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

繪畫 (點擊連結故宮)


     唐人宮樂圖


軸 絹本 設色畫 縱:48.7公分 橫:69.5公分


圖描寫後宮嬪妃十人,圍坐於一張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則負責吹樂助興。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篳篥、琵琶、古箏與笙。旁立的二名侍女中,還有一人輕敲牙板,為她們打著節拍。從每個人臉上陶醉的表情來推想,席間的樂聲理應十分優美,因為連蜷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驚擾到!

這件作品並沒有畫家的款印,
原本的籤題標為「元人宮樂圖」。仔細觀察畫中人物的髮式,有的髮髻梳向一側,是為「墜馬髻」,有的把髮髻向兩邊梳開,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則頭戴「花冠」,凡此,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裝束。另外,繃竹蓆的長方案、腰子狀的月牙几子、飲酒用的羽觴,還有琵琶橫持,並以手持撥子的方式來彈奏等,亦在在與晚唐的時尚相侔。所以,現在畫名已改定成「唐人宮樂圖」。(撰稿/劉芳如)


 


唐人宮樂圖 -- 佚名(連結資料出處)



一、前言:


1.正名:


這件作品並沒有畫家的款印,原本的籤題標為「元人宮樂圖」。但依據畫中人物的髮式、繃竹蓆的長方案、腰子狀的月牙几子、飲酒用的杯子,還有琵琶彈奏方法等,皆與晚唐的時尚相符。所以,現在畫名已改成「唐人宮樂圖」


2.畫幅的格局短窄,原本很可能是一幅小型屏風畫,後來才被改裝成今日所見的掛軸形式。畫面上並沒有作者的簽名,推測應出自受張萱(8世紀前半)、周昉(約730-800頃)風格影響的畫家之手。


 


二、作品賞析:


 


1.視角


 


採用俯視角度, 才能綜覽整個場景,同時呈現桌面的華麗感,是很巧妙的安排。


 


2.桌子反透視角度繪製


畫面正中央的方桌近窄遠寬,和西方的「透視法」正好相反。西方的「透視法」試圖在平面的繪畫上營造出真實具立體感的三度空間;中國的繪畫,則重在經營畫面氣氛,因此產生前小後大反透視畫法。
畫家為了讓桌子後方有足夠的空間安排三位宮女,所以將桌子畫得較寛,如此一來突顯了中央彈琵琶的宮女,增加視覺焦點。前面兩張椅子空下不坐人,一方面讓畫面不至擁擠,一方面引領觀眾一起加入聚會喝茶賞樂。桌子底下畫了一隻打瞌睡的小狗,可以使畫面活潑起來,不顯單調。這樣的透視法,是畫家「故意」安排的,西方人大概要到畢卡索,才會發現原來繪畫可以這樣表現。



3.室內音樂會


◆宮女們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篳篥、琵琶、古箏與笙。旁立的二名侍女中,還有一人輕敲牙板,為她們打著節拍。
彈琵琶的首席宮女是用「撥板」撥弦,今天彈琵琶的人已經不用了。因此《宮樂圖》可以說是保存了古代音樂的第一手資料,非常珍貴。 


4.椅凳


椅子一詞在唐代始見,最早稱之為「倚子」。最早提及「倚子」的記載約在八世紀末。唐代之前,中國人主要席地而坐,沒有坐椅子的習慣。盛唐後椅子日益流行,最遲在宋初已經相當普遍。圖中宮女們側坐月牙凳子,是唐代新興家具,長方凳面施錦緞坐墊,四足皆有華麗雕飾,並墜以彩穗。   


5.衣著裝扮


畫中仕女作元和(西元806-819年)「時式妝」的打扮,並充分顯示受楊貴妃(西元719-756)影響,以豐腴為尚的審美觀。她們各箇體態渾圓,臉如滿月,雙眉作細細的八字型,開臉留「三白」,寬袖上衣,披帛斜倚,長裙高及胸部。前面四人,和側彈琵琶的一人,梳得髮型最是奇特,稱作「墮馬髻」;左方中央的一人,則頭戴花冠。無論宮嬪或侍女,每個人頭頂都插著各式梳子,溫庭筠(約813-866)曾有「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的詩句,形容的正是婦女頭上的華麗飾物。


6.飲茶


 


此圖飲茶方法屬煮茶法。將調好的茶湯盛入中央大碗中,再以長杓分茶,盛入茶碗供飲,適用於人多盛會時。桌面上另置有杯碗,茶酒可同時飲用,並配以茶果。


 


7.自信的時代


 


畫中的宮女都得到了均勻的安排,雖然有正面、側面、背面,但基本上每人佔據的位置是差不多的。她們都穿著很漂亮的晚唐宮女服飾,頭髮也梳得很時髦,反映了一個大時代下的女性形象,豐腴而自信。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陶瓷 (點擊連結故宮)


   成化     鬥彩雞缸杯


4公分,口徑8.3公分,足徑 3.7 公分


此器作侈口,淺弧形壁,淺圈足,器表彩繪兩組子


母雞圖。圖中公雞、母雞率領小雞覓食於野地,母


雞低頭欲啄蟲,小雞展翅雀躍,即使在細小如斯的


畫面中,依然令人感受到溫馨可愛的情境。又,畫


中的牡丹、蘭草與湖石恰如其分的隔開兩組圖案,


杯內純白無紋飾,底以青花書「大明成化年製」六


字楷款,款識之外並加畫雙方圈。此足以傳達天倫


和樂的子母雞圖,或因帝王的喜愛而深受文人雅士


的青睞,故至晚明無不以為「成窯雞缸杯,為酒器


之最」。以及明神宗萬曆皇帝桌上之成化雞杯「值


錢十萬」之說,遂不逕而走。(撰稿:余佩瑾)


 



名家論古董: 鬥彩瓷器的故事 (點擊連結資料出處)



文/戴東尼
  


據歷史文獻記載,鬥彩始於明宣德年間,但實物極為罕見。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為著名,內容主要是花鳥、人物。青花是構成整個鬥彩畫面的主色,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上透明釉,入窯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根據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三至五種,最後入爐低溫燒成。成化鬥彩瓷器滬L質細膩純淨,釉層滋潤沉靜,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豔麗的五彩相配,形成了嬌豔絢麗的藝術特點
  


清朝鬥彩瓷器的產量要大於明朝成化時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窯也有不少精品堪與成化鬥彩媲美,而且出現了較大的器型。總的來看,清朝盛世的鬥彩瓷器大多數畫工精良,圖案性更強,但失去了成化鬥彩清秀飄逸的風采。康、雍、乾官窯都有一些仿成化鬥彩的產品,特別是雍正時期已很有把握的仿燒出成化鬥彩,但這些仿品大都屬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數寄託成化款。乾隆以後,鬥彩仍在生產,圖案內容多為花草,且多團花,延續了清朝盛世時期的風格,但筆法日漸草率。


成化雞缸杯十九年身價揚六倍
  


傳世鬥彩作品中最著名而且價值最高的要數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最早記載成化鬥彩雞缸杯價值的是明代記錄萬曆皇帝起居的《神宗實錄》,其中寫道:「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另據明代萬曆沈德符所著的史料著作《野獲編》中稱:「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其中十萬之值與白銀百金相近,「值錢十萬」應指雞缸杯的價值等於當時流通用的銅製十萬枚制錢,「十萬」是形容多的虛數。
  


1949年,香港古玩收藏家仇焱之獨具慧眼,以千元港幣購得一隻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當時傳為香港收藏界的美談。上世紀80年代,仇焱之過世後,這件雞缸杯以520萬港元在香港拍賣成交,打破當時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引起全世界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關注。1999年,仇焱之舊藏的另一隻成化鬥彩雞缸杯在香港蘇富比再次突破中國瓷器拍賣紀錄,以2,917萬港元成交。19年內,成化鬥彩雞缸杯的身價上昇了近6倍,平均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
  


成化鬥彩器型均小巧精緻,所以俗語說「成化無大器」。成化鬥彩雞缸杯器型似缸,高3.3釐米,口徑8.3釐米,足徑4.1釐米,杯形較淺,敞口臥足。杯的外壁上繪有雄雞兩隻,一隻引吭而啼,一隻回首顧盼。兩隻母雞正低頭覓食,幾隻小雞在母雞身旁嬉戲、玩耍,神態逼真,呼之欲出。旁邊所襯藍色的山石、紅豔的牡丹、幽靚的蘭草,淡雅宜人,一幅和諧、寧靜的田園景色,就這樣自然地呈現在人們眼前。這些圖案是先用青花細線淡描出紋飾的輪廓線後,上釉入窯經1,300度左右的高溫燒成胎體再用紅、綠、黃等色填滿預留的青花紋飾中二次入窯低溫焙燒而成。該杯的足底有青花雙方框,內書「大明成化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此杯質精色良、造型線條流暢、胎體薄似蟬翼、質地潤如堆脂、色調清新淡雅,在明、清彩瓷中獨樹一幟。清人朱琰在其所著的記載中國歷代陶瓷發展的重要著作《陶說》中評述此杯說:「酒杯以雞缸為最。」實不為過矣!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銅器 ( 點擊可連結故宮 )



 


     嘉量      高25.6公分


 


新莽「始建國」時,遵從舊制,重鑄度量器,有名之


為「嘉量」者。此件嘉量由五個量體組成,主體上為


「斛」、下為「斗」、左為「升」、右為「合」、


「合」下為「龠」。二龠為一合,十合為一升,十升


為一斗,十斗為一斛。器外鑄銘249字,述明鑄器緣由


以及各量體性質。(撰稿:楊美莉)


中國度量衡之制始於黃帝,至秦漢之間初步完備。目


 


前故宮博物院所藏「新莽嘉量」為現有可考之漢代官


 


制容積標準。


 


新莽嘉量為西漢末年王莽即位時(公元九年)所頒發


 


之度量衡標準器,一共是五個量連備一體。器中央上


 


為斛、下為斗,左耳為升、右耳上節為合,合下為


 


龠。


五個量之間的換算關係為,一斛可容十斗、一斗可容


十升、一升可容十合,一合可容二龠,可見當時已有


十進位的觀念。


 


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新莽嘉量 ( 點擊連結資料出處 )




 



 


黃帝是我(王莽)的初祖,他的美德,後來輾轉到虞


 


代,虞帝舜是我的始祖,他的美德現在又輾轉到新代


 


了;歲星(木星)在大梁星部位的這個月 — 三 月


 


(夏曆),蒼龍星兩旁的六個星,正指著北斗星的柄


 


端,適逢是戊辰年(王莽居攝三年,夏曆十一月改初


 


始原年,夏曆十二月改為始建國元年正月,即西元八


 


年);戊辰這年應當天下大定,上天命令我擁有所有


 


的人民,根據土德(新以土得王)應承繼漢代而有天


 


下,因而接受了上天這個命令,於是確定國號,而即


 


真天子 之位;更改每歲正月為建丑(夏曆十二月),


 


長壽興隆;劃一尺度、量器、衡秤、稽考有據,而且


 


合乎前人所訂的制度;蒼龍星兩旁六個星正指北斗的


 


頂端,而適逢己已年(新始建國元年,西元九年),


 


歲星在實沈星部位的這個月(新五月,夏曆四月);


 


第一次把這度量衡的制度頒令天下,好讓萬國永遠遵


 


守;後世子孫享有天 下而傳之於萬億年代!


 


******************************************


 









秦量
秦量

秦量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點擊下列項目可連結!)


大陸人士來台



 


台灣接待旅行業名單


 


大陸組團旅行業名單 


台旅會網站 


景點觀光團人數預報


相關規定


兩岸旅遊協議 


旅行業獎懲資訊 


新聞及佈告 


申訴專線電話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兩側大門通往中央通廊,至通廊中央即可看見蔣公文物展視室,映入眼簾的是座莊嚴肅穆的蔣公銅像,讓人肅然起敬,進而心生嚮往,欲一探究竟偉人的一生。


 目前蔣公文物展視室佔地約七百坪,共分成六間陳列室,陳列蔣公紀念文物及照片,一展間主要從蔣公的生平講起,讓參訪者了解蔣公的成長背景。二展間則以蔣公的學習與革命之歷程入門,從黃埔軍校、東征平亂,一路講到北伐與統一,讓訪者對蔣公的成長與茁壯期,有所體會。三展間利用勳章及照片,呈現蔣公定國、治國、安天下與抵禦外侮、復興民族的歷史新頁。四展間透過蔣公座車及抗戰結束前後的文物與照片,一一展現蔣公在台推行憲法與維持國家安定的努力。五展間以蔣公對台灣的建設與外交推動為主軸,讓遊客看見蔣公一生對台灣的用心。最後一個展間則是蔣公紀念辦公室。走過整個展視室,從中可以了解蔣公生平及中國近代史的演變與發展。


 


(花蓮瑞穗鄉舞鶴北回歸線)


北緯23度27分4秒51的北回歸線經過台灣的嘉義、高雄、南投、澎湖、花蓮,一九三三年(日昭和八年)日本人在瑞穗火車站西側建造全省第二座北回歸線標(第一座是嘉義水上鄉的北歸線標)。這座北回歸線標是當時遊客前來遊玩的重要據點,1981(民國70年)因東線鐵路拓寬而拆遷至舞鶴台地,重新建造,新的北回歸線標造型優美,加上台地的景色更美,所以這裡已經是遊客來瑞穗必到之處,尤其是日本遊客最愛到這,聽說遊客們最愛在北回歸線走向的指標下,感受跨越兩個不同的季風氣候的樂趣呢!(北回歸線已南為熱帶季風氣候,以北副熱帶季風氣候) 24節氣中的「夏至」是一年裡白天日照最長的日子,也是太陽走到北回歸線的日子,從那天起太陽不再往北走,而是慢慢的往南,到冬至那天,回到南回歸線,夏至日的中午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這時可以看到「立竿不見影」的天文奇景,每年的6月22日夏至日歡迎大家一起來立竿不見影。


