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山大佛
(本篇資料為彰化八卦山大佛風景協會版權所有!)
八卦山大佛
地 址:彰化縣彰化市八卦路8-1號
民國四十五年一月首任彰化縣長陳錫卿先生為整建八卦山風景區發起倡議建造遠東地區最巨大之佛像以壯美景。隨即發動當時縣商會理事長王裕芳、彰化市善化佛堂堂主世溪松及信士陳許碧梧等組成『八卦山大佛建造促進委員會』並向彰化縣政府申請租用南郭段三十地號公有土地,且擇定八卦山上原日據時代『北白川宮紀念碑』原地為建造大佛像之吉址。 八卦山大佛黑身如來譽稱亞洲第一大佛,佛高約 (連臺座) 七丈二尺,大佛法腹內部分為六層,以八相成道分層 塑造佛傳故事,也是彰化市特有的地標,法相尊嚴,以供遊人參觀膜拜。
八卦山大佛風景協會
於民國49年成立至今主要宗旨為配合政府發展觀光事業之政策而發起興建台灣八大勝景之一八卦山大佛及亞洲最大佛殿大佛寺、協會目前的工作是八卦山風景區宗教園區周邊建設、維護與綠美化工作,這些工程完全是由協會董監事發動各界善信捐款而成未受地方政府支援。
八卦山的故事
八卦山原名「 寮望山(或作望寮山)」,又名定軍山,清乾隆年間文獻上已出現「八卦山」的名稱。 清嘉慶3年(西元1798年)知縣胡應魁氏鑒於山形似八卦故更名為『八卦山』。登臨山上可俯瞰市區及彰化平原。光緒3年(西元1895年)日軍侵台,我軍民奮戰不屈曾於八卦山與日軍作殊死戰狀烈犧牲者甚眾。 八卦山海拔100公尺林木青翠景色怡人昔為全台八景之一。
建造沿革
八卦山大佛啟建於民國45年,50年建造完成,以鋼筋水泥塑造,自蓮花座起總高度約24公尺,由於建造手工細膩現已列為歷史建築。
佛像內分六層,第一層佛堂恭奉釋迦牟尼佛祖以度化眾生與佛結緣,第二層起塑造陳列佛陀典故:佛陀誕生、削髮出家、獼猴獻果、魔女誘惑、佛陀說法、佛陀涅盤等六幕,造型精緻典雅,以考究文史典故之方法,將佛陀證道傳奇的一生,以鉅細靡遺地訴說佛法之奧妙與偉大之地方。

大佛像各長度如下:
項目 | 部位 | 長度 | 項目 | 部位 | 長度 |
1 | 身長 | 72台尺 | 6 | 鼻長 | 5台尺 |
2 | 蓮花座 | 14台尺 | 7 | 口長 | 5台尺9寸4分 |
3 | 胸圍 | 40台尺7分寸 | 8 | 眼長 | 3台尺7寸6分 |
4 | 肩寬 | 26台尺4分寸 | 9 | 指長 | 5台尺3寸 |
5 | 耳寬 | 10台尺5寸二分 | 10 | 佛掌 | 11台尺 |
佛陀誕生
釋迦牟尼佛降生於公元前623年,他的父親名叫淨飯,是伽毗羅鮇衛國的國王,非常英明仁慈,母親摩那夫人,是拘利國的公主,為人十分賢慧。她45歲的時候,懷孕太子,已滿足了十個月,便在歸寧途中,距離國都約五英里的藍毗尼園,誕生了太子。
傳說太子能周行七步,腳踏之處,現出七朵蓮花;且舉目四顧,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自語:「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當時天上飄落香花,還有九龍吐水為太子沐浴。
削髮出家
悉達多王子見這裡山林繁茂,寂靜無嘩,心中歡喜,便命車匿馬回宮,車匿不肯,涕泣相勸道: 「王子生長宮中,安享尊榮,今到山林,伴隨荊棘蟲獸,怎經得住這諸多苦患險難呢?」
王子回答說: 「你不必多言,須知我在宮中,雖然免有形的荊棘蟲獸,卻不能免無形的荊棘蟲獸,我現在正欲解除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實的安樂。」
這時,來了一個獵人,身著袈裟,王子就以身上的華麗服飾相換,完全成了僧人形象。馬夫車匿見此情形,知不能挽回,只好牽馬拜辭,尋路回宮。
