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陸客觀光區 (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貓空纜車網站

行車路線

纜車全程共計6個場站(4個車站、2個轉角站)及25處墩座、47支塔柱,全長4.03公里,略呈7字型。
■ 營運車站:動物園站、動物園內站、指南宮站、貓空站。

 

系統簡介

車廂:車廂總數147部,含「貓纜之眼」水晶車廂31部。一般車廂可載8名乘客;而「貓纜之眼」水晶車廂因底部強化玻璃重達兩百多公斤,最多搭載5人。
操控方式:貓空纜車為「循環式纜車」,就像迴轉壽司店的輸送帶一樣,在各站間環繞運轉。纜車車廂本身不具動力,係掛載於由動力系統驅動之纜索上,採用法國POMA公司自動循環式系統,以逆時針方向循環運轉。

車廂及操控方式

■ 月臺:動物園站與貓空站為迴轉式月臺,動物園內站、指南宮站則為側式月臺。

貓空站:迴轉式月臺
(貓空站:迴轉式月臺)

動物園內站:側式月臺
(動物園內站:側式月臺)

特性:纜車系統為新的交通方式,除了能讓旅客從高空俯瞰貓空茶園的景色,亦可確保貓空的純淨、完整的自然環境,具有低污染性、便捷性、可靠性及安全性。

 

纜車動物園站遊客中心

服務時間:星期一 休館
     星期二~星期五 09:00~21:00
     星期六~星期日 08:30~21:00
電  話:02-86617627

 

纜車動物園站遊客中心外觀

纜車動物園站遊客中心歡迎您

 

纜車貓空站遊客中心

服務時間:星期一 休館
     星期二~星期五 09:00~18:00
     星期六~星期日 08:30~20:00
電  話:02-29378563

纜車貓空站遊客中心內部一景

纜車貓空站遊客中心遊客諮詢服務

 

車廂安全設備
車廂滅火器:
車廂座椅底下方設有小型滅火器,發生火災時,旅客可自行取出進行滅火。
車廂滅火器
車廂滅火器

車廂緊急通話器:
當旅客遇有緊急狀況時,可以按下按鈕與控制室聯絡協助處理。
車廂緊急通話器
車廂緊急通話器

LED感應照明燈:
夜間旅客搭乘纜車時,車廂內LED感應照明燈會自動亮起,車廂內無旅客時,LED感應照明燈會自動關閉,節能減碳,省電又環保。
LED感應照明燈
LED感應照明燈

車廂廣播出音口:
當系統發生緊急狀況時,控制室會透過廣播系統對車廂內旅客進行廣播。
車廂廣播出音口
車廂廣播出音口

車門閉鎖偵測器:
車廂出站前,車廂上方開關門連桿,會觸動車門閉鎖偵測器,可確保車門關妥,當偵測到車廂門未關妥時,系統將會自動停止運轉。
車門閉鎖偵測器
車門閉鎖偵測器

 

路線圖
路線圖

←點選查看纜車車站位置圖。
(JPG檔,另開新視窗,將游標放置地圖,出現放大鏡(+)記號,再次點選後,即可顯示最佳解析度地圖)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九份老街    

 

九份老街照片
九份老街
 
九份老街照片 芋圓是必吃的小吃
九份老街照片 每到假日遊客絡繹不絕
九份老街照片 古色古香的阿妹茶樓
九份老街照片 老街裡蘊藏許多舊時童趣
老街介紹
  九份共有四條較為著名的老街,分別為:基山街、輕便路、汽車路、豎崎路。基山街又名『暗街仔』是最繁榮的商店街,由舊道站下車直入,為九份主要街道,一間又一間比鄰的小店,賣的是一些手工做的芋圓,草仔稞等小吃,為採購金飾、名產、藝品必經之道。 本街為九份的商店街,依山勢起伏而建,平路與石階交錯。後為方便汽車通行,將原有「路崁仔」填平為坡道,完成後不但坡度上下起伏不定,甚至有幾處直角轉彎。

本頁網址:http://emmm.tw/L3_content.php?L3_id=2327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24 Tue 2014 23:06
  • 綠島

綠島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綠島鄉
Lüdao Township
行政區管轄 臺東縣
行政區類別
舊稱 火燒島、雞心嶼、青仔嶼
總面積 15.0919平方公里
戶數 1,090戶
人口 3,790人(2014年5月
鄉長 李數奼
鄉公所位址 南寮村194-1號
區劃 342
機關網站 綠島鄉公所
郵遞區號 951
毗鄰
綠島鄉位置圖

島上的主要交通工具為機車,騎機車環島一週20公里約1小時左右,島上有相當多的機車出租店家,店家並不提供汽油,租完機車必須馬上去加油。陸上唯一的加油站位於南寮村,營業時間為08:00-17:00,旅客須注意。

綠島鄉主要道路為環島公路,編為東90。已鋪有柏油路,沒有紅綠燈。

在機場之北方,可騎機車去參觀。在本島台東可看到其亮光。
  • 綠島人權紀念園區
  • 觀音洞:在清朝發現此石灰岩洞,洞內有座石筍,高約120公分左右,形態酷似觀世音菩薩,鄉民膜拜至今已數百年之久。其觀音是背向信眾的,須以反射方式拜拜,所以廟方在前方放置一片不銹鋼片。
  • 海參坪
  • 夜訪梅花鹿:自從開設私立鹿場之後,野生梅花鹿之數量開始減少很多。
  • 津田氏大頭竹節蟲:此為特有種之昆蟲,在鹿場門口前的林投樹林中生長,植食性以林投的樹葉為食,有保護色需耐心觀察尋找,不可抓下來玩,以免觸法。當地保育員曾試放養在其他地區的林投樹上,結果都不成功。此蟲受到干擾時,會分泌一種像薄荷味的一種體液,還驅趕敵人,若蟲會以自割的方式逃命,斷掉的腳會藉著蛻皮,數次後會慢慢長回來。
  • 巨岩奇石:綠島海濱有為數不少的石頭,近年觀光化後以其外形賦與其各式名稱吸引旅客。包括[2]
    • 哈巴狗:原名外塊石或放羊仔石
    • 睡美人:原名石崎
    • 孔子岩:原名尾澳仔險仔
    • 牛頭山:原名草山
    • 將軍岩:原名石浮腳
便利商店

國民中學[編輯]

國民小學[編輯]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1070237  P1070238  P1070239  P1070240  P1070241  P1070242  P1070243  P1070246  P1070247  P1070248  P1070249  P1070251  精明一街

夜晚的精明一街~

精明一街ㄇ字型的門口
精明一街商圈簡介
台中市精明一街長於130公尺,為台中市十大商圈之一,兩側則是各式特色店家與商務大樓,精明一街商圈與大墩商圈、大隆商圈形成一個形象商圈,故其實商圈範圍廣大,店家超過百餘家。
進入精明一街首先印入眼簾的是ㄇ字型的特色招牌,引人注目,內走法國香榭大道風格,人行道上有露天座椅,讓民眾購物閒暇之餘隨時可以坐下來品嘗異國風情的氣氛,且有悠揚音樂與藝術表演陪伴,宛如置身在假日慵懶的法國風情。
特色店家

特色店家之一,陽光海岸音樂餐廳
精明商圈內開設有服飾精品、各式包包、精美珠寶、流行鞋款、美食餐飲、泡沫紅茶、咖啡簡餐等。台灣著名的『春水堂』也在此設立店家,春水堂人文茶館室外呈現出歐式浪漫風格,室內卻是中國書墨與木桌椅紅牆相互應和,表現出古色古香的中國風。
『陽光海岸』音樂餐廳也是這裡的特色,一邊享受著異國風味餐點,耳邊傳來天賴般的音樂,味蕾與聽覺的雙重享受,此外還有走在流行尖端的名牌包包館、精品店等等,超過百餘家的特色店家,需要您親自走過才能體會精明一街商圈的多樣繁華。

 

皇冠許願池

皇冠許願池
走到精明一街內,裡頭除了琳瑯滿目的特色店家,綠意盎然的異國街道,最中間有個皇冠亭,亭中有一許願池,池外採用埔里石材,意味著震災重建之苦,且採取高腳杯形體,如綻放的蓮花,八片花瓣意指八方雲集,由上池湧出的水流,代表將刻畫在花瓣上的祝福,回流向十方眾生。
八個祝福各自代表著:力量、成長、喜悅、機會、收穫、財運、突破、成功,來到這別忘了來到皇冠許願池前來接受祝福喔。

 

藝文活動

周圍的綠色街道
精明一街為了推動文化藝術以及重振商圈,在假日時常舉行各種藝文活動,如現在好評不斷的創意趕集,讓民眾輕鬆學習手做DIY飾品的樂趣,現場還有各式各樣的創意達人親自教導,有石頭彩繪、皮雕、公仔設計、小熊彩繪、捏面人、民族風飾品、銀飾製作、手工書、祈福五色線手編等...,每週五六日在街區教學,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一起參與玩創意。

 

交通指引

夜晚比白天熱鬧的精明一街
開車族:
中港交流道下往台中市區方向行駛,過文心路可見一天橋橫跨中港路,車切入慢車道待下一個路口右轉進東興路。
假日的話車可停至永豐棧麗緻酒店的收費停車場,東興路兩側雖有停車格卻是一位難求。而距離商圈最近的東興立體停車場雖可停車,假日便要碰碰運氣了。
公車族:
台中客運:70路在東興停車場下最近
台中客運:27、88、103、106、146、147號
統聯客運:77、79、83號
仁友客運:48號
以上班車在頂何厝站下車,步行至商圈。

 

商圈入口
商圈店家拍攝
造型特殊的噴水池
商圈街道拍攝
商圈街道拍攝

  精明一街(地圖)

 
精明一街-台中精明一街夜景
台中精明一街夜景鄭瑄頤
 
 

精明一街-全國示範商街

精明一街位於台中市西區,坐落於大墩19與大隆路間,精明一街街道全長130公尺,街道兩側店面計有40家,是台中商店街的發源地,與大墩商圈、大隆商圈形成一個形象商圈。精明一街的發展是由當時較早進駐的十幾家商店,希望能塑造成歐洲常見的行人漫步街,在協議之後全部商店都同意開始以住戶公約的方式,禁止機車進入街道,並由店家設立許多露天咖啡座及路椅,也限制流動攤販,還規劃活動及景觀設計,也因為精明一街的街道全做精緻規劃及設計,所以又被稱『全國示範商街』。

精明一街的異國風味

精明一街是台中市開創了第一條休閒浪漫的露天咖啡行人徒步街道。結合了休閒與購物,也成功的把台中商圈變化成充滿異國風味又具獨特的生活商圈。台灣珍珠奶茶第一創始店-『春水堂』,就在精明一街,走在街道或找一處椅子坐下悠閒的享受春水堂獨有的濃濃的茶香飲品及可口美味精緻的茶點,享受都市生活難得的悠閒時光。

