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食在台灣 > 美食天堂 >




  









美食之旅 





台灣小吃談起中華美食,源遠流長,匯集數千年的烹調智慧及經驗,與悠久的歷史薰陶,講究色、香、味、形俱全,能將平凡無奇的食材製作成精緻的佳餚,因此中華美食聞名全球,令世界各地的老饕為之風靡。而臺灣匯集中國各地廚藝大成,不僅融會貫通中國不同風味的地方菜餚,並且從傳統廚藝中不斷推陳出新,因此臺灣每年皆吸引許多觀光客來臺品嚐中華美食,舉凡鼎泰豐的小籠包、京兆尹的宮廷御用點心、東門餃子館的手工水餃等,皆讓觀光客回味無窮。


在臺灣,主要的中華菜系包括臺灣菜、福建菜、廣東菜、江浙菜、上海菜、湖南菜、四川菜、北京菜、客家菜等,每種菜系皆有不同的重點烹調與風味。以下為各菜系主要介紹:






























1.臺灣菜:
重自然原味,以清、鮮為先,調味不求繁複,『清、淡、鮮、醇』為烹調重點。並受荷蘭、日本等國家影響,接受生食與清燙食物。
2.福建菜:
福建海產豐沛,擅長蒸製海產,口味以輕淡酸甜為主。
3.廣東菜:
取料廣泛,講究味道清、鮮、滑、香、甜、爽、嫩,烹調方法不論煎、烤、炒、蒸、煮,都以手法細膩著稱。
4.江浙菜:
重原湯原汁,燉、燜、蒸、炒、燒皆講求火候,淡而不薄,酥爛脫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味。
5.湖南菜:
味道酸、辣、濃,勾芡油重,講究入味,尤其擅長煙燻臘肉。湘菜與川菜有一點共同的特點,即是有不少菜,都使用大量紅椒,辣味十足。
6.四川菜:
以麻辣辛香調料聞名,烹調愛放干、鮮辣椒,取料蔬菜多於魚鮮,深受重味人士所喜愛。
7.北京菜:
集各地不同風味之大全,奇珍美味匯聚,菜餚宏麗精雅,雍容華貴,講究色、形、味及營養,以清淡的口味和軟嫩的口感見長。
8.客家菜:
曬乾和醃漬的食品在客家菜中佔相當重要的地位,口味較重,「燒、香、熟、鹹、肥」為其特色。
9.上海菜:
最具國際化大都市的菜系,蒸調的菜餚以當地風味為主,濃油赤醬,滷汁醇厚,色澤紅亮,是主要特色。

除了中華美食之外,臺灣小吃更是獨步全球,種類多樣化,是臺灣人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飲食文化,舉凡蚵仔煎、虱目魚肚粥、炒米粉、大餅包小餅、萬巒豬腳、大腸蚵仔麵線、甜不辣、臺南擔仔麵、潤餅、燒仙草、筒仔米糕、花枝羹、東山鴨頭、肉圓、滷肉飯等,皆是臺灣風味獨特的名食小吃,價位便宜又好吃,一點也不遜色,又可以吃出該地的人文特色。


在臺灣,到處都可以吃到小吃,尤其是夜市,是臺灣非常特殊的文化,充斥琳瑯滿目的小吃美食,每個夜市都有不同的特色與風味。透過地方小吃,遊客可以更認識地方特產、文化與人文典故,為旅程增加不少豐富性的色彩。









台灣美食









台灣美食灣飲食堪稱世界各國料理齊放異彩的大融爐,從中華料理到異國餐飲,各式各樣餐廳,應有盡有。在臺灣,任何一個大城小鎮中,均可看見三步一小吃店,五步一大飯店,飲食相當方便。


中餐方面,餐廳種類囊括大江南北,包括北平、天津、山東等北方口味的餐廳,四川、湖南、江蘇、浙江、廣東、臺式等南方口味的餐廳。


其他各國料理,包括美式、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韓國、泰國、越南、印度等,幾乎全世界的美食均可在臺灣見到蹤影。國際知名速食餐廳或連鎖店也四處林立,例如麥當勞、肯德基、摩斯漢堡、星巴克等。


