎、抗過敏:


樟芝不但是非常好的解酒劑,根據許多愛好飲酒的人士表示,其實樟芝對於一些因為喝酒而引起酒疹的症狀更是有著極佳的功效。民間普遍認為:樟芝不僅能根除酒疹的發作,甚至不論哪種原因所引起的過敏或發炎,服用適量的樟芝即可發揮緩解的作用。如皮膚過敏,在服食樟芝後可以迅速達到止癢的功效,而且疹子會在短時間內退除。真可稱得上是靈丹妙藥。


●增強免疫力:


許多菇類中均含有多醣體,只是成份含量的多寡及多醣體構造之微小差異,而多醣體最主要的功效即是可以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細胞激素,甚至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換言之,也就是免疫系統的提升。其實當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一旦提升後,自然而然地身體變的更具抵抗力,疾病也就不輕易纏身了。 所以服用樟芝,不僅是能促進免疫力的提升,更是身體保健的重要利器。


●延緩老化:


愛美、怕老對現代人來說已經不再是女人的專屬權利,其實男性愛美的人並不在少數。從現在的整形外科,美容護膚、醫學美容院所等到處林立即可想見。但外表再怎樣整形化妝,來掩飾歲月所留下的痕跡,也無法抵擋體內的器官逐漸變老、退化。因此如何使自己的身體組織及外貌,保有年輕健康的狀態,即成為所有愛美人士所注意的焦點。樟芝另一項令人驚奇的發現,就是服用樟芝可以延緩老化的功能。


據研究指出,樟芝內含有豐富的樟菇酸A(三萜類的一種),除了對於抑制血癌細胞毒素的活性具有良好的作用外,同時具有淨化血液、降低膽固醇、清除血脂肪等作用,對於皮膚上的青春痘、老人斑、雀斑及黑斑等亦可消除。再加上樟芝可以解毒及排毒的特性,因此可以排除人體內可能因環境污染、煙害、農藥殘留等因素所形成的後遺症,並可降低自由基的傷害,不但活化了體內的細胞,更加強了新陳代謝,進而體質亦大幅改善。若只單靠外在保養品的塗抹是不夠的,一定要外敷加上內服的雙重防護,才是正本清源的延緩老化之方,進而達到 「 返老還童」的境界。


●消除自由基,提升細胞活力:


人體是由六十兆個細胞所組成的,這些細胞都必須接受氧氣來進行身體的各種新陳代謝。通常在進行新陳代謝時,因呼吸而吸入人體的氧氣中會有大約 2% 的氧轉變成為具高度破壞力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又可稱之為活性氧。而「活性氧群』可經由外在環境 ( 如紫外線的照射、輻射或化學反應 ) 或體內新陳代謝而產生。最常見的活性氧群有過氧化自由基以及氫氧自由基。這些活性氧群對於人體往往會造成許多病變,如 DNA 傷害、致癌以及因為細胞退化而造成的老化現象。由於活性氧對人體會造成重大的傷害,因此如何找到抗氧化的物質,藉以抵抗自由基對人體的破壞,也就關係著人體能否延遲老化的成效。牛樟芝的超氧歧化酵素正可以利用來清除自由基的成份,讓人體永保健康活力。除此之外,樟芝還有許多其它的成份,如多醣體、黃酮類以及 indole 的衍生物等,亦有類似的功效。


●幫助減肥或增胖 :


關於惱人的身材問題,根據民間的說法,樟芝也可以有效幫助減肥或增肥。這是因為一但服用樟芝後,它會根據你體內各項身體機能,發揮調和的功效。同時樟芝能降低體內膽固醇、血脂肪及三酸甘油脂,所以對於許多愛美人士而言,樟芝真可說得上是內外兼顧的美容聖品。


●降血壓:


