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續 !
溫州市中心五馬街街口 22786千米²
|
溫州市(普通話發音:Wēn Zhōu,溫州話發音:Ü Jeu,浙南閩語發音:Vo'e Jeu)位於中國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下屬的地級市,為沿海港口城市,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開放城市,簡稱甌。舊城為東晉著名學者郭璞根據風水思想而建。當時,郭璞登上南岸的西郭山,見數峰錯立,狀如北斗,華蓋山鎖「北斗之口」,以此設計溫州城。故而溫州有「山如北斗城似鎖」之美稱,別稱「斗城」[2]。傳說築城時,有白鹿銜花而過,人們視為瑞兆,故溫州又別稱「鹿城」[3]。2010年溫州總人口912.21萬,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市[4]。市轄3區的總人口303.95萬[5],是浙江第三大城市。擁有面積11786平方千米,轄海域11000平方千米。
溫州歷史悠久,古代稱甌越。溫州歷史上以造紙、造船、鞋革、綉品、漆器著稱,亦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之一。北宋時成為當時的港口重鎮,被朝廷闢為對外貿易口岸,南宋時海上貿易尤其發達,是四大海港之一,至今仍為浙南、閩北貨物進出的咽喉。晉人郭璞在《山海經》中描述溫州的地形為「甌居海中」,這是有關「甌」的最早文字記載之一。據晚清學者孫詒讓考證,夏為甌,殷為漚,周為歐,因世異字,故「甌」從夏始。
溫州資源豐富,是江南「魚米之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柑橘、茶葉、枇杷、楊梅、甘蔗等160餘種。海洋魚類有帶魚、黃魚、鰻魚等370餘種、貝類有430餘種。沿海灘涂養殖面積達6.5萬公頃,養殖蟶、蚶、蝦、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櫟等280餘種。礦產資源有錫、鉬、鉛、鋅、黃鐵礦、明礬石、葉蠟石、花崗岩、高嶺土等,明礬石、花崗石、葉蠟石被稱為溫州三大瑰寶,明礬石儲量占中國的80%,世界總量的60%。溫州以東近海大陸架盆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泰順縣烏岩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的綠色寶庫[12]。
據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年溫州市常住人口912.21萬人,是浙江省第一人口大市。
溫州是有名的僑鄉,50萬溫州華僑在世界各地也多從事商業和貿易。
溫州永強國際機場: 距溫州市區20千米,約20分鐘路程。
溫州港:2009年10月19日起成為中國大陸對台直航港口[47]
溫州古稱「東甌」,為「百越之地」,地處東南沿海,溫州有人類活動的歷史悠久,2002年出土的「老鼠山遺址」表明,5000年之前,溫州地區就已經有古人類居住[57]。先秦時期,溫州為蠻荒之地,人口稀少,文化也並不發達,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設置閩中郡,溫州因此得到開發。
因為建城時有白鹿銜花而過,別稱「鹿城」。
基督教在溫州仍然非常活躍,信徒佔總人口的比例是15%,也就是100多萬。(官方數字)。
因此溫州也常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溫州風景秀麗,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境內風景名勝眾多[67]。又號稱「東南鄒魯」,人文薈萃,人文景點也星羅棋布。有國家級文物古迹7處,省級和市級文物古迹500多處[68]。
劉基:明朝開國元勛,朱元璋的帝王師。
倪文亞:前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樂清虹橋人)
邱清泉:國民黨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
黃公望:元代畫家,江蘇常熟人,長居溫州,元四家之一。
戴麗麗:桌球世界冠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