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從台東往花蓮方向,沿台9號省道北上,約276公里處左轉上坡,但此口較不明顯,建議仍從275.3公里處,左轉上坡較佳。


兩個石柱度分別為5.75公尺及3.99公尺,立在高處正好可以看到紅葉溪谷,視野遼闊。傳說中阿美族人在蓋房子時,必須圍繞著基地一起唱祖先留下的祈禱詞,如果有人唱錯,就會被大風颳走,所有的東西都會變成石頭,而掃叭石柱就是兩位唱錯祈禱詞的族人變成的。

另外還有其他的傳說。「掃叭」是阿美族話「木板」的意思,根據阿美族人的傳說,大約數百年前,有一群阿美族人來到舞鶴台地開墾,突然遇到暴風雨來襲,於是趕緊撿起附近的木板來遮雨,後來就將此地命名為「掃叭」。



舞鶴台地是東部地區少數幾處具有紅土化的台地,舞鶴台地是由紅葉溪形成的沖積扇,可能部分由秀姑巒溪堆積。紅葉溪沖積扇是堆積在中央山脈側,因中央山脈的抬升而隆起成為台地地形(圖3-26,也因為年代較老(碳十四定年>50,000年),台地表面風化產生紅土化。


 


 


 


 


舞鶴觀光茶園/掃叭石柱/北回歸線標誌



舞鶴觀光茶園/掃叭石柱/北回歸線標誌

舞鶴觀光茶園
從花蓮沿台9線往南走,車程約一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舞鶴台地。 舞鶴台地位在花蓮縣瑞穗鄉,以茶園遍布的茶鄉景致而聞名,到此地來,喝天鶴茶、吃茶羊羹、茶糖、茶葉臘肉是一定不可錯過的事。吃飽喝足,拐個彎兒可去看舞鶴石柱,參觀北回歸線標塔!


舞鶴掃叭石柱
被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的舞鶴掃叭石柱,位於瑞穗鄉舞鶴台地,是阿美族聖地,也是重要的台灣史前文化遺蹟。二支巨大石柱擎立於曠野之中,尤見其高挺不拔的原始氣質。由於該處地勢高亢,可遠眺秀姑巒溪河谷與對岸的山巒,景致優美,在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的修建整理下,現已整理為石柱公園,成為瑞穗鄉一處人文勝地 。


北回歸線標誌
北回歸線橫貫台灣嘉義縣與花蓮縣,二縣為標示北回歸線的通過而立碑紀念,共設有三座標塔,分別位於嘉義縣水上鄉、花蓮縣瑞穗鄉及豐濱鄉。位於花蓮瑞穗鄉舞鶴村的北回歸線座標塔建於西元1933年,白色八爪造型的北回歸線標誌,造形優美,高聳的標幟碑自遠處可見,週邊植遍花木,目前已闢建成小型公園,往來遊客多在此稍事停留觀賞並攝影留念。


每年夏至正午,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地就可看到「立竿不見影」的天文奇景,也就是,大家站在陽光下,會完全沒有影子,每年的夏至日歡迎大家一起來體驗「立竿不見影」的天文奇景。





舞鶴石柱




舞鶴茶園




北回歸線標誌塔

*********************************************


舞鶴掃叭石柱

 

被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的舞鶴掃叭石柱,位於瑞穗鄉舞鶴台地,是阿美族聖地,也是重要的台灣史前文化遺蹟。二支巨大石柱擎立於曠野之中,尤見其高挺不拔的原始氣質。


由於該處地勢高亢,可遠眺秀姑巒溪河谷與對岸的山巒,景緻優美,在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的修建整理下,現已整理為石柱公園,成為瑞穗鄉一處人文勝地 。


****************************************************


北回歸線合計經過北半球1 6個國家,其中並經過海峽兩岸的臺灣、廣東、廣西暨雲南4個省分。


全球目前共建有北回歸線標誌碑十餘座,均在海峽兩岸,或許是華人對於北回歸線重視之故。





花蓮縣瑞穗鄉的北回歸線標塔,設立於1933(日昭和八年)七月,是全台第二座北回歸線標(第一座在嘉義)。此建築本身標高不含基礎底盤約5.5公尺 ,上有雙箭頭的指標指示北回歸線的走向。盤座上標有子午線,斜面上則有「北回歸線標」的字樣。在北回歸線標旁另設有一地球儀,以顯示本區之地理位置。舊時為各地前來遊玩的重要據點,到瑞穗溫泉遊覽的團體或個人總免不了在此拍照留念。


 




 


1981年時,因東線鐵路拓寬,瑞穗鄉的北回歸線標塔才遷移到舞鶴台地上台9號省道路旁的現址。


*******************************

 


