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蘭部落位於台東縣的東河鄉,於台東市北邊海岸約二十公里處,都蘭山東側是一個典型
阿美群的阿美族部落。
由於都蘭灣地處都蘭山山腳下,而都蘭山早年曾產藍寶石,使得都蘭灣蘊藏有大量藍寶
石的傳言甚囂塵上,據說,都蘭山曾是東部產藍寶石最大之地,不僅礦質純、色澤鮮豔,所
製成的裝飾品也十分受人喜愛。
除了寶石之外,到都蘭另有都蘭遺址、都蘭灣、都蘭糖廠、月光小棧等景點也值得遊客前往
探訪。
****************
全村共有約一千戶共3,500的居民,分居在八個聚落。
基地範圍南起郡界北至舊部,總面積25.9245平方里。
除了都蘭之外,其餘的聚落多為漢化的平埔族人以及漢人。
日本人在安倍名義1938年出版的「台灣地名研究」一書中指出,「都蘭」原來稱「都巒」,
在1937年時才改為現名。都蘭一名的來由,其實和阿美族語「’etolan」有關,
該名詞的來由為即為「堆石」、「砌石為牆」 之意(也有地震之意)。
該地多石,阿美族人闢地耕作,將挖掘的石頭砌在旱地之一隅,
後來因發音的緣故慢慢演變成今日的地名「都蘭」。
三、五千年以前,卑南文化人就已經定居在台灣東南方的卑南平原,遠眺都蘭山時,
直指其為群豹聚集之地。而從卑南文化遺址所挖掘出的石版棺木,
死者的雙腳經常性是朝向這座聖山,由此可以推演,在卑南文化人的心中,
故去的靈魂彷彿是以都蘭山作為永恆歸屬的去向。
另外傳說有另一批原居住於卑南平原的普悠瑪(南王)部落,
有一年因為颱風吹毀了部落且大水不退,有一對夫妻於是乘坐竹筏出海求生,
最後在蘭嶼獲救。住了一段時間之後,因為無法適應再度出走。
夫妻倆向北航行數天後,發現了一個島嶼,於是歡喜登岸,
搜索了一陣決定在現今的都蘭山下定居下來。由於這樣的關係,
每年海祭一到,夫妻仍要對著蘭嶼的方向,遙拜祖靈,並且視都蘭山為聖山。
傳說中,阿美族人的祖先在都蘭鼻登陸,這也是阿美族文化在台灣陸地的起源。
傳說在都蘭山裡藏有寶石礦,且其中有一顆非常大的寶石,人人趨之若鶩。
但因為有一條毒蛇24小時在一旁守護著它,所以唯一的方法,
就是趁著下過雨後到溪裡去找,因為寶石會和與水一起被沖刷到溪中。
而「都蘭」一語亦來自阿美語,原意為很多石頭的地方,
正好呼應了都蘭特產「台灣藍寶石」的背景。
七里溪的上游源頭即為都蘭山藍寶石礦區,每逢大雨過後,
溪床偶見藍寶、白玉髓、紫玉等礦石,其中尤以藍寶石最引人注目。
都蘭山所產的藍玉髓,俗稱「台灣藍寶石」,外觀呈現透明、半透明或玻璃的光澤,
顏色則有靛藍、藍、淺藍、綠、黃、粉紅、灰藍等,其中尤以鮮豔的天然色且均勻者為佳。
都蘭村原住民族群均屬阿美族,每逢五穀豐收季節,即舉辦「基路馬安」,
也就是現在俗稱的「豐年祭」。由於都蘭村原住民生活清苦,就業機會有限,
導致多數家族紛紛舉家遷移故鄉在外謀職,每到豐收之際舉辦的「基路馬安」祭典,
也提供了在異鄉的子弟鄉親返鄉參加活動的機會,
同時讓他們能沉浸在祭典愉快歡樂的氣氛中,了卻一番思鄉之情。
********************************
********************************************************
2007台東遊~都蘭鼻阿美族的傳統聖地
陳明才,阿才,2003年8月29日的清晨,
他留下一篇「天佑都蘭鼻」,選擇以跳海來結束他的生命,
他不是阿美族人,他是位來自台北的表演藝術工作者,
巨大木柱是當地的藝術家為了紀念阿才設置的,
他的跳海,有人解讀為為了保護阿美族的聖地 !
*******************************
台東之美系列報導之六:都蘭部落、泰源幽谷、巴沙哇力
巴沙哇力
有世外桃源之稱的泰源幽谷同時也是東海岸唯一的封閉式盆地地形。美麗的幽谷,不只是風景美麗還有許多頑皮的精靈在山谷裡嬉戲自然天成的美景宛如人間仙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