精明一街悠閒一日遊

白天的精明一街,大家幾乎聚集於精品服飾店、珠寶店等,好好的採買一番,精明一街應有盡有,滿足了血拼族的欲望;下午時就到精明一街皇冠亭旁,行人徒步街道坐下來談天,點杯咖啡或紅茶,加上一塊蛋糕,看著許願池的流水,放鬆心情;晚上的精明一街,與鄰近的大隆路的點點星光,日本備長炭串料理、和風火鍋、生魚片、鮮嫩小羊排、德國豬腳、義大利麵等,可都是等著您來嘗鮮呢!由於精明一街為獨自的道路區隔,所以要逛到哪就逛到哪,不必擔心車水馬龍的情況;到了凌晨時分,精明一街依舊熱鬧,居酒屋、夜店、調酒吧檯,一樣可都不缺,這裡可是體驗夜生活的絕佳地點呢!如此這般,精明一街提供了台中市民假日的消遣娛樂,對台中市民來說,精明一街更是不可或缺的,也更吸引著外地民眾來此到訪,一同感受台中獨一無二的氣氛。

精明一街的規劃

精明一街旁邊,由於聞名而至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因此精明一街飯店產業也相繼興起,精明一街飯店的設施是應有盡有,搭配精明一街不定期舉行的藝文活動以及台中市政府對於精明一街觀光規劃等,更是帶起了精明一街旅遊熱潮,成為台中的熱門觀光景點。


 
台中飯店住宿訂房、台中景點、台中地圖與台中美食搜尋,請上台中旅遊網 http://taichung.network.com.tw/
 
鄭瑄頤 彙整
 
 

地址:

台中市西區精明一街75號

景觀特色:

由當地商家塑造成為歐洲常見之行漫步街,由精緻規劃及設計成為「全國示範商街」。

餐飲特色:

居酒屋、泡沬紅茶、日式料理、西班牙美食等各式特色餐廳。

營業(開放)時間:

精明一街管理委員會/洽詢電話 04-23286345

停車場:

請停放於路邊公有收費停車格

交通資訊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拍總圖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


 



 












高港位置-港區總圖

高雄港位於台灣西南部沿海,腹地廣大,地處台灣海峽與巴士海峽航道交匯之要衝,是歐、美、亞海運必經之道,為台灣進出口貨物之首要門戶與集散中心。
港共有兩個港口,第一港口位於東經120°15'25",北緯22°37'01";第二港口位於東經120°18'26",北緯22°33'21"。


 








  昔日風貌高雄港在明嘉靖年間 (公元1522-1566年)僅為一小漁村,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荷蘭人入侵台灣後,進行開拓,明永曆十五年 (公元1662年),鄭成功來台驅荷,提倡貿易,對港埠闢建甚力。迨至清康熙二十三年 (公元1684年),復對高雄港銳意經營,遂成為高屏地區物產集散之商港,嗣以咸豐八年 (公元1858年),依中英天津條約,于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開闢高雄港為國際貿易港,正式成立高雄關。

迄光緒二十年 (公元1894年),甲午戰後,於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依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予日本,日本為遂行其殖民地經濟掠奪之政策,乃積極經營台灣,開發米、糖等各項資源,一方面充裕其本土需要,另方面亦有利其政治、經濟、軍事統治,因此特別重視經建基本建設,如鐵、公路及基隆、高雄兩港之興建等,高雄港因而芻議築港,分期開拓,並次第開展。


開港初期(公元1863-1894年),打狗港開放准許外商貿易,英、法、德人相繼雲集高雄港,或派領事,或劃租借地、設商館、建倉庫,各國商船來往,日益繁多,高雄港之國際貿易日益隆盛。清廷乃於開港同年即1863年12月26日,在高雄港旗后設海關分關,派英人為首任稅務司,從此高雄港乃從過去之漁港、小商港,一躍而成為本省之主要國際港埠。


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英商張怡記承造海關官舍於哨船頭打鼓山麓,高雄港涉外漸趨繁雜。清光緒元年 (公元1875年),副將王福祿建砲台三座,一在打鼓山大棚頂,裝設大砲四尊;又一在臨海扼要處,裝設大砲四尊加強海防。清光緒初年,歷任海關稅務司迭請開鑿高雄港,台灣巡撫丁日昌亦奏請開浚,兵備道夏獻綸稟請遵辦,張夢元接任,以籌款未定停止。清光緒九年 (公元1883年),英船愛斯柏妹號入港測量,同年十一月,海關在旗后山頂建一燈台,同年安平英領事霍必瀾向清廷建議,以高雄港航道日塞,易致膠舟,願自發價疏浚,或由中國自辦,清廷不從。清光緒十六年 (公元1890年)夏五月,巡撫劉銘傳,命英人馬禮遜查勘高雄港,將大興工事,以張貿易。清光緒十七年 (公元1891年),據台南關報告書統計,當年出港船舶僅帆船一隻、輪船八艘。清光緒二十一年 (公元1895年),依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予日本,迨至翌年(公元1896年)九月十五日,高雄港始為日軍攻佔。清光緒二十五年 (公元1899年),日本鑒於高雄港具備優良港灣條件,乃計劃於高雄築港。清光緒二十六年 (公元1900年)六月,日人開始蒐集高雄港建設計劃資料,實施地形、地質、水深、潮汐、潮流、氣象及海底泥沙移動等調查,至翌年五月間完成。當時港內三公尺水深之區域,六萬六千平方公尺,港口寬度為一百六公尺,流速每小時為四海里。清光緒三十年 (公元1904年) ,日人著手海岸線倉庫地基打樁工程,疏浚港外沙洲,挖泥填築大港埔一帶鐵路用地四萬餘坪。清光緒三十一年 (公元1905年)四月,日人設立浚港機構,並實施第二次高雄港灣地形、地質、水深、潮汐、潮流、氣象及海底泥沙移動之精密調查測勘,至翌年完成。


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研議興築高雄港計劃,光緒三十四年完成,分三期實施,計三十八年,第一期工程四年,第二期工程二十六年,第三期八年。


清光緒三十四年實施第一期四年港灣建設工程,於中華民國元年完成,三千噸船隻可以進出,並建有可靠泊七艘船舶的碼頭,和四艘繫船的浮筒。


昔日風貌民國元年 (1912年),鑒於在高雄港第一期四年興築計劃完成後,依據業務發展跡象,僅以原列計劃進行建港,難應需求,乃修訂原訂之建港計劃,著手實施第二期二十六年建港計劃,直至民國二十六年完成,可供吃水八公尺以下八千噸級船隻安全進港。當時碼頭全長為一千八百七十八點六公尺,航道水深八點二公尺,港內可停泊三千至一萬噸船隻二十六艘 (碼頭可泊船十六艘、浮筒可繫船十艘),並建有單層倉庫十九棟,雙層倉庫六棟,貨物吞吐量一百四十萬公噸 (碼頭裝卸能力八十萬噸,駁船裝卸能力六十萬噸),附近地區的工業,如煉油、製鋁、水泥、製鹼、造船等均相繼建立。

民國十三年,闢高雄-橫濱線、高雄-廣東線、高雄-天津線、台灣-朝鮮偽滿州線等,貿易總額自築港以來急遽增加,當年貨物吞吐量達一百五十八萬噸,貿易總額超過二億三百萬日元﹔出入輪船,帆船共九百零四艘,一百三十四萬七千餘噸。主要輸出品為香蕉、木材、米、鹽、酒精、水泥、砂糖、芎麻、鳳梨罐頭、綿織品、乾魚等;主要輸入品為豆餅、麻袋、熿油、鐵、肥料、火柴、毛織品、機械、罐頭、煙酒等。民國二十四年變更原高雄-天津線,分為高雄-上海與高雄-天津二線,前者自高雄起經基隆、福州至上海;後者自高雄起經基隆、大連至天津。另新設島內高雄-馬公線。自由定期航線,則有高雄-橫濱線、高雄-大阪線、高雄-海口線、高雄-澎湖線等。民國二十六年 (公元1937年),中日戰起,高雄港軍運頻繁,吞吐貨物量已達二百五十萬公噸,日人所完成之高雄港第二期二十六年建設工程亦於當年完成。

感於港灣設施,不敷使用,第三期八年建港計劃決定開始實施,惟民國三十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築港工程全部停頓,除加強港灣維護工程外,在第三期工程期間,僅增加倉庫一楝。民國二十八年 (公元1939年),為高雄港貿易最盛時期,吞吐貨物達三百二十萬噸,總值四億六千八百萬日元,泊船能力三百萬噸。民國三十年 (公元1941年),高雄港為日軍南洋軍需之供給港灣。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十月十二日,盟機大舉空襲高雄港起,至翌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向盟軍無條件投降止,高雄港所有碼頭、倉庫、起重設備,幾全被炸毀,且為阻滯盟軍進攻,自沉大船五艘於港口,總噸位達七千四百五十三公噸,高雄港遂成死港。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由於戰後,滿目瘡痍,沉船處處,設施破壞無遺,港埠功能盡失,同年十二月成立高雄港務局,致力復舊工作,打撈沉船、清理航道、增添設施,至民國四十四年始具規模。繼於民國四十七年辦理十二年擴建工程,高雄港與海爭地,填築新生地五百四十四公頃,由於貨物吞吐量遽增,民國六十九年完成中島新商港區開發工程計劃,增加深水碼頭二十七座,淺水碼頭二座。同時有高雄加工出口區、前鎮漁港、臨海工業區、一貫作業大鍊鋼廠、百萬噸級大造船廠,以及第一、二、三、四貨櫃中心等相繼之開發。為適應外貿發展需要,提升營運功能,遵奉先總統蔣公指示進行多元化功能之第二港口之開闢工程,於民國六十四年完成,使十萬噸級貨輪進出,暢通無阻。為使孤懸外海之旗津與高雄市區聯成一體,於民國七十三年完成過港隧道工程,通行客貨車輛,使高雄港成為已具現代化設施之國際商港。由於高雄港貨櫃裝卸業務日益增加,乃自民國七十八年起,賡續興建第五貨櫃中心,計有八座深水碼頭,於民國八十九年完成。高雄港五個貨櫃中心,可提供迅速、準確完全的港勤服務,年貨框裝卸量可達一千萬TEU,配合最先進硬體及各項軟體之開發,為航商提供便利有效的服務。

中華民國政府正推動發展高雄港為亞太海運轉運中心、全球運籌中心及自由貿易港區,為配合政府的政策,高雄港務分公司將以「突破、創新、求變」及「高品質、高效率、低費率」之經營理念,朝物流、轉運及自由港方向發展,為航商營造一個安全、經濟及高效率的優質作業環境。



***********************************************************************************


 



                                         高雄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港區地理與設施 [編輯]





