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理




                          台灣氣候台灣生態

 


台灣山峰台灣山脈



 


台灣火山台灣河流



 


台灣湖泊台灣水庫



 


台灣島嶼台灣溫泉



 


台灣國家公園及保護區



台灣地圖系列~~換個角度看台灣


 


換個觀點看台灣的電子書


 



第三章 臺灣地理環境




 


單元一  人口 與疾病


單元二  農、林 、漁業的發展
單元三  工商業的發展與新經濟的挑戰
單元四  聚落發展與都市聚落
單元五  交通網系的發展
單元六        中華民國與臺灣的政治地理整合問題
單元七        臺灣觀光史
單元八  多樣的地形與氣候環境
單元九  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育
單元十     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單元十一 臺灣的地圖
單元十二 臺灣南部區域
單元十三 臺灣中部區域
單元十四 臺灣北部區域
單元十五 臺灣東部區域
單元十六 臺灣與中國的橋樑:金馬地區


 


台灣地理概述


 



台灣島位於西太平洋上,形狀似番薯地瓜。東岸為太平洋。西岸隔台灣海峽中國大陸相望南濱巴士海峽北接東中國海。全島面積為36,188平方公里南北長394公里,南北狹長,東西窄。地勢東高西低,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盆地台地平原為主體山地、丘陵約佔全島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地殼被擠壓抬升而形成的山脈,南北縱貫全台,其中以中央山脈為主體,地勢高峻陡峭。





一.台灣範圍及形狀


>>台灣範圍包括台灣本島及澎湖、金門、馬祖、釣角台列島等九十多個副屬島嶼。
總面積36187平方公里。相當於新加坡的六十倍。其中台灣本島佔99%,故其地位特重要。



>>台灣本島的外形,最早以「蕃薯」、「芭蕉葉」形容之,最近以「落花生」、「鯨魚」形容之。十七世紀,
航經台灣海峽的葡萄牙人的見島上綠樹蒼翠,遂以「福爾摩沙」(Formorsa美麗之島)來讚歎我國的美麗。



>>台灣附屬島嶼當中,以大金門、澎湖本島、蘭嶼這三個島嶼最大,其次是綠島、白沙島、西嶼島。





二.台灣的四極


>>台灣的四極可分「台灣本島的四極」及「附屬島嶼的四極」兩種:



>>>(1)台灣本島的四極


 


極東:台北貢寮鄉的三貂角,位東經121度59分


極西:台南縣七股鄉的曾文溪口,位東經120度04分


極南:屏東縣恆春鎮的鵝鑾鼻,位北緯21度54分


極北:台北縣石門鄉的富貴角,位北緯25度18分。


 


>>>(2)附屬島嶼的四極


附屬島嶼中,最遠的是1500公里外,南中國海中的太平島,但太平島與我國本部間,橫亙著數十個外國屬島,與我國本土不連貫,不能視為極南。故我國附屬島嶼的四極是:
極東:宜蘭縣頭城鎮的赤尾嶼,位東經124度34分


極西:金門縣烈嶼鄉的二擔島,位東經118度11分。


極南:高雄市轄東沙島,位北緯20度25分。


極北:馬祖列島中的高登島,位北緯26庋17分。


 


三.台灣的地理位置


>>台灣東鄰太平洋西隔台灣海峽與中國相對,南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望,北為東中國海,東北為日本。地理位置之特別有:
(1) 扼西太平洋海空航運之要衝:我國本邙之東西兩側,是太平洋海空航運必經之陸,故我國正處於這個國際航路之要衝,地位重要。
(2) 位西太平洋島弧中心:在亞洲及太平洋之間,有一連串的弧形島嶼,我國正處於這些弧島嶼的中心位置。
四.規模


 


>>全世界共190個國家之中,台灣人口居第45名現役軍人總數居第12名,國際貿易總額居第14名,國民所得居第20名,以平均所得居第25名。故國家規模及實力有凌駕歐洲有名的荷蘭、比利時、瑞典、瑞士等先進國之態勢。


 


台灣地形


>>台灣本島是一個地質年代很年輕的島嶼,國境內高山疊起,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林立,可說是高山島。中央部分大部為山地,以中央山脈為骨幹,中央山脈分布在我國中央偏東的位置,為我國的脊梁山脈,也是我國東、西部河川的分水嶺。


 


>>台灣地形起伏大,平均高度達660公尺,平均坡度14度40分。以相對高度而言,1000公尺以上部分占22 %,500─1000公尺之間占31%,100─500公尺之間占21%,100公尺以下部分僅占26%。海拔高度而言,1000公尺以上部分占31%;100─1000公尺之間占38%,100公尺以下部分占31%。


>>地形可分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島嶼等五大類,茲簡要說明如次:


 


>>>﹝高大險峻的山地﹞


我國山地分布極廣,大多是由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台東海岸山脈等五大山脈及大屯山彙所構成,五大山脈的起訖範圍是:


 


>>>>中央山脈:北起蘇澳鎮,南訖恆春鎮,長300公里為我國最長的山脈,也是宜蘭、台中、花蓮、南投、高雄、台東、屏東等七縣的界山。


>>>>雪山山脈:北起台北縣貢寮鄉,南訖南投縣國姓鄉,長180公里,為我國第二長的山脈


 