彌猴獻果
釋迦牟尼一日坐在尼連禪河邊菩提樹下靜思,一隻獼猴手捧蜜果,一頭大象鼻卷竹筒甘泉悄悄跪扶於前,佛祖問其故,獼猴答:「我原居住在山麓中,有親眷數百,每日攀樹摘果,但王子遊獵射殺我輩,夥伴盡皆喪身,我幸攀樹枝蕩過溪流而免。今剩一生身,求佛祖救度。大象也說:我所居住處附近有一惡人,對我象群十分兇狠,陷阱捕捉,刀箭殺傷,我為避災禍逃匿於此,幸遇佛祖,祈福庇護。
釋迦牟尼對獼猴說:「傷生害命釋佛門第一大戒,濫施強暴的人終將受懲,你們欲要解脫苦厄,須經修磨練」。遂與象猴同飲甘泉,分食蜜果,象猴大喜,叩拜佛祖,投入尼連禪河,溺水而死,待轉世為人,再出家修行,以求解脫。今河畔林中,佛度象猴處,仍有遺跡可尋。
魔女誘惑

釋迦牟尼即將成佛,祥光上沖死亡與欲念之魔的魔宮,魔王波旬想阻撓他成佛果。便命令三個魔女前去蠱惑他。
三魔女一名特利悉娜(愛欲),一名羅諦(樂欲),一名羅伽(貪欲),她們盛裝嚴飾,凌波微步來到釋迦牟尼身前,殷勤獻媚,但釋迦牟尼深心寂定,視而不見,猶如蓮花出汙泥而不染。
三個魔女不肯死心,竭盡種種妖嬈之術態,把所有怪相表演完了,釋迦牟尼訓誡道:「你們形體雖好,心不端,好比精美的琉璃瓶滿貯糞移,不自知恥,還敢來誑惑人嗎?」他又使大神通力加持三魔女(即授之以不淨觀法門),使得她們照見自身惡態,只見骷顱骨節,皮包筋纏,膿曩涕唾,屎尿貯滿,醜狀鄙移,魔女看後,意念一轉,羞恥慚愧,匍匐而遁。
佛陀說法
佛陀成道後,就開始說法濟度眾生的工作。最初,到鹿野苑教化橋陳如等五人,他們聽佛得道後,就成為五比丘。
接著,佛陀獨自到伽耶山上,度化三伽葉兄弟,三伽葉是拜火教的領袖,大哥名優樓頻螺,有五百徒眾,二弟名伽耶迦葉,有二百五十徒眾,三弟名那提迦葉,也有二百五十徒眾,和共一千個徒眾集體來出家,大大提高了佛陀的聲望。
佛陀到摩竭陀國去,頻婆沙羅王恭敬迎接,虔敬皈依,並且建築了竹林精舍,獻給佛陀與比丘們,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也是在古印度南方說法的根據地。
佛陀在竹林精舍說法,王舍城內的著名異教徒,舍利佛和目健連,也因崇拜佛陀所說的緣起真理,聯合他的徒眾二百人,跟佛出家。舍利弗智慧第一,目健連神通第一,成為佛陀轉法輪的助手。
佛陀涅盤
佛陀說法45年,足跡踏遍了恆河兩岸。到了80歲那年,在毗舍離的大林精舍,佛陀身體染了疾病,已自知將在三個月內涅盤。
又漸漸向前走,經過每一村落,便利修行時間,向村民說法。在波婆村接受金工(金屬鐵匠)名純陀的最後供養。病勢加重,於是復步行到拘尸那拉城外的婆羅雙樹林,佛陀就選擇在婆羅雙樹間之處,作他入滅的地方。
佛對阿難陀等說:「別難過,信任自己,緊握真理明證,在真理中求解脫。」阿難陀三次請佛往世,佛陀回答:「萬法自性仍歸於滅,人人有真理中求解脫。」阿難陀和眾弟子在佛陀身旁默默流淚,就在這年(公元前543年)的5月月圓夜半,從容安靜的涅盤了。
宗教園區
八卦山大佛啟建於民國50年代,以鋼筋水泥塑造而成,自蓮花座起總高度約24公尺,內共有5層,第一層現為佛堂供有諸天佛菩薩每日信徒雲踴香火旺盛,二樓起各塑有釋迦牟尼佛成佛故事,由於建造手工細膩現已列為歷史建築。 大佛起造人及管理人是財團法人彰化八卦山大佛風景協會,該會為一民間組織是一群具有宗教信仰、為發展彰化縣觀光事業及發願開闢中部地區宗教勝地的地方士紳組織而成。 此時的八卦山大佛風景區已不是昔日髒亂且攤販肆虐之景,週休二日建議您不彷安排一日遊或二日遊來彰化八卦山大佛享受一趟心靈知性之旅。 您想更瞭解八卦山大佛的故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