從貨櫃船上觀看高雄港。




高雄港的貨櫃碼頭。

高雄港所在灣區是一狹長海灣,原為一潟湖,總長度12公里,寬度約為1公里至1.5公里。入口寬度則只有100公尺,形狀類似口。水域面積1,276公頃,有兩個入海通道,進出港航道長18公里,港區海域設有兩套防波堤。目前高雄港航道和港區水域水深自11.3到16.0公尺不等,可供15萬噸級海輪進出港和停泊。港區水域錨地2處,設浮筒泊位24組,可泊萬噸級以上船24艘,超級油輪浮筒2座,分別可泊15萬噸級和25萬噸級巨型油輪。錨泊地總泊數可達190多艘。


高雄港現有營運碼頭121座,其中雜貨碼頭32座、貨櫃碼頭26座、散裝碼頭30座、榖類碼頭3座。此外客輪、軍艦、港務、工作碼頭共30座。另有倉庫63座,容量95.6萬噸。貨櫃場6處,供貨櫃轉運。港區現有貨櫃裝卸橋(橋式機)及裝卸搬運機械170架。港區未來將建置汙水下水道系統。


高雄港的碼頭依照位置與特性,可以分為蓬萊商港區、鹽埕商港區、苓雅商港區、中島商港區、前鎮商港區、小港商港區、中興商港區與大仁商港區。還有一些零星分佈的小漁港、造船廠與修船場等等。


港區地圖 [編輯]


     = 工業區;      = 貨櫃碼頭;      = 雜散貨碼頭;      = 倉儲物流區;      = 漁港;      = 商業區;      = 海軍基地




 

****************************************************************************


高雄港        

                                                           

 


 



位於南台灣港都,擁有一處長約十公里,寬約二百公尺的沙洲潟湖,為一道天然的防波提臥在高雄的西南方,阻隔台灣海峽的風浪,行程最優越的天然港埠,闢建為最佳的人工港---高雄港。  


港都風情沿岸大樓高聳雲霄,越過旗津渡船頭,右見壽山,左倚旗後山,犄角之勢,巍峨屏障,古蹟燈塔俯瞰,貨輪、觀光輪來往穿梭,氣勢非凡。出港後左轉南向,駛向旗津外海、海岸公園、海水浴場,夕陽夕照相映於點點漁船,浪漫中耀進的港灣,感動在心底。


高雄港位於本市西南端,是臺灣最大的國際港埠,也是世界第六大貨櫃港;港區遼闊、腹地廣、氣候溫暖,臨海有狹長沙洲,地理條件優越,港灣形勢天成,現今港內水域面積26.66平方公里,航道全長18公里,可供10萬噸級以下巨輪進出。



本港為高雄產業觀光的重要主角,政府正在規劃高雄港將規劃為亞太地區的海運轉運中心,遊客們可觀賞高雄港的水都風情,為世界著名的港埠,港灣之美,不遜於世界著名的港口,高雄港務局開放遊客觀光,走一趟高雄港遊艇之旅,不論是極具規模的各項現代化設備,抑或是都市景觀,都能夠一覽無遺、盡收眼底。



觀光船
航行的路線是逆時針方向,繞高雄第一、二港口和旗津島,過程中觀光船上會撥放解說錄音帶,或由專人以風趣的方式為遊客們解說,暢談高雄港的形形色色。第二港口的港嘴左右兩側,駐立兩座以「高」字為形狀非常有創意的信號台,亦為高雄港的一大特色。


高雄港觀海台
位於高雄港三號碼頭(七賢三路末端)正好面對高雄港第一港口,左臨旗津島右倚壽山,登上觀海台可觀賞船舶進出高雄港之全貌復可遠眺壽山之美景並備有廣大之免費停場;累了!歇歇腳,在此亦備有咖啡簡餐。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

























過港隧道設備:
  過港隧道包括隧道本體與兩端引道1550公尺連接道路729.84公尺及附屬機電設備等工程。
  1.前鎮端開口引道段259.25公尺。
2.中興端開口引道段249.25公尺。
3.前鎮端箱涵引道段155.75公尺。
4.中興端箱涵引道段165.75公尺。
5.沉埋管段6節,每節120公尺,計720公尺。
6.附屬設備:包括通風、排水、照明、配電、交通監視及控制等系統。
 
五、施工期限:
  七十年五月十三日開工,七十三年五月竣工通車,工期36個月。
 
六、總工程費:
  新台幣4,005,810,000元。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墾丁白沙灣   
 

墾丁白沙灣




白沙灣位於屏東恆春,屬墾丁國家公園內的景點之一。白沙灣是一片麟山鼻與富貴角兩個海岬間的海灣,是由海洋生物殼體所組成的貝殼砂灘。白砂灘沙粒均勻,晶瑩明亮,因沙白水清而聞名。沿著沙灘行走可見到麟山鼻沿岸石塊鋪成的礫灘,而這些黑色的安山岩,是約80萬年屬大屯火山系噴發所形成的岩石,因為岩漿內含有不同的礦物成份,所以岩石表面夾雜著許多黑色得斑晶。


白沙灣遇冬天東北季風盛行時,海灣仍然是風平浪靜,因此非常適合游泳、潛水、帆船等海上育樂活動。而陸上也可以進行烤肉、露營或騎車健行的樂趣。秋冬時節可看夕陽沈海的美景,直到入夜則可看見滿天閃爍的點點星光。您不妨利用假日休閒時間,和家人或朋友相互結伴到此一遊,享受與大自然海灣共舞的樂趣。










電  話:(08)886-1321
地  址:屏東縣恆春鎮貓鼻頭西北方的海岸線上
營業時間:全天開放

*****************************************************


白沙灣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景點地址:位於貓鼻頭西北方的海岸線上
更多資訊:http://okgo.tw/buty/00726.html
文章來源:屏東縣政府


墾丁國家公園內的白砂灣,是由海洋生物殼體所組成的貝殼砂灘,形成的一片長約500公尺,寬約40公尺的潔白砂灘而得名,沙粒均勻,晶瑩明亮,全年都適合游泳、潛水帆船、騎水上摩托車等海上活動。陸上則可烤肉、露營、在自行車步道上享受騎車健行的樂趣,秋冬時節可看夕陽沈入海中,夜晚也是觀星的好去處。


******************************************************


maggie 渡假照片 (墾丁國家公園 白沙灣)








少年pi 的奇幻漂流的造景! 


********************************************************


 


 



臺灣墾丁白沙灣,是由海洋生物殼體所組成的貝殼砂灘。白砂灘沙粒均勻,晶瑩明亮,因沙白水清而聞名。


 


 



白沙灣位於屏東恆春,屬墾丁國家公園內的景點之一。



白沙灣是一片麟山鼻與富貴角兩個海岬間的海灣,是由海洋生物殼體所組成的貝殼砂灘。



白砂灘沙粒均勻,晶瑩明亮,因沙白水清而聞名。



沿著沙灘行走可見到麟山鼻沿岸石塊鋪成的礫灘,而這些黑色的安山岩,是約80萬年屬大屯火山系噴發所形成的岩石,因為岩漿內含有不同的礦物成份,所以岩石表面夾雜著許多黑色得斑晶。



白沙灣遇冬天東北季風盛行時,海灣仍然是風平浪靜,因此非常適合游泳、潛水、帆船等海上育樂活動。而陸上也可以進行烤肉、露營或騎車健行的樂趣。



秋冬時節可看夕陽沈海的美景,直到入夜則可看見滿天閃爍的點點星光。



您不妨利用假日休閒時間,和家人或朋友相互結伴到此一遊,享受與大自然海灣共舞的樂趣。



墾丁白沙灣,李安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中的主角,“pi”經過七個月的海上險,最後登陸上岸的那片墨西哥海灘,真實的取景地就是在這裏:臺灣墾丁的白沙灣。



這是一片長達百米的沙灘,由海洋生物殼體和細白、均勻的沙粒組成,因沙白水清而聞名。白沙灣風平浪靜,全年均適合遊泳、潛水、船帆等海上娛樂活動。



而陸上也可以進行烤肉、露營或騎車健行的樂趣。整個海灘至今仍保持著原生態自然的風貌,絕對是在墾丁享受與大自然海灣共舞的最佳地點。



白沙灣景色優美,是臺灣不少偶像劇、電影、mv的拍攝場地、秋冬時節在白沙灣還可以看到夕陽沉海的美景,直到入夜則可看見滿天閃爍的點點星光、白沙灣一帶屬珊瑚礁海岸,沙灘兩側有很多珊瑚礁,這為海灘拍攝提供了絕好的前景,是慢門拍攝海水的最佳場景地。



白沙灣目前尚未有太多開發,充滿寧靜幽雅的韻味,白天有一些遊客,到傍晚時分就變得非常安靜、在白沙灣的岸邊,安放著電影中船和老虎的造型,吸引了不少遊客在此留影、



國立海洋生物館,亞洲最大的水族館。從白沙灣到海生館,有一條全臺灣最長的自行車步道,這條筆直的自行車道,不但全程幾無陡坡、路況絕佳;



在景觀上,也沒有礙眼的人工建築,放眼望去盡是熱帶樹木,讓人很有置身國外的悠閑感覺。



太平洋出水口,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水的不同顏色。遠處是貓鼻頭,為臺灣海峽與巴士海峽的分界點、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船帆石


地址: 946 屏東縣恆春鎮船帆路600號(沿墾丁海岸往鵝鸞鼻方向前進)


 




                                                          船帆石-主題墾丁-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由社頂公園沿新開闢之道路南下約4公里,在海岸珊瑚礁前緣,可見到一巨石矗立於海中,遠望似艘即將啟碇的帆船,因而得名,近看則像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頭部令人發笑。 船帆石高約18公尺,係由附近台地上方滾落至海邊的舊期珊瑚礁石,因其岩質較附近之初期隆起珊瑚礁堅硬,故能長期屹立海中,由台地上方可見到它巨大的珊瑚礁岩即為明證。 船帆石四週已規劃為國民旅館、停車場、野外育樂用地等,鄰近的香蕉灣昔為捕鯨基地和鯨魚處理廠,目前已無任何設施遺留。可見由於人類無盡的貪婪,使得鯨魚在臺灣南部幾近絕跡,再也不能偶見鯨魚噴水的奇景了。




 










******************************************************************



海天一色的船帆石


IMG_1423


IMG_1418


IMG_1421


IMG_1422


IMG_1425


 



******************************************




******************************************



++恆春半島之船帆石風采++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光臨 - 艋舺龍山寺網站


 


龍山寺簡介



艋舺,又稱文甲,今名萬華,為臺北市發源地,其最古老市街位於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清雍正初年(西元1723年),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搭建茅屋,以販賣蕃薯為生而漸成小村落,時稱蕃薯市,由於當時平埔族人係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農產品來此與漢人交易,平埔族人稱獨木舟為「艋舺」,此為艋舺地名之由來。