樟芝有降血壓的機制,主要因為其 lanostane 類之衍生物及某些三萜類化合物,可以抑制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 ACE )而達到降血壓的目的。三萜類化合物亦具有 Cytotoxic 作用及抑制 Histamine (組織胺)釋放的作用。高血壓患者往往因為血壓過高,導致腦血管破裂而中風。三萜類化合物能有效地抑制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 ACE )的活性,進而降低血壓,預防腦中風。


●降血酯:


樟芝有降血脂的機制,主要因為其多醣體中β -D-glucan 之結構有降低膽固醇及血脂的功能。


●降血糖:


樟芝的多醣體中 glucan 葡聚醣之結構化合物,除具降血糖之功能外,亦具有抗發炎的作用。


●鎮靜止痛,緩解風濕痛:


樟芝成份中的高分子多醣體除具有降血糖、降膽固醇、抗腫瘤作用外,也被發現具有抑制發炎的作用,亦具有鎮痛的功能。因此,樟芝的止痛、消炎效果不言可喻。對於腰痛、肩痛、膝痛、手痛、風濕痛、經痛……等因血管所引起(也就是民間常說的「血路不順」)的各種疼痛皆有療效。


●預防骨質疏鬆症:


一般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極易產生骨質疏鬆的情況。只要稍微衝撞就可能引起骨折。近年來年輕人口流行減肥,也由於不當的減肥方式,造成骨質疏鬆的症狀。樟芝中含有麥角固醇( ergosterol )的成份,麥角固醇是維生素 D 的前趨物,維生素 D 具有幫助鈣質吸收的功效,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預防腎臟病


研究及臨床實驗證明,樟芝的高分子多醣體及三萜類化合物能有效改善各種因腎臟不佳而引起的病症,如腎臟炎、尿蛋白、尿毒症…等,能降低尿蛋白、維護腎臟機能的正常運作。



 

復育牛樟芝方法:      牛樟芝介紹






















牛樟樹
牛樟芝(天然帶菌) 
人工植菌牛樟木(初生態菌膜含獨特香氣)







工植菌牛樟木(牛樟芝生長)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竹奇珍~蓬萊竹在台灣


文/許彩梁 審校 / 楊國禎


前言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蓬萊竹是栽種來當作圍籬或是防風林的竹類,長期以來,多被認為是早期先人從外引進的植物之一。筆者在黃竹國小執教多年,對當地的特產-殺頭筍(蓬萊筍)產生了興趣,曾查閱許多網路資料和書籍,也都顯示出牠是外來植物的說法。但筆者透過早期的書冊記載以及在黃竹地區的現場觀察和許多耆老的口訪資料,越來越認為蓬萊竹應是道地台灣本土的原生植物,而且它的生長地與發達的頭嵙山層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蓬萊竹的型態


  在認識蓬萊竹之前,首先得對牠的型態作一初步的了解,接下來再來認識牠的歷史與生態特性。


  蓬萊竹( 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 桿 1-5 公尺高,徑 1-3 公分,有時可高達 10 米,徑亦可達 4.5 公分,稈幼時灰白,節凸起長許多分枝,節間約 12-30 公分長,節下方密生棕色伏毛;桿壁厚 0.4-0.7 公分。


  竹籜外面光滑無毛,亦無緣毛;籜耳小,有時不顯眼,籜舌扁;籜葉呈長三角形,先端尖。葉長橢圓形, 6-20 公分長, 1-2 公分寬,尖形,基部圓,一邊密生緣毛,另一邊則疏生帶白色的緣毛,下方有軟毛,葉脈 5-7 條,小脈 5-8 條,平行;葉柄短 0.2-0.4 公分長;葉耳顯著,卵形,被叢生褐毛;葉舌圓形或截形,具芒。葉鞘 2-4 公分長,外面具稀軟毛。果實橢圓形, 0.9-0.95 公分長,徑寬 0.25-0.28 公分,凹槽離軸,被有粗糙毛,尾端呈鳥嘴狀。


  蓬萊竹屬於引進植物,主要用作防風,並廣泛分佈於全島低海拔地區。 (註一)


( 以上摘錄自《 Flora of Taiwan 》 Vol. 5 )












