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藏經」清朝康熙年間製作佛書,使用黃金5千兩,
價值不斐,其中7百多尊佛像當中,也有財神爺,外傳
看過經文,會有七世福報,能夠發財。
龍藏-院藏大藏經展
參觀網站 ( 連結故宮 ! ) |
|
《龍藏經》,為藏文大藏經中的甘珠爾部,內容計有秘密、般若、寶積、華嚴、諸經、戒律等六大部,共收1057種經典,總集釋迦牟尼之教法、律典之藏譯本。由於本法典係為清孝莊皇太后決策、聖祖康熙帝支持下修造,完竣後在總集宮廷收藏的藝術譜錄《秘殿珠林初編》中稱為《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簡稱為《龍藏經》,為清朝第一部泥金寫本藏文甘珠爾經,亦是唯一以龍為名之大藏經佛典。《龍藏經》製作極為精美,現典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孝莊皇后於宮廷庫房中發現一部於明代抄寫之甘珠爾(即藏文大藏經),見其因年久而破損不堪,然出於自身對佛教的虔誠信仰,以懿旨命康熙帝遣人重新繕抄。抄製工程直至康熙八年(1669年)完竣,並由皇帝賜其名為《龍藏經》。
*************************************
《龍藏經》全名為《景印康熙間內府泥金寫本龍藏經》,是清朝第一部泥金(亦稱描金,即用金箔和膠水研磨製成金色漆料,塗描於器物之上)寫本藏文甘珠爾經,由康熙奉祖母孝莊太皇太后懿旨派員製作,動員僧眾171名,蒐集1100部佛教經典,一套泥金《龍藏經》共108函,5萬多葉經文,總共動用了飛金(一種極薄金箔)3萬8265塊才製作完成,康熙8年完工,迄今超過340年歷史。
成品的泥金成色飽滿,藏文書寫端正,造像華麗莊嚴,裝幀考究精美,極富皇家氣派。相傳能夠親眼看見《龍藏經》的人,可以獲得七世福報。今年1月該書已經由故宮出版復刻版,一套188萬。
****************************************
龍藏經-經文之部內頁複製完成品示意圖
楊桂華╱台北報導】估價逾一百六十億元、目前世上僅存最早的宮廷版藏文《龍藏經》昨首度曝光。典藏該藏傳佛教珍貴文物的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曼麗表示,《龍藏經》共有一百零八套、十萬頁,用五千兩黃金書寫而成,至今已有三百三十九年歷史。故宮將出版一百一十一套附加中文翻譯的《龍藏經》套書,預定三年後問世,售價高達一百二十萬元;《龍藏經》真本則預定三月二十日公開展示。
估動用30名喇嘛
被視為故宮鎮院之寶的《龍藏經》於康熙八年(西元一六六九年)製作完成,自故宮一九六五年在台復館以來從未展出。故宮圖書文獻處編纂胡進杉昨表示,《龍藏經》全文以藏文寫成,收錄佛教經典全集《大藏經》(彙整一千一百部佛教經典),有所有經典盡藏於此的意思,但因這部經典是天子所有,而「龍」是皇帝的尊稱,因此被賜名為《龍藏經》。
胡進杉指,康熙皇帝命人抄錄《龍藏經》是在祖母博爾濟去特氏(即電視劇中所指的「大玉兒」)鼓勵下,為求國泰民安,請人用金粉製成的「泥金」重抄明代《大藏經》;以一名精擅藏文書法的喇嘛,每天抄寫四頁經文的速度計算,要抄完十萬頁,約需七十五年時間,而從經文的字跡來看,推估有近三十名喇嘛接力完成這部鉅作。故宮昨首度將《龍藏經》公開給媒體參觀。
染料加羊腦調色
胡進杉說,《龍藏經》製作過程歷經紙質加厚、染色、磨光、塗黑加蠟和用泥金書寫五個步驟,染料中還需加入羊腦調色,最後才能染出所需的磁青色。一百零八套經書、每套都有四片護經板保護,護經板上還鑲滿各色珠寶,總計四百三十二片護經板用了一萬四千顆寶石,使每套經典重達五十公斤,需要兩個壯漢才抬得動。
胡進杉說,以國際拍賣巿場行情推算,《龍藏經》一張紙約值一萬美元,總價即高達五億美元,折合台幣超過一百六十一億元。
稀世珍寶《龍藏經》
完成時間:康熙八年(西元1669年)製作完成,至今有339年歷史
重要性:蒐集1100部佛教經典寫成《大藏經》,為目前世上最早一套出自宮廷的藏文《大藏經》,由於是天子之寶所以用龍字,稱《龍藏經》
內容:共108套、10萬頁
展期:預定3月20日首度展出
價值:估計超過5億美元,折合台幣161億元以上
特色:
.製作過程:包括紙質加厚、染色、磨光、塗黑上蠟、用泥金書寫五道程序
.特殊材料:宣紙染成磁青色的過程中,將羊腦加入染料,使染料呈現最適當的顏色和濃稠度,作用類似油畫中調色用的油
.做工費時:推估至少需75年、近30名喇嘛以接力方式,用5000兩黃金書寫而成
資料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
【彩繪圖像】
每函繪有7尊造型各異的諸佛菩薩護法等尊像,全函756尊。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藏傳佛教為佛教的一大重要支派,其「法寶」藏文大藏經,不僅保存佛教的義理與儀軌,更是藏族歷代大德的智慧結晶。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所典藏的清康熙朝泥金藏文寫本《龍藏經》,是現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中國歷代宮廷所製作的藏文大藏經,不但製作極為精美,全藏更收集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顯密經典約1100部,在各種版本的<甘珠爾>中是最多的一種。
