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綠島鄉 Lüdao Township | |
---|---|
行政區管轄 | 臺東縣 |
行政區類別 | 鄉 |
舊稱 | 火燒島、雞心嶼、青仔嶼 |
總面積 | 15.0919平方公里 |
戶數 | 1,090戶 |
人口 | 3,790人(2014年5月) |
鄉長 | 李數奼 |
鄉公所位址 | 南寮村194-1號 |
區劃 | 3村42鄰 |
機關網站 | 綠島鄉公所 |
郵遞區號 | 951 |
毗鄰 | 無 |
![]() |
綠島是一座位於台灣臺東縣外海、太平洋中的海島,原名火燒島(亦稱雞心嶼或青仔嶼),為台灣第四大附屬島,行政上屬臺東縣綠島鄉。島上居民以清朝中期從小琉球、東港移民而來的漢人(閩南民系)爲主。
綠島舊名雞心嶼、青仔嶼與火燒島等,阿美族稱為Sanasai[1],西方人有稱之「Samasana島」。火燒島舊名眾說紛紜,以清嘉慶年間大火焚燒島嶼之說最為大眾採信。1937年設火燒島庄,屬台東廳台東郡管轄。戰後火燒島設鄉,歸屬於台東縣管轄,於1948年改名為「綠島」,延用至今。
據歷史記載,綠島最早為達悟族、阿美族等原住民居地。嘉慶十八年(1813年)小琉球(今琉球鄉)漢人漁民曾勝開等為風漂至火燒島,於阿眉山下的海濱建一共同住屋稱為公館,著手開墾,並且招小琉球家眷及民眾至,因來者日眾,故在中寮灣岸建一聚落,名曰「中寮」,光緒後漢人往來更頻繁。
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東港漁民陳必先等餘人,在行船歸途中遭遇颱風,漂流至綠島,大嘆綠島之美,一年後便率人前來定居開墾,最早於柚子湖、溫泉一帶居住,後來移民漸增。即成為今日公館村、南寮村、中寮村、溫泉村等村落。
綠島位於台東東方約33公里的太平洋(菲律賓海)上,島身呈不等邊四角形,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面積約16平方公里,為台灣第四大附屬島。島內山丘縱橫,最高點為火燒山,高度280公尺,東南臨海處多為斷崖,西南角是長達十多公里的平原沙灘。西北近海岸區地勢低緩,為全島主要聚落所在。
綠島與台灣本島的運輸方式有:
島上的主要交通工具為機車,騎機車環島一週20公里約1小時左右,島上有相當多的機車出租店家,店家並不提供汽油,租完機車必須馬上去加油。陸上唯一的加油站位於南寮村,營業時間為08:00-17:00,旅客須注意。
綠島鄉主要道路為環島公路,編為東90。已鋪有柏油路,沒有紅綠燈。
- 在機場之北方,可騎機車去參觀。在本島台東可看到其亮光。
- 綠島人權紀念園區
- 觀音洞:在清朝發現此石灰岩洞,洞內有座石筍,高約120公分左右,形態酷似觀世音菩薩,鄉民膜拜至今已數百年之久。其觀音是背向信眾的,須以反射方式拜拜,所以廟方在前方放置一片不銹鋼片。
- 海參坪
- 夜訪梅花鹿:自從開設私立鹿場之後,野生梅花鹿之數量開始減少很多。
- 津田氏大頭竹節蟲:此為特有種之昆蟲,在鹿場門口前的林投樹林中生長,植食性以林投的樹葉為食,有保護色需耐心觀察尋找,不可抓下來玩,以免觸法。當地保育員曾試放養在其他地區的林投樹上,結果都不成功。此蟲受到干擾時,會分泌一種像薄荷味的一種體液,還驅趕敵人,若蟲會以自割的方式逃命,斷掉的腳會藉著蛻皮,數次後會慢慢長回來。
- 巨岩奇石:綠島海濱有為數不少的石頭,近年觀光化後以其外形賦與其各式名稱吸引旅客。包括[2]:
- 哈巴狗:原名外塊石或放羊仔石
- 睡美人:原名石崎
- 孔子岩:原名尾澳仔險仔
- 牛頭山:原名草山
- 將軍岩:原名石浮腳
- 便利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