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鼓山,與慈濟佛光山中台山靈鳩山


並稱台灣佛教五大山頭



法鼓山

  ...更多關於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圖片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

張採薇(俗名)
出生 : 1931年1月22日(1931-01-22)


中華民國江蘇省南通縣



身故 : 2009年2月3日 (78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縣金山鄉


*******************************




果東法師 -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法鼓山山徽:整幅圖形勾勒出佛陀法輪時的手勢,名為說法印,示意眾生諸般纏綑已獲消解。山徽左側為山形,右側則似一人打坐。


 


台北縣金山鄉三界村7鄰半嶺14-5號(新北市金山區)


 


 




                                                             法鼓山線上導覽地圖


 


                                                                 法鼓山- YouTube


 


                                               法鼓山 步道導覽圖      點選看大圖


 



法鼓」一詞,佛典中有多處提及。如《妙法蓮華經》云:「惟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擊於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及大法雨,度無量眾生,我等咸歸請,當演深遠音。」所謂「擊大法鼓」,就是敲響佛法淨化心靈的鼓聲,使人心獲得安樂與平靜。由於法鼓山的地理形貌,猶如一個縱臥的大鼓,故引經典之喻,取其似鼓之形,「法鼓山」之名遂由此而得也。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創建者為聖嚴法師現任方丈為果東法師。


                                                  法鼓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鼓山的前身是東初老人創建的「農禪寺」與「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籌建於1971年,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於1975年定名為「農禪寺」。當時,東初老人致力於推動台灣佛教文化、培養佛教人才,每年並舉辦冬令救濟活動。


1977年聖嚴法師接任中華佛教文化館與農禪寺住持,除承繼東初老人之志業之外,更將佛法轉化為大眾能夠理解、接受與運用的觀念及其修行法門,並接著進行推廣工作。隨後,由於農禪寺與中華佛學研究所信眾與學生與日俱增,遂於1989年因緣購得今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的一塊土地,聖嚴法師將之命名為「法鼓山」,故以「法鼓山」為名之團體於焉成立。


***************************************************



法鼓山


「法鼓山」位於新北市金山區三界村,座落在北部濱海公路與陽金公路交會的一處山坡上,三面環山,雙溪交抱,正面千峰來朝,遙迎翡翠海灣,風光明媚,鳥語花香。坐北向南,左有高崗聳立,如古鐘懸空;俯瞰本山地形,則似巨鼓縱臥。在這裡,聖嚴法師集合了十方善信功德,建設一個整合教育、修行、文化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法鼓山」這塊土地與佛法有不可思議的因緣,從山的地理形貌而言,左似青龍昂首右如白虎低頭;左視高崗如古鍾懸空,俯瞰整塊地則向縱臥兩山之間的大鼓;從地名上看,此地屬金山鄉『三界』村,在此處撞鐘擊鼓,其聲可響徹三界村,象徵法輪常轉、超越三界。


******************************************************************************





***********************************************************

 照片來源 :
 2011/11/04法鼓山

 


 


 








這是祈願觀音池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