早年臺灣北部為一蠻煙瘴癘之地,俗諺「三在六亡一回頭」,環境十分險惡,漢人前來墾植時為求心靈慰藉,多攜帶家鄉廟宇香火以為庇護,後因漢人聚落漸增,三邑人士遂於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合資興建龍山寺,並迎請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臺。龍山寺不僅是居民信仰中心,舉凡居民議事、訴訟等均祈求神靈公斷。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中法戰爭中,法軍侵占基隆獅球嶺,當地居民組織義軍,以龍山寺印行文官署,協助擊退法軍,獲光緒皇帝賜「慈暉遠蔭」匾額,其威信為官方所認可。



初創之龍山寺,規模雄偉,雕塑精緻,歷經嘉慶二十年(西元1815年)大地震重修,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暴風雨侵襲再行修築,民國八年棟樑遭白蟻蛀蝕,當時住持福智大師率先捐出一生積蓄七千餘元,集資修復,奠定今日龍山寺之規模。民國卅四年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空襲摧殘,中殿全毀,惟觀世音菩薩聖像仍端坐蓮臺,寶相莊嚴;以往遇有空襲,居民皆以觀世音菩薩蓮座下為避難所,然此次空襲前夕,避難居民因不堪兇蚊肆虐紛紛返家,以致中殿受毀時無人受難,居民相信是觀世音菩薩顯靈庇護而奔相走告,此一神蹟更使得觀世音菩薩成為艋舺居民最大精神支柱。



龍山寺總面積一千八百餘坪,坐北朝南,面呈日字形,為中國古典三進四合院之宮殿式建築,計由前殿、正殿、後殿及左右護龍構成,前殿為11開間,分為三川殿、龍門廳、虎門廳,屋頂採歇山單簷式,三川殿前有一對全臺僅見之銅鑄蟠龍柱,正面牆堵則由花崗石與青斗石混合組構而成,牆上故事多出自三國演義和封神榜,富於教育意義。正殿屋頂採歇山重簷式,四面走馬廊共42根柱子構成,殿外牆堵留有多幅著名書法家石刻,殿內由斗拱築構而成的螺旋藻井,不用一釘一鐵。後殿屋頂為歇山重簷式,兩翼為硬山單簷,屋脊財子壽泥塑剪粘,為典型儒、道教諸神佛供奉處。左右護龍各配有鐘樓與鼓樓,晨鐘暮鼓,採用盔頂式扁六角形屋頂,造形獨特。全寺屋頂脊帶和飛簷由龍鳳、麒麟等吉祥物造形,飾以剪粘和交趾陶,色彩瑰麗,堪稱臺灣剪黏藝術之精華。


民國七十二年政府公告艋舺龍山寺為國家保護之二級古蹟,與國立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國際觀光客來臺旅遊的三大名勝。龍山寺並於板橋文化路興建文化廣場大樓,民國九十四年落成啟用後,辦理多項社教課程與講座,以善盡弘揚佛法、提倡社教的文化價值。艋舺龍山寺每年定期舉辦節慶祭典及民俗活動,如農曆正月花燈展覽、四月浴佛節、七月盂蘭盆勝會等,民眾來到艋舺龍山寺除了欣賞臺灣寺廟建築藝術之美,亦可以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的樂趣。



歷史典故



美人穴


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龍山寺創建時,延請堪輿家張察元相驗地形,認為該處是「美人穴」,於是在寺前曠地開鑿水池做為「美人照鏡」之用,藉以保護艋舺風水。


距今兩百多年前,傳說從龍山寺後方可遠眺芝山巖惠濟宮、前方可望向圓通寺慈雲巖,若看見兩處有燈火,則萬華地區即傳出失火情形,而「美人照鏡池」興建後,不僅保護萬華區居民免受回祿之災,亦常保地區繁榮。


日本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為開闢廣州街,乃將池子填土建為龍山公園,但仍保持一處噴水池。為便於管理,龍山寺還將公園土地捐贈臺北市市役所,今為臺北市政府「艋舺公園」(12號公園)。



正殿



觀世音菩薩


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媽」,與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並稱大乘佛教「西方三聖」。龍山寺的觀世音菩薩神像是西元1738年由泉州晉江安海龍山寺分靈來臺,二次大戰期間,正殿遭炮彈擊中,殿堂全毀,唯觀音菩薩神像安然屹立於蓮花座上,信徒皆稱「佛祖顯靈」。



後殿



文昌帝君


又稱「梓潼帝君」,掌管人間的文章、學問、官祿,在道教信仰中,將文昌帝君與關聖帝君、大魁星君、朱熹、呂洞賓並稱「五文昌」。



建築風華



山門


為四柱三間的歇山重簷式牌樓,也是入寺的第一道門,中央一對柱聯為孫科所題。此門建於1960年代,由臺北名匠廖石成設計,屋簷下密佈網目斗栱,樑上安置貼金木雕,造型簡練而大氣,與後方三川殿搭配,渾然一體。



雕刻記憶



中殿藻井


象徵佛教人生輪迴之意的螺旋藻井以8個龍頭栱支撐,內部綿密的斗栱層層向上,技巧十分高妙。此藻井在1920年王益順的設計中,是以順時針方向旋轉,並以16組斗拱撐起,1954年重修後則成為現在的逆時針旋轉。



名匠工藝



在完成主要建築結構與外觀之後,剪黏、彩繪、交趾陶、泥塑等工藝作品的綴飾,則為廟宇添上一層美麗的薄紗。這些藝術創作不僅作為裝飾之用,也將各個建築構造銜接處做最後的收尾。



詩文饗宴



俗稱龍山寺有三多——神明多、雕刻多和匾額對聯多。寺內的柱子和壁堵上書寫著琳瑯滿目的聯文和詩文,計有對聯90首和詩文32首,這些聯文和詩文除具有書法、文學之美,亦可藉由聯文和詩文的撰文、書寫者中瞭解當時的文士之風盛況,聯文和詩文的落款年代則見證龍山寺的修建歷史。


龍山寺所刻柱聯文,或改築前已存,或改築時的徵募作品。原在正殿者,雖被炸毀無存,亦錄於此。



公益慈善



急難救濟


辦理時間:全年。
對象:凡籍設臺北市及新北市,生活貧困而突然遭受急難事件無法處理者。

社會災難救濟


舉凡社會發生重大災難,急欲社會各界伸援手者,如六三水災、賀伯颱風、九二一大地震等。

醫療救濟


為使貧困病患安心養病,本寺於臺北市和平醫院、婦幼醫院、臺北醫學院附設醫院等設有貧困病患醫療基金。

育幼院慰問


辦理時間:每年農曆尾牙前後。
對象:臺北市及新北市政府立案之育幼院。

贊助公益團體各項設施及活動


辦理時間:不定期。
對象:例如臺北市義消、臺北市都市更新促進會等。

成立保全服務隊


維護國家古蹟及社區之安全。

 



推廣社教



舉辦花燈展覽


展覽時間: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至二月十九日。

頒發獎助學金


一、獎學金

辦理時間:每年分上、下學期。
對象:臺北市各公立高中職校、大專院校(含師院自費生)在學學生。
申請辦法:由就讀學校統籌甄選。

二、助學金

辦理時間:每年分上、下學期。
對象:臺北市各公立高中職校就讀,家境確屬清寒學生。
申請辦法:向臺北市教育局申請,並由教育局審核。

古蹟解說服務


本寺設有古蹟解說服務站,為遊客免費解說服務。
服務時間:星期六、日上午09:00~12:00、下午13:30~16:00
注意事項:平日解說及外國語言解說服務,需洽臺北市文獻會預先申請。

板橋文化廣場


本寺為加強推廣社會教育,於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興建文化廣場大樓,辦理多項社教課程與講座。

 


修築史略



艋舺龍山寺是泉州安海龍山寺之分靈寺廟,主要奉祀觀世音菩薩。據傳,雍正年間有渡臺移民將所佩帶的香火袋掛在樹上,多次於黑夜裏發光顯靈,遂有建寺之倡議。


(一)初建


艋舺龍山寺初建於清乾隆三年五月十八日(西元1738年)。當時推選寺地捐贈者——黃典謨為發起人,並特聘當時著名堪輿家張察元相地風水,覓了一處美人穴(現址)以興建龍山寺。同時為了與「美人照鏡」相輝映,寺前曾鑿有「龍山寺池」(今龍山商場),以啟為「佛祖的鏡面」,於乾隆五年二月八日龍山寺落成。當時建寺的費用,前殿耗資2萬餘元興建;正殿由三邑人晉江、惠安與南安等移民所捐獻;泉州武榮的貿易商人則單獨出資興建後殿,以供奉天上聖母、文昌帝君及關聖帝君。根據推測,龍山寺在乾隆時期即已形成了前殿、正殿及後殿的三殿式格局。


(二)第一次重修


嘉慶十九年(西年1814年)六月五日,龍山寺幾乎毀於一場地震,除了佛座之外的建築物皆被夷為平地;故當時董事楊士朝、黃朝陽發起重建事宜,向三邑人募得款項1萬5千元,於同年十月八日開工重建。此後龍山寺成為清代中期臺灣大寺廟常採用的院落型三殿式格局。各殿均使用廳堂造,面寬三開間,兩側各夾一列護室,前殿入口處圍以木柵,為清代中葉的典型寺廟形式。


(三)第二次重修


重修後歷經52年,即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八月,龍山寺因遭颱風肆虐,寺壁嚴重受損,由當時董事林春峰及黃進清等人發起募捐,得款1萬5千多元,於同年十月八日再度整修。因臺灣地區氣候炎熱潮濕,加上地震與颱風災害頻繁,寺廟大約每60年整修一次,即一甲子為重修周期。這次整修後又維持了52年,直到日據時期才改建。


(四)第三次重修


清嘉慶時期修建後的龍山寺,直到日據大正八年(民國八年,西元1919年)時,因壁柱丹青剝落,棟樑遭白蟻蝕害,情況危岌,方由當時的住持福智和尚邀集地方有力人士倡議修建。福智和尚為修建龍山寺,慷慨捐出畢生積蓄7千2百元供作重建經費。此舉感動四方,而邀得更多地方士紳共襄盛舉。眾人公推辜顯榮出任董事,艋舺富紳吳昌才擔任副董事籌募款項,捐款範圍包含了臺北盆地內大小30餘聚落,甚至遠至基隆、淡水等地;並募得現款20餘萬元及時價27萬餘的建築材料;並敦聘福建首席名匠王益順主持修建,匯聚匠師王益順、其姪王樹發、雕花匠頭楊秀興、石匠師莊得發、泥水匠莊廷水、陶匠洪坤福等工匠技藝,歷時4年,於西元1924年3月落成。工程規模比前幾次修建遠為浩大,為龍山寺歷年來最大一次修建。


日據時期整修後龍山寺

民國三十四年大戰前正殿

1920年改建落成合影

此次修建改採宮殿式建築,並將原來的磚木建築改建成現在的木石造廟宇,廟貌煥然一新。中國南方宮殿式的建築,媲美北京大和殿;格局莊嚴,極盡雕樑畫棟之美,不僅全臺廟宇紛紛仿效,還吸引外地觀光客前來瞻仰風采,堪稱臺灣建築裝飾登峰造極之作。現在所看到的龍山寺除了正殿以外,多為1920年代所修建。