此外,臺灣尚有一些獨特飲食文化,例如素食、夜市小吃、改良式火鍋(例如藥膳鍋)、特色酒吧或啤酒屋等,饕客無論要淺嘗小酌或開懷暢飲都適宜。



*







中華美食

中華美食


臺灣菜:
臺灣四面臨海,向來漁產豐富,因此大部分的臺灣餐館都以海鮮為招牌。另外清粥配上饒有地方特色、一碟一碟的小菜,也非常出名。啖海鮮,嘗清粥小菜已經成為到臺灣觀光的首選體驗了。臺灣菜其實是以福州菜為基礎,加上部分日本料理的影響融合而成。今日臺灣菜的特色在於料理方法的精緻。味道清淡,也有不少以甜或酸調味的菜。不論蒸、煮、炒、炸,都別具風味,值得一嘗。其中還有較特別的客家菜,因為早期客家人到處遷徙,為了使糧食易於攜帶與長期保存,曬乾和醃漬在客家菜中佔相當重要的地位,客家主婦處理蘿蔔乾尤其有名。客家菜口味較重,也比較鹹,更重視香味,「客家小炒」足為代表。較有名的客家菜包括:梅乾扣肉、梅菜蹄膀、鹽焗雞、薑絲肥腸、炒毛肚、釀豆腐、福菜鴨等。


廣東料理:
廣東位於中國大陸的最南端,省會廣州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因為貿易活動繁盛,各種希奇的材料從海外進來,加上廣東人向來以懂得吃食自豪,所以幾百年來,粵菜一直馳名世界,歷久不衰。
粵菜的烹調方法不論煎、烤、炒、蒸、煮,都以手法細膩著稱,而所使用的食器更在中國各省菜式中以精緻聞名。另外,由於廣東人長久以來與西方菜式頗有接觸,所以能不斷地取擷西式料理的優點並加以改良進步。近年來,香港有名的廣東大廚先後被禮聘來臺,臺灣的粵菜水準已漸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前來臺灣觀光,千萬不能錯過一嘗粵菜的機會。


福建菜:
又稱閩菜。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加上丘陵眾多,以山珍海產聞名,烹調的口味以清淡、酸甜、不膩為主,著名菜色如花卷魷魚、一品鍋、清拌銀芽、燻河鰻、糟鴨、紅糟鰻魚、佛跳牆等。閩菜最常以酒糟入菜。酒糟就是老酒蒸煮殺菌後遺留的渣質,用它來調味佐菜,讓菜餚散發醇厚的香氣。福州飲食是閩菜的主流,應用海鮮及山珍,其味淡雅,偏於酸甜,其中魚丸、扁肉燕就是具有特色的傳統小吃。


四川料理:
近年來四川菜在海外崛起,幾乎成了中國菜的代言人,且被認為是中華料理中最具特色的一種。川菜最大的特徵,便是能以最普通的材料,做出最不尋常的美味。簡單的雞肉、青菜、豆腐等材料,經過川菜師傅的烹調以後,便成為截然不同的美味菜式。
川菜在調味上有其特殊的秘訣,在烹煮方法方面,不但花樣多,而且應用的範圍廣,所做出來的菜式,口味獨特,基本上有麻中帶辣的,有酸的,有甜的,有椒鹽的,都非常能夠促進食慾。而不同口味經過巧妙的混合,更可做出幾 10 種以上的複合口味。烹調方法以煸(炸後再煮)、燴(與高湯一起煮)為多,煎、拌、烤、炒、蒸等方法也很常見。
總而言之,川菜以獨特調理與口味著稱,如果有意來台灣大啖一頓,川菜是絕對不可錯過的。


北京料理:
北京為中國的古都,也是中原與邊疆文化交會融合的中心地。北平菜融合了清朝宮廷、回族和蒙古族食物的特色,不僅菜式特別,吃食的方法之多也令人目不暇給。
北京菜特別重視火候與切功。以清淡的口味和軟嫩的口感見長。烹調方法有爆、搨、烤、涮等,不一而足。而且北京菜對湯特別講究,使用大量的蔥、生薑、大蒜佐料烹煮,反映了北方人對生蔥及生大蒜的特別喜好。並且更不可錯過聞名久遠的北京烤鴨。


