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點擊連結故宮)
明 成化 鬥彩雞缸杯
高4公分,口徑8.3公分,足徑 3.7 公分
此器作侈口,淺弧形壁,淺圈足,器表彩繪兩組子
母雞圖。圖中公雞、母雞率領小雞覓食於野地,母
雞低頭欲啄蟲,小雞展翅雀躍,即使在細小如斯的
畫面中,依然令人感受到溫馨可愛的情境。又,畫
中的牡丹、蘭草與湖石恰如其分的隔開兩組圖案,
杯內純白無紋飾,底以青花書「大明成化年製」六
字楷款,款識之外並加畫雙方圈。此足以傳達天倫
和樂的子母雞圖,或因帝王的喜愛而深受文人雅士
的青睞,故至晚明無不以為「成窯雞缸杯,為酒器
之最」。以及明神宗萬曆皇帝桌上之成化雞杯「值
錢十萬」之說,遂不逕而走。(撰稿:余佩瑾)
名家論古董: 鬥彩瓷器的故事 (點擊連結資料出處)
文/戴東尼
據歷史文獻記載,鬥彩始於明宣德年間,但實物極為罕見。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為著名,內容主要是花鳥、人物。青花是構成整個鬥彩畫面的主色,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上透明釉,入窯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根據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三至五種,最後入爐低溫燒成。成化鬥彩瓷器滬L質細膩純淨,釉層滋潤沉靜,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豔麗的五彩相配,形成了嬌豔絢麗的藝術特點。
清朝鬥彩瓷器的產量要大於明朝成化時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窯也有不少精品堪與成化鬥彩媲美,而且出現了較大的器型。總的來看,清朝盛世的鬥彩瓷器大多數畫工精良,圖案性更強,但失去了成化鬥彩清秀飄逸的風采。康、雍、乾官窯都有一些仿成化鬥彩的產品,特別是雍正時期已很有把握的仿燒出成化鬥彩,但這些仿品大都屬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數寄託成化款。乾隆以後,鬥彩仍在生產,圖案內容多為花草,且多團花,延續了清朝盛世時期的風格,但筆法日漸草率。
成化雞缸杯十九年身價揚六倍
傳世鬥彩作品中最著名而且價值最高的要數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最早記載成化鬥彩雞缸杯價值的是明代記錄萬曆皇帝起居的《神宗實錄》,其中寫道:「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另據明代萬曆沈德符所著的史料著作《野獲編》中稱:「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其中十萬之值與白銀百金相近,「值錢十萬」應指雞缸杯的價值等於當時流通用的銅製十萬枚制錢,「十萬」是形容多的虛數。
1949年,香港古玩收藏家仇焱之獨具慧眼,以千元港幣購得一隻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當時傳為香港收藏界的美談。上世紀80年代,仇焱之過世後,這件雞缸杯以520萬港元在香港拍賣成交,打破當時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引起全世界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關注。1999年,仇焱之舊藏的另一隻成化鬥彩雞缸杯在香港蘇富比再次突破中國瓷器拍賣紀錄,以2,917萬港元成交。19年內,成化鬥彩雞缸杯的身價上昇了近6倍,平均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
成化鬥彩器型均小巧精緻,所以俗語說「成化無大器」。成化鬥彩雞缸杯器型似缸,高3.3釐米,口徑8.3釐米,足徑4.1釐米,杯形較淺,敞口臥足。杯的外壁上繪有雄雞兩隻,一隻引吭而啼,一隻回首顧盼。兩隻母雞正低頭覓食,幾隻小雞在母雞身旁嬉戲、玩耍,神態逼真,呼之欲出。旁邊所襯藍色的山石、紅豔的牡丹、幽靚的蘭草,淡雅宜人,一幅和諧、寧靜的田園景色,就這樣自然地呈現在人們眼前。這些圖案是先用青花細線淡描出紋飾的輪廓線後,上釉入窯經1,300度左右的高溫燒成胎體,再用紅、綠、黃等色填滿預留的青花紋飾中二次入窯低溫焙燒而成。該杯的足底有青花雙方框,內書「大明成化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此杯質精色良、造型線條流暢、胎體薄似蟬翼、質地潤如堆脂、色調清新淡雅,在明、清彩瓷中獨樹一幟。清人朱琰在其所著的記載中國歷代陶瓷發展的重要著作《陶說》中評述此杯說:「酒杯以雞缸為最。」實不為過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