>>>>玉山山脈:北起南投縣信義鄉,南訖高雄縣杉林   鄉。


>>>>阿里山山脈:北起南投縣中寮鄉,南訖高雄縣內門鄉。


>>>>台東海岸山脈:北起花蓮縣壽豐鄉,南訖台東縣卑南鄉,長150公里。


 


>>>﹝形勢雄偉的五嶽三尖﹞


>>>我國山勢高大雄偉的山峰極多,其中,最為秀麗挺拔,被認為是諸山之首,有「五嶽三尖」之稱的山峰是:


 


>>>〈一〉五嶽:



玉山:位南投、嘉義、高雄三縣交界。高3952公尺,為我國第一高峰。
雪山:位苗栗、台中縣交界,高3931公尺,為我國第二高峰。
秀姑巒山:位南投、花蓮縣交界,高3884公尺。
南胡大山:位宜蘭、花蓮、台東縣交界,高3090公尺,為中央山脈南端的山彙。


 


雖然台灣最高的五座山是玉山、雪山、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南胡大山。但因馬博拉斯山基座較小,且是秀姑巒山的衛星山岳,所以不列入五嶽,反倒是北大武山雖高度不是名列前矛的大山,但卻是南台灣最高山岳,且氣勢磅薄,所以列為台灣五嶽。




〈二〉


三尖:以山峰尖銳,形勢雄偉而聞名。

中央尖山:位台中,花蓮縣交界,高3703公尺。
大霸尖山:位新竹、苗栗縣交界,高3505公尺。
達勞尖山:位高雄、花蓮縣交界,高3222公尺。


 


一、分佈極廣的丘陵與台地


>>高度在100~1000公尺之間,山巒起伏不大的地區叫丘陵。我國丘陵主要分佈於西部地區,自北而南,以基隆丘陵、石碇丘陵、竹東丘陵、苗栗丘陵、中寮丘陵、竹崎丘陵、玉井丘陵最重要。其中以基隆丘陵、苗栗丘陵、玉井丘陵,面積最廣。高度比丘陵略低,地勢較平坦之地叫做台地。我國台地大部分佈於丘陵之西,自北而南,以林口台地、桃園台地、大肚台地、八卦台地、恆春台地最重要。我國地形起伏大,故丘陵與台地佔總面積的37.8%,比率頗高。


 


二、平原與盆地零散分佈


>>高度在100公尺以下,低而平坦之地叫平原,大多分佈於近海及河流的出口,大小平原雖有數十處,但以蘭陽平原、新竹平原、台中海岸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台東縱谷平原最重要。嘉南平原橫跨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四縣,面積4,500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一大平原,與屏東平原、蘭陽平原並稱為我國三大平原。


 


>>四周有山環繞,中間低平的地區叫做盆地。我國盆地之面積不大,以台中盆地、台北盆地、埔里盆地最重要。其餘大多是山間的河谷小盆地。


>>平原與盆地合計,佔總面積的26%,因地勢低平,適合農耕與人類活動,故為我國最主要的人口聚居之地。


 


三、四種不同的海岸
面積占全國95%的本島,有四種截然不同的海岸地形:


(1)東部斷層海岸:北起三貂角、南迄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長300公里。其中,除蘭陽平原的海岸屬沙岸地形外,餘皆為標準的斷層海岸,山海交接處多懸崖峭壁,而以花蓮縣的和平與崇德之間的「清水斷崖」最為壯嚴雄偉,為世界罕見之海崖,被列為我國八景之一。


 


(2)西部隆起海岸:北起淡水河口,南迄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村,長約430公里。此段大多為沙質或泥質的海岸,故單調平直,沙灘綿長,沙洲、瀉湖羅列,海埔地寬廣。


(3)南部珊瑚礁海岸:介於屏東縣的楓港與旭海兩村之間,長約90公里,造型奇特的珊瑚礁、海蝕溝及海蝕壺穴遍佈,蔚為奇景。


 


(4)北部沉降海岸:介於三貂角與淡水河口之間,長約89公里,岬灣發達,為我國本島最曲折之海岸。因海蝕作用劇烈,致遍佈海蝕洞、海蝕棚、海蝕燭台,風景秀麗。
四、火山島嶼發達:


因位於西太平洋地震帶上,故九十多個附屬島嶼中,除金門列島外,其餘幾乎都是火山島嶼。如澎湖群島屬熔岩火山群;彭佳嶼、基隆嶼、蘭嶼、綠島、小琉球等,都是火山島嶼。


 


在台灣省之下,共轄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宜蘭、花蓮、台東、澎湖等16個省轄縣,及基隆、新竹、台中、嘉義、台南等5個省轄市,故16縣5市屬第二級行政區,第三級政府。16縣5市之下,又轄屬於第三級行政區,第四級政府的309個鄉鎮市27區


 


>>台北市、高雄市之下,分別轄12及11區。


 


>>金門縣下轄3鎮3鄉,連江縣下轄4鄉。


 


>>鄉鎮市長為民選,並設置鄉鎮市民代表會;區長為官派,無代表會之設置。



滿清統治的212年間,總人口由25萬增至260萬,平均60年增加一倍,部份係由移民而得。1905年,即日本統治的第十年,實施第一次戶口普查,所得的人口數為295萬,迄1945年,總人口達600萬。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