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台東縣成功鎮東北方的三仙台,是由離岸小島和珊瑚礁海岸所構成,島上奇石分布,其中有三塊巨大的岩石,傳說呂洞賓、李鐵拐、何仙姑曾登臨此島,因而得名。
三仙台島的地質屬於都巒山集塊岩,原來是一處岬角,因海水侵蝕逐漸斷了岬角頸部,而成了離岸島。過去想參訪三仙台的遊客只能利用退潮時,涉水而過,1987年完成了八拱跨海步橋,它的波浪造型,宛如一條巨龍伏臥海上,銜接三仙台和本島,已成為東海岸極為著名的地標。
三仙台全島面積約22公頃,最高點海拔約77公尺,設有環島步道,悠閒流覽約需2小時。。島的四周珊瑚礁環繞,由於強烈的風化和海蝕作用,讓島上除了仙劍峽、合歡洞等與三仙台故事有關的天然奇景外,還且散布著海蝕溝、壺穴、海蝕柱、海蝕凹壁等海蝕景觀,登島遊覽頗富尋幽訪勝之趣。
生態景觀豐富的三仙台,因人為干擾少,島上處處可見白水木、林投、濱刀豆、台灣海棗等濱海植物,是研究海岸植物生態的重要據點,並被列為自然保護區。島的南端到基翬(音唸:輝)一帶海域,有美麗的珊瑚礁和熱帶魚群,是花東海岸線海底景觀最美的地方。
歷史人文
三仙台長久以來,就是阿美族放養羊群及從事採珊瑚礁岩區海藻、海菜、螺類及捕魚的場所。鄰近三仙台的「比西里岸部落」,是屬於「海岸阿美族」。
三仙台原名PiSiLiAng,意思是養羊的地方,因為很久以前,部落居民常將羊群放養在島上,利用潮水起落的阻擋,讓羊群留在島上,不能亂跑。
近年來,三仙台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寶抱鼓樂隊」,成員以部落裡10到17歲的孩童為主,他們把漁業浮球切半做鼓身,山上的竹根做鼓座,利用部落裡養的羊製成羊皮,曬乾拉平做成鼓面,這種自製的鼓樂器,成為寶抱鼓樂隊的特色。
他們以美妙的鼓樂,歡迎到三仙台的遊客,光臨曾經是羊群漫步的比西里岸部落。
自然生態
三仙台上不僅奇石分布,植物生態更是豐富,有水芫花、安旱草、毛苦參、濱龍吐珠、蘭嶼小鞘蕊花、蘭嶼木蘭、白水木、台灣海棗等稀有且珍貴的濱海植物。
島的南端到基翬一帶海域,有美麗的珊瑚礁群和熱帶魚群,是東海岸最美的海景之一,已被列為自然保護區。遊客可循規劃良好的步道觀賞沿途的植物生態及地質觀賞。
此外,三仙台也是海洋性鳥類最佳的棲息場所,礫岩之間有岩鷺、東方環頸行鳥、黃足鷸出沒,夏天常見燕鷗類翔舞其間,附近海域魚類豐富,是著名漁場與磯釣場。
( 資料來源 :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
照片來源 : 三仙台照片 - 相關圖片搜尋結果
神話故事:
三仙台上有合歡洞、仙劍峽等景觀,其中仙劍峽相傳為八仙渡海時,呂洞賓和何仙姑於島上繾綣(合歡洞),好事的李鐵拐前去偷窺,適巧南天門金光巨神瞧見,怒而擲劍,雖未擊中,卻將山石劈為兩半,留下島上的“仙劍峽”,極富傳奇色彩。
三仙台(英坦士)
遠古時代的八仙中的三位仙人(呂洞賓、李鐵拐、韓湘子)曾到此一遊,而在仙山上留下三雙足印,至今依然清晰可見,三仙台依此得名。
三仙台(玩全台灣)
成功鎮地圖 (點擊)
三仙台最具特色的八拱紅色跨海步橋,造型奇特,島上除了有段傳神的八仙過海故事,這兒的海域魚類、動植物生態豐富,也是著名的磯釣場所,玩家們到此一遊也不妨安排2小時上島遊覽,欣賞壺穴,海蝕洞,海蝕溝、海蝕凹璧等特殊地形。
三仙台 (精美照片)
三仙台(郭老師)
成功鎮-三仙台風景區 (台東縣政府)
三仙台 (四方通行)
三仙台(自然顏色)
主題行程 > 生態之旅 > 東部海岸一日遊 > 三仙台 > (觀光局)
旅遊資訊王TravelKing 旅遊導覽 - 台東縣 - 成功鎮 - 三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