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鷹大約在十二月就開始築巢,隔年一月下蛋(只生一顆),孵蛋約需四十二天,育雛要八十天,整個繁殖季長達五個月。

熊鷹羽毛也是排灣族和魯凱族的重要飾品,象徵崇高的身分和地位,
在傳統中被視為靈鳥,配戴熊鷹羽的身分與數量都有嚴格限制,
獵捕熊鷹更被視為禁忌。
排灣族
頭目與貴族才享有裝飾上的特權,例如酷似百步蛇紋的熊鷹羽毛、高貴的琉璃珠、特殊的圖案(人頭紋、百步蛇紋)。
**************
魯凱族獨特的頭飾文化
魯凱族巴清雄:「獵人必須累積獵到五隻公山豬,才可佩戴第一朵已開的百合花,而因為獵人獵到的東西會分享給部落,所以在部落裡是受到尊敬的,而第二朵花是一次打獵獵到二隻公山豬,他就可以配戴第二朵,所以我們看到他的百合花,就可以知道他為部落做了哪些事。」
巴清雄:「我們魯凱族有一個規定,男人頭上不能超過五朵花,但獵王已經抓到二千多隻的公山豬,他已經超越所有獵人.....,所以只有獵王才可以配戴未開的百合花。」
巴清雄:「百合花對女人而言,像徵女人的貞潔,女人在婚前沒有發生性行為就可配戴百合花,所以跟男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熊鷹--台灣島上體型最大的居留性猛禽!
雄鳥身長75公分、雌鳥80公分;翼長45~58公分;尾長32.5~39.5公分;為台灣猛禽類中體型最大者。
祈望熊鷹,永遠翱遊台灣山林,與原住民文化共榮並存.
|
*****************************************

「熊鷹」的圖片搜尋結果
******************************************************************
一級瀕絕動物 全台僅1400多隻
更新日期:2011/09/11 05:30
莊哲權/台東報導
中國時報【莊哲權/台東報導】
熊鷹被列為一級的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也是華盛頓公約管制國際貿易的物種,除了受馴鷹人及標本商的青睞以外,鷹羽頭飾更是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在面臨強大的獵捕壓力下,林務局委託屏科大進行熊鷹生態調查,希望藉此取得生態保育與傳統文化的平衡。
林務局委託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進行熊鷹生態調查,從民國九十八年開始,由孫元勳教授帶領調查小組,在屏東、台東山區進行研究,據孫元勳「較樂觀」的估計,目前全台熊鷹約有一千四百多隻,又以台東密度最高。
孫元勳表示,熊鷹亞成鳥在黑市每隻售價都在兩萬五千元以上,廿年前每年至少有十隻以上的仔鷹被獵捕販售。熊鷹羽毛也是排灣族和魯凱族的重要飾品,象徵崇高的身分和地位,在傳統中被視為靈鳥,配戴熊鷹羽的身分與數量都有嚴格限制,獵捕熊鷹更被視為禁忌。
但近來傳統式微,人人以擁有熊鷹羽頭飾為榮,在鷹羽黑市裡,最高貴的一對鷹羽可達三萬多元,過去十年內,在屏東、台東的捕獲數量,每年達廿到五十隻。
孫元勳指出,維持最小存活族群是保育稀有物種的首要工作,如何在兼顧熊鷹族群永續和傳統文化保存的精神下,取得互信和共識,讓熊鷹能世代翱翔在台灣森林裡,是必須持續努力的課題。
**********************************************************************************

*******************************************************************
***************************************************************
達人語:
熊鷹是目前台灣可見體型最大鷹鷲類猛禽,也是保育類一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金仕謙表示,熊鷹在野外站立或遇壓力時,頭上的冠毛會豎起,側看似冠又像角,又名角鷹。
金仕謙說,熊鷹以中大型哺乳動物為食,例如山羌、猴子等,他曾目睹熊鷹俯衝抓猴的畫面,因台灣山林逐漸萎縮,數量日漸稀少。
***************************************************************

"長冠"熊鷹頭頂的黑色冠羽,冠羽末端白色,與旁邊的羽毛明顯不同,這根羽毛可長可短,短的話可能乍看之下不易察覺(王齡敏攝)

***************************************************************
聽~熊鷹在說話
「熊鷹」的新聞搜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