 蓬萊竹的葉為長橢圓形。






蓬萊竹比大拇指稍粗一些,莖桿有粉白狀




蓬萊竹 竹籜光滑無毛, 籜葉呈長三角形,先端尖。



 


蓬萊竹的歷史


  台灣在早期便有蓬萊竹的相關文獻記載,只是當時是以「黃竹」稱呼。在 《台灣通史》 中曾經提到:


    黃竹:高不及丈,幹黃,產於臺邑之黃竹坑、北溝坑一帶,味?佳! ( 註二 )


  這是早期歷史對黃竹,也就是蓬萊竹的型態與分佈區域的描述,其中也誇讚牠出產的竹筍相當的美味可口。在《福建通志臺灣府》中也對牠在黃竹坑(現今的太平市黃竹里)的廣闊分布情形做了以下的描述:


    黃竹坑山在縣東三十里,其山數十崙皆竹,望之蔚然。 (註三)


  其中的竹,就是本地野生的蓬萊竹。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黃竹坑地名的由來,就是因這種枝幹呈黃色的竹類-蓬萊竹而得名。也就是說,現今的黃竹里在清朝時期就被稱為黃竹坑,當時以出產野生的 「斷頭筍」 出名。但是為什麼一個被描述為「味極佳」的蓬萊筍,會有如此恐怖的名稱呢?原來這和早期漢原族群的衝突有關係!


  在早期的文獻中提到黃竹坑,多少都會描寫到原漢族群間衝突對立的場景。民國十三年的《台灣詩薈第二號.詩鈔》 中莊太岳的〈黃竹坑〉一詩中就寫到:


    新鬼含冤故鬼愁,筠籃結隊入山陬;至今黃竹坑中筍,猶聽村翁說斷頭! (註四)


  這裡面提到的筍,就是斷頭筍(一般居民稱為殺頭筍、皇帝筍、冇含筍、朝代筍)。從詩中我們不難體會出,清朝時期漢人和原住民(以前稱為番)交手的激烈過程。


  在現年將近八十歲的老村長謝敦長先生的口訪中,曾提到:「我曾聽祖父講起,以前的蕃人常派斥侯躲在望山(現今黃竹國小旁靠北面的那座山)的山稜處,觀察有無漢人背竹簍沿著溪底入山採筍,假如發現採筍人的行蹤,就立即通知內山的族人,族人得到消息後,會埋伏在草湖溪旁的草叢中,等待時機成熟一舉衝出,砍殺漢人。那個時代很多漢人的頭顱散佈在河床邊,而且沒有親人敢入山收屍,那種場景相當恐怖。」由此可見早期人們為了採美味的筍,必須要擔負被砍頭的風險呢!另外,《雅堂文集》中針對斷頭筍也有相當的描述 :


   臺中黃竹坑之筍,味極甘美。坑固番地,黃竹叢生。前時割筍者多遭番害,被其馘首,故謂之斷頭筍。今則墾地日闢,番已遠徙,而筍亦漸少矣。 (註五)


  「番已遠離,而筍亦漸少矣」墾地也跟著開闢出來,這說明了漢族人強大的開墾能力。當初墾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辛苦過程,開闢了許多的農地,幾乎終結了許多人為之斷頭的蓬萊竹。還好,因為整個蓬萊竹的生長區域,都集中在頭嵙山層的礫石層中,該種地質極易崩塌,開發不易,因此能在近百年來強力農業的開發過程中,保留下許多的原始生育地,以致於至今還能維持一定的族群量!





