 


(花蓮豐濱鄉靜浦北回歸線)


北迴歸線是北半球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環繞北半球十六個國家,總共建有九座北迴歸線標碑,其中在臺灣就有三座,分別位於嘉義的水上、花蓮的舞鶴及花蓮的靜浦,每年夏至時(621日或22日),正午的太陽將直射此地。北回歸線標碑形是呈現燈塔狀,圓柱形的標誌,上面標示北回歸線,中間有狹長細縫,一柱擎天好是壯觀,遊客們都在此拍照留念,一腳站在熱帶,另一腳站在亞熱帶,別有一番地理上的感受。
一般而言,北迴23.5度都是很不適合人居住的地方,如撒哈拉沙漠、墨西哥沙漠,只有台灣在北緯23.5度處,生態和文化獨一無二的豐富多變,原因之一為海洋的滋潤,另一個原因是這樣一個南北400公里,東西200公里的小島上,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有220座,山遇到東北季風、東南季風的水氣,遇水則發,在地理上很特別。尤其是花蓮,從海到太魯閣只有19公里,海拔從0450公尺,世上少有,而靜浦北回歸線一帶,植物環境地貌都特別豐富。


(嘉義水上鄉北回歸線)


台灣是北回歸線通過的十六個國家之一,目前在台灣共有兩座北回歸線紀念碑,一座位在花蓮,另一座則是位在嘉義縣的水上鄉,是全世界最早建立標示的國家。北回天文廣場中有多座不同時期所建的紀念碑,並且規劃有太陽廣場、時光軌跡、天文科學展示、九大行星戲水區與北回太陽館等,其中北回歸線太陽館中為天文教育中心、光的體驗、太陽觀察、DIY體驗遊戲與各項望遠鏡展示等,是一處富含天文教育意義的場所。


台東縣成功鎮三仙台


三仙台位於台東縣成功鎮東北方約3公里處,是由離岸小島和珊瑚礁海岸構成的特殊景觀區,也是東海岸最具知名度的風景點,三仙台島嶼面積約為22公頃、最高點海拔約77公尺,島上有三塊巨石,相傳古時鐵拐李、呂洞賓和何仙姑曾於島上停憩並留下三雙腳印故名三仙台,是民眾來到台東旅遊不可不去的旅遊景點之一,優美的海岸景色和晴朗的天氣構成一幅秀麗的圖畫。


三仙台地質都巒山火山集塊岩,從原本的岬角歷經長年下來的海水侵蝕成為離岸島,前往三仙台可先看到一座造型優美的跨海人行步道橋一座,長約320公尺,可步行直上三仙台,波浪造型如長龍臥波,氣勢壯觀;三仙台島上地形景觀與生態資源極為獨特稀有,散布著海蝕溝、壼穴、海蝕柱、海蝕凹壁等海蝕景觀,海岸植物種類繁多,是研究海岸植物生態的重要據點,可循規劃良好的步道觀賞沿途生態及地質觀賞,且附近海域魚類豐富,不僅是著名的漁場亦是磯釣場所。


三仙台是台東最熱門的風景區,東管處在此設有三仙台遊客服務中心,中心裡提供旅東部旅遊相關諮詢服務,展示室則以介紹三仙台島為主軸,遊客可在了解三仙台島的著名景觀與多樣生態;民眾亦可前往位於三仙台旁的白守蓮河濱公園,屬於麒麟文化的遺址,麒麟文化的文物擁有大量的打製石鋤和其他大型石物,因此也可稱作巨石文化,包含都蘭、泰源、八桑安和忠勇等都屬於麒麟文化的一支,讓民眾來到三仙台旅遊也能了解古早先民的生活方式。


東河鄉- 水往上流奇觀


水往上流奇觀位於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省道11號往台東152K處,右轉約50公尺路旁),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此設有休憩中心、停車場,並立有「奇觀」兩字石碑,「水往上流奇觀」其實為視覺假象,由於溝渠旁邊的景物傾斜度大於路面,造成視覺看流水彷彿由低處往高處流。景點簡介
  受到地心引力影響,水往下流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但位於都蘭村漁橋附近的農田灌溉溝渠,卻出現反地心引力的「水往上流」奇觀,潺潺水流順著水溝蜿蜒往高處流去,令人嘖嘖稱奇。
  因為水往上流,使得一條毫不起眼的灌溉溝渠聲名大噪,經常吸引遊客前來觀看,無論是信或不信,都值得親自到現場眼見為憑 ,親體驗聞名全台的奇觀。


景點特色 水往上流位於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在11 號省道往台東152K處,右轉約50公尺處路旁,有一條農業灌溉溝渠,順著水溝,蜿蜒向上流去,這就是「水往上流」奇觀。
  「水往上流」是因為路旁的景物傾斜度大於路面,而造成彷彿流水由低處往高處流的視覺上錯覺。
  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理設有休憩中心、停車場,並立有「奇觀」兩字石碑,是東海岸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


 


小草  大風起把頭搖一搖  風停了又挺直腰  大雨來彎著背讓雨澆


雨停了抬起頭站直腳  不怕風 不怕雨 立志要長大  小草實在是並不小…… 


 


























       



  


西






 



 



 



 



 



 



    



 



 








 



 







 



 



                                *捷運六號出口



( 解散60分钟后原地集合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州市        市花  桂花       市樹  香樟


蘇州市古稱,擁有姑蘇吳都吳中東吳吳門平江等多個古稱和別稱。隋文帝開皇九年(西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2009年,蘇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40.20億元,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達到了11.72萬元,按年末匯率折算則超過了1.7萬美元。


蘇州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園囿。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蘇州因此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宋人進而美譽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市下轄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崑山市、吳江市、吳中區相城區平江區滄浪區金閶區虎丘區蘇州工業園區。全市轄6市轄區、5縣級市


蘇州處太湖平原,沿江為高沙平原,河湖密布,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溫15.5℃,1月均溫2.5℃。7月均溫28℃。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蘇州市



8,487.83



8,821,200



6,244,311



在世人的心目中,蘇州就是「魚米之鄉」的代名詞。


蘇州養蠶繅絲源遠流長,一向是中國絲綢生產的重要基地。為蘇州贏得了「絲綢之府」的美稱。          蘇州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太湖


江南園林甲天下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獅子林等9個古典園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蘇州人文薈萃,賢能輩出。名人有孫武趙飛燕陸遜范仲淹、、唐寅顧炎武。歷史上曾出過51名狀元,尤其是清代出了26名,佔到全國近四分之一。蘇州遂又有「狀元之鄉」的美名。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生在蘇州,住在杭州,吃在揚州,死在徽州。」


京杭運河縱橫貫境。有內河航道2700多公里,構成水陸交通動脈。蘇州港是河、海兩用港,為江蘇省第一大港口,亦為中國大陸內河航運最大港。


 


 


金寶山鄧麗君墓園(筠園)


以一首「何日君再來」風靡整個華人地區,永遠的軍中情人,歌迷暱稱為小鄧的愛國藝人鄧麗君,於1995年5月8日因氣喘病逝世於泰國清邁,得年43歲。由於鄧麗君在華人地區享有高知名度,她的過逝震驚了整個華人地區,鄧家有感於歌迷的熱情,便選擇將鄧麗君葬在秀麗風光景緻的金寶山墓園,並以本名中的筠字,命名並興建了筠園,以供歌迷可隨時到此處來回憶追悼。
鄧麗君紀念館由鄧家整理鄧麗君的遺物展示於此,包括曾穿上台演唱的服裝及家居服,還有鄧麗君所出過的唱片。並利用電腦科技的設計建造了巨型琴鍵,並將巨型琴鍵鑲在墓園的地上,只要一踩,便會發出優美的樂音。只要一走進筠園,就會聽到「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來,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的白符飄揚在耳邊。
也特別設計了一座音符花園,以小灌木排列出音符符號,以象徵鄧麗君的塑像宛如音樂女神般靜靜的豎立其中,充份表現出鄧麗君生前對音樂的喜好。
還有一部自動點唱機,裡內存有十首鄧麗君的成名曲,包括「何日君再來」、「小城故事」等膾炙人口的好歌,寧靜的山巒之間,終日飄送著其甜美而優雅的歌聲,彷彿歌迷們永遠的懷念。


地址:台北縣金山鄉西湖村西勢湖18號


營業(開放)時間:開放時間:08:00 ~ 17:00 電話:(02)24985900


服務設施:有定期導遊時間、插卡式電話、 投幣式電話、 IC卡式電話、 男廁、女廁、 流動式廁所、輪椅、導盲磚


走淡金公路、陽金公路或於八堵交流道下高速公路,過台電核能發電廠一廠後不久,循指標右轉約行5-6公里可達金寶山


電話:(02)24985900


 


 


鄧麗君紀念文物館


全球唯一的鄧麗君紀念文物館即將於22日在高雄市開幕!鄧麗君紀念文物館執行長鄧長安在21日的開幕記者會上說,在鄧麗君逝世屆滿15周年前夕,紀念文物館的啟用意義非凡,希望世人能永遠緬懷“小鄧”無與倫比的巨星風采。


鄧長安是鄧麗君的兄長,他表示,紀念館去年8月初在高雄市七賢路愛河畔試辦,平均每天接待的觀光團有20團之多,絕大多數是大陸旅行團,一天瀏覽人次達到600名,幾乎是目前是大陸觀光客來到台灣的必遊之處。


鄧長安說,這座文物紀念館移到現址後,從裝潢到佈置幾乎與鄧麗君家的擺設一模一樣,來一趟紀念館就如同到過鄧麗君家參觀,對喜愛她的粉絲來說,提供了一處懷念鄧麗君的地方。


鄧麗君文物館分成前後兩棟,前館設有簡報室,播放鄧麗君出生、成長、歌唱事業發展過程,供參觀者進一步認識真正的鄧麗君。


後棟展場則展示鄧家的客廳、餐廳、演出服裝、表演用的飾品及鄧麗君喜愛的收藏等,較特殊的有首度公諸於世、鄧麗君在香港時期使用的公主床、16歲赴香港發展時提的一只旅行箱、在法國期間代步用的賓士轎車等,另提供鄧麗君周邊的紀念品。


鄧麗君文物館將於22日上午舉行開幕典禮,每天開放時間從上午9時至下午5時30分止,歡迎一般民眾參觀,但需組成10人左右的團體來電預約方能接待及導覽。 10人以上團體以電話預約,


 預約電話:07-5312468。


 陳菊市長表示,今年市府於高雄燈會期間,特別設立鄧麗君展示館,迴響熱烈,許多中國、東南亞等地觀光客不遠千里前往參觀,顯見鄧麗君的歌聲與演藝表現,深熱大家的喜愛。
 陳菊市長感謝鄧家人選擇高雄市為鄧麗君紀念文物館所在地,並和大家一起分享對鄧麗君的愛、生活點滴與私人收藏。她也指示觀光局,加強周邊環境改善,創造不同氛圍,並將紀念館列入觀光行程路線,讓更多人有機會可以一睹一代巨星的精彩歲月。
 鄧麗君紀念文物館位於高市河西一路台鐵田町倉庫,分為前後棟,共佔地二四0坪,前棟擺放鄧麗君生前旅法期間,代步的賓士轎車,設有簡報室,播放鄧麗君的精彩一生。後棟則展出鄧家客廳、餐廳、演出服裝、表演用飾品及喜愛的收藏。
 現場並有設有鄧麗君周邊紀念商品包括CD、紀念包、T恤、海報、畫冊,粉絲還可在場大唱鄧麗君歌曲卡拉OK。
 鄧麗君大哥鄧長安說,鄧麗君紀念文物館去年八月在高市七賢二路試辦,前來參歡大陸觀光客團絡繹不絕,每天約接待來台陸客觀光團約二十團,近六百人。


 


億載金城


億載金城古稱為「安平大砲台」或「二鯤鯓砲台」是了對抗因牡丹社事件而犯台的日本軍隊。西元1874年沈葆楨先抵安平,認為應建立大砲台以保衛府城,因此,西元1876年由法國工程師所設計完成的全台第一座西式砲台終於完成,也是全台第一座配備英國阿姆斯壯大砲的砲台,台灣的海防軍事也因此而邁向近代化的一大步。建築形制上,億載金城屬於西洋稜堡式的方形砲台,四角凸出,中央內凹。環繞砲台並有護城壕,砲台上分置大、小砲,城堡中央則為操練場;形制完善、規模宏大,加上砲台威力強大,億載金城可說是台灣南北砲台中,劃時代的重要里程碑。


