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 (4)
(1986/11)
太魯閣國家公園面積92000公頃,是一座三面環山,一面緊鄰太平洋的山岳型國家公園。
太魯閣峽谷有世界級的美是由立霧溪切鑿形成的太魯閣峽谷,是讓人嘆為觀止的地質史,太魯閣峽谷的前身是海底沉積物,經過多次高溫、擠壓變質,以及400萬年前造山運動抬升、河水下切,才逐漸形成。由於大理岩,有著緊緻、不易崩落的特性,經河水下切侵蝕,遂逐漸形成幾近垂直的U形峽谷,造就了世界級的峽谷景觀。
海拔落差大 氣候垂直分布山清水秀的太魯閣,區內多高山峽谷,容易產生雲海、霧氣、彩霞、雪景等天象景觀,這大自然所賦予的特殊景觀資源,使太魯閣充滿靈氣與神秘感。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森林茂密原始,園區涵蓋海濱到高山的變化,落差3742公尺。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蘊藏著史前遺址、太魯閣族文化及古道系統等豐富人文史蹟。目前園內及周邊發現8處史前遺址,其中最著名的是「富世遺址」,位於立霧溪溪口,屬國家第三級古蹟。
遊憩景點:
魯閣遊憩帶
和仁礫灘 太魯閣台地 清水斷崖 大禮大同 長春祠 寧安橋 九曲洞 燕子口
天祥遊憩帶
布洛灣台地 靳珩公園 錐麓斷崖 豁然亭 流芳橋 慈母橋 西寶 梅園竹村
合歡山遊憩帶
鄰近地區:三棧溪谷
三棧溪是以三棧南溪為主流,而後在三棧村附近和北溪會合後才出海,注入太平洋。 適合觀察地形、地質、種植物生態,從事健行、攝影、寫生等活動。
中橫公路長春隧道西口,建有紀念開闢中橫公路殉職人員的長春祠,祠旁溪溝長年流水成散瀑,公路局取名為「長春瀑布」。 長春祠供奉著中橫公路興建工程殉職的212位榮民靈位,祠後有一石梯,高380階,可通往觀音洞。禪光寺側溪谷內呈葫蘆狀,而叫「葫蘆谷」。 燕子口為太魯閣峽谷的一段峭壁,其間山壁雄峻、幽谷縈紆,是中橫沿線註名勝景之一。公路右側的岩壁上高掛著許多小洞,因石灰岩受溪流的長期侵蝕,較鬆軟的岩層逐漸形成洞穴,燕子就在這些天然洞穴中築巢而居早年因常有雨燕、洋燕在空中成群覓食,形成"百燕鳴谷"的奇景,因而博得"燕子口"的美名,隨著中橫的開通,人聲、車聲影響下燕子稀少,如今偶爾還有幾隻穿梭在附近。而燕子口、錐麓斷崖、九曲洞一帶的塊狀大理石岩最為壯觀,這些大理石岩的原岩是石灰岩,因受變質作用轉變成大理岩,顏色呈白、灰或黑色,形成壯麗的山景,而底下立霧溪峽谷深峻,滔滔流經,公路曲折迴旋,氣勢萬千。 一九五五年,中橫公路穿山鑿洞而建,道路曲折於堅硬石壁中,沿著立霧溪切割峽谷,形成彎曲長廊,因而命名為九曲洞。從流芳橋起步向前遙望,只見隧道連綿相接,路面曲折迴轉,公路嵌在巨岩峭壁之中,彎延迂迴;谷底時傳濤聲。黃杰上將曾於此地題詩句云:「如腸之迴,如河之曲,人定勝天,開此奇局!」字大徑尺,刻於石壁之上。在此原路之一旁已新開雙線隧道,原舊有道路設為景觀道路,並設解說牌、停車場等設施,使遊客可信步遊賞此區壯麗之大理岩峽谷景觀 天祥位於立霧溪流域的河階地上,為大沙溪與塔次基里溪匯流處,原名塔比多,意為山棕。 舊為泰雅族塔比多(Tupido)部落所在,屬河階地。中橫公路開闢時為紀念文天祥改稱今名。 形勢開闊,是中橫公路東段之一大轉運站。。區內設有公車、郵局、店舖,晶華酒店與天祥青年活動中心可提供膳宿。 「長春祠」
「燕子口」
「九曲洞」
「天祥」
武嶺乃合歡主峰與東峰間的鞍部,位於昆陽之北,海拔3275公尺,是台灣驅車便能上達的最高點,除西側有部份遮蔽外,四周山線盡收眼底。東邊觀景台位置極佳,可眺望層峰連天的奇萊山群及合歡山坡綿延的箭竹草坡,視野壯麗遼闊,晨昏之際,更有翻騰的雲氣,輕搔旅訪的心海。
這裡可以體驗晴朗的冷冽;日可賞光影為大地的顏著,夜可觀星賞月;夏花冬雪,美不勝收。
位於中橫公路128公里處,碧綠神木為香杉(巒大杉),樹齡超過三千餘年,樹高約50公尺,樹徑3.5公尺,是中橫沿線最巨大的神木。位於慈恩與碧綠間。
巒大杉是台灣原生植物中,樹高最高者,最高可達70公尺以上,是造林樹種之一。
碧綠神木一帶因地形複雜,加以溫度逆增的作用,及盛行雲霧的影響,樹種相當混雜。森林的最高層是雲杉、鐵杉、香杉為主的針葉樹。其下則以常綠闊葉樹為主,間雜部份落葉樹。
(英坦士)
秀林鄉 (玩全台灣)
太魯閣國家公園遊... 布洛灣遊憩區 大禹嶺 天祥 東方夏威夷遊樂園 九曲洞
清水斷崖 砂卡礑步道(神秘... 燕子口 三棧溪風景區 白楊瀑布 崇德海灘
長春祠 錐麓斷崖 文山溫泉 蓮花池 關原雲海 碧綠神木 石門山 慈母橋
YouTube - 太魯閣國家公園(自然篇、人文篇).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