(五)光復後重修


民國34年(西元1945年)同盟軍誤判龍山寺為總督府而投下燒夷彈,命中正殿和東側護廊,除了觀世音菩薩神像外之建築全部燒毀。戰後由於民生凋敝,直到民國四十四年(西元1955年),才由王益順之侄王樹發的義子——王世南先生負起重建大殿的任務,依原有規模重建,動員10餘名師傅,於民國四十六年(西元1957年)完工。


日據時期整修後龍山寺

(六)近年重修


光復後,龍山寺為了方便民眾參觀所需,還增設了地下公廁及夜間照明設備。後殿文昌廳在民國七十一年因火災重建,七十二年十二月完成;關帝廳、媽祖廳因受霉菌腐蝕及白蟻蛀蝕,於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重修。後因「九二一大地震」,中殿石柱毀損,於民國九十年二月再行修復。本次匠師陣容包括:大木作匠師龔鼎旺、剪黏匠師陳義雄及彩繪匠師蔡龍進。


今日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從清乾隆三年初創以後,歷經嘉慶年大修、同治年小修、日據大正年間的大改修,以及臺灣光復後的數度修築;包括其間數十次的小整修,例如屋脊的裝飾,樑架彩繪、鐘鼓樓換屋頂及後殿文昌祠因祝融之災而重建,方有今日所見之規模。這座既宏偉又精美的寺廟仍保有歷次修建的遺留物,它見證了臺灣北部由清至今的發展史,乃成為臺北三大廟宇之一,更榮登臺灣代表性廟宇之列!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寧夏夜市   (點擊後游標挪移可了解該攤位名稱!)


 



寧夏夜市坐立於圓環邊,現今圓環已逐漸沒落,惟有寧夏路這短短400公尺承衍者圓環的美食和精神而延綿至今。比起其他傳統夜市,寧夏夜市多了一分獨特的古早風味為賣點,也有不少店家以數十年老店為號召,吸引大量老饕前來懷味。


最多美食雜誌和網路爭相報導的寧夏路夜市,包含民生西路、南京西路與重慶北路中間的路段,以臺灣傳統小吃為主,其中以大同區圓環附近令人懷念的古早味,最讓老臺北人津津樂道。夜市首先將人車分道,方便民眾吃飯與購物,貼心的服務,也是吸引大家來這裡消費的原因。

寧夏路夜市的小吃充滿濃濃的臺灣味,香噴噴的滷肉飯和雞肉飯、清甜鮮美的蚵仔煎和大腸蚵仔麵線、現炒入味的沙茶牛肉、滋補養顏的豬肝湯、來自府城的臺南碗粿、沙拉魚卵、吳郭魚湯等等,都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夜市另一邊的攤販,以新奇好玩的雜貨和玩具為主,販售的商品頗具流行感,價格不貴,在飽嚐美食之餘,不妨也來走走逛逛。




最新的寧夏夜市攻略文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瑞豐夜市


(Q版地圖)



高雄夜市周邊店家特輯-瑞豐夜市











瑞豐夜市旅遊景點介紹(旅遊資訊王TravelKing)-高雄市旅遊住宿- 左營區旅遊-瑞豐夜市


 


瑞豐夜市簡介



瑞豐夜市位於高雄市左營區裕誠路和南屏路段(三民家商附近),夜市佔地近千坪,且擁有20年的歷史,規模從最初無秩序的路邊擺攤到目前以特殊『L』型字母的集中管理擺攤,可說是高雄規模最大且管理最優的夜市,瑞豐夜市目前擺設攤位超過1000個攤位,每個攤位所販賣的東西更是五花八門,包括小吃、服飾、流行飾品及各項娛樂攤位等等,已成為高雄市區民眾夜晚品嚐小吃、宵夜的聚集地。

瑞豐夜市特色小吃


瑞豐夜市有許多的小吃,甚至還有許多店家是20年的歷史,各家各有其獨家的特色及口味,例如萬國鐵板麵、蒙古烤肉、沙嗲烤肉、上海香酥雞、古早味青草茶、日式麻辣黃金魚蛋、烤鴨夾餅號懶人蝦、麵線羹、傳統杏仁茶與粉圓、有特殊香味肉燥的狀元糕、真材實料的木瓜牛奶等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小吃,而且都是饕客來此必定光顧的美味。



地址:


高雄市左營區裕誠路和南屏路段




景觀特色:


佔地近千坪,擁有20年歷史,可以說是高雄規模最大且管理最優的夜市.




建議停留時間:


120分鐘




餐飲特色:


鐵板麵、蒙古烤肉、沙嗲烤肉、香酥雞、古早味青草茶、日式麻辣黃金魚蛋、烤鴨夾餅、懶人蝦、麵線羹、傳統杏仁茶與粉圓、狀元糕、木瓜牛奶等.




營業(開放)時間:


開攤時間:每週二、四、五、六、日/下午6:30至凌晨1:00。
休攤時間:周一、周三.




停車場:有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新光三越--高雄三多店照片





*

購物
*新光三越百貨高雄三多店


1993年底,新光三越百貨高雄三多店以全客層大型綜合性百貨公司的型態首家進駐高雄三多商圈。 以塑造 維繫價格與品牌優質形象的 百貨公司而努力, 堅持提供消費者絕對高品質的精緻商品,創造兼具設計感、功能性與實用性的多樣化商品, 將滿足都會家庭的生活所需。 不但大幅提昇了三多商圈的生活機能,並促成各大型飯店、電影院、百貨的相繼進駐;未來捷運通車後,相信將使其商業潛力再昇華。




 













雄市三多三路213號10樓
07-3327675
skm.gseven@msa.hinet.net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澄清湖  


澄清湖位在高雄鳥松區內,目前隸屬於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


澄清湖風景特定區原名為「大湖」後易名為「大貝湖」,民國五十二年,先總統蔣公改稱為「 澄清湖」後,沿用至今,素有「台灣西湖」之稱。澄清湖位於高雄縣、市郊區,湖區總面積303公頃,湖面面積103公頃,澄清湖水庫有供水與觀光兩大功能,因風景秀麗、環境幽美、也是一國際級的風景區慕名而來的遊客 絡繹不絕,故於民國49年9月1日成立澄清湖風景特定區並正式開放。


澄清湖

澄清湖位於高雄市鳥松區,是高雄第一大湖,媲美大陸的西湖,也是重要的水源地和風景區。梅隴春曉、曲橋釣月步入巍峨的觀光大門一眼就見到兩座紅色中國式宮殿建築,左邊的是淡水館,右為海水館。館內陳列世界各國的珍奇魚類。


著名景點有三橋、六勝、八景,三橋是九曲橋、鵲橋和吊橋,六勝是自由亭、更上台、豐源閣、百花岡、富國島和千樹林,八景為梅隴春曉、曲橋鉤月、柳岸觀蓮、高丘望海、深樹鳴禽、湖山佳氣、三亭攬勝和蓬島湧金。在曲橋釣月景緻中最有名的就屬九曲橋,九曲橋建於民國49年(西元1960)橋長230公尺,寬2.5公尺,支柱七支,橋面迴折九彎,故名為九曲橋。


鳥松濕地公園位在澄清湖大門的東側,是國內第一個人工濕地公園,植被及池塘生態非常豐富,除了提供野生生物棲息外並提供親子休閒遊憩場所及自然生態教學區。園區並設有烤肉區、露營區、泡茶區等,適合全家到此一遊。


在澄清湖想要觀看湖區全景就必要登上中興塔,該塔是澄清湖中最高的建築,塔身高約43公尺,共有7層樓。寶塔內有迴旋梯直上塔頂,遠觀後方綠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令人心曠神怡。澄清湖無論是曲橋、湖泊、亭樓;或是盛名的三亭(有如、清如、淡如亭),得月樓,正氣亭,各式古樸典雅的建築亭樓都是遐邇聞名。


***********************************



                                                      澄清湖風景區


 


歷史淵源


澄清湖沿革澄清湖原名「大埤」,係曹公圳之一支流,初為調節農田灌溉之用。至日本據台末期,為因應軍事及重工業生產用水需要,乃於民國29年開始利用曹公圳,將原水引儲湖內,並增建供水設備。 本省光復之後,於民國36年奉省令成立「高雄工業給水工務所」,開始整修設備,恢復供水,惟大部分土地被附近居民佔用濫墾,樹木多被砍伐,大量泥沙淤積,每日出水量不足1萬公噸,僅維持聯勤兵工廠,台灣鋁廠及台肥等工業用水。



迨至民國41年,政府為配合經濟建設發展,因應工業用水增加需要,乃將工務所改制為「台灣省高雄工業給水廠」,隸屬於省政府建設廳,為本省公營事業之一,於是大力投資,整頓建設,擴建水源,增加供水設備,出水量日增至4萬公噸。民國43年易名為「大貝湖」,43年後,被佔用之土地漸次收回,於是以環境園林化為目標開始規劃,並與農村復興委員會(今之農委會)合作造林,辦理水土保持工作及建築堤岸道路等,以達到涵養水源及防止水源被污染的目的,未及10年,因努力建設的結果,不獨在水處理方面進步良多,而整個水源區的環境亦隨之日趨美化,漸為外界人士所注意。


 


至民國52年,先總統 蔣公南巡駐蹕湖畔「澂清樓」,對湖區風景清幽,波平如鏡,至為喜愛,每於公餘泛舟湖上或策杖步行,對湖區建設亦時予指示,並奉賜名為「澄清湖」,旨在啟迪國人以澄清天下為己任,寓意深遠,因此,廠名亦於53年2月奉核定為「台灣省澄清湖工業水廠」。澄清湖觀光大門早期名為大貝湖



民國63年1月,台灣省政府遵奉行政院之指示,成立「台灣省自來水公司」,將原省及地方經營之128個水廠合併經營,俾能擴大供應全省自來水及工業用水,開發水源,增加供水設備及投資與管理相關之事業。總管理處之下,分設12個區管理處,澄清湖屬第七區管理處,負責管理經營高雄市、高雄縣(2010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合併成直轄市 )、屏東縣、和澎湖縣之自來水事業。澄清湖在供水方面設有給水廠,負責生產作業,為高雄地區重要水源地之一。在觀光方面設有觀光課,負責遊客服務及營收與管理工作。


 


澄清湖天然條件優越,環境清幽,加上水土保持良好,林木花卉不斷培植,湖光山色更顯秀麗,早在民國44年春季,來遊者已絡繹不絕,同年立法院張故院長道籓先生蒞臨參觀曾譽之為「台灣第一風景區」。民國45年11月先總統 蔣公巡視水廠時,對湖區之整理與管理曾與嘉許,並面諭繼續整建,以爭取中外人士前來遊覽。嗣後,台灣省政府周主席至柔先生指示其列為台灣三大特定風景區之一。民國47年12月台灣省觀光事業委員會將之定為觀光區,其間雖遭遇許多阻撓,但終經層奉行政院核准設立管理單位,於民國49年9月1日正式開放,並奉准發售門票,作為興辦觀光建設及管理維護之財源,截至同年12月底,4月之間遊客人數即達21萬人次,開創台灣各風景區遊客與營收之新記錄。