城外作拱形,外題『億載金城』,內題『萬流砥柱』,皆為沈葆禎的手筆;億載金城的城門右邊,紀念碑上面記載著億載金城的建築歷史,還有沈葆楨的紀念銅像,以及三座大砲台。原本設置有8尊大砲及5尊小砲,但絕大部分的砲都在日據時代遺失,目前所見只有1尊小砲為真砲,其餘都是64年整建時仿製;雖然經過多次整建,億載金城多項設施都已被破壞,如砲台營房、彈藥庫等,億載金城砲台中央減低炸彈攻擊威力,同時兼有儲水功能的水池現在也已填平,成為廣闊的空地,但現存的外觀仍能看出砲台整體型制。砲台曾遭毀損,一度荒廢,後因被列為府城名勝之一而加以保存。光復後,大規模整修,形式和材質上已多有改變。但整修後,仍大致可看出當年的規模。如今列為一級古蹟的億載金城,外圍城高約2公尺,城垣四周有護城河,林木茂密,由紅磚砌成的圓拱城門則高5公尺。當時安平古堡位於一鯤身,億載金城位在二鯤身。當時建造的原因,就是對付日本人的侵臺,億載金城是中國人花錢蓋,請法國設計師設計,作戰時則用英國、德國的砲、美國的步槍,洋味十足!地址台南市安平區光州路3號 上午09:00至下午 05:00止。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海拔1150公尺的溪頭森林遊樂區,位於鳳凰山麓,是臺大實驗林之一。區內古木參天,氣候涼爽,有神木、樹海、大學池、銀杏林...等景觀,是著名的避暑勝地,也是渡假、露營的好去處。台灣雲杉、紅槐、柳杉、山櫻桃、台灣木沙欏香楠、孟宗竹、台灣杉、大花曼陀羅等多種杉樹、竹類可遊客觀賞。開放時間\07:00~17:00 一般時段:週休二日, 國定假日及寒暑假期間優待時段:一般時段以外之時段 由風景區入口至所在位置\ 步行時間在30分鐘以上 可從事活動\純觀賞, 森林浴, 生態觀光其他輔助活動\拍照, 野餐, 健行 相關活動設施\護欄, 解說牌, 森林步道, 休憩座椅, 照明設施, 吊橋、小橋


森林生態展示中心相關介紹森林生態展示中心
中心內配置服務台、多媒體中心、展示區和哺乳室。多媒體中心有各式生態影片,以180吋大螢幕定期播出,臨場感十足。展示區內容包括森林生態展示、竹製木製家具及動物標本展示。本展場可供各界創作者作品展示。


大學池相關介紹大學池
大學池景緻秀麗飄逸令人陶醉,偶而薄霧飄渺,更如夢境一般,是許多青年定情之地,亦憑添幾許浪漫風情。在大學池,您可見到由孟宗竹林搭建的拱橋,另外也可觀察到落羽松的膝根的現象;八、九月間,也可見梭德氏赤蛙的繁殖;春天到來,可看看盛開中的山櫻花。早上起早,還可瞧瞧冠羽畫眉的洗澡唷!


溪頭青年活動中心相關介紹溪頭青年活動中心
溪頭青年活動中心位於南投縣鹿谷鄉鳳凰山麓在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內,海拔 1170 公尺,針葉樹林,雲霧裊繞,碧綠清幽,氣象萬千。本中心建於溪頭森林之間,係採用自然建材築成,風格別具,設有林間木屋十棟,可供500人膳宿。


神木相關介紹神木
溪頭這株包著巨石而生的紅檜神木,中空腐朽卻生機盎然屹立!代表了神木的坎坷身世與堅毅性格。面對百萬年的巨石、二千年的神木,想到不過百歲的你我,油然而生景仰之情,願今日我們眼中的好山、好水、好神木能帶給後人代代歡娛,也讓神木永遠做個忠實的見證者,永遠矗立在風景優美的山林中。


銀杏相關介紹銀杏林
銀杏是樹形優美的樹種,葉富四季變化,各有獨特的風情:春夏兩季為綠葉,秋天葉子轉黃,冬天葉子落光又是另一風貌。銀杏在臺灣俗稱白果,其種仁可食,種皮有毒,由於在臺灣皆零星分佈,溪頭的銀杏造林地便極具可觀性。銀杏林旁桃芝風災後形成之「鹿寮坑」,為提供您體驗大自然力量的最佳戶外教室。


竹廬相關介紹竹廬
落成於民國65年立體竹字造型的竹廬,位於神木步道旁幽靜的道孟宗竹林中,融合了傳統中國式風貌於現代,圓形大門呼應竹子的圓柱外觀,內部透過落地窗及圓窗,處處呈現出一幅幅的天然美景。


 


鳳凰山之 瞭望台相關介紹鳳凰山之瞭望台
往鳳凰山的林道走到頂端,有一觀景台,當天氣好而沒有霧氣的日子,在瞭望台上可見到四周的群峰,尤其玉山主峰、日月潭亦可一覽無遺!如果體力好、興致佳的人,可起個大早,上觀景台賞日出,並體驗一下地震、風災後重新整修之觀景台新風貌。


鳳凰山之 天文台相關介紹鳳凰山之天文台
天文台半圓形的屋頂可以360度旋轉,屋頂開了一個大天窗,透過天文望遠鏡可以從這裡窺探宇宙的奧妙。這座天文台是由臺大物理系架設,屬於研究用的天文望遠鏡,這裡海拔1800公尺,四周都是森林,入夜以後沒有光害,可以很清楚的觀看星空哦


草坪區 露天音樂會場相關介紹露天音樂會場
此處是當年運送木材索道終點的「流籠腳」,是當時木材滑下來的集散場。現在的流籠腳因桃芝風災,整治成森林戶外廣場。本區四週環山,景緻優美,緩坡型的大草坪是最佳的天然看台,亦是各種大型戶外表演的絕佳場所。


溪頭苗圃 自然的教室相關介紹溪頭苗圃
苗圃是溪頭的造林中心,種植著一畦畦的樹苗,如紅檜、肖楠、柳杉等,很難想像這些小小的小樹苗有天都會變成一株株高大的樹,而迎著古樸紀念亭,苗圃四周盡為一片翠綠高聳的臺灣杉與柳杉擁抱,放眼滿目蒼綠,滌盡多少人間俗事。


鳳凰山巨石相關介紹鳳凰山巨石
這塊掉落在溪谷中的巨石,是在88年9月21日集集大地震時從鳳凰林道上方滾落下來,大石之尺寸粗估約為12m*8m*10m之立方體,體積約為1000立方公尺,重量約為2400公噸。為使民眾能向大自然學習及增加環境教育之宣導,將大石保留於原處,成為溪頭之新地標。


空中走廊相關介紹空中走廊
通往溪頭之寶--神木的林道旁有一片已走過半個世紀的柳杉林,其樹冠層相當完整,實驗林在此片林地規劃建置人工林冠層生態觀察的空中走廊,此架高的空中走廊全長約180公尺,最高點距面22.6公尺,相當於7層樓高。希望可提供全臺灣各級學校一個絕然不同的自然戶外體驗場所。開放時間:早上8點~下午5點。


森林探索區相關介紹森林探索區
全國第一座探索森林區,結合廣如瀚海的森林、潺潺溪流以及豐富的生態資源,藉由兩棲、鳥類與爬蟲類三種不同路徑與八個關卡(生態解說站)的網絡連結,讓您在一連串的驚奇中感受新的森林體驗。


植物進化探索園相關介紹植物進化探索園
梯田區塊式苗圃地形,沿參觀路線兩側依地質年代順序溶入種源收集理念配置各階段之代表性植物,除了以水霧模擬火山冒煙的景象更有首創的大型木製恐龍搭配大型樹蕨等,是生態教育研習的最佳地點。


 


 


佛光山


佛光山位於高雄縣大樹鄉東北區,是中外聞名的佛教勝地,有“南臺佛都”之號。是由星雲法師率領弟子創建的。創建於民國56年,其寺廟建築宏偉,並設立了佛教大學,以推廣佛法,佛光山是臺灣最大的佛教道場,創辦人星雲法師為提倡“人間佛教”之道,一磚一瓦建立起佛光山,成為臺灣信眾最多、最負盛名的佛教聖地。寺廟建築規模宏偉,並以巨型雕塑群而著稱。 佛光山最突出的標誌是金身接引大佛,大接引佛左手下垂作迎迓狀,右手舉至肩,掌心向前,手指向上,表示“接引上天”。佛像全身貼金,每與朝陽暮霞相映,即見金光萬丈,耀眼奪目。大佛腳下臺基上排列著一圈與其相貌姿態相同的佛陀,從山下放生池到大佛前的兩側,也都排列著大於真人作接引狀的佛像雕塑,據統計共有480座,皆鍍金身,氣派宏偉莊嚴,到此有如投身佛國。民國86年封山,只有過年期間才開放。於90年元旦重啟山門,除周一外,每天都開放。


 


 


大樹鄉 佛光山


佛光山建築主要由大雄寶殿、大悲殿、大智殿和大碩殿四座寺廟構成。


大悲殿奉祀白衣大士,廟堂周圍嵌有觀音像上萬尊;


大雄寶殿佔地極廣,氣勢最為宏偉。主祀釋迦牟尼佛,左右陪祀藥師佛和阿彌陀佛;佛光山四殿內四週牆上共有14800小洞,各奉佛像一尊,光明燈一盞,莊嚴肅穆;接引大佛為佛光山最顯著的目標,其身高達120公尺,全身塑金,右掌朝前左手下垂,兩眼半閉,似笑非笑地昂然站立,四周另有480尊金身立像佛陀,分別環伺,在陽光山照耀下,鮮明奪明,下方有一座大佛城,大小佛像千餘尊,尊之儼然,十分壯觀;此外,佛教文物陳列館珍藏古今各國文物多達數千件,相當具有歷史意義。


佛光山四大信條為『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四大宗旨為『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由星雲大師創辦於1967年,星雲大師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僧侶及學者,提倡『人間佛教』,為中國佛教臨濟宗法脈傳承,目前已經成為全台灣第一大佛寺,佛光山在全世界都已設有許許多多的別分院;農曆春節到元宵期間,最熱鬧的季節。


城市光廊


在中山路和中華路之間的五福路,從前到了夜晚就顯得漆黑黝暗的路段,現在則是充滿藝術氣息的氛圍;白天明亮閒適,夜晚嫵媚繽紛。


九位藝術家的原創作品再加上「SMILE—2001希望之牆」,讓大家行走光廊中,充分感受藝術與生活的完美融合。由市長與2001位市民提供的燦爛笑臉為素材,製作成的「SMILE—2001希望之牆」則是表達出希望市民每天可以微笑來迎接新一天的來臨。


走入城市光廊,伴隨著悅耳的爵士樂,漫步在迷炫的燈光下,隔絕了一切的繁雜喧囂,感受著徐徐微風;城市光廊,正在期待著您來親身體驗 。


   城市光廊為全國首創以光廊作為城市環境設計的公共藝術街景,以「光」的藝術品為主題,形成一道「光」的藝術走廊,賦予城市乾淨、整體感的空間樣貌,增添都市視覺美感與品味。


     一、城市光廊簡介
    
2001年10月1日,在高雄市政府建設局的支持推動下,「城市光廊」終於呈現在高雄市民的眼前。英文名字為Urban Spotlight的城市光廊全長約150公尺,由九位高雄在地藝術家合作規劃,以「光」為主題,創作出一系列的作品。
       城市光廊的推動概念,是基於對於居住城市的土地感情與更希望環境可以更美麗的期待。它不應該被單純簡化為工程景觀的改造,而是更期待藉著美麗城市的理想實現,能進一步提昇市民都會生活的質感與城市的認同、驕傲。城市光廊是城市美化運動的事件。這樣的概念,希望能在高雄蔚為一種「有格調、有質感」的城市文化風潮,在各地蔓延。在設計的元素中,也藉著高雄都市環境的特有風貌水、綠、光、藝術等元素來建構城市光廊的意涵。因此在空間的設計上有廣場、路徑、綠色、水景等。而美學、文化氣圍的營造則更期待未來經營團隊能基於一種社會責任與使命,在兼顧商業之外,也能盡力投入都市文化環境的營造。未來,城市光廊,更將是提供當代藝術定期展演的空間場域。
        


慈湖陵寢


慈湖原稱埤尾,因臨百吉隧道出口又稱為洞口,蔣介石善愛此地景緻似故鄉奉化,於1959年完成「慈湖行館」,並為思念慈母王太夫人,於1962年改名為慈湖。


1975年奉厝後改為慈湖陵寢,陵寢依山面水,坐北朝南,為仿四合院閩浙形式的磚造紅瓦平房,左右圓洞門可至側院,後方山壁設有一處防空避難所。


慈湖除了謁靈,最重要的觀光點是儀隊的換班儀式,每逢周末假日的衛兵交接儀式,最讓國內外遊客們喜愛,攝影機閃光燈總是閃個不停。


慈湖遊客中心
位於前往慈湖謁陵的停車場旁,紅磚平房外觀,內部展示許多蔣公生前事蹟圖片,墨寶真蹟與複刻衣物十分引人注目。而館旁的展售中心,販賣多種兩蔣紀念品,尤其以最夯的Q版公仔及蔣夫人最愛吃的蜜梅糕等商品最受民眾歡迎。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由大溪鎮公所設立於西元1997年,西元2000年2月29日舉行園區首座銅像(高雄縣捐贈)移置典禮迄今,已設置152座銅像。全公園內最大的是由高雄市捐贈的銅像,經過桃園縣政府與大溪鎮公所修復後於2008年4月5日重新開放參觀,名為傷痕與再生,是全世界唯一為單一個人的雕像所設立之紀念園區。


銅像中有大家熟悉的全身、半身像,多半由學校或機關捐贈,也有坐姿與騎馬的塑像,每一座雕塑皆具藝術價值。整個園區以步道方式串聯銅像的擺放位置,還有庭園造景及小橋流水,相當雅致


● 紀念堂主體
  主體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尺,座落基地東邊,背臨杭州南路,坐東向西,遙望中國大陸。三層臺階高十四.五公尺,主體牆高二十四公尺, 斗拱至寶頂尖高三十一.五公尺,合共七十公尺。大門高十六公尺,重七十五噸,為青銅鑄建。正堂分上下兩層,上層平面為四十公尺見方,四角各突出七.五公尺,後方居中恭立蔣公座姿銅像, 以供瞻仰。蔣公銅像高六.三公尺,厚至六至十二毫米,全重約二十一.二五公噸;由陳一帆先生承鑄。臺座高三.五公尺,上刻 蔣公遺囑, 全高九.八公尺。下層大廳設有文物展視室、中央通廊、演講廳、先總統蔣公紀念室及各展廳。


