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族群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灣族群(Ethnic groups of Taiwan)中主要有原住民族與漢族,2004年的一份報告認為其中不到2%為原住民族,漢族部分則包含河洛人(中國閩南移民,祖籍泉州府及漳州府)約70%、客家人約15%、外省人約13%[1],但根據被譽為「台灣血液之母」的林媽利醫生長期在基因領域的研究,台灣的福佬人及客家人其實是滿清時被迫漢化的平埔族[2],她於2007年的DNA研究顯示,全台各族群比率約為:閩南族群73.5%,客家人17.5%,一九四五年之後遷台的外省族群7.5%,原住民佔1.5%。[3]1993年時若以所用母語區分,推估使用「臺灣福佬語」(又稱鶴佬語,與福建閩南語相近)(73.3%)、「客語」(12%)、「其他漢語方言」(13%)及「原住民語」(1.7%)[4]。依據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2010年至2011年的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在各大族群(單一自我認定)的分布上,「福老人」佔67.5%;「客家人」佔13.6%;「中國大陸各省市人」佔17.1%;「原住民」佔1.8%[5]。
關於台灣人口多寡的敘述所在多有,然而除了國語(即華語)以外,福佬語是台灣最具優勢的語言,並得到臺灣話之稱。根據2008年中華民國年鑑,台灣大概有73%的人使用福佬話[6] (官方表記為閩南話)。
1993年,時任立法委員的林濁水及葉菊蘭首先提出「四大族群」之說。經過多年,台灣「四大族群」的劃分已形成相當普遍的族群想像主張。[7][8][9]惟此一劃分尚存些許爭議,因為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族,其他的三大族群均屬於以漢族為主體者。
關於族群融合或尊重,牽涉台灣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的大方向爭議。在學界,傾向社群主義者,主張「融合」對社會生命共同體的重要性,此種主張指向未來台灣「國民民族主義」或「國族主義」之建設。傾向自由主義者則主張「尊重」,此種主張指向未來台灣「公民民族主義」或憲政自由主義之建設。兩種意見與西方1980年代後「社群主義」對比「自由主義」的辯論緊密相關。[10]
台灣族群分布成因
[編輯] 分類械鬥說
台灣早期族群分布深受分類械鬥影響。以濁水溪為界,以北通常是以同一原鄉群為主,例如:的閩客械鬥、泉漳械鬥,以南則常見以同一姓氏群性質的械鬥。客家人因分類械鬥失利退出平原(如臺北盆地)轉往丘陵居住,因分類械鬥得勝而住在平原(如美濃區)、海濱(如新屋鄉)[11]。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故「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12]」的說法,僅在台灣中部地區符合此一分布[13][14]。
[編輯] 渡臺先後說
不過亦有人主張族群分布是因移民的先後時間,閩南人較早抵達台灣,因此佔據平地,較晚移民的客家人便在北部丘陵定居。惟事實上客家人、泉州人、漳州人同時來台[15]。
[編輯] 原鄉地形說
此說法認為泉州人在中國大陸原鄉本來就住在海岸邊,漳州人住在平原,客家人住在丘陵,因此他們渡臺時,也依照原鄉的生活方式在臺居住。惟事實上漳州、泉州都有內山和濱海縣分,也有不少客家人住在閩、粵濱海地區[16]。
[編輯] 新住民
近年來台灣的東南亞移民漸多,包括外籍配偶、外籍勞工等,因此開始主張台灣出現了新族群,一般被稱為「新移民」或「新住民」。
[編輯] 統計
省份 福建省 廣東省 其它
府州 | 泉州府 | 漳州府 | 汀州府 | 龍巖州 | 福州府 | 興化府 | 永春州 | 潮州府 | 嘉應州 | 惠州府 | |
人口 | 1,681,400 | 1,319,500 | 42,500 | 16,000 | 27,200 | 9,300 | 20,500 | 134,800 | 296,900 | 154,600 | 48,900 |
比率 | 44.8% | 35.2% | 1.1% | 0.4% | 0.7% | 0.2% | 0.5% | 3.6% | 7.9% | 4.1% | 1.3% |
年份 總計 族別
2010年[30] | 509,578 | |||||||||
阿美族 | 泰雅族 | 排灣族 | 布農族 | 魯凱族 | 卑南族 | 鄒族 | 賽夏族 | 太魯閣族 | 賽德克族 | 其它 |
186,604 | 80,961 | 89,821 | 52,353 | 12,069 | 12,156 | 6,751 | 5,964 | 26,662 | 7,083 | 29,154 |
36.62% | 15.89% | 17.63% | 10.27% | 2.37% | 2.39% | 1.32% | 1.17% | 5.23% | 1.39% | 5.72% |
隱藏▲
漢族
非漢族外省人
臺灣原住民族
台灣新住民
本省籍 外省籍
| ||||||||||||||||||||||||||||||||||||||||||||||||||||||||||||||||||||||||||||||||||||||||||||||||||||||||||||||||||||||||||||||||||||||||||||||||||||||||||||||||||||||||||||||||||||
******************************************************** 居留外僑統計 排名 國籍 2011年[1] 2010年[1] 2000年[1] 1990年[2] 1980年[2] 2000-2010年 增加數 1990-2000年 增加數 1980-1990年 增加數 總計 466,206 418,802 388,189 28,640 22,302 +30,613 +359,549 +6,338
在台外國人中,以國籍分,以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籍最多,約各佔20%。東南亞以外的國家,以美國及日本最多,約各2%。 以職業分,2011年居留台灣的外僑中,勞動力共409,290人,占約89.2%,非勞動力者49,640人,占約10.8%,另未滿15歲者7,276人(1.6%)。勞動力以職業分,以外籍勞工367,666人最多,占約80.1%,次為教師6,748人,占約1.5%,再次為商務人員4,467人,占約1%[1]。 按居留地分,2011年底,以桃園縣最多,共76,295人,佔16.4%。其次為新北市66,181人(14.2%)和台中市60,490人(1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