 


頭嵙山層的礫石山壁是蓬萊竹主要的生育地



美味的蓬萊筍


  蓬萊竹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為牠生產的筍而出名。根據《太平市誌》的記載,這種野生的竹筍,只在草湖溪兩側及花蓮地區才有比較大的生產量(註六),不過根據筆者在太平地區的觀察及與楊國禎老師的勘查之行,發現這附近區域除了草湖溪上游兩側是蓬萊竹的主要生育地之外,太平市東汴里清水坑溪上游、霧峰桐林村的北坑溪上游等地,都有蓬萊竹的分布,而且牠的分佈區域以頭嵙山礫石層的地質為主,其它的地質亦偶有分布,這和牠偏好崩塌地的生育特性應有關係。


  每年國曆六月底到九月初是蓬萊筍的主要採收期,尤其七、八月份的產量最多,根據了解,採筍人的入山途徑雖有從清水坑溪,也有從北坑溪,但絕大多數人主要還是從黃竹里沿著草湖溪進入。


  根據當地人的口訪得知,今年 (2004 年 ) 八月份平均每日約有十名左右的人從黃竹里草湖溪入山採筍,另從清水坑溪入山採筍的約有五人左右;採筍人每天約可採收十幾斤的筍,比較清楚所謂「筍路」的識途老馬,則可採收到二十幾斤;要購買的話可得先行預約才有,當地賣價每斤約 120-130 元,採收人主要來自大里塗城、瑞城、竹子坑等地區,黃竹本地的居民,這時期因為農忙(龍眼採收期),入山採筍的人反而少。今年在七二水災過後,可能因為土質鬆動比較危險,大家不敢貿然入山;也可能因為蓬萊竹根部淘空,「出筍」不易的關係,採摘的人數比往年少。要不然根據當地老一輩人的說法,以前蓬萊竹分布比較廣,當地人靠採筍補貼家計的不在少數,每天三十餘人清早摸黑入山採筍,盛況可謂空前。


  假如各位身歷其境,你將會發現採筍人必須冒著相當大的風險,攀爬在陡峭的岩壁上,所以大家為求心安,都會在草湖溪的溪畔燃燒紙錢,祭拜山神及好兄弟,祈求平安,然後才從旁邊的礫石山壁往上爬;幾年前的夏天就發生過一位採筍人墜崖的事件,當時雖然立即出動直昇機前往救援,卻仍挽回不了那條寶貴的性命。


  「看到峭壁上有幾根筍從竹叢中冒出來,不摘實在可惜,硬是攀爬上去採下來。沒辦法,沒這樣子摘,哪有得吃?」八十八歲的張老太太回想年輕時候採筍的情景。好不容易採下一根根約和拇指同大小的蓬萊筍後,採筍人多就在溪旁做初步的剝殼處理。蓬萊筍的特別之處,就是牠除了筍尖外, 只有各節間上緣 2 - 3 公分左右的部分 ,才比較纖嫩可食,因此處理起來格外費功夫。處理後背袋輕了許多,卻還得趕在下午後雷陣雨前下山,以免遇到山洪爆發呢!











採筍人在溪畔剝殼取筍的情形




採筍人得在雨水侵蝕的峽谷中攀爬上山




蓬萊竹開花


  大量竹子的開花,代表著這個族群生命的結束,但同時也表示著新生命的開始。蓬萊竹開花有一個特性,就是會不約而同地整片一起開花。在與耆老們的多次訪談中,他們皆表示:民國 34 年和民國 64 年,山裡面的蓬萊竹都曾經「瘋過」(意即開花),而且因為時機實在恰巧(民國 34 年是台灣光復,民國 64 年蔣中正去世),所以斷頭筍在當地又被稱為「朝代筍」,取其改朝換代之意。


  有一位陳老先生談到,他小時候聽他母親說:山裡頭的斷頭筍,曾於大正五年(民國五年)左右開花過一次。根據這三次開花的時間推論,此地的蓬萊竹,約每三十年開花一次,若蓬萊竹開花的週期固定的話,則預期近年應還會有一次全面開花的景象。


  耆老溫先生回憶起民國 34 年蓬萊竹開花時的景象,他說:「那時後我大約是國中的年紀,聽人家說山裡面的竹子瘋了,大家一窩蜂的拿著容器進去山裡面撿拾竹米,那竹米比稻米大顆一些,雖然硬一點但是蒸煮過卻很好吃。掉落地上的竹米相當得多,大伙一簍一簍的搬回家,當時因為二戰的關係大家的配級米根本吃不飽,當時這竹米填飽了不少人的肚子呢!」還有些耆老提到有些人專門撿拾竹米回去餵雞餵鴨!


