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德哥 提供分享 !
感謝:(謝林學仁整理2012/4/8)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歷史
簡稱故宮,台北故宮又名中山博物院。是位於台北巿士林區的國家級博物館,直屬於中華民國行政院,為中華民國內閣機關之一。除了台北外雙溪的主院區外,另於台灣南部嘉義縣太保巿籌建南部院區。
根據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國立故宮博物院以「整理,保管,展出原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及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所藏之歷代古文物及藝術品,並加強對古代中國文物藝術品之徵集,研究,闡揚,以擴大社教功能」為設置宗旨。館內以收藏中華文化歷代古物,圖書,文獻為主,主要承襲宋,元,明,清四朝宮廷之皇家收藏。加上後來徵集的文物,數量計693507件冊,(2011年12月底)。館方向來操辦全世界最成功展覽為傲,如2011年「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居全球最受歡迎展覽第三名,2010年「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名列第七位。2011年參訪人數更名列全球第七位。其與
英國大英博物館,
法國羅浮宮博物館,
俄羅斯冬宮博物館及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並列為世界五大博物館。
歷史:
北平成立
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中華民國建立之初,清廷與國民政府簽訂「清室優待條件」,使傅儀仍繼續住在紫禁城內。
1914年將熱河避暑山莊和瀋陽故宮的文物移至紫禁城的外廷,在外朝三大殿設立「古物陳列所」開放參觀,隸屬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內政部。
1918年7月,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自國子監遷入午門城樓。1924年擧行展覽,1926年定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後為中國歷史博物館,而國立歷史博物館1955年於台北復館)。
1924年11月,溥儀被北洋軍閥馮玉祥逐出紫禁城,溥儀居住紫禁城這段期間,因賞賜、故臣借觀、拍賣典押、竊取盜賣,使一千二百多件書畫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寶流失。隨後紫禁城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清點與整理宮內珍藏文物。
1925年9月,清室善後委員會改組成「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由李石曾出任委員長。委員會制定「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故宮博物院臨時董事會組織章程」及「故宮博物院臨時理事會章程」。10月10日,紀念中華民國國慶,在北京紫禁城成立故宮博物院,以神武門作為博物院正門,外朝部份仍為古物陳列所。
1928年6月,國民政府委員會委員「經亨頤」提案廢除故宮博物院,成立「逆產處理委員會」處理並變賣故宮文物,建議在南京另設「國立中央博物院」,後來在古物保管委員會長「張繼」的反對下,使經亨頤的兩項計劃無法成功。同一時間裡,國民政府指派「易培基」接收故宮博物院,公佈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與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條例,隔年2月接任第一任院長。
抗戰南遷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後,國民政府開始計劃將博物院文物南運。隔年,日軍攻佔熱河進逼北平,故宮理事會要求博物院選擇院藏文物菁華裝箱儲置,開始南運。
1933年2月6日,北平戒嚴,華北情勢告急,第一批南遷文物抵達上海,期間南遷文物共五批19557箱,包含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國子監等單位文物的6066箱。隔年2月,公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暫行組織條例,故宮改隷行政院,命馬衡為院長。
1936年12月,南遷文物由上海轉運南京。
1937年1月,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中央博物院)正式成立。8月,上海爆發淞滬會戰,南京文物再由「莊尚嚴」等人第一批80箱南京文物遷至長沙,隔年11月再轉運至貴陽安順暫置(1944年再運往四川巴縣)。
1937年11月,第二批9369箱以水路,經由長江至漢口,1939年5月再移往宜昌、重慶至四川樂山。第三批7286箱文物由那志良走隴海鐵路運至寶鷄,1939年7月,再轉卡車經漢中運抵成都,隨後又運往峨眉古廟安置,成立故宮博物院峨眉辦事處。最後南遷至南京的文物,約2900箱因來不及運送,滯留在南京。北平淪陷後,北平故宮仍留有許多文物,淪陷期間還,在繼續清點未曾登記的文物,並又廣泛徵集了一批珍貴文物。