文物展視室
  主陳列 蔣公的衣冠、文獻及照片等,為靜態之展示。展視室共分六間,依 蔣公生平及勳業發展,區分為十一個單元。


一展廳
  位於紀念堂東側,共有三間大型展覽室和一間多功能之視聽室,提供政府機關學校及依法設立登記之法人舉辦富有教育意義之藝文活動。


蔣公紀念室
  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十月三十一日落成開放。室內一切文物,均係移自總統府原 蔣公辦公室,而室內擺設完全根據原辦公室陳列方式呈現。本室陳列文物,可以看出 蔣總統生性儉樸,除蔣夫人親繪之國畫外,其餘大部分係由國內外同胞及外賓所贈。。


正門牌樓
  「大中至正」正門牌樓,是台灣最宏偉的牌樓,經於九十六年(2007年)12月7日更名為「自由廣場」,面臨中山南路,高三十公尺,寬八十公尺,距紀念堂中心線四百七十公尺。由中央拱門望看紀念堂,氣勢雄偉。
側牌樓兩座,分別為「大忠門」及「大孝門」位於紀念堂南北兩側,各高十三.八公尺,寬十九.七公尺。在愛國東路者,為大孝門;在信義路者,為大忠門。


迴廊與角亭
  迴廊沿信義路、杭州南路、愛國東路三面人行道建築,高五.五公尺,全長一千二百公尺〈自音樂廳旁角亭至戲劇院旁角亭之單面牆長度為七百四十八公尺,全長為一千九百四十八公尺〉。外側臨人行道之牆面上,每隔四.五公尺分嵌中式燈籠窗一個,共有十八種不同之花格與形狀,共二百四十六個,〈含單面牆所嵌燈籠窗則形式為二十六種,總數共三百九十個〉頗具特色;內側臨公園部分則為圓柱支拄而無牆。角亭有四座〈含兩廳院部分則有六座〉,高十一.一公尺,形式與用料,均與牌樓同。


民主大道
  從正門至紀念堂臺階,為四十公尺寬、三百八十公尺長之民主大道,兩旁以紅色花草構成中國傳統式如意圖案之毛氈式花壇,另有與民主大道平行之林蔭大道兩條,寬九公尺,舖設金門全體軍民捐獻之花崗石。


公園廣場
  進入正門牌樓,位於國家戲劇院與國家音樂廳之間,為一大型廣場,長寬各為一百二十公尺,可做室外演奏及活動之用;地下即為停車場,可容六百餘部汽車。


健身場與健康步道
  公園內設有「忠勇」、「親民」、「自強」等三處水泥地健身場,分別位於紀念堂右前方的大榕樹下,及「虎背區」左右兩側,是民眾練拳、跳舞及做早操等健身的最佳場所,健康步道在公園內設有兩處,分別位於大忠及大孝門附近;其中一個步道是由台北市信義扶輪社為服務社會大眾而建贈,另一個則是本處應民眾要求自建提供服務大眾,作為腳底按摩健身運動之用。


庭園
  基地除各項硬體建築所佔面積外,餘即為庭園部分,由國內園藝專家規劃設計精選花木、山石,依地形分區栽植;大小數目花卉總數超出五十萬株。四.五公尺寬之條石道路長一公里許,人行步道約長五公里,園內假山、水池、小橋及花架、石椅、健身場,無所不具,另外公園「虎背區」建有三處盆景區,分別命名為「松苑」、「竹苑」及「梅苑」專門培育盆景。


光華池及雲漢池
  公園左右正前方,分別建有雲漢池及光華池,「雲漢」之名取自明監國魯王朱以海手書之「漢影雲根」,「光華」則為光復中華之意,兩池面積皆約三千平方公尺,為不規則形狀的人工池,配以人造假山、瀑布及半圓形拱橋,景緻十分優美。池內飼養各色各樣、紋彩斑爛的錦鯉,為紀念堂開放之初,由何應欽將軍及國內外喜愛錦鯉的人士自動捐贈。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葉恭綽囑咐其侄葉公超:「國人和日本人兩次出高價購買毛公鼎,我都沒有答應。現在我把毛公鼎託付給你,不得變賣,不得典質,更不能讓它出國。有朝一日,可以獻給國家」[1]。毛公鼎幾經易手,甚至差點被日本軍方奪走,所幸葉公超拚死保護,死不承認知道寶鼎下落。葉恭綽為救侄子,製造了一隻假鼎上交日軍。葉公超被釋放後,於1941夏密攜毛公鼎逃往香港。不久,香港被日軍攻佔,葉家托德國友人將毛公鼎輾轉返回上海。後來因生活困頓,將毛公鼎典押給銀行,由鉅賈陳永仁出資贖出,毛公鼎才不至於流浪他鄉。1946陳永仁將毛公鼎捐獻給政府,隔年由上海運至南京,收藏於中央博物館(今京博物院)。1948,大量故宮珍貴文物國民政府台灣,毛公鼎亦在其中。現在毛公鼎收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物南遷 莊嚴見證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北方局勢動盪,政府起意將故宮文物南遷。1933年,政府開始兵分三路將國寶南遷,先後運出1萬3491箱故宮文物,及分藏於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文物6,066箱,先後暫存上海、南京。七七事變爆發,故宮再將其中80鐵箱精品用輪船運往武漢,轉長沙、貴陽、安順,最後運往四川巴縣。


當年一路押送最重要的第一批國寶的是甫自北大哲學系畢業的莊嚴,日後他曾在台北故宮擔任副院長。隨著國寶南遷,他的四個兒子,莊申、莊因、莊喆、莊靈也成為國寶播遷的見證人。


東藏西躲 敵軍難襲


莊靈說,故宮原本有意讓這些寶物常存長沙,擬在此開挖山洞。未料,山洞尚未開挖,長沙火車站就被轟炸了!而故宮國寶此時暫存在湖南大學圖書館,故宮人緊急將國寶運離此地,才離開長沙不到一周,湖南大學圖書館已被炸為平地。


另一段艱險的旅程是,在抗戰末期,年幼的莊靈跟著大人們沿川黔公路逃往四川,在通過用木料搭建的烏江大橋時,因擔心老朽的木橋不堪負荷,要求眾人下車行走,只有莊靈因年幼享特權可坐車。


他至今猶記得,車隊出發時,兩旁扶老攜幼的難民綿延不絕;在遵義附近,還驚恐萬分發現低空盤旋的日本偵察機!


船隻神奇 萬事均安


已故的前故宮副院長那志良曾記述的一段奇事更是教人瞠目結舌,從宜賓運古物到樂山須經過一段水路,當時因水流急只能靠船伕用縴繩拉曳木船將古物運至庫房,誰知船行到半路,縴繩竟然斷了,船隻立刻改向倒行,眼看著若是衝入大河、撞到樂山大佛腳下,必定船破、寶葬、人亡,此時船突然橫過來,擱淺在沙灘上不動了。人、船、寶均安。


此外,在運寶至川陝途中得經過綿陽便橋,一輛車竟然從橋上翻落而下,幸好那志良趕到失事現場查看時發現,這一車所裝的都是不怕摔的文獻檔案。更幸運的是,翻車的地點距離有水的河道近一丈,檔案雖落地但未泡水,悉數安然。那志良將這一切歸功於「古物有靈」。


護送過程 窺盡滄桑


儘管如此,在逃難的過程中仍不免有些小閃失。故宮的檔案記載,1937年,故宮的第三批文物由寶雞運往倉庫途中,曾經發生火車撞擊汽車的事故,後經詳細檢視,幸好只有一件黃瓷大盤破裂、一件時鐘的玻璃罩破損。


此外,第三批文物存放在漢中期間,曾發生守衛士兵的手榴彈不慎墜地爆炸意外,除當場炸死三位值班士兵外,也波及臨窗放置的文物,炸碎了一件乾隆款白地青花瓷瓶、震傷一只龍紋瓷瓶。


所幸,這些小事故都未損及重要國寶,反倒如同戰亂中的一面明鏡,讓人窺見那個多事之秋。


1930年代,在日軍鐵蹄步步進逼下,故宮國寶從1933年起,一路播遷南下。這些國寶先後在1948年、1949年落腳台灣,堪稱是世界博物館史上最不尋常的一頁。


在戰亂中,故宮分三路運送國寶,其中,尤以曾在1935年赴英國倫敦參加「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以80鐵箱裝運的文物最為重要。這批由莊嚴、那志良等人負責押運的國寶,當年是西方人邂逅中華文物的第一道曙光,也是第一批出宮,先後遷往上海、南京暫存的國寶。


1937年元月,故宮在南京成立分院,其後卻因日軍在上海啟釁,南京情勢告急,故宮決定將這批精品西遷長沙,再輾轉至貴陽、安順,最後運往四川巴縣,這是第一路。


上海戰事失利後,故宮從南京搶運出文物1萬6000餘箱,分別由水、陸兩路撤離,運抵四川。1945年日軍投降;故宮先後將巴縣、峨嵋、樂山三地的文物集中到重慶,然後再運抵南京。隨後因國共戰爭形勢逆轉,政府決定挑選故宮和中央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文物精品運往台灣。


1948、49年間,故宮先後分三批以軍艦、商船運送2,972箱文物抵台,雖然只是當年文物從北京南遷箱數(1萬3491箱)的22%,但號稱是國寶中的國寶,精品中的精品。


這些文物在來台之初,一部分曾暫存在楊梅的鐵路局倉庫,之後在台中糖廠寄居一年。為顧及文物安全,政府在霧峰北溝另建山邊庫房及防空洞,1950年,國寶悉數遷藏霧峰。


1965年,台北外雙溪新建的故宮博物院落成,飄泊多年的國寶總算有了家。


肉形石是於清朝時期的一個宮廷珍玩,現存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肉形石的由來是一塊自然生成的瑪瑙,瑪瑙生成過程中受到雜質的影響,呈現一層一層不同顏色的層次,外觀看過去就像一塊肥嫩的東坡肉,因而稱「肉形石」。肉形石與翠玉白菜毛公鼎,合稱「故宮三寶」。但是翠玉白菜與肉形石目前在故宮典藏古物分級上為重要文物,而非國寶級文物。


翠玉白菜中國的一種玉器雕刻,為利用翠玉天然的色澤雕出白菜的形狀。翠玉白菜與肉形石目前在故宮典藏古物分級上為重要文物,而非國寶級文物[1]。據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長稽若昕於2007年所言,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了3顆翠玉白菜,中國大陸的北京故宮也有。翠玉白菜與清院本清明上河圖肉形石是國立故宮博物院內最知名的人氣文物,故宮許多自製的紀念品都是以翠玉白菜為主題。


雖然翠玉白菜不只一顆,但最常展示或出現在照片上的卻只有如右圖的那一顆。關於這顆翠玉白菜的文獻很少,只知道這件玉器原本置於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宮,是光緒帝的妃子瑾妃的嫁妝。此件玉器的雕刻一體成形,以翠玉自然的色澤刻飾出綠色的菜葉與白色的葉柄;白菜的造型象徵女子清白,而菜葉上還雕有兩隻昆蟲,一隻是螽斯,一隻是蝗蟲,都是象徵「多子多孫」之意。


翠玉白菜與毛公鼎肉形石共稱作「故宮三寶」。


     象牙鏤雕提食盒  45.4公分,橫長30.4公分,縱長 21.6公分


 此件提食盒之盒身設計分成四層屜格,可分層置放不同的食物,但從它吹彈欲破的表面看來,作為觀賞陳設用的藝術品,可能性要大於真正實用的器物。雕工十分之精細,主體的部分用鏤空精雕的象牙片,嵌置於框格中,背景就像是絲毯一般的直線地子,線與線之間微細到只能用巧奪天工來形容,其上還雕飾有人物、鳥、獸、庭園景物和船,像是十八世紀歐洲人幻想的東方樂園。蓋鈕,盒身框架及提手,都有染有淡藍或紅色來點綴。提把上刻有中國傳統的八仙人物,亦隨畫面所需加以染色,蓋鈕則像是一件西洋帶蓋高足瓶,還有紅色緞帶裝飾。


春秋中期 子犯和鐘


 高各為71.2公分/66.7公分/67.6公分/61.7公分


  /44.0公分/42.0公分/30.5公分/28.1公分


 編鐘成組八件,各有刻銘,連讀共132字,記載晉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後返晉掌權,及晉楚城濮之戰等重要史實。作器者子犯,即晉文公(重耳)之舅父狐偃。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大公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在大臣介之推的保護下,流亡國外。
有一天,他們在一座大山裡迷了路,幾天幾夜沒吃上東西,重耳餓得頭昏眼花再也無力走動。介之推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用火烤熟送給重耳。重耳吃完後問肉是哪來的,介之推告訴他說是自己腿上的肉。重耳感動地說:「你這樣待我,日後我怎樣報答你呢?」介之推說:「我不求報答,但願你不要忘記我割肉的痛苦,要多想些治理國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後做一個清明的國君。」
重耳流亡後的第十九年,終於回國做了晉國的國君,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他把流亡時期跟隨他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都封賞了,唯獨忘了介之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之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之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之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之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之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
於是,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但是卻一無所獲。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之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之推出來。上山一看,介之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之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之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把介之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離開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穿在腳上,望著它哀嘆:「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之推一樣。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右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寶貴的介之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之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


朝珠東珠產於大陸東北地區的江河之中,乃是河蚌所生。由於這裡是滿族的龍興之地,而東珠的數量又十分珍稀,因此清朝皇室把此地所產的東珠,視為珠寶中最最珍貴者,只有他們能夠占有,其它人無權享用。