 


地理環境


一、澄清湖位於高雄市的郊區,距高雄市火車站7公里,鳳山區5公里,有高雄市60、70、217、30、79路公車與高雄客運車可達,交通極為便利。湖區總面積約375公頃,湖面103公頃。屬大高雄都會區之心臟地帶,不論由高雄市或高雄市等臨近鄉鎮,均有道路通往,系統方便,交通易達。故本觀光區可發展成大高雄都會公園,並與高雄市之愛河、萬壽山、蓮池潭、旗津海水浴場、觀音山、金獅湖、大崗山、月世界、清水岩、佛光山、高雄市勞工公園及棒球場等組成一綜合性及知性之旅的遊憩區。


二、澄清湖由於歷年不斷整建美化,湖光山色,風景清幽,頗具林園之勝。於民國四十九年九月奉准開放為觀光區、而今聞名中外,遊人日增,並設有負責管理及服務事宜。湖區總面蹟三百餘公項,湖面103公項,建有環湖路七公里,沿線區分為八景,各景均有樹立標示牌:


澄清湖八景

  1. 1.梅隴春曉
  2. 2.曲橋釣月
  3. 3.柳岸觀蓮
  4. 4.高丘望海
  5. 5.深樹鳴禽
  6. 6.湖山佳氣
  7. 7.三亭攬勝
  8. 8.蓬島湧金
    此外,為配合觀光事業發展,在鄰近建設有:

1.澄清湖青年活動中心—供學生休假露營活動及育樂活動。


2.圓山大飯店—供接待國賓與中外觀光遊客之用。


3.高爾夫球場—供中外人士體育活動。


4.澄清湖棒球場—提供職棒比賽用。


5.高雄市勞工教育中心—提供大型表演活動場地。


觀光區內設有服務設施,觀光大門(入口)服務台及全區,廣播系統,公共電話台25只,並辦理有旅遊平安保險,急難救護小組等。


三、澄清湖風景區係屬臺灣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負責管理,兼具兩種營運功能:


1.在供水功能方面,採企業經營方向,更新技術設備,並以開發水源,提供民眾量足、優質的自來水及良好的服務為目標。


2.在觀光方面,係由觀光課負責規劃,以保持景區整潔、密靜、自然、實為要求,配合我國傳統風格之各式建築物,增建遊樂設施,舉辦文康活動如國際性的藝術表演活動、蜜蜂生態展示。晨間運動開放,提供民眾一個優良的運動環境,培養國民健康的體魄。


尚祈各界人士隨時賜予指導和鼓勵,使我們的工作不斷更新進步,期能達成為社會大眾服務之目的。



























說明:
澄清湖-遊覽指南圖

****************************************************




澄清湖風景特定區以「三橋」、「六勝」、「八景」著稱。


三橋是指鵲橋、九曲橋(曲橋釣月)、吊橋(富國島)


六勝是指自由亭、豐源閣、百花岡、富國島、千樹林、更上臺。


八景則是指梅隴春曉、曲橋釣月、柳岸觀蓮、高丘望海、深樹鳴禽、湖山佳氣、三亭攬勝、蓬島湧金。可惜的是,蓮花景觀已不復見,八景也褪色為七景。





****************************************************




 

 


中興塔是澄清湖中最高的建築


塔身高約43公尺,共有7層樓是一個七層八面之寶塔


塔下共有三段50級之石梯


塔內有上下分別使用之雙層迴旋式石梯各169


塔係揉合南京靈谷寺之靈谷塔及玄武湖那浩塔之形式


從塔頂可觀看澄清湖全景



****************************************************



 


高雄市:澄清湖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卦山大佛


(本篇資料為彰化八卦山大佛風景協會版權所有!)


 



八卦山大佛


地  址:化縣彰化市八卦路8-1號



  民國四十五年一月首任彰化縣長陳錫卿先生為整建八卦山風景區發起倡議建造遠東地區最巨大之佛像以壯美景。隨即發動當時縣商會理事長王裕芳、彰化市善化佛堂堂主世溪松及信士陳許碧梧等組成『八卦山大佛建造促進委員會』並向彰化縣政府申請租用南郭段三十地號公有土地,且擇定八卦山上原日據時代『北白川宮紀念碑』原地為建造大佛像之吉址。 八卦山大佛黑身如來譽稱亞洲第一大佛,佛高約 (連臺座) 七丈二尺,大佛法腹內部分為六層,以八相成道分層 塑造佛傳故事,也是彰化市特有的地標,法相尊嚴,以供遊人參觀膜拜。


八卦山大佛風景協會


  於民國49年成立至今主要宗旨為配合政府發展觀光事業之政策而發起興建台灣八大勝景之一八卦山大佛及亞洲最大佛殿大佛寺、協會目前的工作是八卦山風景區宗教園區周邊建設、維護與綠美化工作,這些工程完全是由協會董監事發動各界善信捐款而成未受地方政府支援。



 


八卦山的故事


八卦山原名「 寮望山(或作望寮山)」,又名定軍山,清乾隆年間文獻上已出現「八卦山」的名稱。 清嘉慶3年(西元1798年)知縣胡應魁氏鑒於山形似八卦故更名為『八卦山』。登臨山上可俯瞰市區及彰化平原。光緒3年(西元1895年)日軍侵台,我軍民奮戰不屈曾於八卦山與日軍作殊死戰狀烈犧牲者甚眾。 八卦山海拔100公尺林木青翠景色怡人昔為全台八景之一。
















建造沿革


  八卦山大佛啟建於民國45年,50年建造完成,以鋼筋水泥塑造,自蓮花座起總高度約24公尺,由於建造手工細膩現已列為歷史建築。


  佛像內分六層,第一層佛堂恭奉釋迦牟尼佛祖以度化眾生與佛結緣,第二層起塑造陳列佛陀典故:佛陀誕生、削髮出家、獼猴獻果、魔女誘惑、佛陀說法、佛陀涅盤等六幕,造型精緻典雅,以考究文史典故之方法,將佛陀證道傳奇的一生,以鉅細靡遺地訴說佛法之奧妙與偉大之地方。



  

大佛像各長度如下:














































項目 部位 長度 項目 部位 長度
1 身長 72台尺 6 鼻長 5台尺
2 蓮花座 14台尺 7 口長 5台尺9寸4分
3 胸圍 40台尺7分寸 8 眼長 3台尺7寸6分
4 肩寬 26台尺4分寸 9 指長 5台尺3寸
5 耳寬 10台尺5寸二分 10 佛掌 11台尺





















佛陀誕生



  釋迦牟尼佛降生於公元前623年,他的父親名叫淨飯,是伽毗羅鮇衛國的國王,非常英明仁慈,母親摩那夫人,是拘利國的公主,為人十分賢慧。她45歲的時候,懷孕太子,已滿足了十個月,便在歸寧途中,距離國都約五英里的藍毗尼園,誕生了太子。


  傳說太子能周行七步,腳踏之處,現出七朵蓮花;且舉目四顧,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自語:「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當時天上飄落香花,還有九龍吐水為太子沐浴。


 


削髮出家



  悉達多王子見這裡山林繁茂,寂靜無嘩,心中歡喜,便命車匿馬回宮,車匿不肯,涕泣相勸道: 「王子生長宮中,安享尊榮,今到山林,伴隨荊棘蟲獸,怎經得住這諸多苦患險難呢?」


  王子回答說: 「你不必多言,須知我在宮中,雖然免有形的荊棘蟲獸,卻不能免無形的荊棘蟲獸,我現在正欲解除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實的安樂。」


  這時,來了一個獵人,身著袈裟,王子就以身上的華麗服飾相換,完全成了僧人形象。馬夫車匿見此情形,知不能挽回,只好牽馬拜辭,尋路回宮。


彌猴獻果



  釋迦牟尼一日坐在尼連禪河邊菩提樹下靜思,一隻獼猴手捧蜜果,一頭大象鼻卷竹筒甘泉悄悄跪扶於前,佛祖問其故,獼猴答:「我原居住在山麓中,有親眷數百,每日攀樹摘果,但王子遊獵射殺我輩,夥伴盡皆喪身,我幸攀樹枝蕩過溪流而免。今剩一生身,求佛祖救度。大象也說:我所居住處附近有一惡人,對我象群十分兇狠,陷阱捕捉,刀箭殺傷,我為避災禍逃匿於此,幸遇佛祖,祈福庇護。


  釋迦牟尼對獼猴說:「傷生害命釋佛門第一大戒,濫施強暴的人終將受懲,你們欲要解脫苦厄,須經修磨練」。遂與象猴同飲甘泉,分食蜜果,象猴大喜,叩拜佛祖,投入尼連禪河,溺水而死,待轉世為人,再出家修行,以求解脫。今河畔林中,佛度象猴處,仍有遺跡可尋。




魔女誘惑


  釋迦牟尼即將成佛,祥光上沖死亡與欲念之魔的魔宮,魔王波旬想阻撓他成佛果。便命令三個魔女前去蠱惑他。


  三魔女一名特利悉娜(愛欲),一名羅諦(樂欲),一名羅伽(貪欲),她們盛裝嚴飾,凌波微步來到釋迦牟尼身前,殷勤獻媚,但釋迦牟尼深心寂定,視而不見,猶如蓮花出汙泥而不染。


  三個魔女不肯死心,竭盡種種妖嬈之術態,把所有怪相表演完了,釋迦牟尼訓誡道:「你們形體雖好,心不端,好比精美的琉璃瓶滿貯糞移,不自知恥,還敢來誑惑人嗎?」他又使大神通力加持三魔女(即授之以不淨觀法門),使得她們照見自身惡態,只見骷顱骨節,皮包筋纏,膿曩涕唾,屎尿貯滿,醜狀鄙移,魔女看後,意念一轉,羞恥慚愧,匍匐而遁。









佛陀說法



  佛陀成道後,就開始說法濟度眾生的工作。最初,到鹿野苑教化橋陳如等五人,他們聽佛得道後,就成為五比丘。


  接著,佛陀獨自到伽耶山上,度化三伽葉兄弟,三伽葉是拜火教的領袖,大哥名優樓頻螺,有五百徒眾,二弟名伽耶迦葉,有二百五十徒眾,三弟名那提迦葉,也有二百五十徒眾,和共一千個徒眾集體來出家,大大提高了佛陀的聲望。


  佛陀到摩竭陀國去,頻婆沙羅王恭敬迎接,虔敬皈依,並且建築了竹林精舍,獻給佛陀與比丘們,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也是在古印度南方說法的根據地。