文物遷台
抗戰結束後,杭立武向日本索回許多珍貴的圖書和藝術品,隨後運往台灣的精品文物之中就有這部份圖書和藝術品。包含了北平故宮博物院2972箱,中央博物院852箱書畫、瓷器、玉器,另外加上國立北平圖書館的善本圖書和外交部條約檔案共5422箱。國共內戰後期,杭立武負責搶運這批故宮國寶至台灣,中華民國政府遷運台灣的文物本來計劃共運送五次,但因戰爭形勢突變一共只運了三次。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南遷文物集中運至重慶。
1947年6月,南遷文物由重慶循水路運回南京,至12月全數運抵。中博籌備處文物也全部運回南京後,政府將古物陳列所撤除,該所南遷的文物撥交中博籌備處。
1948年因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政府將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圖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文物、外交部檔案開始運往台灣,成立中央文物聯合保管處。
1948年12月27日,第一批文物320箱由「中鼎艦」運抵基隆港。南京國民政府下令還在北平的故宮博物院院長馬𧗾,將留在北京的文物菁華裝箱,分批空運南京,馬院長以各種理由推𨒂裝箱,以致於後來一箱也未運走。
1949年1月6日第二批由招商局海滬輪運出,1月9日到達基隆港,共計1680箱。
第三批文物由崑崙號軍艦於1月29日 運出,2月22日 運抵基隆港,共972箱。
第三次原本計劃搬運1700箱,但軍艦一到海軍部眷屬就搶先上船,杭立武只好找海軍司令「桂永清」解決,最後下令拆除辦公桌,但由於運輸艦艙位有限,最後只能運出972箱,另728箱被迫留在南京。為阻止文物遷台,南京中央博物院共產黨員「陶孟和」曾發動群眾阻止,但未成功。
1949年8月23日,文物與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文物一起遷入台中縣霧峰鄉吉峰村(今台中巿霧峰區吉峰里),並成立「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隸屬教育部,由杭立武部長兼任主任委員,並於台中縣霧峰鄉北溝覓地建築庫房(隔年4月落成,文物隨即遷入)。
1949年11月,戰時河南博物館存放在重慶國立中央大學柏溪分校的68箱出土文物,亦搶運到台灣並存放在台中糖廠倉庫。
1951年6月,成立兩院存台文物清點委員會,延聘學者、專家為委員,進行重編箱號、抽查箱內文物,直到1954年才完成。這次清點也編製了(點查清冊),成為存台兩院文物的原始清冊。
1954年,國立中央圖書館台北復館,聯管處改組,並開始出版重要資料。
1956年,「北溝文物陳列室」正式開放(該址毀於921地震)。
台灣復院
1965年11月12日,台北巿士林區外雙溪現址落成時,正值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 先生的百年誕辰,遂將新館館舍定名為中山博物院。並於正館二樓大廳設置國父銅像,以資紀念。行政院通過「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臨時組織規程」,成立「故宮博物院」,改直屬於行政院。其中,後來運往台灣2972箱,占原南遷文物箱件數22%。
1969年,訂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徵集辦法」,在台灣展開增加藏品的行動。
1967年/2008年8月期間,透過其它機關移交1651件,受贈32326件冊,收購12751件冊,合計46728件冊。
1989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聘請社會學者、專家四十餘人組成委員小組,再次進行全院藏品文物的清點檢驗,至1991年5月完成。此次完成了藏品文物登錄號籤張貼,文物建卡照片攝照以及文物保存狀況的瞭解。
2009年2月14日,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帶團赴中國大陸訪問故宮,首度開起兩岸故宮交流,3月份北京故宮院長也帶團來台參訪。10月7日 舉辦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商借北京故宮與上海博物館37組件精品,成為兩岸故宮首次合作。
興建故宮南院
2003年1月,行政院選定嘉義縣太保巿為故宮南院院址,並配合鄰近的高鐵嘉義站特定區開發計劃共同進行。
2013年1月,故宮南院將動工,預計2015年12月對外試營運。
謝林學仁整理2012/4/8
2012繆思獎 故宮獲雙金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5月4日 下午12:54
由美國博物館協會媒體與科技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12年繆思獎,國立故宮博物院共有兩項作品獲頒最高榮譽的金牌獎,為本年度亞洲唯一獲獎的博物館,更是唯一摘下雙金的博物館。
故宮近年來陸續把珍貴的文化資產數位化,這次以「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新媒體藝術展」、「清明上河圖長卷動畫」榮獲繆思獎金牌雙獎。
繆思獎今年邁入第二十三屆,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國博物館界的數位作品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