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牽水狀」,簡單地說就是牽引溺死的水鬼上人間,讓他們換上乾淨衣物、飽餐一頓再送走的儀式........


 


                                   牽水狀文化祭 口湖開鑼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7/02 04:11







自由時報記者廖淑玲/北港報導〕經文建會授證成為重要國家民俗活動的口湖牽水狀文化祭,一日起正式開鑼,下午二時三十分在口湖鄉金湖萬善爺廟舉辦記者會,同時邀請大家一起來糊水狀、參加祭典,弘揚牽水狀歷史文化與防洪、慎終追遠等精神。



一百六十六年前、清朝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年),農曆六月七日、八日,雲林口湖沿海遭颱風侵襲引發海嘯,淹沒金湖等九個村落,接著發生大瘟疫,造成上萬先民罹難,後代以牽水狀、挑飯擔等方式來祭祀引渡亡魂,同時緬懷先人,流傳至今成為全國獨樹一幟的宗教民俗盛典,地方更在金湖興建宏偉的萬善爺廟祭祀亡魂。



由於口湖牽水狀是雲林特殊的地方文化,九十九年度更被文建會列為台灣「人間國寶」,授證為重要國家民俗活動,。



雲林縣萬善同歸牽水狀文化維護協會理事長曾人口指出,「水狀」是一種以竹箴編紮、糊上花紙而成圓桶狀,分為三層中空成形,高度約一公尺,中間插著一支較長竹竿轉動狀旗,用來引渡魂魄,每年農曆六月八日,不管是住在本地或旅外鄉民,都會回到萬善爺廟參加祭典,不分男女老少用手觸摸水狀,象徵超渡亡魂。



尤其供奉在金湖萬善爺廟裡,有一尊「九頭十八手」,就是紀念先民陳英雄,在當年奮不顧身救人的故事,後人感念就以其身上攀爬稚齡小兒塑像,供奉在金湖萬善爺廟,供人祭祀,讓口湖「牽水狀」,具慎終追遠、先人為子孫犧牲奉獻意涵。 口湖牽水狀文化祭,四日起超渡法會、七日辦文陣、挑飯擔祭祖靈、法會;八日公祭、起狀與牽狀;九日燒狀功德圓滿。


***********************************************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全球資訊網


口湖鄉位置圖


口湖鄉位置圖

                               牽水狀專題



***********************************************








                                  大家一起糊水狀 口湖牽水狀文化祭


2011-07-02 10:29:00 大台灣旅遊網 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江柏樟








 
 

口湖牽水狀文化祭獲行政院文建會於99年7月正式公告為重要民俗活動,將是全國繼「雞籠中元祭」、「西港刈香」之後,第3個由文建會頒發指定重要民俗證書的活動,未來文建會將對此民俗保存挹注更多的補助,進行紀錄片拍攝計畫及相關活動推廣保存。

縣府文化處於口湖鄉金湖萬善爺廟召開記者會,並由口湖鄉金湖國小小朋友演出一段聾龍傳說故事劇,雖然牽水狀代表的是一個悲情故事,但透過活潑詼諧的表演方式,讓更多年輕一輩的朋友了解牽水狀歷史源由及意義,強化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口湖牽水狀與口湖地區民眾歷史緊密結合,引導著地方生活歲時作息,其科儀傳承逾166年之久,已從宗教科儀,轉變成為全鄉投入的民俗活動,極具歷史特殊意涵,每年農曆6月7日及8日,都會在口湖鄉舉辦盛大祭典,緬懷水患中罹難的先人,是國內最具規模的水難祭儀。

牽水狀祭儀,將在金湖萬善爺廟、舊金湖港蚶仔寮開基萬善祠、下寮仔萬善爺廟同時展開,為傳承百年特有的宗教祭典,今年所辦理牽水狀系列活動,一方除透過各項活動讓大家再次體認和大自然的關係外,一方面也藉此行銷雲林,展現牽水狀活動更深一層的意義。

民國100年度口湖牽水車藏(狀)文化祭,於7月1日至9日正式展開。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牽水車藏(狀)文化,7月1日主辦單位雲林縣萬善同歸牽水狀文化維護協會,特於金湖萬善爺廟舉辦『大家一起糊水狀』活動,數百位民眾在解說老師與工匠師指導下,體驗糊水狀的傳統技藝,同時深入了解其含意。晚上並由吳萬響布袋戲團演出『戰水英雄』一劇。其故事乃根據當年水災發生時,一位姓陳名的,字英雄的居民,奮不顧身搶救八位孩童,卻不幸齊溺的感人事蹟,後人為感念他的英勇事蹟,便將他塑造為背著八名孩童的九頭十八手的「戰水英雄」神像,後世尊稱為「大萬人」。