江浙菜:
江浙菜以上海菜為代表,其發源地包括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地方,因江湖環繞四周,盛產鮮蝦、蟹鰻之類,故烹調以海產魚類為主。菜重原湯原汁,無論燉、燜、蒸、炒、燒皆講究火喉,淡而不薄,酥炸排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味。著名菜色如東坡肉、雪菜百頁、紹興醉雞、腐乳肉、金華火腿、乾燒魚頭等。


湖南菜:
亦稱湘菜。地處長江中游,物質肥沃。味道重酸辣,芡大油重,講究入味,尤其擅長燻臘肉。「燻」是湖南菜處理肉類獨特的方式,口味濃厚,為湘菜的特徵;湘菜與川菜有一點共同的特點,那便是有不少菜,都使用大量紅椒,辣味十足。
烹調方式擅長燉、煨、炒、蒸、臘、煎、燜、燻。著名的菜色有富貴火腿、左宗棠雞、生菜蝦鬆、魚生湯、酥烤素方等。


 



 







台灣小吃







台灣碗粿灣小吃不但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能呈現出臺灣一般市民的生活與文化,因此,若想認識臺灣本土特色,藉由走訪各地夜市、品嚐美味小吃,是最迅速的方法。「就地取材」是各式小吃的特色,由於臺灣四面環海、漁獲豐富,因此「海鮮」經常是料理的主角之一,如蚵仔煎、生炒花枝、海鮮粥、魷魚羹、虱目魚湯等,鮮美的滋味,往往讓人吃得大呼過癮﹗








*

台灣小吃蚵仔煎、炒米粉、萬巒豬腳、筒仔米糕、滷肉飯

 

珍珠奶茶:
珍珠奶茶,粉圓大且軟Q者人稱其為「波霸奶茶」,起初是臺中地區商人以紅茶加入鮮奶與軟Q的粉圓,再予以混和調勻而成的飲料。由於它具有茶葉的香濃口感和粉圓的嚼勁,很快就受到臺灣民眾的熱烈歡迎,並且名氣遠播海外,許多國外華人街都可品嚐到這種濃醇的珍珠奶茶。

 

擔仔麵:
從臺南開始走紅的擔仔麵,小小的一碗麵由川燙過的油麵佐以些許豆芽菜及韭菜,淋上熬煮多時的擔仔麵便可上桌供人品嚐。若覺得配料不夠豐富,還可以加一顆滷蛋或貢丸提增口味。

 

蝦仁肉羹:
臺灣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有著豐富的漁獲海產,因此利用各種鮮味製作成小吃,成為民眾飲食文化的一部分﹔蝦仁肉羹便是夜市集裡普遍可見的美味小吃。蝦仁肉羹主要以蝦仁羹與少量肉羹一起烹煮而成,並加些太白粉水勾芡,使湯汁更為濃稠、更有咀嚼口感。而且品嚐蝦仁肉羹時,一定要加些烏醋提味,酸酸甜甜的湯汁與新鮮蝦仁羹、肉羹搭配會更加美味。

 

台灣小吃

 

蚵仔煎:
這是臺灣夜市裡相當普遍的一道小吃,新鮮的蚵仔是這道美味的重要元素,將蚵仔淋上調和太白粉與地瓜粉的粉漿,加上蛋、青菜下平底鍋以大火油煎,食用時再淋上特調的酸甜醬汁,味道香郁令人垂涎。

 

肉粽:
這種以粽葉包入糯米、香菇、花生、蛋黃、豬肉等佐料,口味帶有淡淡竹葉香的肉粽,原本只有端午節才吃得到,現在幾乎每個夜市都有攤位販賣,它是一般民眾宵夜點心的最佳選擇。

 