在清代的冠服制度中,凡高級官員便須佩帶朝珠。但據《大清會典》記載,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方可佩帶東珠朝珠,可知這是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徵,不容任何人僭越侵犯。


 


朝珠的由来 朝珠原是佛教数珠的发展,清代皇帝祖先信奉佛教,梵文称满洲为“曼殊”的转音,佛教徒对清朝皇帝有“曼殊师利”大皇帝之称,“曼殊师利”就是文殊菩萨。因此,清代冠服配饰中的朝珠也和佛教数珠有渊源。按清代冠服制度,君臣、命妇凡穿朝服或吉服必于胸前挂朝珠。


 朝珠是古代官服中特有的饰物,由佛珠衍化而来,亦108颗。按照清代的制度,在佛珠上增加一些配件,并与官服中的顶带花翎(即帽顶、翎管、花翎)、补子、朝靴等相配合,精美典雅,琢磨精细,镇配亦讲究。清代朝珠多以翡翠、蜜蜡、珊瑚、琥珀、绿松石、桃核(雕刻)等世间珍物顶制。朝珠除1O8颗珠之外,还须加上佛头、记捻、背云、坠角等用丝线编织的长带贯穿之,用以佩带。


清代的制度规定:皇帝、宗室、王公、异性世爵侯以下至文官五品,武宫四品以上本人及妻室或儿女穿着朝服时,可以配挂朝珠,称文五、武四。因此,清代文武百官在上朝时,够上等级者方可佩用朝珠,是显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之一。


金鑲東朱朝帽頂  清代除了朝珠之外,在朝帽上也裝飾東珠,只是其數量隨等級而不同。此件「金鑲東珠朝帽頂」,通體纍絲,最上端銜大珍珠一,其下三層貫東珠各一,每層又裝飾四條金龍和飾四顆東珠。這樣的形制和東珠數,乃是最高等級的頂戴,也就是皇帝的朝冠。


皇帝的朝冠有冬夏之分,是皇帝在朝会、祭祀时戴的礼帽。冬朝冠面为熏貂和黑狐,夏朝冠面为玉草。无论冬夏朝冠皆帽檐上仰,覆以珠穗,正中饰三层金顶,每层间饰以一等大东珠一颗,环绕金顶周围,饰以四条金龙,龙的头上、脊背各镶嵌一颗一等大东珠,四龙口中各衔一颗大东珠,帽后饰一等东珠七颗,皇帝的朝冠上共饰有二十二颗大东珠。


 


龍山文化晚期~二里頭文化  鷹紋圭  30.5公分,最寬7.2公分,最厚1.05公分,重600.96公克一面牙黃泛灰色玉,另一面上半部牙黃泛灰,下半部赭紅色,刃


部近黑色。窄長梯形,平直正刃。刃線上頗多使用崩傷痕。柄端也有傷缺、一圓孔,孔壁光滑。圭之中段的兩面,均淺浮雕神秘的花紋。上下段又加琢了乾隆


的御製詩和璽文。清宮中加配木座。用美玉琢製的斧鏟,主要是象徵統治者的身份地位的禮器,在禮制中稱為「圭」。在典禮中,要將它的刃部朝上捧握。


這是一件距今約4300至3800年間海岱地區的玉圭,住在那兒的先民就是文獻中的「東夷」。所以在這件玉圭的中段,都雕琢了東夷人信奉的神祖像。不過浮雕的花紋非常輕淺。圭的一面雕琢著有大漩渦眼、頭戴「介」形寶冠的神祖,「介」形寶冠兩旁還插著飄逸的鳳羽。另一面雕琢向上衝飛的鷹鳥,整隻鷹鳥構成象


徵通天的「介」形。在寬約1公分的窄邊上,還雕琢一個戴圓耳環的長髮女子,可能是東夷母后「常儀」。不過十八世紀的乾隆皇帝不瞭解花紋的神秘性,就將刃部向下地,在光素的器表加刻了御製詩與璽文。


 


  玉辟邪 9.3公分 (三樓307室) 辟邪,是想像中的神話動物,


顧名思義,是人們希望藉助它的法力,來避除邪惡。流行於漢代的辟邪,多為帶翼的四足獸,其造形可能傳自西亞。常以巨石雕刻,立於陵墓前。也用美玉琢成,作為極高貴的陳設器。這件玉辟邪以青白玉琢成,昂首張口,


似在低吼。跨步遊走,雙翼雖貼於身側,卻做蓄勢待發狀。頷下長鬚垂胸,長尾曳地,器宇非凡。因曾經深沁熟盤,甚至再被染色,所以表面多有深淺褐斑。


這是目前所知的漢代玉辟邪中,體積較大的一件。它的口吻較長,有似馬臉,


與常見的短口吻似虎臉的辟邪不相類似。卻與近年在內蒙古出土的西漢中、


晚期銅灶上所加飾的動物頭像,頗為神似。學者多稱銅灶上的動物為「龍頭」。


故宮的這件玉辟邪,曾為帝王重要的收藏。辟邪的胸前刻有御製詩。宮中還配有雙層紫檀木座,上層刻有「乾隆御玩」,下層刻有與辟邪胸前相同的御製詩,刻字的部分還嵌有銀絲。


 


北宋  汝窯 蓮花式溫碗   


10.4公分,口徑16.2公分,足徑8.1分,深7.6公分 ,重465公克


此碗呈十瓣蓮花式,碗腹壁稍呈圓弧,直口稍斂,口緣花瓣流暢貫連,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勻,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藍,有細開片。全器滿釉,圈足內底以五支釘墊燒,支釘點極細,支釘痕胎土呈灰黃色。


 


北宋  定窯白瓷嬰兒枕 (二樓203室)


       


        高18.8公分 ,底徑31* 13.2公分瓷枕在唐朝時,一般可見到的有三彩、褐釉、黑釉、長沙銅官窯等釉色,而造型則有睡枕及脈枕等。到了宋朝,瓷枕造型更是多樣化,特別是陪葬用者,器型增大、樣式與紋飾都以含有寓意者為取。此件嬰兒枕應為日常生活用品。造型活潑可愛,健康兒穿著衫褲及套上有花紋的錦緞長背心(北京故宮博物院亦有一件造型相同,但背心則素無花紋),趴在錦墊上,雙腳往後交叉,一副悠哉狀,令人疼愛。此枕以前、後模壓製而成,再以刀剔刻臉部五官及衣著線條,使其表情更生動明確。器底平整,左右挖有二小圓洞,這是為避免燒造時因密閉的器內,空氣熱漲而爆裂。釉牙白略帶灰。定窯在燒造時因以煤炭為燃料,窯內為氧化燄氣氛而使釉色泛黃略帶灰。在器底有幾處流釉現象,此即文人們所形容的「淚痕」。此件器底刻有乾隆癸已三十八年(西元1773年)春之御題詩款。


 


魁星踢斗魁星」同「奎星」。奎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更是二十八宿之一。其所包含的十六顆星,曲屈相鉤,形狀如同文章的筆劃。故名正言順地以「奎星」來掌管文運。「奎」與「魁」不但同音,且「魁」字有第一的意義,於是漸漸地「奎宿」改成「魁星」。「魁」字由「鬼」和「斗」組合而成的字型,將魁星描繪成鬼字的形狀,字型再彎起腳來,作勢踢斗,完成了魁星的基本外表模樣。更進一步,人們還以寫意的手法描繪魁星的長相,藍臉紅髮,胸肚全裸,站在「鰲魚」頭上,一腳翹起如鉤,一手執筆,準備點斗狀,以示「得魁之兆」。魁星之信仰,早在宋朝即開始流行。昔日「魁星樓」、「魁星閣」遍佈各地,內中端坐一尊魁星踢斗的塑像,供讀書人求拜。正因為當時科舉制度下,金榜題名是寒窗苦讀的希望。所以魁星的畫像和雕像也就應時而生。明英宗的時候,考場附近曾貼了一張魁星圖,不知什麼原因不見了。有位陸姓的文人,在赴京趕考的途中,看見一個小孩正把玩此圖。於是,用了幾個水果


把圖換來。應試當天,陸氏文人將魁星圖,方正地貼在自己的座位旁應考。不久放榜,陸氏原本不看好的,竟然高登榜首。此事傳開後,引起極大的迴響。魁星顯靈的故事,也愈傳愈廣。畫像和雕塑品也成了讀書文人的最愛。魁星不但踢斗,且還要「獨占鰲頭」。鰲魚是神話傳說中,海裡非常大的大魚。牠大到能穩定海上原本漂浮無根的仙山。魁星站在鰲頭上,顯示考場奪標上,捨我其誰?
   科舉考試雖已成歷史陳跡。但魁星信仰,深入民間。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要,並給予心理上的支撐。目前讀書人仍免不了要面對各種大小不同的考試,把一張經過日、月、星三光淨化續氣過的「魁星踢斗圖」掛貼在自己的書桌前,是非常有靈動的力量。


 


清 陳祖章 雕橄欖核舟          (二樓304 室)


     呈稍深的橘紅色,高1 . 6公分,長3 . 4公分。 陳祖章借鑒明人王毅刻核舟的經驗,創作了“東坡夜遊赤壁”,在技藝、內涵上都有所發展,人物有蘇東


 坡、客人、客婦、艄公、書僮等八人,每人神情各異。艙中憑窗而坐的是蘇東坡,頭裹巾子,寬衣博袖,靜靜地看著窗外,似在品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景象。又似在耳聽清風徐來、江流有聲;艄公似不忍櫓聲打擾遊客的清興,故意搖慢以便讓客人飽覽水光月色。此舟雕刻技藝精緻細膩,力求創造出一種詩的意境,舟中人物的衣冠、桌椅等都力求符合宋代的社會生活。人物的神情,動作都能恰當地體現其身份、性情和心境。 船篷、門窗、欄杆等也件件刻畫精細,窗子可開可關。舟底刻有蘇東坡《後赤壁賦》全文,下有“乾隆丁巳五月臣陳祖章制”款,增加了作品的藝術含量,鐫文楷體,俊朗挺秀,堪稱書法佳作。這件作品也說明,微雕橄欖核舟這一藝術形式也成為宮廷藝術了。陳祖章:清雍正至乾隆間牙雕藝人,廣東人。牙雕精工絕妙。雍正十年被招入宮廷,供職清宮造辦處。 陳祖章自雍正七年(1729),海關監督祖秉圭送進牙匠陳祖章。當時,蘇州牙匠施天章等在宮內已經供職多年,陳祖章進入牙作後,能在蘇派牙匠控制下施展技藝,展露頭角不是一件易事。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記載,乾隆五年(1740)陳祖章每月薪俸銀為頭等,蘇州牙匠施天章食下等錢糧而退役,說明廣州牙匠在宮內已經佔據主要地位。乾隆六年(1741)陳祖章父子


 等製作出著名的牙雕鉅作“月曼清遊冊”,描寫了貴族仕女們從正月到十二月的生活,有濃厚的民俗風味與生活情趣。這件牙雕至今仍保存在北京故宮博院


 內。


 


「多寶格」(一樓106室)


  


  「多寶格」是清宮內專門收藏各式珍玩的百寶箱,常被稱為「皇帝的玩具箱」。為讓皇帝玩賞文物時快捷方便,將各式文玩集中聚集於多寶格中,而多寶格


 本身設計精巧,也可讓皇帝在開闔多寶格時享受尋寶的驚喜與樂趣。多寶格是收藏各式珍玩的一種小櫥櫃,起源於何時,無法稽考,但在明代各家筆記中,時常提到當時  一般文人,為外出旅行的方便,設計了一種備具匣,便於山宿外用,內置小梳匣、茶盞、香爐、香盒、匙筷瓶、香炭餅匣。途利匣等。所謂途利匣,就是放小裁刀、剉指、肉叉、髮刡、鑷子等什物的小匣,為旅途之便不可或缺的事物。明代文人燕居,對於文房器用,也頗講究,圖書文具匣即是供應需求的產物。有時一個文具匣中,可盛小端硯、筆、書冊、硯、墨、墨床、墨匣、鎮紙、


 筆、毛筆、水盂、糊斗、水勺、小洗、爐、瓶、盒組及印泥、玉印等不下三十種,舖陳得體,清而不俗,這種明代流行的備具匣、圖書文具匣,或可視為清代


 多寶格的前身。故宮多寶格之來源,有承自明代宮中收藏者,例如明嘉靖款剔紅雲龍福祿康寧小櫃,即是一例。有臣下貢品,或外國進獻者,例如陳列室中多件金漆盒、匣即是。有清代內務府造辦處作坊、承旨製作者。此外還有將多寶格設計圖發交地方(例如揚州),著地方官員,依據設計圖樣製作者。由於清初國力強盛、民生安樂、文風盛極一時,而乾隆皇帝,尤篤好風雅,不但書畫鼎彝,即使竹、木、牙,骨之類;金、銀、晶、玉之屬,凡製作精細作品,或天然奇異之物,皆在搜羅之列,所以當時朝野,皆大肆搜集各地百珍異物進奉,而海外各國亦競相以此類珍玩呈獻,以致宮中珍玩收藏,為數極其可觀。多寶格的設計,琳瑯多樣,精巧無比,不論盒、匣、箱、櫃,皆是一種妥善利用空間的工藝作品、以最有限的空間,存放最多的物品,在造型上,力求美觀精巧,所以往往一件多寶格,箱蓋中有盒、盒中有套匣、套匣中又有屜、隱隱約約、輾轉曲折,有時一