【緣起】
康熙皇帝是開創康雍乾盛世的英主,八歲即位,平定三藩之亂,完成全國統一,奠定清朝三百年的的基業,文治武功超邁前代,史稱「康熙大帝」。康熙皇帝能有如是成就,多賴其祖母孝莊太皇太后輔教導之功。孝莊太皇太后不只是位賢后,亦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某次於庫房,發現有一部明代抄寫的藏文<甘珠爾>,年久破損,覺得很可惜,於是命康熙皇帝撥款派人用泥金重抄一部,願佛祖之慈悲廣佈人間,以期國泰民安。康熙八年(1669)抄製完峻,康熙皇帝賜名《龍藏經》,並奉太皇太后懿旨作序述說緣起。
◎龍藏經-經文之部內頁複製完成品示意圖
【價值】
本藏共計108函,象徵對治眾生的108種煩惱,每函經葉三百葉至五百葉不等,每葉正反兩面以上好泥金用藏文楷書抄寫經文,經葉依序疊齊,於其四周邊圍再以泥金彩繪右旋白螺、法輪、寶傘、勝利幢、蓮花、寶瓶、金魚、吉祥結等八吉祥圖案。經葉上下各有兩層經板護夾,再捆以綑經繩,最後用數層經衣包裹而成。此經自造紙、抄經、繪圖以至織繡經簾、裁製經板等等,彙集當時宮廷滿、藏、漢各族紙工、金匠、木工、織工等僧俗人員通力完成,是清初我國書籍製作技術的極致。
如上所述,藏文《龍藏經》有如是之價值,二三十年來歐美學術單位曾數度來函要求複製,而來訪的許多西藏法王高僧於參觀頂禮之餘,也都勸請盡早編印出版。眾緣具足,在諸佛龍天的護佑下,此次終於能夠出版,也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繼《四庫薈要》和《四庫全書》後,最大的一次出版計劃。希望借這一次的出版,將深藏深宮的寶典,化身萬千傳播世界,也將其所具的福德加持力,熏沐擁有它的有緣人。
【出版】
】
全藏的出版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繼《四庫薈要》和《四庫全書》後,最大的一次出版計劃,全藏共分圖像部與經文部二部出版,圖像2冊,經文108冊,檢索1冊,總計111冊:
‧秘密部(Rgyud):24冊
‧般若部(Shes-phyin):24冊
‧寶積部(Dkon-brtsegs):6冊
‧華嚴部(Phal-chen):6冊
‧諸經部(Mdo-sna-tshogs):32冊
‧戒律部(Vdul-ba):16冊
【包裹經衣】
每函各有精織的黃色絲綢、黃錦繡花夾袱、黃布單袱、黃錦袱各一條,作為包裹經函的書衣,全藏共432條。
綑經繩
每函有一條含銅胎鎏金透雕金龍帶扣長三、四十公尺的五色綑經繩,用來綑札經函,全藏共108條。
【紅色實心木胎紅漆描金護經板】
每塊長91公分、寬36.5公分、高5.5公分,重約8公斤,上雕「六字明咒」及咒語等,每函2塊,全藏216塊。
藍色實心經板
每塊長87公分、寬33公分、高3公分,每函也是上下兩塊,其上裱以磁青紙,再用泥金描繪翔龍、金剛杵等各種圖案,全藏共216塊。
【彩繪圖像】
每函繪有7尊造型各異的諸佛菩薩護法等尊像,全函756尊。
【五色彩繡經簾】
每條經簾65×25公分,以紅、藍、綠、白、金五色絲線繡出戲珠飛龍十條及梵文、藏文、八吉祥圖案等,每塊經板有五條經簾,全藏共1080條經簾。
雕花銅胎鎏金半滿瓔珞和歡門
每塊經板1組半滿瓔珞及7座歡門,全藏共計108組半滿瓔珞、756座歡門。
鑲嵌珠寶
在雕花銅胎鎏金半滿瓔珞和歡門都鑲有東珠、珊瑚、綠松石、瑪瑙等不同的大小珠寶,每函133顆,全藏共14364顆。
【磁青經葉】
經文書寫於經葉上,它是是由厚棉紙經十數道工序漂染成深藍色並加以砑光的磁青箋,每張長87.5公分、寬33公分,全藏共50,000張,每張2頁,總計100,000頁。
****************************************************
《藏文大藏經》在藏傳佛教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他是佛、法、僧三寶之ㄧ的「法 寶」,代表佛的法身舍利,為佛弟子頂禮、供養的法寶,以及日常修行的依據,它 可再分為<甘珠爾>(bkav-vgyur)和<丹珠爾>(bstan-vgyur)兩大部,這兩個名詞都 是藏文的音譯,「甘」(bkav)是佛陀所親說的法語,「丹」(bstan)是他人註解釋文, 「珠爾」(vgyur)是翻譯,因此前者是指教祖釋迦牟尼佛所親說的佛典之藏文譯本, 其內容相當於《漢文大藏經》的「經」和「律」,而後者是後代高僧大德解釋<甘 珠爾>所著論書的藏文譯本,其內容相當於的《漢文大藏經》,是故在《藏文大藏 經》中,又以<甘珠爾>為尊為主,因為它是教祖所說,而<丹珠爾>是後代論師 佛弟子所作,為次為副,因此一般謄抄或克印都以<甘珠爾>居多,此次出版的藏 文《龍藏經》,即是上面所說的<甘珠爾>。
|
![]() |
| |||||||||
回列表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