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正面全景

台北市110信義區仁愛路4段505號 Google地圖 :(02)2758-8008本館原隸屬台北市政府,民國七十五年


改隸教育部,並合併陽明山中山樓,機關名稱從「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易為「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立國父紀念館全球資訊網


誕生  本館線上簡介片  主要紀事  建築饗宴  浮光掠影  設施介紹  參觀資訊



為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偉大人格及革命行誼並發揚其思想學說,政府於民國五十三年開始籌建國父紀念館。除供海內外人士瞻仰 國父之用外;並兼具文化藝術教育、生活休閒及學術研究之功能。


  民國 五十四年先總統 蔣公親自主持奠基典禮;翌年經公開徵圖,由名建築師王大閎所設計之圖樣獲得入選,後又遵照 蔣公之指示在外型上加強 中國建築的特色而修正設計。民國六十一年五月十六日主要工程完成,舉行落成典禮。



  巍峨莊嚴的建築本體,座落在綠草如茵,花木扶疏的中山公園,成為台北東區一顆璀璨的明星;也為國內的文化藝術帶來嶄新的面貌。


  國父紀念館高30.4公尺,每邊長100公尺,由每邊14支灰色大柱,頂起翹角像大鵬展翼的黃色大屋頂,安靜地座落在十萬公尺見方的平地中央,四周叢林、花草、廣場圍繞:突顯建築物和環境的對比,引人注目;且給人們第一個感覺是宏偉,很有氣勢,且巍峨莊嚴的建築本體,粗獷、剛強,樸素中又不失應有的細緻;所以國父紀念館外觀宏偉、高雄、簡潔、明爽、有力,不但使人產生景仰,也令人感到力與美的結合。  


2008台北燈節2008台北燈節2008台北燈節





2008台北燈節2008台北燈節2008台北燈節 








大會堂(開新視窗)
大會堂
  大會堂為國內最大型的室內國家級表演場地,座位有35排,2,572席,提供各界人士及演藝團體演出高水準的芭蕾舞、戲劇、音樂等節目;並做為重要慶期及大型頒獎典禮之









館景平面圖
 


一樓
一樓


其他各樓層請點擊標頭點 參觀資訊

















線上觀看實景









國父史蹟展東室(開新視窗)

國父史蹟展東室
  在2005年國父史蹟展東室和西室終於完工了,而這挑高的設計,寬敞、明亮又氣派的展覽室是經過了半年的整頓,以最完美的姿態呈現在社會大眾面前。
  新的展覽室,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面貌;國父史蹟展覽東室是以「中山先生與中華民國」為主題的展覽室。有關中山先生建立中華民國的經過,從一進門便可以一目了然,除此之外,南面牆壁上巨幅的「建國大鋼」,這是民國十三年中山先生為建設及治理國家嘔心瀝血所建構的藍圖;整片花岡石牆面長9.15公尺、寬6.3公尺,共計有一千三百四十一個字。


 
線上觀看實景









國父史蹟展西室(開新視窗)

國父史蹟展西室
  在2005年國父史蹟展東室和西室終於完工了,而這挑高的設計,寬敞、明亮又氣派的展覽室是經過了半年的整頓,以最完美的姿態呈現在社會大眾面前。
  國父史蹟展覽西室在重新整修後,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出發,以「中山先生與台灣」為主題,介紹台灣的歷史。從中山先生到台灣的經過始末,到中山先生領導革命運動對台灣的影響,以及三民主義在台灣的實踐.都有詳實而生動的介紹。


 
線上觀看實景






逸仙藝廊(開新視窗)
逸仙藝廊
  位於本館三樓東邊,這個展覽場有挑高的天花板及寬闊的空間,適合展出大型的作品,以彰顯出作品的氣勢之美,尤其著重培養本土藝文團體,因此時常辦理一般藝文團體的聯展活動。


 


國立國父紀念館全球資訊網


國立國父紀念館 / 認識台灣鄉土藝術


國立國父紀念館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


******************************************


















熟悉的建築 .陌生的歷史->>    王大閎國父紀念館的故事

「一樓、一宮、一堂、一館」是大陸觀光客必遊的四個台北市景點,101大樓象徵摩登,故宮代表瑰麗,中正紀念堂是威權,國父紀念館則蘊含著親民的意念。





王大閎一個曾經活躍於台灣建築界的大師,父親是王寵惠(曾任外交部部長、司法院院長)在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就學時,受教於德國現代建築大師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是台灣第一位接受西方現代性建築教育的建築師。





王大閎一生設計過無數的建築物,包括:外交部大樓、教育部大樓、林語堂故居等,但是最受人津津樂道的是國父紀念館,但這並不是他原先參與競圖的原型





民國54年,政府籌組委員會推動興建國父紀念館,向世人宣示中華文化的政權正統性,王大閎也被邀請參與競圖,在12組參與者競圖下,王大閎以新穎的設計,脫穎而出。建築物的主體是位於中央的紀念廳與大會堂,再加上旁邊的圖書館及展覽廳,符合現代主義對空間的要求,並以象徵中國屋頂曲線的反樑結構,來連結三個建築體,成為具有中國傳統意象的現代建築,其設計靈感來自唐宋官帽。但是蔣中正總統認為「 王 先生的設計很好,是個西洋式的」,於是王大閎的設計理念便迎面撞上意識型態的高牆。





50-70年代的台灣建築思潮是北方宮殿式的建築,如:舊天文科學教育館、中山樓、圓山飯店、台灣藝術教育館、修繕後的景福門等,建築師只是被徵召來表達統治者的意志而已。





蔣中正總統不能接受新式的屋頂,於是評審委員遂要求改為清代北方宮殿式,在設計修正會議裡,很多傳統的元素加諸他的身上,如:石獅子、琉璃瓦、屋簷走獸,但王大閎不能接受「中 山 先生是推翻滿政府的,為什麼要以清朝的宮殿形式來紀念他」,在長期的妥調與磨合下,最後以「將宮殿向外掀起,象徵推翻滿清」的方式達成折衷案,成為今日的國父紀念館。





有人說王大閎是生不逢時的悲劇英雄,除了國父紀念館的波折外,之前故宮博物院的競圖案雖然是首獎卻因為「不夠中國」,而化為紙上傳奇80年代台灣鄉土主義興起,過去被嫌「不夠中國」的王大閎,此時又因「太中國」而被時代浪潮淹沒,連名字和作品也被遺忘了。





但是,在吾人的心目中,王大閎不僅是個「永恆的建築詩人」,同時也是「不輕易放棄理想的文人建築師」,在設計國父紀念館時,他表現出「意志力比設計靈感更重要」的精神,用無聲的建築語言傳達對歷史的尊重及理念的堅持。





久違了,王大閎!最後,高齡90歲的王大閎出現在鏡頭裡。在旁人的攙扶下,環視他的作品紀念廳、迴廊及一磚一瓦,老態龍鍾下仍是沈默面對世間的紛紛擾擾。是的,對於王大閎而言,奉行不悖的哲學是「如果你想要說點什麼的話,你就站出來,但是保持沈默」,因為當建築物蓋好之後,他自己會說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