  佛陀在竹林精舍說法,王舍城內的著名異教徒,舍利佛和目健連,也因崇拜佛陀所說的緣起真理,聯合他的徒眾二百人,跟佛出家。舍利弗智慧第一,目健連神通第一,成為佛陀轉法輪的助手。


佛陀涅盤



  佛陀說法45年,足跡踏遍了恆河兩岸。到了80歲那年,在毗舍離的大林精舍,佛陀身體染了疾病,已自知將在三個月內涅盤。


  又漸漸向前走,經過每一村落,便利修行時間,向村民說法。在波婆村接受金工(金屬鐵匠)名純陀的最後供養。病勢加重,於是復步行到拘尸那拉城外的婆羅雙樹林,佛陀就選擇在婆羅雙樹間之處,作他入滅的地方。


  佛對阿難陀等說:「別難過,信任自己,緊握真理明證,在真理中求解脫。」阿難陀三次請佛往世,佛陀回答:「萬法自性仍歸於滅,人人有真理中求解脫。」阿難陀和眾弟子在佛陀身旁默默流淚,就在這年(公元前543年)的5月月圓夜半,從容安靜的涅盤了。






宗教園區






首頁 > 宗教園區







  八卦山大佛啟建於民國50年代,以鋼筋水泥塑造而成,自蓮花座起總高度約24公尺,內共有5層,第一層現為佛堂供有諸天佛菩薩每日信徒雲踴香火旺盛,二樓起各塑有釋迦牟尼佛成佛故事,由於建造手工細膩現已列為歷史建築。


  大佛起造人及管理人是財團法人彰化八卦山大佛風景協會,該會為一民間組織是一群具有宗教信仰、為發展彰化縣觀光事業及發願開闢中部地區宗教勝地的地方士紳組織而成。


  此時的八卦山大佛風景區已不是昔日髒亂且攤販肆虐之景,週休二日建議您不彷安排一日遊或二日遊來彰化八卦山大佛享受一趟心靈知性之旅。


  您想更瞭解八卦山大佛的故事嗎?
  快拿起電話撥04-7222290,
  會有專人幫您做最清楚的介紹喔。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北上:從台東往花蓮方向,沿台9號省道北上,約276公里處左轉上坡,但此口較不明顯,建議仍從275.3公里處,左轉上坡較佳。


兩個石柱度分別為5.75公尺及3.99公尺,立在高處正好可以看到紅葉溪谷,視野遼闊。傳說中阿美族人在蓋房子時,必須圍繞著基地一起唱祖先留下的祈禱詞,如果有人唱錯,就會被大風颳走,所有的東西都會變成石頭,而掃叭石柱就是兩位唱錯祈禱詞的族人變成的。

另外還有其他的傳說。「掃叭」是阿美族話「木板」的意思,根據阿美族人的傳說,大約數百年前,有一群阿美族人來到舞鶴台地開墾,突然遇到暴風雨來襲,於是趕緊撿起附近的木板來遮雨,後來就將此地命名為「掃叭」。



舞鶴台地是東部地區少數幾處具有紅土化的台地,舞鶴台地是由紅葉溪形成的沖積扇,可能部分由秀姑巒溪堆積。紅葉溪沖積扇是堆積在中央山脈側,因中央山脈的抬升而隆起成為台地地形(圖3-26,也因為年代較老(碳十四定年>50,000年),台地表面風化產生紅土化。


 


 


 


 


舞鶴觀光茶園/掃叭石柱/北回歸線標誌



舞鶴觀光茶園/掃叭石柱/北回歸線標誌

舞鶴觀光茶園
從花蓮沿台9線往南走,車程約一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舞鶴台地。 舞鶴台地位在花蓮縣瑞穗鄉,以茶園遍布的茶鄉景致而聞名,到此地來,喝天鶴茶、吃茶羊羹、茶糖、茶葉臘肉是一定不可錯過的事。吃飽喝足,拐個彎兒可去看舞鶴石柱,參觀北回歸線標塔!


舞鶴掃叭石柱
被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的舞鶴掃叭石柱,位於瑞穗鄉舞鶴台地,是阿美族聖地,也是重要的台灣史前文化遺蹟。二支巨大石柱擎立於曠野之中,尤見其高挺不拔的原始氣質。由於該處地勢高亢,可遠眺秀姑巒溪河谷與對岸的山巒,景致優美,在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的修建整理下,現已整理為石柱公園,成為瑞穗鄉一處人文勝地 。


北回歸線標誌
北回歸線橫貫台灣嘉義縣與花蓮縣,二縣為標示北回歸線的通過而立碑紀念,共設有三座標塔,分別位於嘉義縣水上鄉、花蓮縣瑞穗鄉及豐濱鄉。位於花蓮瑞穗鄉舞鶴村的北回歸線座標塔建於西元1933年,白色八爪造型的北回歸線標誌,造形優美,高聳的標幟碑自遠處可見,週邊植遍花木,目前已闢建成小型公園,往來遊客多在此稍事停留觀賞並攝影留念。


每年夏至正午,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地就可看到「立竿不見影」的天文奇景,也就是,大家站在陽光下,會完全沒有影子,每年的夏至日歡迎大家一起來體驗「立竿不見影」的天文奇景。





舞鶴石柱




舞鶴茶園




北回歸線標誌塔

*********************************************


舞鶴掃叭石柱

 

被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的舞鶴掃叭石柱,位於瑞穗鄉舞鶴台地,是阿美族聖地,也是重要的台灣史前文化遺蹟。二支巨大石柱擎立於曠野之中,尤見其高挺不拔的原始氣質。


由於該處地勢高亢,可遠眺秀姑巒溪河谷與對岸的山巒,景緻優美,在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的修建整理下,現已整理為石柱公園,成為瑞穗鄉一處人文勝地 。


****************************************************


北回歸線合計經過北半球1 6個國家,其中並經過海峽兩岸的臺灣、廣東、廣西暨雲南4個省分。


全球目前共建有北回歸線標誌碑十餘座,均在海峽兩岸,或許是華人對於北回歸線重視之故。





花蓮縣瑞穗鄉的北回歸線標塔,設立於1933(日昭和八年)七月,是全台第二座北回歸線標(第一座在嘉義)。此建築本身標高不含基礎底盤約5.5公尺 ,上有雙箭頭的指標指示北回歸線的走向。盤座上標有子午線,斜面上則有「北回歸線標」的字樣。在北回歸線標旁另設有一地球儀,以顯示本區之地理位置。舊時為各地前來遊玩的重要據點,到瑞穗溫泉遊覽的團體或個人總免不了在此拍照留念。


 




 


1981年時,因東線鐵路拓寬,瑞穗鄉的北回歸線標塔才遷移到舞鶴台地上台9號省道路旁的現址。


*******************************

 


關於掃叭石柱的來源,有多則神話傳說。



1. 獵人詛咒傳說
   相傳有二神「加苦望也」與「怕駕祿」(又名『不帶夏』)從天而降舞鶴高原,後來生了一男一女,男名斯羅者,女名遼較,為今阿美族始祖。某日有來自觀音山之獵者至舞鶴高原行獵,見二神家中家畜甚多,遂要求贈予家畜,但二神堅不允許,因而觸怒獵者,以巫術喚來狂風暴雨將神屋吹倒沖流殆盡,僅存兩支門柱,日久化為石柱,即為今日所見。
2.阿美始祖傳說
遠古時代,Kiwit氏族住在南方海岸,可能是台東一帶,某日,發生強烈的大地震,附近各地蘆舍多毀,海水倒灌,社眾多遭滅頂之禍,所幸有一對兄妹,其兄名Nakao,妹名Sera,駕一葉小船,向北漂流,最後漂至奇美北方的拉瓦山上,海水漸退現出荒涼之山地與平原,二人合力搭蓋茅房,種植食糧,安居下來,後來為繁殖子孫,就結為夫妻,兩人婚後生兩子;長子 Caiao-Panahay、次子Kagomalan、三子Komod。俟海水退了,大地復始,他們兄弟開始下山,各自尋找耕地;為使子孫辨認祖先淵源,各作標幟攜帶下山,Calao造船錨,Kagomalan製梯子(被認為是太巴塱之祖),Komod編筏舟(薄薄社之祖)。Kiwit氏族的始祖為Calao自拉瓦山下山向南移,初居Lahtar(奇美社東方高台地),不久又向西沿秀姑巒溪而到掃叭,於此搭蓋房舍,不過他年老時以土質貧瘠,作物歉收,遂又率族人遷返Lahtar。他離開掃叭時,房舍仍留在那兒,後來,變成現在的舞鶴巨石。
3.木板諧音傳說
掃叭石柱位於舞鶴台地上,傳說是阿美族先祖遺跡,因「掃叭」為阿美族語「木板」之意。 傳說大約在數百年前,有一群阿美族人在此開墾,忽然傾盆大雨來襲,大夥兒入工寮避雨,因地面泥濘,便撿拾木板舖地,代桌進食,遂以「木板」稱之。
4.化木為石傳說
從前有一位名叫巴的嗯的女性祖先,帶著族人由台東市的阿拉巴奈(豐裡里)到打馬煙(瑞北)尋找安居之地,因不適應,決定再返台東,途經舞鶴時,有人提議留下來,族人出現不同意見,一部分的人跟著巴的嗯回台東,一部分人跟著吉哼哼及米拉馬善這對夫婦留下來。


◆由掃叭石柱望向中央山脈。
留下來的人在吉哼哼帶領下,砍了大樹當支柱要蓋房子,根據祖先的交代,蓋房子立柱礎時一定要唱祈禱歌,立第一根木柱時,大夥兒同心合力,邊唱著祈禱歌邊工作,很快就立起第一根立柱;接著,眾人又合力扶起第二根木柱準備豎起來,誰知竟有許多人唱錯祖先交代的歌詞,祖先十分生氣,當下烏雲密佈,暗無天日,砂塵蔽天,等到大地恢復平靜,族人發現所有吃的、用的、桌椅、杯盤......,全部都變成石頭,連兩根木柱也變成石柱。


因蓋不成房子,吉哼哼覺得很丟臉,覺得自己根本不是個優秀的領袖,羞愧之餘,不告而別,跑到山裏頭瀑布下石洞內躲起來,沒想到一次大水把他沖到海裏溺死了。
失去丈夫的妻子米拉馬善傷心欲絕,忍無可忍之餘決定將心中的不愉快發洩出來。她站在兩支石柱中間向族人表示:我現在要自埋了,我將面對東方太陽證明,等我看不到時(亦整個身體都被埋入土中時)天空會閃電,表示我將召來大雨,造成大水,如果有打雷就表示是我和我丈夫見面了。

話才說完,米拉馬善就用力往地上跺一次腳,身體膝蓋以下已陷在土裏,連跺七次腳後,整個身體都已埋在土裏。這時果然天空出現了閃電,並且開始下大雨。這時,族人們正感驚慌難安,突然聽見宛如吉哼哼的怒斥聲夾著雷聲出現了,吉哼哼的話意好像在阻止米拉馬善召來大水,沒多久雨就停了。直到今日,阿美族人仍相信下雨後或閃電後出現雷聲的話,表示大雨不久就會停了。

話說族人看見米拉馬善那麼壯烈的追隨丈夫吉哼哼而去,心生恐懼,不想久留,便各自散去;雖有人也想就地定居,但是說也奇怪,在那裏住沒多久就死了,從此再也沒人住過,只剩兩支石柱逐漸風化......