 個轉紐,便見門,門之後,另有一番天地。故多寶格體積雖小僅及尺許,而其所藏珍玩,每每多達數十,乃至百件,因此觀賞時常有尋尋覓覓、撲朔迷離的趣


 味,由此可知,多寶格所藏珍玩,固多精品,即多寶格本身,亦是一件極具價值之工藝創作。在多寶格中所庋藏之珍玩,舉凡銅、瓷、玉、象牙、琺瑯器、玻璃、書畫等,可謂各類雜陳,而且每一件珍玩,放置的位置,皆有其獨特之設計,如古玉、牙雕等,都在設計得恰能盛置器物的屜、座內存放,而 ,匣,則多陳設小畫軸、小畫卷、小扇面。這些書畫,扇面多由宮廷畫家,在小僅及寸的畫幅


 上,精繪細書;至於小筆山、小水註等,亦皆具體而微、小中見大。大多存放於清宮養心殿、儲秀宮、重華宮等帝后燕居之所,此次本院展出之多寶格共有三十四件之多,其大小、造型、質材多不相同,有方形、圓形、長方形、立櫃形、套匣形、書卷形等等、品目繁多,不一而足,期能以此提供社會人士,認識我國工藝設計之精巧。


鍍金鑲珊瑚松石壇城 (一樓106室)


   清 (A.D.1644~1911) 高:14.8公分 徑:32.4公分
壇城(Mandala)是藏傳佛教用以象徵宇宙結構的法器,常陳設於桌案以供禮拜。這件圓形的壇城,通體鍍金,並以綠松石鑲嵌。中央一圍層疊如山的是宇宙中心須彌山,山外則排列有四大部州的抽象符號,最外圈還圍繞著珊瑚串,而側壁的半浮雕在卷枝番蓮紋內浮現各種佛家珍寶。這件壇城是達賴喇嘛五世於清順治九年(1652)進送順治皇帝的禮物,可見清朝與西藏在政治宗教上的緊密關係。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960-1126)相當流行的題材,其中以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最為有名,他以清明時節作為引子,展開對汴京的精描細繪,是寫實風俗畫的傑作,受到歷代喜愛,因而有許多仿本的出現,其中最有名的是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台等等,畫的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時,由於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緻,界畫橋樑、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極精之作.(撰稿/童文娥)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鵝鑾鼻燈塔


 


鵝鑾鼻附近的外海有七星岩暗礁,過去常有不熟悉附近水域的船隻觸礁沈沒。1867同治六年),一艘美國商船從汕頭開往牛莊途中,在暴風中迷失方向,漂至七星岩附近觸礁沈沒,船長夫婦和船員游泳登岸後,除一中國船員逃至打狗外,其他人均被龜仔角社(社頂)的原住民俘虜殺害,被稱為羅發號事件琉球漁民也在南岬一帶遇難,還因此引發牡丹社事件美國日本政府因此要求清朝在此處設燈塔。(維基百科)


 


 鵝鑾鼻燈塔為鵝鑾鼻公園的標誌,塔身全白,為圓柱


形,高18公尺,周長110公尺,外觀以砲壘為建築,並


 以砲臺作為塔基,而且在圍牆上設有槍眼,四週更設有


 壕溝,為全世界唯一的武裝燈塔。白色圓形鐵塔內共分


 五層,第一層儲煤油,第二層置格林砲,三層為洋人休


 憩所,四層則設置榕林砲,第五層則為光源所在;於民


18年(1929年)定為臺灣八景之一;但在二次大戰末期


曾遭炸毀,並於光復後改建並換裝新式大型四等旋轉透


鏡電燈,是目前臺灣地區光力最強之燈塔,並享有『東


亞之光』的美稱。民國71年列為墾丁國家公園的史蹟保


 存區。(圖文:世界景點銀行)


 


民國71年將燈塔前大片的珊瑚礁闢建為公園,並於民國


 82年開闢第二公園,鵝鑾鼻公園內珊瑚礁石灰岩地形遍


 佈,怪石嶙峋,本區面積共59公頃。步道縱橫交錯,可


 通往好漢石、滄海亭、又一村、幽谷、迎賓亭等風景


 區。鵝鑾鼻燈塔西北側並有學者發現距今五千年前的先


 陶文化史前遺址,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持續型文化,使用


 陶器,石器製作以打製為其特徵,生活方式以狩獵及採


 集為主。後續又於民國90年挖掘到三千八百年前的石


 棺、陶片、稻穀印痕,也證明了台灣很久前即有栽種稻


 米的證據。


 


 


貓鼻頭


 


【貓鼻頭】地處恆春半島西南方,為台灣海峽與巴士


 


海峽的分界點,因有一從海崖上滾落的珊瑚礁岩,其


 


外形狀若蹲仆之貓,而得名。為台灣最南端的二個岬


 


角之一,貓鼻頭公園以巨大珊瑚礁岩著名,除了可以


 


登上公園內的置高點,觀賞「貓形巨巖」,園區內也


 


有著各種奇岩怪石地形景觀。


 


貓鼻頭半島地勢西高而東低,受海蝕、鹽漬及風化影響


 


特別強烈,以隆起的珊瑚礁海岸為主,有海蝕溝、海蝕


 


壺穴、海蝕礁柱等造就當地鬼斧神工的自然地形,也成


 


為看海觀石的好去處。傍晚時刻,夕陽染紅了整個海


 


面,景致十分狀麗,早為恆春八景之一。


停車費:機車10元小客車30元大型車40元/次-以次計費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AM8:30-PM6:30(4~10月)


AM8:30-PM5:00(11~3月)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洽詢電話:08-8867520


 


快雪時晴帖:王羲之存世唯一書法精品真跡(存於台北故宮)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 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


                                                      山陰張侯。


一代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於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
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王羲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
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
 關於王羲之的歷史成語
東床快婿
  錯把墨汁當醋醬  入木三分  千里送鵝毛  戒子書
蘭亭集序 從會稽往南走有一座蘭渚山,蘭渚山上有一座精緻的亭子叫蘭亭。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曆的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公元353年晉穆帝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至親好友與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來到蘭亭的河邊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詩。那天大夥詩興大發,酒酣耳熱之際,大家集思廣益,共寫了37首詩,王羲之把詩匯集起來,編輯成一本「蘭亭集」。自己做了一篇序文,用鼠鬚筆寫在蠶繭紙上,這就是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
    * 蘭亭序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之祭侄文稿為"第二",蘇軾之黃州寒食詩帖為"第三"),神龍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黃庭經 (亦名《換鵝帖》,宋拓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宗周鐘


商代,鐘形樂器大多數是口部朝上,鐘體用長柄支起後再敲奏;西周開始,漸漸改為鐘口朝下,鐘柄加環懸掛而奏,成為慣見的「甬鐘」形式。宗周鐘便是甬鐘的代表。宗周鐘外形上最大的特徵,是鐘身兩面共裝飾36枚高突的長形乳丁紋,極盡華麗醒目。此鐘音質渾厚宏亮,有宗廟莊嚴氣概。
  宗周鐘的銘文自鐘身正中起讀,接著左下角,再轉至背面右下角,全篇約123字,是商、周單件鐘銘最長者。銘中因為有一個人名「」,可與周厲王的名字「胡」音相通,故得定為周厲王之器;銘文大意為:厲王時有南方的服子,大膽來犯周土,厲王便效法他的祖先文王、武王,努力鞏固疆土,揮軍攻敵,直追到服子都城,服子只好派使者來迎,表示臣服。同時,南方及東方的26個邦國代表,也隨同朝見。厲王感激天帝及百神保祐,特作此「宗周寶鐘」,並祈求先王們降賜子孫福壽,安保四方太平。


散氏盤又稱散盤,為西周晚期以塊笵法鑄造之青銅器皿。盤內鑄有銘文357字,為西周晚期的重要歷史記載文獻。


20.6公分,口徑54.6公分,盤底直徑41.4公分,重21.312公斤,盤附耳,盤腹有夔紋飾,高圈足上飾獸面紋


盤內所鑄的銘文為金文草篆,共19行,共357字,記載大意為夨國侵略散國的田邑,後來議和,夨國割田地賠償散國。


和議時,夨國派15名官員前進行土地的交割事務,散國則由10名官員來接收,雙方一同訂立協約,在周王派來的史正仲農監交之下,兩國正式成立交田的正式契約,而兩國之田界契約內容便鑄刻銘文於盤內,成為宗邦重器。


散國約位於陝西寶雞鳳翔一帶,西北方與夨國為鄰。由銘文內的人物推知,此盤的鑄作年代約在西周厲王時期。


根據清朝張廷濟所著之《清儀閣題跋》等等之資料,散氏盤於康熙年間於陝西鳳翔出土,經多人收藏之後,於嘉慶十四年(1809),嘉慶皇帝50歲壽辰之際,由江南鹽運使阿林保進貢內務府。經由內務府著名金石學阮元鑒定為西周時期物品,並製作銘文拓片,收藏於內務府庫房。後有傳聞散氏盤在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時被燒毀,並多年不見蹤跡。1924,時任清室善後委員會委員的馬衡在清查故宮物品的時候再次發現了散氏盤,後來在古籍中找到散氏盤拓片,經比較鑒別考證,確定該盤是散氏盤原件,燒毀一說純屬傳聞。1933文物南遷離開故宮,現於故宮博物院收藏。


散氏盤的書法字形不同於同期大多金文書法,寬綽大氣,意拙高古,取橫勢; 結構上變化多端,有趣味,整體重心較低(導致橫勢);章法上行列比較有序,兼有欹側之感;風格上顯雄壯、粗實、遒厚、豪邁的特徵。影響:其風格特徵間接性地對後世書家影響深遠,如鍾繇書法點畫的厚重感和結體橫向的字勢,王獻之書法章法上的欹側感等。


毛公鼎  


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徑47公分,重34.700公斤


口飾重環紋一道,敞口,雙立耳,三蹄足。銘文的內容可分成七段,


是說: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興朝政,乃請叔父毛公為其治理國家內外的大小政務,並飭勤公無私,最後頒贈命服厚賜,毛公因而鑄鼎傳示子孫永寶。(稿:游國慶)


銘文


毛公鼎上面的銘文是一篇冊命書,毛公鼎上的銘文提到周宣王在位初期,想要振興朝政,遂命毛公處理國家大小事務,又命毛公一族擔任禁衛軍,保衛王家,並賜酒食、輿服、兵器。毛公感念周王,於是鑄鼎紀事,由子孫永寶永享。毛公


鼎大口圓腹,口沿上有兩隻大耳,腹下三隻獸蹄形足。


收藏經歷


毛公鼎於清朝道光年間在陝西岐山周原出土,據賀世明考證是清道光年間(1851),自陝西岐山縣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來的,有古董商人聞名而來,以白銀300兩購得,但運鼎之際,被另一村民董治官所阻,買賣沒有做


成。古董商以重金行賄知縣,董治官被逮下獄,以私藏國寶治罪。此鼎最後運到縣府,被古董商人悄悄運走,張燕昌之子張石瓠曾巧見此鼎。後毛公鼎輾轉落入西安古董商蘇億年之手。咸豐二年(1852年),北京金石學家、收藏家陳介祺又從蘇億年之手購得,並賞給蘇億年1000兩,此鼎深藏於密室,鮮為人知。陳介祺病故後,1912其後人賣出此鼎,歸兩江總督端方所有,端方被派到四川鎮壓保路運動,被革命軍所殺。端方之後人因家道中落,將毛公鼎典押給天津俄國人開辦的華俄道盛銀行。英國記者辛浦森出美金5萬元向端家購買,端家嫌錢太少,不肯割愛。當時有愛國人士極力呼籲保護國寶,毛公鼎輾轉至當時擔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得大收藏家、後來國學館館長葉恭綽手中,存入大陸銀行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葉恭綽避走香港,毛公鼎未能帶走,藏在了上海的寓所里。由於葉恭綽是用假名買走得毛公鼎,讓日本人無法查知它得下落。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平古堡  ( 1 )


 安平古堡,古稱奧倫治城Orange)、熱蘭遮城Zeelandia)、安平城臺灣城,最早建於1624年,是台灣最古老的城堡。自建城以來,曾經是荷蘭人統治台灣的中樞、也曾經是鄭氏王朝三代的居城。


安平古堡有兩處遺跡被列為古蹟,為國家一級古蹟臺灣城殘蹟,及台南市定古蹟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而一般民眾登高望遠的暸望臺,多被以為是安平古堡,但事實上是建於日治時期,不屬於古蹟。


古堡建築屋舍純用紅色磚瓦,黃昏時與落日相煇映,景色優美,「安平夕照」昔日曾獲台灣省政府選為台灣八景之一[1]


原本的建築格局分為方形內城與長方形外城。西元1661年,鄭成功驅離荷蘭人後,將此地改名為安平,故熱蘭遮城也稱為「王城」或「臺灣城」。


清康熙年間,正式將台灣納入版圖,政治中心移至府城內,進而逐漸喪失其價值。後來曾破壞城壁紅磚挪為建造億載金城之用,一般民家見狀,更是有恃無恐,修築屋舍也來此就地取材,熱蘭遮城就這麼被拆得體無完膚;到了日治時期,內城荷式建築全毀,四周以紅磚砌成方形階臺,臺上建造西式平房作為海關宿舍。而成為今日的紀念館風貌,光復後改名為安平古堡,目前紀念館邊殘存七十多公尺長的外城南牆殘壁依然屹立,老榕攀爬,紅磚班駁,是300餘年來僅存的歷史遺跡,訴說著曾經過往的滄桑,如今只剩一堵老榕盤據、厚實而班駁的城牆,這才是安平古堡列名的一級古蹟。


電話 (06)226-7348   地址 台南市安平區國勝路82號


 