關於掃叭石柱的來源,有多則神話傳說。



1. 獵人詛咒傳說
   相傳有二神「加苦望也」與「怕駕祿」(又名『不帶夏』)從天而降舞鶴高原,後來生了一男一女,男名斯羅者,女名遼較,為今阿美族始祖。某日有來自觀音山之獵者至舞鶴高原行獵,見二神家中家畜甚多,遂要求贈予家畜,但二神堅不允許,因而觸怒獵者,以巫術喚來狂風暴雨將神屋吹倒沖流殆盡,僅存兩支門柱,日久化為石柱,即為今日所見。
2.阿美始祖傳說
遠古時代,Kiwit氏族住在南方海岸,可能是台東一帶,某日,發生強烈的大地震,附近各地蘆舍多毀,海水倒灌,社眾多遭滅頂之禍,所幸有一對兄妹,其兄名Nakao,妹名Sera,駕一葉小船,向北漂流,最後漂至奇美北方的拉瓦山上,海水漸退現出荒涼之山地與平原,二人合力搭蓋茅房,種植食糧,安居下來,後來為繁殖子孫,就結為夫妻,兩人婚後生兩子;長子 Caiao-Panahay、次子Kagomalan、三子Komod。俟海水退了,大地復始,他們兄弟開始下山,各自尋找耕地;為使子孫辨認祖先淵源,各作標幟攜帶下山,Calao造船錨,Kagomalan製梯子(被認為是太巴塱之祖),Komod編筏舟(薄薄社之祖)。Kiwit氏族的始祖為Calao自拉瓦山下山向南移,初居Lahtar(奇美社東方高台地),不久又向西沿秀姑巒溪而到掃叭,於此搭蓋房舍,不過他年老時以土質貧瘠,作物歉收,遂又率族人遷返Lahtar。他離開掃叭時,房舍仍留在那兒,後來,變成現在的舞鶴巨石。
3.木板諧音傳說
掃叭石柱位於舞鶴台地上,傳說是阿美族先祖遺跡,因「掃叭」為阿美族語「木板」之意。 傳說大約在數百年前,有一群阿美族人在此開墾,忽然傾盆大雨來襲,大夥兒入工寮避雨,因地面泥濘,便撿拾木板舖地,代桌進食,遂以「木板」稱之。
4.化木為石傳說
從前有一位名叫巴的嗯的女性祖先,帶著族人由台東市的阿拉巴奈(豐裡里)到打馬煙(瑞北)尋找安居之地,因不適應,決定再返台東,途經舞鶴時,有人提議留下來,族人出現不同意見,一部分的人跟著巴的嗯回台東,一部分人跟著吉哼哼及米拉馬善這對夫婦留下來。


◆由掃叭石柱望向中央山脈。
留下來的人在吉哼哼帶領下,砍了大樹當支柱要蓋房子,根據祖先的交代,蓋房子立柱礎時一定要唱祈禱歌,立第一根木柱時,大夥兒同心合力,邊唱著祈禱歌邊工作,很快就立起第一根立柱;接著,眾人又合力扶起第二根木柱準備豎起來,誰知竟有許多人唱錯祖先交代的歌詞,祖先十分生氣,當下烏雲密佈,暗無天日,砂塵蔽天,等到大地恢復平靜,族人發現所有吃的、用的、桌椅、杯盤......,全部都變成石頭,連兩根木柱也變成石柱。


因蓋不成房子,吉哼哼覺得很丟臉,覺得自己根本不是個優秀的領袖,羞愧之餘,不告而別,跑到山裏頭瀑布下石洞內躲起來,沒想到一次大水把他沖到海裏溺死了。
失去丈夫的妻子米拉馬善傷心欲絕,忍無可忍之餘決定將心中的不愉快發洩出來。她站在兩支石柱中間向族人表示:我現在要自埋了,我將面對東方太陽證明,等我看不到時(亦整個身體都被埋入土中時)天空會閃電,表示我將召來大雨,造成大水,如果有打雷就表示是我和我丈夫見面了。

話才說完,米拉馬善就用力往地上跺一次腳,身體膝蓋以下已陷在土裏,連跺七次腳後,整個身體都已埋在土裏。這時果然天空出現了閃電,並且開始下大雨。這時,族人們正感驚慌難安,突然聽見宛如吉哼哼的怒斥聲夾著雷聲出現了,吉哼哼的話意好像在阻止米拉馬善召來大水,沒多久雨就停了。直到今日,阿美族人仍相信下雨後或閃電後出現雷聲的話,表示大雨不久就會停了。

話說族人看見米拉馬善那麼壯烈的追隨丈夫吉哼哼而去,心生恐懼,不想久留,便各自散去;雖有人也想就地定居,但是說也奇怪,在那裏住沒多久就死了,從此再也沒人住過,只剩兩支石柱逐漸風化......

傳說禁忌
目前,族人們把掃叭石柱當做神聖的地方,不容侵犯,一草一木一石都不可擅動,路過時會停下來倒一杯酒在地上,表示祭拜祖先祖靈。而習俗中他們也不單獨前往,大都是幾個人約好一起去,祭杯酒,表達晚輩的心意。(鶴岡村黃光讓頭目口述)

掃叭石柱在老一輩阿美族人心中不僅是神聖之地,也是神秘之地。根據鶴岡村幾位阿美族老人口述表示,明治初年時,日本考古學者要把石柱運回日本收藏,日本人經老一輩族人指點,也要求所僱請來搬運的族人要唱祈禱歌,奇怪的是,明明在搬運前才練唱過,等到大夥兒動手搬移時,竟然就有許多人忘了歌詞,於是那支石柱只移動了不到 五十公尺 就一動也不動的躺在原地,日本學者只好放棄把石柱運回日本的念頭。據說那支石柱就是較短的那支。












新光兆豐休閒農場
  
新光兆豐休閒農場 佔地廣達726公頃,是一個結合了農、林、畜牧、景觀、鳥園、住宿及溫泉SPA等大型的觀光農場。座落於風景秀麗花東縱谷內的新光兆豐休閒農場除了擁有先天豐富的景觀及開闊的視野外,更精心設計採用富麗的歐式宮廷花園特色建築,讓您一走進這裡,立即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氣息;農場內規劃有許多不同的主題區,如森林遊樂區、農業體驗區、可愛動物園區、水生植物生態區、溫泉SPA區 .... 等等,另外荷蘭村及玫瑰園住宿區小木屋更提供了遊客最佳的住宿場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