臭豆腐:
越臭越好吃的料理,只有臭豆腐!許多人對臭味撲鼻的豆腐往往不敢嘗試,但是一旦入口淺嚐後,便難忘其特殊滋味。搭配酸甜泡菜一同食用,就可嚐到外皮酥脆、內部組織蓬鬆的特殊口感。

 

肉圓:
臺灣肉圓以彰化和新竹兩地最為出名,其中彰化肉圓是以油炸的方式﹔新竹肉圓則是以蒸的方式處理,口感上有所差別,遊客可依自己喜愛口味選擇品嚐。肉圓的外皮是以地瓜粉、在來粉、太白粉加水調和成的米糊,內餡包入豬肉、香菇、筍乾等食材,吃起來外皮Q韌、內餡香醇,有咀嚼的樂趣。

 

棺材板:
臺南當地知名的特色美食,光是菜名就令人覺得十分特別,其實棺材板只是將吐司中間挖空,填入雞肉、雞肝、蝦仁、紅蘿蔔、馬鈴薯、牛奶等配料,再以吐司蓋起,這道小吃需趁熱切塊品嚐。

 

潤餅捲:
潤餅捲的餡料相當豐富,包括燙熱的高麗菜、豆芽和蛋絲、紅槽肉、花生粉、糖粉等,以薄薄的春捲皮包成圓柱狀即可,溫熱口感爽脆美味,是個相當受到歡迎的臺灣夜市小吃。

 

蚵仔麵線:
小小一碗看似貌不驚人的蚵仔麵線,卻是夜市裡不可或缺的小吃美食,好吃與否的關鍵在於蚵仔的新鮮度和麵線的Q勁。利用紅麵線不易爛的特性加高湯煮後再勾芡,放入以川燙過的新鮮蚵仔和滷過的大腸,食用時淋上烏醋、特調醬料等,最後灑些香菜提味便可盡興享用。

 

台灣小吃

 

割包:
割包原本是尾牙(農曆12月16日)時才吃的小點心,如今已在臺灣夜市普遍吃得到。割包的外型宛如中式漢堡,白皙、鬆軟如包子一般,趁熱夾進而入口即化的豬肉和酸菜、再撒上花生粉與香菜,氣味芬芳、口感絕佳。

 

剉冰:
一般所謂的剉冰,多指以刨冰機剉出的碎冰,加上綠豆、紅豆、粉圓、芋頭、愛玉等可隨意選擇的配料後,再淋上糖水的冰品,在夏天食用相當沁涼舒暢。不過,相當懂得吃的臺灣人,陸續開發出許多新的台式冰品,如利用水果製成的芒果冰、草莓冰等季節性冰品,不僅清涼消暑又富有創意。


蔥油餅:
蔥油餅的由來,早期農業社會幾乎家家戶戶都務農,蔥油餅就是作田的農夫最好的點心之一,由於蔥在作農的鄉下地方是隨手可得的農作物,農人除三餐之外在田裡耕田之餘的休息時間就是吃著親愛的老婆所作的蔥油餅當點心了,目前臺灣最出名的蔥油餅是"三星蔥油餅",因為三星的土質呈弱酸性,無工廠汙染、日夜溫差大,蔥愛濕卻又不耐水,三星表土底下都是石頭,空隙大、利排水,青蔥生長緩慢,出產品質佳,葉肉厚、蔥白長、纖維少的三星青蔥。以三星青蔥做成的蔥油餅,可以吃出蔥的鮮甜,沒有嗆味,更可以吃到麵粉香。



 











地方特產









糕餅


臺灣除了五花八門的美食小吃外,還有各式各樣美味獨特的糕餅、名點,到臺灣旅遊一定非吃不可。除了現買現吃外,店家還備有各種精緻禮盒包裝,方便觀光客將臺灣名產帶回國贈送親朋好友,一起分享這些屬於臺灣特產的美味。



*









茶葉

品茗


臺灣素有「茶葉王國」之美稱,地形、氣候皆適宜茶葉生長,所生產的茶葉質量俱佳。在臺灣可以買到的茶葉品項眾多,其中以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白毫烏龍茶和鐵觀音為臺灣茶葉四大主流,可以作為選購時的參考。