六合夜市


沒到過六合夜市,就不算真正去過高雄。


早在西元1950年,位於現在高雄市新興區大港埔附近的空地上,就開始聚集了許多小吃攤,漸漸的越來越多,久而久之便形成以小吃聞名的「大港埔夜市」,之後逐漸擴大。轉變成為現在的六合夜市。六合夜市距離高雄火車站不遠,沿著中山路直行約十餘分鐘後右轉至六合路便到可達。


白天這裡是筆直的大馬路,到了晚上便成為人來人往的熱鬧市集,以多樣化小吃聞名的「六合夜市」,最特殊的景觀是招牌林立的牛排店及海產店,大大小小有10多家,主要賣點是平價、家庭式的牛排套餐。走完六合夜市一圈約需10多分鐘,兩排攤位從山產、海產、特產到冷飲、冰品等應有盡有,種類之多令人目不暇及小吃口味之豐富為全台有名。而高雄市的特色木瓜牛奶及鹽蒸蝦更是你不可錯過的好味道。


新興六合夜市是典型的高雄小吃夜市,有『不夜城』之稱是饕家的好去處,小吃非常多,不乏經營廿、卅年的老店,像是筒仔糕、擔仔麵、魚羹、煙燻燒烤、果汁冷飲,另有四十餘年的濃厚青草茶更是遠近遐耳,在日本的旅遊指南裏,把六合夜市、三鳳宮、澄清湖、春秋閣併列為高雄四大觀光站,可見六合食攤之轟動。


六合夜市的前身為大港埔夜市,原本為聚集於台灣高雄


市區大港埔空地上的小吃攤,興起於1940年代末期至1950


年代初期,名列高雄最具代表性的夜市。高雄市政府於


1987年起,每天傍晚六時至清晨二時規劃六合夜市為行人


徒步區,從此六合夜市開始邁入國際知名的觀光夜市[1]


 


 


愛河( 4 )


愛河的水源有兩種,一為海潮,由於她是潮川型的河流,會感受潮汐的漲落,故下游水質是海水 另一水源即是上游的灌溉水及雨水,以及工廠排放的事業廢水及家庭污水,上游短而沒有固定水源,下游則水量充沛,全年不乾枯,


漲退潮的平均落差約0.67公尺,雨季才暴漲為2.19公尺,水流算平緩。


愛河隨著歲月的流逝,她有著不同的名稱,最早稱為打狗川


高雄因平埔族的馬卡道族刺竹文化而稱打狗,這條河被稱為打狗川,


可見當時就與高雄的住民發生唇齒相依的關係,而後日人佔領高雄後,嫌名不雅,逐轉換為高雄貳字,於是愛河有了第二個名字─高雄川,自1908年基隆到高雄的火車全線通車後,日本政府開始愛河於是進行了第一次的美容瘦身,縮窄了河面,睿深了河床,開發了愛河的運輸功能,愛河搖身變為高雄運河, 1948年,市民陳江潘在中正橋附近經營划船所,請詩人呂筆命名為愛河游船所,豎立招牌在橋畔營業,某日颱風過境將招牌中游船所三字吹落,只剩愛河兩字,又巧遇情人於此殉情,留下纏綿緋惻的情書,記者報導時的取景鏡頭後即為愛河二字,一個美麗的錯誤報導“愛河殉情記”,於是成為了高雄人對愛河認知的圖騰,而後,高雄運河之名走入歷史,愛河有了全台灣甚或全世界最美的名字,


民國1968年,楊金虎任市長時,為蔣夫人祝壽再度改名為仁愛河,但高雄人一逕只稱她為愛河,


民國1992年,市議員陳武勳在議會提議,終於又要回了愛河的名字。


愛河的流域長約12公里


愛河的水乾淨了,連帶出海口與高雄港的水質,也從丙級提升為乙級。水清了、河川的魚兒就多了,海鳥便隨之而至;尤其船行之處,船尾的魚紛紛躍起,聰明的白鷺鷥便成群尾隨捕捉,形成一幅怡然有趣的畫面。


愛河下游,範圍由高雄港鐵橋至建國橋之間,目前愛河下游至出海口沿岸一帶,有許多值得駐足一遊的景點,如音樂館,隨著河水澄清,兩岸綠美化工程的進行,再加上河岸廣設的駁船碼頭,宛若水都般的行船夢想亦即將實現,市民及遊客可以在兩岸綠意如畫的步道中散步或騎單車,享受一個進步城市的清爽與?意,以「海洋首都,水岸城市」的全新視野來認識高雄。


 


西子灣


西子灣 “西子夕照”也是臺灣八景之一,不管是清朝時喚為“洋路灣”、“洋子灣”,或因“斜陽樵唱”的詩賦而曾有“斜灣”之稱,西子灣的夕照之美永恒不變!
    位於萬壽山麓下,南接旗津半島的西子灣風情萬千,黃昏是最美麗時刻。當艷陽逐漸接近大海而變得溫柔,徐徐海風像媽媽的手,輕拂北側的柴山、柔細的沙灘、百年歷史的英國領事館、高雄港一港口旁海堤…處處都是觀賞夕陽的好地方。
    此時此刻,落日像顆撐也撐不住的大蛋黃,在天際緩緩降下,與地平線相會約40秒就說再見,留下滿天的彩霞。情侶喜歡在這裏許下海誓山盟,近年連大陸觀光客也來爭睹不同於杭州西湖的“西子夕照”。


西子灣為位於台灣高雄西隅的一個風景區,距市中心車程約20分鐘。位於在柴山西南端的山麓下,南面隔海與旗津島相望,是一個風景天成的灣澳。而最北端則傍著柴山,是一處由平灘和淺沙所構成的海水浴場,以及以夕陽美景及天然礁石聞名的海灣。在初時,西子灣也被稱作洋路灣、洋子灣或斜灣,而在閩南語的諧音引申下,斜仔灣逐漸被稱為西子灣[1]。傍晚時分的夕照,是為台灣名景之一。


十八王公廟


十八王公廟源於康熙23年,一艘自中國大陸而來的漁船,在西子灣海灘處沉沒,18位船員最後脫險在西子灣岸上登陸,並在西子灣地區開墾,但後來卻被鳳山縣衙官誤為叛民而遭集體格殺。附近居民念其平日和睦敦鄰,樂善好施卻慘遭冤殺,於是就收殮他們遺體,合建一所低矮之祠堂於現今西子灣洞口的山麓上。之後由於顯靈保佑百姓事蹟,地方由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奏請玉皇大帝勒封為「十八王公」。1983重新興建,並將十八王公廟遷至現在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旁。


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


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為建於1865的英式建築,位於高雄港(清打狗港)口北岸的鼓山上,基地高度離水面約30公尺,東側、西側及南側皆緊臨陡峭的懸崖,北側連接鼓山,形成背面靠山、三面環水的形勢,是當時英國掌理海關稅務工作的重要據點。為臺灣目前現存的西式近代建築中,年代最為久遠的建築。但在太平洋戰爭時,該建築物局部遭轟炸受損,且在日治時期結束後又逢多次風災,使得建築處處斷垣殘壁,形同荒廢,直至1985後方開始進行修復。1987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打狗領事館為二級古蹟,之後並闢為高雄史蹟文物館[2][3],陳列有關打狗開拓及近代史之文獻、鳳山縣舊城模型、歷史圖照等歷史發展重要文物資料。


                                      西子灣隧道


西子灣隧道開鑿於1927年(昭和2年,民國16年),由海野三次郎負責建造,並於隔年10月完工,1933年(昭和8年,民國22年)正式啟用,全長260公尺,寬6公尺,高3.6公尺,日治時期稱之為「壽山洞」,在二次大戰美軍轟炸時曾改作防空洞使用。西子灣隧道隧道穿越柴山,全隧道可以分為前、中、後三段,1990年及1991年時,高雄市政府曾經徹底整修壽山二號洞。目前西子灣隧道為連接西子灣與高雄市鼓山區的要道,由於隧道景觀特殊,西子灣隧道一直是著名的觀光景點。


海水浴場


西子灣共有三個海灘,第一海灘在防波堤內,第二海灘位於防波堤外側,另一個海灘則位於柴山軍事管制區。內日治時期的西子灣海水浴場名為壽海水浴場,建於1928年6月,翌年6月附設餐廳一座。1935年再添建兒童游泳池一座。


現在的西子灣海水浴場是建於1975年,位於防波堤的外側第二海灘的所在地。防波堤內的第一海灘,由於海水污染問題,目前則是闢為海濱公園


中山大學


西子灣畔的中山大學前身為1924年改組的國立廣東大學,目前校址所在地最早為「西子灣動物園」所在地。


蔣公紀念館


西子灣北側國立中山大學校園內有一蔣公紀念館(原稱為蔣公行館),為二層樓的西式建築,1937年時由高雄地區醫師彭清約所建。


 


打狗英國領事館(3)


 


台灣第一棟洋樓~二級古蹟打狗英國領事館,建於1865年,迄今已有145年歷史。


1977年仲夏初秋狂婦賽洛瑪強颱由台灣,肇致嚴重的破壞,形成斷垣殘壁,屋頂全毀,下層卻完整無缺;自此有十年形成廢墟,白天有破厝夜間有鬼屋之稱。


本館於1987年被內政部定為二級古蹟,本館為後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式建築風格。


2004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公開徵選優良廠家來整修殘破的二級古蹟打狗英國領事館,並在修復後繼續經營管理。由國內知名觀光飯店「高雄漢王洲際飯店」團隊取得。


 


由於政權及產權的多次轉移以及資料的誤用,數十年來,山丘下碼頭邊的領


事館建築物一直未被重視,而山丘上的領事官邸建築物,卻一直被誤認為英


國領事館。


1925年,由日人接收使用,領事館改作為高雄水產試驗所,領事官邸改作高雄海洋觀測所


 


雖然建築物設計者為英國人,但建築工匠是聘自中國大陸,而建築用的紅磚


 


則從廈門運來,竹節狀的落水管是清末洋樓的特色。


 


1986年起,高雄市政府開始考證研究並修復英國領事官邸,領事官邸內部


 


闢為高雄史蹟文物館,陳列有關打狗開拓及近代史之文獻、鳳山縣舊城模型、


 


歷史圖照等歷史發展重要文物資料。領事官邸內的隔間分為港景廳、海景


 


廳、高雄廳、文化創意小舖、展覽A廳、B廳以及地下迷宮。


 


營業項目:英式午茶、晚茶、套餐、咖啡。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aipei101大樓...


 


Taipei101大樓位在台北市信義區,是台北市的著名地標,建築方面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造就現在看到的八節式外型。共有地上101層及地下5層,總高度達到508公尺,目前為世界第二高樓。Taipei101大樓主要共分為購物中心、辦公大樓及景觀台,是一棟集合時尚、觀光、商業及文化的大樓,內部有多家銀行及證券金融中心服務於此,並有多家著名大型企業進駐,購物中心內則有時尚服飾、精品、化妝品、書店、餐廳及美食街等店家88、89及91樓則為室內與戶外觀景台,民眾可購票前往俯瞰台北市,享受居高臨下的視覺饗宴。Taipei101大樓近年來更連續在跨年時刻施放大型煙火及燈光效果,是台北市跨年活動中主要的重頭戲。


五樓是觀景台售票處及入口:售票櫃檯/服務台/紀念品商店


世界金氏紀錄最快速恆壓電梯,每分鐘1010公尺的速度,相當於時速60公里。37秒即達382.2公尺高的89樓觀景台


88樓風阻尼噐區:


遊客可近距離親眼看到世界最大、最重達660公噸的風阻尼器的完整主體結構,台北101大樓的風阻尼器一共設置三座,其中世界上最大、最重,也是唯一外露、開放參觀的風阻尼器,位於89樓觀景台內,其直徑5.5公尺,由41層12.5公分厚的鋼板焊接而成,造價一億三千兩百萬元。
並可以最接近的距離與風阻尼器合影。


89樓室內觀景台: 中、台、英、日、韓、德、粵、西八國語言的專業語音導覽。憑購票票根即可至櫃檯兌換語音導覽器,依據每處方向為您說明台北市各景色之特點。來自高空的祝福~全世界兩座最高樓郵筒,可傳達您對家人、情人、朋友的祝福。


91樓戶外觀景台


經由89樓樓梯可達91樓戶外觀景平台,感受全然不同的觀景體驗,唯受限於天氣狀況,此樓層將不定期對外開放


設置有氣象偵測儀,及時顯示91樓的溫度、溼度、風速、風向室內視聽室播放台北101大樓的建構過程影片


360根基樁:深入地底80公尺的基樁,最深到達岩盤下30公尺


攝影服務:


爵士影像攝影服務中心,提供登樓紀念攝影,並搭配販售單一編號的登樓證書以及提供自助沖印相片機台,可自行將光碟及數位相機記憶卡內檔案沖印成相片,有趣、簡單又快速。


 


大樓為一座多功能101層摩天大樓。台北101為全球首創多節式摩天大樓,第27層至第90層共64層中,每8層為一節,一共8節,每層外牆均外斜7°,加上處處可見的傳統風格裝飾物,有節節高升,花開富貴的意象。


