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晚期 宗周鐘
宗周鐘(點選下列獲語音導覽)
宗周鐘的釋文拓片
http://tech2.npm.gov.tw/DM2003/wcbi/b/object4/03.htm
每一面資料都有!尤其要看[摹本注釋]是最清楚的。
移動滑鼠 即可看到宗周鐘上面的資料!
高65.6公分,舞縱23.1公分,橫30公分,兩于相距26.2公分,兩銑相距35.2公分,重34.900公斤
鼓上飾首紋篆間飾兩頭獸紋。舞上飾竊曲紋甬上飾夔紋。紀錄厲王親征南國,令南夷、東夷凡二十六邦來朝臣服,「有成亡競」,功烈彪炳,厲王遂鑄鐘銘記此事,並以祀上帝百神與祖考先王,祈求降福長壽,永保天下。(撰稿:游國慶)
商代,鐘形樂器大多數是口部朝上,鐘體用長柄支起後再敲奏;西周開始,漸漸改為鐘口朝下,鐘柄加環懸掛而奏,成為慣見的「甬鐘」形式。宗周鐘便是甬鐘的代表。宗周鐘外形上最大的特徵,是鐘身兩面共裝飾36枚高突的長形乳丁紋,極盡華麗醒目。此鐘音質渾厚宏亮,有宗廟莊嚴氣概。
宗周鐘的銘文自鐘身正中起讀,接著左下角,再轉至背面右下角,全篇約123字,是商、周單件鐘銘最長者。銘中因為有一個人名「」,可與周厲王的名字「胡」音相通,故得定為周厲王之器;銘文大意為:厲王時有南方的服子,大膽來犯周土,厲王便效法他的祖先文王、武王,努力鞏固疆土,揮軍攻敵,直追到服子都城,服子只好派使者來迎,表示臣服。同時,南方及東方的26個邦國代表,也隨同朝見。厲王感激天帝及百神保祐,特作此「宗周寶鐘」,並祈求先王們降賜子孫福壽,安保四方太平。
資料來源 : 簡單就是美味 - 文字學-宗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