整個活動集中於7月7、8日2天,下寮仔萬善爺廟7日下午2時挑飯擔祭祖靈、下湖港萬善祠下午3時放水燈、金湖萬善爺廟晚上7時放水燈,8日下午3時起,金湖萬善爺廟起狀、牽及倒狀等,凡集滿3地的戳章者,將送1只保平安賺大錢的祈福鈴。

 

***********************************************


地名由來:口湖古稱尖山堡,本名象鼻湖,因為在明末清初時期,於今日口湖、四湖、台西沿海一帶,形成南北長達30餘里的長方型大瀉湖,狀似象鼻,所以初期來到本地開墾的先民稱為象鼻湖。日據時代口湖東堡與口湖西堡,緣於庄民遍種烏子麻,故併稱烏麻園,後因魚池多且廣闊如湖,光復後命名為口湖,全鄉共有21村落。


地理位置:雲林縣最南沿海的鄉村,東臨水林鄉,西臨台灣海峽,南沿北港溪與嘉義東石遙遙相對,全鄉面積80.4612平方公里。全鄉人口為33,435人;大略可分為口湖、下崙、金湖、椬梧等四大聚落,於本聚落人口佔全鄉32.14%,所以鄉土文化、產業資源等均不亞於其他聚落。


地方產業:本鄉屬於傳統的農、漁並重的村聚落型態,而產業結構皆仰賴大自然,目前鄉內較具特色的產業有鰻魚養殖區、烏魚養殖區、龍鬚菜養殖區、馬蹄蛤養殖區、文蛤養殖區、台灣鯛養殖區、草蝦、虱目魚、酪農業、畜產業、烏魚子加工、扁魚加工、傳統米粉製作、西海岸的蚵田等皆是鄉民努力開發經營的產業。


地方采風:由於位臨台灣海峽,所以擁有的自然資源相當豐富,如下崙箔子寮漁港、假日漁市及下崙黃昏市場、台子漁港、金湖漁港、西海岸夕照、湖口、成龍濕地生態園區結合自行車道網及椬梧鳥類棲息地,珍貴的自然景觀已吸引不少的假日人潮。


鄉土宗教文化:本鄉較著名的如口湖會水宮、金湖、蚶仔寮的萬善爺廟、下崙的福安宮、梧的順天宮、水井的奉天宮等…..各有其特殊的史實。其中較具特色及歷史意義的就屬金湖、蚶仔寮的水(車藏)節,在每年的農歷六月六日至八日是金湖及蚶仔寮舉行盛大祭典的日子,為了緬懷先祖,超度當年因水難而逝的親人,在道家特有的超度儀式中,牽水(車藏)及燒王船是每年都會舉行的儀式,雲林縣文化局也極重視此祭典,並鼓勵以此成為口湖鄉的文化季。


文化環境:鄉內聞名的梧北社區,在延續民主先進李萬居先生的精神下,經由地方人士的努力,重塑李萬居先生的故居,並成立精神啟蒙館,已吸引各界崇敬先生精神的人士前來參訪。家喻戶曉的【汪洋中的一條船】,作者鄭豐喜先生因天生重殘,幼年即有過人的堅毅性格,其不向命運低頭百折不撓的求知精神,對年輕後進皆有極大的鼓勵作用,目前【鄭豐喜紀念圖書館】在鄉公所的維護下,除了延續先生的精神,幾經翻修的內部提供鄉民一處多功能的藝文學習環境。

 

****************************************

 



來去雲林/牽水狀 請水鬼上人間吃飯、訴委屈




2010年7月23日 10:38











  • 牽水狀的儀式在第二天,廟方人員將民眾獻祭的水狀一一排出,為「排狀」。(圖/王以瑾攝影)




記者王以瑾/雲林報導.攝影

「牽水狀」,簡單地說就是牽引溺死的水鬼上人間,讓他們換上乾淨衣物、飽餐一頓再送走的儀式,祭祀活動包含送請帖、由枉死城經一層層關卡帶領他們上人間等等;早年參與牽水狀的有許多是六七水災亡者後代,常會有人忍不住放聲大哭,近年的儀式已沒有哭泣場面,倒是有不少被附身的不可思議情況。

口湖牽水狀是在農曆六月七日、八日舉辦,今年時間為國曆的7月18、19兩天,第一天活動包含挑飯擔、放水燈,第二天才有排狀、起狀、牽水狀、倒狀、謝壇燒狀。

3間參與牽水狀活動的廟宇中,只有下寮的萬善爺廟才有「挑飯擔」儀式,六月七日上午居民會將煮好的飯菜裝入竹籃,以扁擔挑到萬善爺廟招待好兄弟,這些祭品照傳統應是熟食,不過,現代人懶得花時間準備,多以餅乾糖果意思意思,而且也不需用扁擔挑1、2公里的路,開車、騎機車一下就到了A現在活動辦理單位也只能僱工重現這個傳統畫面。