大樓分為三個部分:塔樓區、裙樓區及地下室塔樓區,用作辦公室的塔樓區即主大樓,裙樓區有6層樓,環繞在塔樓旁,主要為購物中心,室內設計十分華麗。 


             風水篇


    台北101的聚寶盆造型,以及大樓內外滿布的如意圖案,常引發遊客對「風水」的聯想。


    中國地理風水研究協會理事長張旭初認為,台北101光名字就含有吉祥意味。「101」響亮好記,0和1更是易經上的吉祥數字。


    而台北101 Logo的古錢幣造型,在風水上也有「制煞剋沖」的功用。


    台北101的建築造型由八個倒梯形方塊構成。設計者李祖原曾表示,這8個方塊代表竹節,寓意「節節高升」


    張旭初則說,其設計原型來自中國的「鼎」,是風水中的「聚寶盆」的隱喻


    而台北101靠近凱悅飯店的西北方屋頂,還有一隻「咬錢龜」,同樣有招財之意。


    張旭初說,台北101的大門是開在信義路上,這個方位符合「左青龍、右白虎、後有靠」的風水原理。


    「龍」是四獸山、「虎」是世貿中心、「後靠」七星山、紗帽山和大屯山。


    而信義路正門和松智路側門上方的遮雨棚,都有十尾古魚、十個錢幣和十個如意造型的裝飾,寓意為十全十美。


    信義路大門一進去便有彎彎曲曲的手扶梯,張旭初認為其布局是奇門遁甲中的九宮布局;而左進右出的設計,則稱為「龍」進「虎」出的「龍虎梯」,兩者皆可招攬人氣與財氣。


    龍的意象也遍布台北101。就像紐約克萊斯勒大廈屋角有鷹形雕像,台北101八個「聚寶盆」的四角都有龍形雕刻,加起來就有32條「飛龍」。    此外,上到四樓的中庭咖啡廳,抬頭可見宛如「龍骨」的天板結構體。


    在中國皇宮中常見的「如意」擺設,在台北101更是處處可見。包括大樓外牆上的「大如意」採光罩、餐廳門柱上的「中如意」、精品店招上的「小如意」。張旭初說,他曾想細數台北101究竟有多少如意造形的設計裝飾,但實在很難計算清楚。


    對於在現代高科技大樓中融入傳統風水意象,設計台北101的建築師李祖原曾表示,如意、古錢等吉祥圖案,對中國人有「安心」的作用。他認為,「讓人安心」也是建築的重要功能之一。


 


服務專線:(02)8101-8898      團體預約專線:(02)8101-8899


 


 


中台禪寺
                         


200191日,中台禪寺以巍峨之姿呈現於世。


歷經三年的申請、開發、規畫,七年夙夜匪懈的工程進行及細部設計,前後十年,完成可能需要三十年的建設規模。這座佛國淨土,正以無言無說的建築,詮釋圓融無礙的究竟佛法。中台──新世紀的佛法重鎮,宛若塵寰中的一盞明燈,引領大眾邁向光明之路。


中台禪寺由惟覺老和尚住持,於民國83年創建,目前在全省有80多家分院,並且定期舉辦神修活動;中台禪寺規模龐大外觀融中西工法,寺頂高聳壯觀,更是讓信眾們讚嘆,中台禪寺整個新建築乍看下彷佛金字塔形態,實為佛教建築另一鉅作。


中台禪寺自民國83年創建後,又於西元1994年至2000年開始重新規劃改建,今日的中台禪寺建築外觀莊嚴宏偉,惟覺老和尚與名建築師李祖原居士對於中台禪寺的建築內涵融合了中西工法,並且運用『直了成佛』的頓悟法門『因次第盡』的漸修精神,還有古代叢林的風格,將藝術、學術、宗教和文化融為一體,卻不失禪宗的風格,令人為之讚嘆;中台禪寺除了建築令人讚賞,硬體設備也相當完善,有禪堂、四天王殿、菩薩殿、三世佛殿、講堂、知客室、大寮、齋堂讓信眾參拜、使用。


中台禪寺的四天王殿


四天王為守護佛法的神明,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及『北方多聞天王』,神像手中分別拿著象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法器;四天王殿為中台禪寺主體的殿堂,『彌勒菩薩』供奉於殿堂中央,彌勒菩薩的背後有身著甲冑、合掌擎降魔杵的『韋馱菩薩』,而四大天王像則分鎮在殿堂四周,神像皆以山西黑花崗雕製;四天王像高度約12公尺,重達100多噸,四天王的金剛嚴肅的眼神令人為之震懾。


中台禪寺的大雄寶殿


中台禪寺的大雄寶殿位於主體建築的二樓,從四天王殿直上階梯即可到達,大雄寶殿即是佛教叢林道場中供奉佛像的正殿,一尊由印度紅花崗岩雕琢而成的釋迦牟尼佛鎮坐於殿堂中央,中台禪寺大雄寶殿整體的空間設計以紅、灰為主色,侍立兩旁的多聞阿難尊者與苦行迦葉尊者代表著修行的精神。


中台禪寺的地藏殿


中台禪寺的地藏殿供奉著大願地藏王菩薩,神像以巴西白玉雕刻成,坐於刻著六道圖相的蓮台,這六道圖騰以浮雕呈現,整座背牆恭刻著以噴砂電腦科技所浮雕完成的『地藏王菩薩本願功德經』全文共計10000多字,規模堪稱台灣最大,實為令人驚嘆。


資料來源:鄭瑄頤 彙整


韋馱天佛教的知名護法神,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中,建有護法殿,專門供奉韋馱天。韋馱天的形象,一般是古代身批盔甲、手持寶杵(降魔杵)的武士


寶杵的持法也代表了菩薩像所在寺院是否向來訪僧人提供膳宿。韋馱像如為合掌,將寶杵夾在肘間,表該寺為十方叢林,接待來訪僧人;如以杵拄地,表該寺則不接待。


六祖壇經心得(1)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心外並無別佛,也無須在心外求法。但用此本來清淨的菩提自性,於生活中起用,隨時「自見己過」而修正自己的心行,直至我們的心念與行為都達到「諸法如義」。這就是所謂的成佛。佛者,大覺悟者。 


「因次第盡」的意思是要慢慢的一步一步的修證。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 6 )


日月潭位在台灣中部的南投縣,於民國2000年正式升格為「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以日月潭中的山水美景及邵族文化特色為主題,打造成國際級的度假勝地。日月潭是全台灣最大的天然內陸湖泊,海拔高度約七百五十公尺,周圍層層山巒環繞,湖面碧波粼粼,晨曦與夕陽景致更是迷人,壯麗景色美不勝收,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也不定期舉辦各項觀光活動,增添多元化的觀光資源。


LaLu島(拉魯島)


拉魯島位在日月潭中,是邵族人的祖靈島,921大地震後南投縣政府為表達對邵族的尊重而更名。拉魯島早期經歷過多種名稱,包括清朝時的珠仔嶼、珠山,西方人則稱為pearlislet(珍珠島),日據時代名為玉島,日人為祈求水力發電工程建設,於拉魯島上祭祀玉女水神,並將廟名定為玉島社。台灣光復後改名為光華島,並在島上設置月下老人亭,後因921大地震的緣故,月下老人目前移至龍鳳宮供奉。(島上有兩隻鹿)


日月潭玄光寺


日月潭玄光寺建於1955年,位在日潭與月潭的交界之處,寺院下方即為遊艇碼頭,潭水波光粼粼,與山巒相映美不勝收。寺院中供奉著唐朝高僧玄奘法師之靈骨,玄奘高僧為唐朝時受命前往印度取經,歷時十餘年並帶回六百五十多部經書,對中國佛教具有極大的貢獻。玄奘靈骨原供奉於日本琦玉縣慈恩寺,民國1952年時迎回台灣,直到民國1958年玄光寺竣工落成才移奉於此。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是阿里山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也是觀賞中高海拔鳥類的絕佳去處。主要賞鳥步道以森林遊樂區的環形步道為主,長約四公里,走完一圈,約需二至三小時時間。最精華的賞鳥點當屬沼平車站、沼平公園一帶。


阿里山向以「鐵路、森林、雲海、日及晚霞」五奇著稱。


阿里山花季 每年二、三月起,大約一個月的時間,都是阿里山著名的花季。阿里山的花季風景區的年度大事。


祝山線是為了觀看阿里山日出的觀光鐵道。現在祝山支線都從沼平站出發,從海拔2216公尺,爬升到2451公尺的祝山站,全長6.25公里。


 


天長地久橋


天長地久橋位於觸口村,為橫跨八掌溪兩座古樸吊橋。天長地久橋上為天長


 


橋,下為地久橋,傳說,情人攜手共渡過這兩個橋,便能白頭偕老,永浴愛


 


河。座落在八掌溪與獨寮山間河岸上的觸口村,是阿里山公路的起點處。興


 


建於1937年,為早期鄉內公田庄經觸口至嘉義的必經之橋。天長地久橋分


 


別為兩個不同的吊橋,低處是地久吊橋、高處則為天長吊橋,地久橋與觸口


 


橋平行於台18線上,天長則於龍隱寺後方,在這裡常可見雙雙對對的情侶


 


漫步於橋上,由橋面上往下俯瞰,視野更為空闊。


 


浪漫情懷的天長地久橋站在橋中,彷彿置身半天中,而俯視下方八掌溪,冬


 


季水清如鏡,夏日濁浪滔天自從阿里山公路開通後,公路即由平緩的道路進


 


入蜿蜒曲折的險峻山路,所以成為公路的休憩點,大部分的旅客都會在此略


 


做休息。橋後的山巒疊翠,與橋下的溪水潺潺,構成一幅極美的鄉間風情畫,


 


清爽的視野環境,呼吸著清新空氣,一洗舟車勞頓之苦,能讓人完全放鬆。


 


赤崁樓


赤崁樓位於台南市中區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崁樓,原為荷蘭人所建。早期的台南市西部是一片汪洋, 明代的地圖、文獻上分別稱呼台江台員與赤崁


1624,原佔領澎湖的荷蘭人和明軍沈有容簽約,放棄其在澎湖的經營,轉而登陸台灣南部。首先興築商館並拓展其規模成為西式水岸堡壘沙洲上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稍後又在城堡東方,分別興建了「台灣街」(於今延平街一帶)與「普羅民遮街」(今民權路)。


1652郭懷一事件該起義事件雖然最後被弭平,但荷蘭人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遂於普羅民遮街北方建造了普羅民遮城,漢人則稱該城為赤崁樓或紅毛樓或稱番仔樓。此城是用糖水、糯米汁,攪拌蠔殼灰,疊磚建造而成。周圍約一百四十一公尺,樓高十公尺半,南北角有瞭望臺,還有古井與地窖兩所,儲存糧食預留水源,作為戰時的準備。


16614月,鄭成功在任職荷蘭通事之漢人何斌的引導下,通過鹿耳門港道,越渡台江內海,首先攻下普城。之後,鄭氏立刻改普羅民遮城為東都明京。在東都暫居9個月以後,鄭成功再攻下熱蘭遮城,結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38年的經營。


鄭成功改熱蘭遮城安平鎮,做為鄭家的門第;已改名承天府衙門的原普羅民遮城,則做為全島公家最高行政機構。然而不到半年,鄭成功即病逝。其世子鄭經廈門返台即位,在1664廢東都,改稱東寧。承天府裁廢後,赤崁樓便成為儲藏火藥的場所。


清領時期1721朱一貴起義反清,赤崁樓的鐵鑄門額被拆去鎔鑄武器。以後再加上人為的殘損,風雨飄蝕、地震顛搖,到後來,赤崁樓只餘下四周的頹兀城牆,呈現一片淒清荒涼的景象。


1788乾隆晚年平定林爽文事件清朝福康安將軍平定林爽文之役之記功碑,碑以花崗石所雕,碑首雕雙龍,碑文滿漢各四邊,二者合壁一篇,所有碑是立於狀似石龜之贔屭上,其為九龍生子之一,生好負重,然由於其貌與龜無異,一般人均稱之為〔龜碑〕。立置放於赤崁樓(鄰近清治時代台灣知府衙門),供人閱覽瞻仰。


19世紀後半葉,大士殿、海神廟、蓬壺書院、文昌閣、五子祠等建築,先後蓋在赤崁樓的原址上。這五座建築物,巍峨高聳,為破落的赤崁城址平添了壯偉氣派。


台灣的日治時期,日本人則以海神廟和文昌閣、五子祠當做醫院和學生宿舍。


1921,日本人在拆除大士殿重整該址時,又重新發現了普羅民遮城的舊堡門,然後又發掘到東北角的荷蘭砲台殘蹟,以及通到堡壘地下室的門戶,因此將之為歷史館。


戰後重加修繕,成為台南市立歷史博物館。1974又重修一次,而成今貌。


赤崁樓在1983由內政部宣佈為國家一級古蹟。


閣樓之中,海神廟位於南面,文昌閣位於北面,二者屋頂均是重簷歇山的表現,重簷之間實即為二樓部分,繞以綠釉花瓶欄杆。海神廟目前懸以〔赤崁樓〕門匾,內部當作赤崁樓之展示館,東面之花瓶形門洞,相當別緻。
  


文昌閣目前仍懸有沈受謙所題文昌閣匾,一樓亦做為展示之用,二樓則祀魁星,右手握硃筆,左手拿墨斗,一足踏鱉首,一腳踢星斗,以象徵獨占鰲頭之意。二棟建築皆位於台基之上,台基中間均有龍形御路設置,牆面則開書卷形之窗戶。
  


二樓閣中間現有一古井,傳說中可通往熱蘭遮城,是真是假,留待遊人自行想像。整座高起之基座周圍,砌以磚造欄杆,南面之欄杆還立有可愛之小石獅。


  南面基牆則砌以歷代石碑甚多,西面庭園中亦佈滿石馬、石陀與技勇石等歷史文物。蓬壺書院之門廳是該書院留存較具原貌之清代建築,面向西面,裝修簡樸,值得一覽。


赤崁樓位置: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212號
連絡電話:06-2205647


白天開放時間:AM08:00~PM05:30
夜間開放時間:PM05:30~PM09:00
門  票:全票50、半票25
     台南市市民憑身分證免費
     團體票30人以上八折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