  光復後,山區被漢人大量開墾,許多稍微平坦一點的蓬萊竹原生地,也被開發成經濟效益高的樹薯園。也正因此,蓬萊竹的生長範圍逐漸縮小到比較陡峭的山壁上,民國 64 年這次的開花,自然也不若前次那樣的壯觀,加上採摘嫩筍的壓力不小,蓬萊竹的成株更是越來越小了。謝先生提到:「以前的筍整片比較好採,現在只有在稜線和峭壁上才有,少了很多,我小時候每天三點進去山裡面,中午十二點出來,每天都可以摘三、四十斤筍,很拼的。」今年 72 歲的黃老先生更是提到:「以前的筍比較多,大家採不完,比較大支的就留下來當 筍母 ,現在範圍比較小,大家看到就採,大小通吃,不留筍母待來年生長,竹子當然越來越少了。」



結語


  蓬萊竹這種特別的竹類,長在礫石山壁上,長期以來因為開墾、人們採筍的壓力,也因為地震、水災等大自然的影響,使牠的族群量逐年減少,有耆老擔心:假如這幾年竹子再次開花,等蓬萊竹乾死後,會不會再有這麼大面積的新生蓬萊竹都還是一個問題呢!或許蓬萊竹會逐漸從黃竹坑中消失,也或許以後的人再也嚐不到美味的蓬萊筍,但是我相信先民-留筍母以利來年生長出更多的竹筍-的永續生態智慧,絕對值得我們省思人類與大自然間的共存關係。


作者/靜宜大學生態所研究生


誌謝:


  本文之完成首先要感謝靜宜大學生態系楊國禎老師的指導。在今年四月二十五日與楊老師探勘蓬萊竹的分佈區域之後,他認為這是植物學上台灣分布的新紀錄,並鼓勵我將蓬萊竹的相關資料作一整理記載,作為下一步研究之基礎。同時也要感謝接受訪問的地方耆老們,他們的人生經驗提供讓我們了解蓬萊竹過去的風華歷史。謝謝您們!謝謝!



附註:


一、 Gramineae(Poaceae) 等, Flora of Taiwan , vol. 5, ed. 2, p. 606, 2000. Editorial Committee of the Flora of Taiwan , Department of Botan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二、連橫,台灣通史(第四冊),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北市,民國五十一年,頁 698 。


三、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福建通志台灣府(上),台灣省文獻會出版,南投市,民國八十二年,頁 74 。


四、台灣詩薈(上冊),成文出版社,台北市,民國六十六年,頁 76 。


五、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文獻叢刊第一輯 -- 雅堂文集卷三,眾文圖書出版,民國六十八年,頁 182 。


六、白棟樑,鳥榕頭與它的根 — 太平市誌,太平市公所,民國八十六年,頁 279 。








 



                處理後的蓬萊筍~筍尖和節間附近的部位




*********************************************************



「皇帝筍」,在端午節後成熟上市,這種岩壁上生長,短小的嫩筍,味道鮮美可口,一直受到市場歡迎。


太平黃竹山區岩壁山生長的蓬萊竹,每年端午到中秋節間出產竹筍,早年傳說嘉慶君遊台灣,途經此地品嘗後大為讚賞,因而有「皇帝筍」的美稱,此外漢人前往採摘時,經常遭到原住民的殺害,因此又叫「殺頭筍」。


傳說早期前往山區採摘殺頭筍的漢人,都會在山口處的土地公廟前祭拜,如果土地公安然於座,則表示前途沒有危險,如果土地公滾出於外,表示有危機,千萬不可入山,所以黃竹的土地公祠成為台灣開發史上最奇特的信仰之一。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