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的原住民:賽夏族 台灣的原住民:賽夏族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1m23賽夏族矮靈祭臀鈴 /魯獅


美麗賽夏族博物館


 


 



賽夏族



 族群簡介 地理分佈 文化特質 宗教信仰 祭典傳說 工藝 建築 影片介紹



主要分佈於苗栗縣南庄獅潭二鄉及新竹縣五峰鄉山區,人口約有5,962(99年03月數據)。社會組織以父系氏族組織為主,各氏族團體傳統各有其圖騰象徵物。清領時期紛改漢姓,逐以原圖騰譯為其姓氏之名,如「」、「」、「」等姓,祭儀活動以矮靈祭為其中最重要者,而族中歌舞精華亦以此為主,由於居住地鄰近泰雅族,在物質文化上受其影響較多。



賽夏族起源傳說依居住地域而有不同的說法,長輩口傳:



  1. 東北部的賽夏族傳說:洪水發生時,僅存於大霸尖山(papak-waka,或oppeh-naboon)之夫妻為始祖,其子孫到大湖、苗栗後再向南庄,到目前居住之地。
  2. 中部的賽夏族傳說:與東北部一樣是從大霸尖山的洪水傳說開始,他們南下到達tamari或tamei(據說是阿里山附近),再沿著海邊到達竹南、後龍一帶居住,按著再往山裡走,竹東、北埔部曾經居住過,目前分佈於台灣北部中央山脈西側新竹縣竹東五峰鄉五指山區與苗栗縣獅潭南庄大東溪一帶,夾雜於泰雅族客家人之間,深受漢人和泰雅族習俗影響。
  3. 西南部的賽夏族傳說:洪水傳說的地點為附近的加裡山(rainainura或pencon)後移至沿海的後龍附近,居住甚久以後逐漸往山腳地帶移住。
賽夏族的氏族姓氏大都以動植物及自然現象作為氏族名號,如:風、根、夏、蟹、日、章(樟)等15個姓氏

 


紋面紋身:男女皆有,紋身則是獵頭勇士的專利,通常刺青於胸前。男子成年時在上額及下顎各刺一列紋飾。女子僅刺在上額。和泰雅族在雙頰刺上寬邊的V形紋飾不同。獵過二個人頭的男子則在胸前左乳肋骨刺第一道紋,獵三個首級者在右乳肋骨刺一道紋,往後如有收穫依次再加刺紋。


賽夏族傳統主屋深受泰雅族的影響


賽夏族傳統主屋(深受泰雅族的影響)


圖片來源: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提供拍攝


賽夏族在新竹五峰一帶的賽夏族人(昔日俗稱的北賽夏群)的住屋幾乎和泰雅族的北部形一樣,但屋內的平面是和漢人一樣,為一廳二房式。賽夏族的住屋是以2至3戶成一小聚落,為散居村落,多建於山腹地或小台地上。


新竹五峰一帶的賽夏族人稱大型部落為阿賽(Asay),小聚落稱之為利多伊(Ritoi),稱同姓聚落為基那沙染(Kinasazan),居住在海拔約500至1000公尺之間的地區(吳奐儀,2005)


賽夏族瓦祿部落

賽夏族瓦祿部落 



矮靈祭





 



賽夏族最重要的儀式,賽夏人叫這祭典叫做「巴斯答愛」。矮靈祭原是每年舉行一次,大約在農曆十月十五日進行,後因日本人的禁止,遂改為每兩年舉行一小祭,每十年舉行一大祭。 每到這時候,外地的族人都會趕回來,以最虔敬的心慶祝祭典,矮靈祭是賽夏族流傳至今的少有的原始祭典,保存了他們代代相傳的習俗及追思的美德。傳統上矮靈祭是分做南、北兩個祭團舉行,但若從儀式的意義來說,是整體性的、超越姓氏和地域界限的;整個祭儀分成五大部分,包括有迎靈、延靈、娛靈、逐靈和送靈。


【矮靈祭的由來】
在很久很久以前,賽夏族人居住的對岸住著一群身高不滿三尺的矮人,他們非常聰明,能歌善舞。看到賽夏族人的農地貧脊,於是教導他們農耕的技術,並在收穫祭的時候請賽夏人前來參加。但是矮人性好漁色,常常藉機調戲賽夏婦女,族人雖然忿恨但又不敢伸張。直到有一次,一群矮人又在調戲一位女子,賽夏的青年們忍無可忍,於是在矮人過河的山枇杷樹橋動手腳,當這群矮人來到樹橋,聽到枝椏的斷裂聲時,還以為是織布機的聲音,結果全部落水溺死,倖存的只有二位矮人。