在臺灣的百貨公司、購物中心、茶莊都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茶具。如果想要有更多元化的選擇,感受陶藝文化,不妨到有「臺灣景德鎮」之稱的新北市鶯歌區選購。鶯歌尖山埔路整條商店街將陶瓷文化以主題形象完整展現,店家展售的茶具包羅萬象,是買茶具及觀光的好去處。各大百貨公司及超市都設有茶葉專櫃,因此購買各式品種的茶葉十分方便。此外,以便利性為訴求的茶包,是品味茶香更簡單的方法。



*









貢糖

貢糖


關於「貢糖」名字的由來,傳說之一為此種糖點曾拿來當作古代民間朝聖的御膳貢品,而以「貢」為名;其二則因貢糖是以槌擊製作而成,故使用閩南語「槌擊」發音的「摃」作為稱呼。


臺灣以金門貢糖最為著名,由於金門空氣新鮮,水質冰冽清爽,加上島風強勁、土壤乾沃,生產的花生粒小紮實,味道香濃。經過搥打後的碎花生,加入麥芽糖,再透過拉酥、切割等手法,即成了香酥可口的「貢糖」,成為旅遊金門必買的最佳伴手禮品。



*









鳳梨酥

鳳梨酥


早期臺灣農業時代,鳳梨在外銷市場排行第二位,加工製造成鳳梨罐頭、飲料及果醬頗負盛名。經過糕點師傅多次嚐試,終於克服鳳梨纖維粗硬不宜直接製為糕點的瓶頸,並加入「冬瓜」做為絕佳的搭配。再加上天然奶油製成的香濃酥皮完整包裹鳳梨冬瓜醬,「鳳梨酥」因而定名,成為臺灣非常受歡迎的點心小品。



*



















酒品

馬祖酒廠


位於南投埔里西方的愛蘭台地,水質清澈甘甜,其由糯米、蓬萊米、小麥等原料釀製而成的紹興酒,酒液色澤金黃、滋味甘甜。


高溫、乾燥、無污染的金門,極適合高粱生長,加上水質極佳,所生產的高粱酒風味獨特、清香純正。


馬祖使用甘美清冽的泉水,所釀出的佳釀盛名遠播,尤其以大麴、高粱、陳年老酒最為得名。酒色如紅寶石的馬祖老酒,不僅可以飲用,還能入菜,用途廣泛。


*

米粉



相傳米粉最早由福建流傳至臺灣,現今以「新竹米粉」及「楓坑米粉」最為有名。由於新竹當地日照充足,風力強勁,符合了製作米粉最重要的環境要素,因此製作的米粉非常有彈性,水煮過後不易軟爛。而彰化縣的楓坑米粉則是因為當地村民世代皆以製作米粉為業,有著百年的歷史背景。後來當地許多村民向外發展,相繼遷徙至更為繁華的埔里,因而也帶動了埔里米粉的名氣。


「新竹米粉」與「楓坑米粉」最大的差異在於最後的製造步驟。新竹米粉是蒸煮再施以風乾完成,較能保留米粉原本的米香,而楓坑米粉則是為了增加彈性,以水煮再風乾的方式作為收尾,兩者口感不分軒輊,同樣令人唾涎。


*

麻糬

麻糬


麻糬在早期臺灣社會稱作「豆糬」,後來因為日本殖民時期受到和菓子等日式點心的影響,人們便將「豆糬」改稱為「麻糬」。麻糬是臺灣原住民與客家文化具代表性的佳餚之一。「杜侖」,為阿美族人所製作的粟米糬,香軟並富有彈性,不加任何餡料是其特色。


而近年來聞名遐邇的花蓮曾姓麻糬則是將客家麻糬發揚光大的重要代表,早期曾老先生由西部地區遷徙至花蓮,以沿途販賣麻糬維生,堅守客家傳統,手工磨製糯米並將壓乾後的「糯粄」反覆拋摔搓揉,使得糬皮棉密柔軟,具有彈性且不沾黏牙齒,內餡則紮實富有口感,逐漸受到當地人喜愛,成為花蓮的特產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