(圖/「挑飯擔」請亡魂吃飯原本是下寮居民自發的舉動,但現在只能僱工重現早年畫面。王以瑾攝影)

放水燈是邀請被溺死的亡魂參與祭典的儀式,但口湖牽水狀的水燈造型較特別,是做成一個房子的模樣,因此也有「水燈厝」之名,有些裡面還有全套的客廳桌椅,也有在裡面放請帖的。蚶仔寮萬善爺廟的放水燈儀式是在下午舉行,而金湖則要等到晚間,道士完成儀式後,8時以後才會登船出海,在距離海岸大約半小時船程的海面施放。


(圖/牽水狀活動是口湖鄉地方盛事,晚間的放水燈活動也有許多居民自動參與。王以瑾攝影)


(圖/較精美的「水燈厝」裡面還有傢俱。王以瑾攝影)


(圖/在距離岸邊大約半小時船程,放下水燈厝,邀請亡魂。王以瑾攝影)

水狀(車藏)是細竹為支架的筒狀物,分為3層,上貼有觀音、城隍、牛頭馬面等職掌不同的神明,亡魂在儀式舉行時,經由道士頌經通過一層層的關卡,才能上到人間享用祭品。

牽水狀的儀式是在第二天舉行,上午將水狀排列出來,下午舉行起狀、牽水狀、以及送走亡魂的倒狀、謝壇燒狀儀式。從起狀開始,整個祭典儀式開始進入高潮。

要帶領亡魂上岸,要準備的「工具」很多,包含一雙拖鞋、一條毛巾、兩盆水、一套新的衣褲,還有負責帶路的一隻黑公雞,招魂的蓮蕉(蕉台語發音有「招」的意思)、遮光的黑傘、為亡魂掃淨入莊之路的掃帚;水狀的最下層為象徵性的「雞籠」,當亡魂踏著雞籠,順著象徵性的雲梯一步步上到人間時,可以先坐下來擦擦臉、洗洗腳,有衣有鞋可穿,還有一盆水可以煮飯。


(圖/拖鞋、衣褲、毛巾、洗臉洗腳水……都已貼心準備。王以瑾攝影)


(圖/水狀有3層,中間斜的紅色條紋代表雲梯,兩尊象徵孤魂野鬼的人偶在儀式中會一層層往上,表示亡魂已通過一層層關卡來到人間。王以瑾攝影)

然後就是牽水狀了。因為水狀的數量很多,演變到近代只有12支可轉動,代表一天的12個時辰,其他固定的水狀都改成輕輕拍打,聊表心意。轉動水狀象徵將亡魂拉上人間,這一段最不可思議,因為在轉動時必定有人會被附身,附身過程中有的非常暴力,直接把掛著水狀的竹竿扯斷,衝到萬善爺廟殿前時,整個水狀都已被打爛,也有很溫和的,看起來不太像有被附身的感覺,這12支水狀中只有1支不進廟,是被神明指定到外面「點狀」,這支點過外面路邊的水狀之後,民眾就可以一起參與,以拍水狀代表牽水狀。


(圖/被附身的灰外套男子,照片看起來好像很平靜,但仔細看看,因為激動跳躍,他的眼鏡已經滑落到鼻子下方,這個水狀最後被他整個打爛,他本人則在萬善爺廟大殿前昏暈攤軟。王以瑾攝影)


(圖/12支水狀只有1支經神明指示,能夠到外面「點狀」。王以瑾攝影)


(圖/點完狀民眾就可以「拍水狀」。「拍水狀」是因為水狀數量太多,無法一一轉動的替代儀式。王以瑾攝影)

有請當然就有送,將水狀倒下來的「倒狀」儀式,就是要送客了,而且送客可不像迎客那麼「好禮」;法師舞動七星劍、牛角吹號嗚嗚地催促,另一人點燃夾著紙錢的草蓆,一路拍打地面,發出威嚇的聲響,要亡魂不准留戀人間趕快上路;儀式的最後是「謝壇燒狀」,將水狀與法事用的紙紮祭器焚化,有酬謝諸聖眾神相助的意思。




原文網址: 來去雲林/牽水狀 請水鬼上人間吃飯、訴委屈 | 旅遊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0/07/23/153-2628786.htm#ixzz1QweYLLLT

 

 



金湖萬善爺廟,建於清咸豐年間


 

 















萬善同歸之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叮噹 的頭像
    小叮噹

    小叮噹部落格 , 歡迎光臨 , 並祈不吝賜教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