這兩位矮人將訓誨賽夏族人的事情一一編入歌詞,傳授給賽夏人,並警告他們要遵從約定舉行紀念矮人的祭典,唱矮人教導的歌,否則農作物會歉收,甚至遭到滅族的命運。說完,便沿著河岸向東離去,離去時一邊撕開山棕葉一邊下咀咒。因此,賽夏族人為了平息矮人的怨怒、請求他們的原諒,於是將原來的收穫祭改為矮靈祭。

賽夏族矮靈祭便在賽夏族人恩怨情仇的複雜心理下延續至今。而祭典期間,矮靈不時的顯靈附身更讓族人不敢掉以輕心;嚴烙遵守當初與矮人的約定,並戒慎的舉辦每一次的矮靈祭。


【矮靈祭的流程】
由南察團迎接矮靈揭開序幕,隔天再出北察團(五峰鄉大隘村)迎靈。南、北祭團各三天三夜,主要祭典流程如下:
1. 結芒草約定祭典舉行時間:南、北察團在祭典前一、二個月在南庄的河邊相會,決定矮靈祭的時間。
2. 招靈:矮靈祭第一天清晨,由主祭率族人,面向東方唱招請之歌,迎接矮人前來,婦女並樁米以祈求豐收。當天晚上七時左右,由主祭領隊,,以歌舞迎請矮人前來。
3. 娛靈:第二天晚上,歌舞回憶與矮人相處的情景。
4. 訓勉:第二天午夜十二時,由主祭站在大田上,向族人訓勉,並唱「雷女之歌walowalon」,全體須立正,是祭典中最肅穆的一刻。族人並請出神鞭揮打,咸信可以趨邪。(北祭團無神鞭)
5. 逐靈、送靈:在第三天晚上開始逐靈歌舞,歌舞至第四天清晨送走矮靈。
6. 塗泥、跳抓芒草、毀榛木架:在第四天清晨一連串的儀式展開。塗泥有避邪的作用。跳抓芒草代表當年的福氣。毀榛木架有驅走矮靈之意。
7. 聚飲慰勞:儀式結束後各家族互相慰勞、飲酒、吃糯米糕。
8. 河邊送靈:所有祭儀結束後的隔天,大隘的賽夏族人還必須到矮靈居住的山洞的對岸河邊餞送矮靈。族人在河邊獻祭,烤肉、餘興歌舞,與前幾天的肅穆哀泣大異其趣。至此整個矮靈祭才算真正結束。


【矮靈祭的特色】
賽夏族人對於祭典的分工非常清楚。如祈雨祭由潘姓主持。祈睛祭由夏與蟹姓主持。鎮風祭由風姓長老主持。敵首祭由豆姓長老主持。

矮靈祭基於對矮靈懺悔,所以是神聖的,主要都是簡單的踏步與音樂。相當強調整體性,所以即使徹夜祭典也都維持漩渦狀的隊形。其唱法不像其他族或現代歌謠,而是重覆幾段音節。


除了傳統的祭儀之外,也深受漢人民間信仰的影響,像土地公、三山國王和祖先崇拜等,使的原本沒有"神"這個概念的賽夏族人也開始轉變。土地公在客家人中被稱為"伯公",有些地方是以石頭做為代表,而三山國王也是客家人供奉的地域守護神。


賽夏族也有類似漢人"公媽牌"的"阿公婆"祖先牌位設於每家廳堂,掃墓則是在春、秋兩季舉行,使得祖靈信仰加入了漢人祖先崇拜的方式,甚至在最早的水占被泰雅族的竹占傳入給完全取代了之後,現在還有漢人的乩童問神來找尋原因,所以易於接受外來信仰可說是賽夏族在信仰體系的特色之一,但回歸到本族的信仰中心上,haven和ta'ay(矮靈祭中的矮公公)是沒有改變的。


代表氏族的賽夏臀鈴(tabaa’sang)

賽夏族的男女在矮靈祭時會在背上背有臀鈴,又稱“背響”,賽夏族語稱為tabaa’sang這種呈三角形的tabaa’sang中央主體以棉布包裹,外面裝飾著小鏡子和亮片,下邊再縫上成串的竹管,當族人配合著祭典的舞步擺動身體時,tabaa’sang就會發出清脆的響聲,不但具有製造音效的功能,還可以增加祭典的熱鬧氣氛。






賽夏族


男女均穿著長至小腿的無袖外敞衣,加上無袖短上衣一件,以紅、白兩色為主;外敞衣多為祭祀時穿著,在衣服背面夾織精美的菱形紋飾,與泰雅族類似,惟在祭典時,男女背後則有「臀鈴」,是最大特色。





















省博物館提供省博物館提供省博物館提供
長外衣(3309)短上衣(3310)腳絆(3311)
取自順益博物館錄影帶-梗概篇柯萬國攝於順益博物館柯萬國攝於順益博物館
臀鈴(3312)上衣(3313)長衣(3314)
 


賽夏族


賽夏族 -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賽夏族_認識本族


(美美網) 賽夏族民俗文物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