傳說禁忌
目前,族人們把掃叭石柱當做神聖的地方,不容侵犯,一草一木一石都不可擅動,路過時會停下來倒一杯酒在地上,表示祭拜祖先祖靈。而習俗中他們也不單獨前往,大都是幾個人約好一起去,祭杯酒,表達晚輩的心意。(鶴岡村黃光讓頭目口述)

掃叭石柱在老一輩阿美族人心中不僅是神聖之地,也是神秘之地。根據鶴岡村幾位阿美族老人口述表示,明治初年時,日本考古學者要把石柱運回日本收藏,日本人經老一輩族人指點,也要求所僱請來搬運的族人要唱祈禱歌,奇怪的是,明明在搬運前才練唱過,等到大夥兒動手搬移時,竟然就有許多人忘了歌詞,於是那支石柱只移動了不到 五十公尺 就一動也不動的躺在原地,日本學者只好放棄把石柱運回日本的念頭。據說那支石柱就是較短的那支。












新光兆豐休閒農場
   
新光兆豐休閒農場 佔地廣達726公頃,是一個結合了農、林、畜牧、景觀、鳥園、住宿及溫泉SPA等大型的觀光農場。座落於風景秀麗花東縱谷內的新光兆豐休閒農場除了擁有先天豐富的景觀及開闊的視野外,更精心設計採用富麗的歐式宮廷花園特色建築,讓您一走進這裡,立即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氣息;農場內規劃有許多不同的主題區,如森林遊樂區、農業體驗區、可愛動物園區、水生植物生態區、溫泉SPA區 .... 等等,另外荷蘭村及玫瑰園住宿區小木屋更提供了遊客最佳的住宿場所。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田山,舊稱「摩里沙卡」。一個隱含濃濃秋意的地名。



位於花蓮縣鳳林鄉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行車時間從花蓮市區到林田山約1小時。


地理位置在萬里溪以南馬太鞍溪以北的河谷地,日據時期在萬里溪發現溫泉,將泉水


引出修建旅社經營管理,到民國28年開始探採紙漿原料,開啟了林業之始;屬於台灣


第四大林場之一。





























在1960年代伐木的全盛時期,林田山一片人聲鼎沸景象,


讓這裡有『小上海』之稱,但隨著政府禁伐林木的政策的


實施,林田山的伐木工人漸漸散去,一併帶走原有的繁華


,但林田山仍舊保留保存了最完整的伐木場景與意象,


原始山川景觀、豐富的自然生態、早期的檜木房舍和運載鐵


道,處處可見前人留下的痕跡,也由於林田山風貌與九份相


似,近年來許多人也會用『小九份』來稱呼它,讓這裡成為


許多人懷舊的好地方。


北上路線:由台東市接9號省道北上,於萬榮轉入16號道,再依指標前進即可抵達。
南下路線:花蓮市接9號省道南下,於萬榮轉入16號道,再依指標前進即可抵達。
公車路線:由花蓮火車站前搭花蓮客運往光復、瑞穗、玉里的班車,於萬榮站下車,再步行即可抵達。










 
爬滿青苔的黑瓦
長條木板疊成的魚鱗狀牆
經過歲月的洗鍊
呈現出一種洗盡鉛華的滄桑
昔日山區的舊鐵道
橫過溪谷穿過高原
蜿蜒在山林間
承載著林田山的生計與歡樂
如今承載的
只剩下沉重的歷史與過去
 












木屋旁的大樹
就這樣站立
看盡光榮歲月的流逝
看著繁華落盡
即使人們將它遺忘
它依舊在此守候
小小的亭子
不知已孤獨挺立了多久
躲雨的過客 嘻戲的孩童 初戀的情人
都曾在此駐足停留
空氣中
彷彿還迴盪著天真的笑聲
或是戀人的低語


一樣溫暖而燦爛的陽光
從天際灑下
穿過樹梢
跳躍在巷弄間
忙碌的在門扉窗櫺間探尋
似乎想找回往日的回憶





中山堂
是摩尼沙卡的共同記憶
一齣齣的戲劇電影
一場場的典禮聚會
在此留下足跡
如今
曲終人散
只剩濃濃的檜木香
撫慰著遊子的心

園區各館開放時間:週一、週三~週日,09:00~17:00。(週二休館)
三、服務電話:平日03-8751117;星期例假日03-8752378。
 


************************************************************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簡介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位於花蓮縣鳳林鄉,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所屬的林田山林場,位居萬里溪以南馬太鞍溪以北

、南投縣以東的河谷地形,面積13.9公頃,日據時期因日人發現萬里溪有一溫泉,進而將泉水引出修建旅社經營管理

,到民國28年開始探採紙漿原料,開啟了林業之經營管理;目前林務局對於林田山的規劃將分階段進行規劃與低密度

的開發,規劃配合萬里溪下游電廠設置成為一個文化森林遊樂區,讓民眾能體驗林田山豐富的文化、休閒氣息。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昔日的小上海


林田山在1960年代伐木全盛時期的繁華景象,讓這裡曾有『小上海』之稱,林田山林場在政府禁伐林木的政策後,

林田山終於洗盡鉛華、回歸自然,時過境遷,但林田山的美仍舊保留,除了原始山川景觀與生態外,林場遺留的檜木

房舍、運載鐵道,處處可見前人留下的痕跡,而現今的林田山風貌與九份相似,因此友『花蓮的九份』之美名,讓林

田山林場成為花蓮的旅遊勝地。 

林田山林場的歷史遺跡


花蓮縣文化局為保存林田山林場的歷史,特別妥請鄭仁崇編撰「森林故鄉-林田山專輯」一書,將林田山的老照片、

長者的口述歷史,全部詳實記載在書內,另外文化局更輔導林田山文史工作室,欲前往參觀的民眾請特別注意,存放

老照片及舊文物的友誼廳及消防館是不對外開放,若有團體觀光客欲深入了解林田山的文物,可以電詢林田山文史

工作室。

林田山文化園區之美


民眾來到花蓮縣鳳林鄉除了造訪鳳林鎮百香果園區、新光兆豐休閒農場鳳林公路公園之外,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的林美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目前林田山的造林活動持續進行,民眾來到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中不僅能享受森林的芬

多精,還能看到台灣櫸、扁柏、紅檜等珍貴的山林植物綠化整個林田山,再次感受到台灣的綠意盎然。


 

鄭瑄頤 彙整





地址:


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林森路20號





營業(開放)時間:


每週二休館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洽詢電話 03-8751703


*******************************************



林田山現況及導覽區




現況
    林田山林場是一處雞犬相聞、族群融合的小山村。伐木高峰期曾住了五百多戶,人口多達二千餘人,但自民國


七十七年不再砍伐木材之後,林場內人口急遽外移,據統計目前僅剩六十戶,人口一百五十多人。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於民國九十年六月規畫完成「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為園區的林業歷史做更妥善的保存,


逐年整修鐵道、展示館、中山堂、遊客服務中心、場長宿舍、木雕館等,使林田山成為東部地區林業文化保存最完


善的地方。園區內的宿舍,在九十五年底,亦經花蓮縣政府公告為歷史聚落,目前仍居住在園區宿舍內的退休員工


成為最生動的活歷史。因此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成為目前東部地區重要的觀光旅遊景點,遊客如織,每年超過20萬


人次。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導覽圖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導覽圖


********************************



摩里沙卡說古道今





       林田山林場開發於日據時代,其管理單位歷經日據時代的「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與「台灣興業株式會社林田山砍伐事業所」,到台灣光復後的「台灣紙業公司」與「台灣中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及隸屬林務局之「林田山林場」、「林田山工作站」、「萬榮工作站」,民國90年12月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屬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之「萬榮工作站」。

    「林田山林場」是一孑然獨立的小山城,行政區屬花蓮縣鳳林鎮所轄。
      日據時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台灣興業株式會社」造紙原料供應不足,於是選擇東台灣林田山事業區的鐵杉及雲杉為造紙材料,並以此為基地開始伐木。林田山又稱「森坂」,日語發音為「摩里沙卡」,意思是密佈森林的山坡。林場員工對於位在萬里溪旁的伐木基地,習慣上稱為「林場」或「摩里沙卡」。光復後「森坂」改稱為「森榮」,因此「林田山」、「林場」、「摩里沙卡」、「林田山林場」、「森榮」這些說法都是指同一地方。


     日據時期林田山的鐵路已築有萬森、溫泉、大觀等線,之後高嶺線再延伸為七點多公里長,總長超過二十四公里。民國五十年於高登再向北築高登線鐵路,長為三十四公里,於民國六十年四月完成。因此林田山的運材鐵路總長近六十公里。民國七十二年總長約四十七公里的林田山運材林道完工通車,運材完全改以大卡車為主,森林鐵道、索道也因此告別了揮灑的舞台而走入了歷史。
  林田山的伐木聲已遠去,昔日的繁榮景象,只有深藏在曾落腳在此地的人們心中。因此,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於民國九十年起將林場規畫為「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有計畫的將林場歷史保存下來,經過多年的努力,儼然成為台灣林業博物館。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2008/8/10

 

**************************************

 


景點介紹




  1. 貯木場2008/8/11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2. 公共浴室級市場,消防處2008/8/11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3. 月台2008/8/11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4. 機關車庫2008/8/11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5. 辦公室及醫務室2008/8/11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6. 米店及公共食堂2008/8/11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7. 理燙髮店及廣場2008/8/11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8. 交誼廳,旭東亭及溫泉線鐵路2008/8/11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9. 土地公廟及天主堂2008/8/12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10. 冰果室,魚菜部及洗衣部2008/8/11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11. 場長,課長級宿舍及康樂新村2008/8/11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12. 長老教會教堂及森榮國小2008/8/11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13. 中山堂2008/8/12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14. 修理工廠及原子炭工廠2008/8/12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15. 物料倉庫2008/8/11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文章來源:花蓮縣政府
民國二十八年日本政府為了取得戰爭所需資源,在台成立新月株式會社。並在林田山成立砍伐事業所,砍伐造船所需之針葉木材運往日本。林田山伐木事業自此展開。林田山林場面積遼闊,林木產量豐富,光是工作人員就有四百多人。含眷屬人數在千人以上,大部份集中住在森榮部落。員工宿舍都是就地取材,以木頭興建。另外還用上等檜木蓋了一間中山堂。村內有森榮小學、天主教堂、土地廟、商店…等是一個十分繁華的社區。民國六十一年三月二十日,由於伐木工人升火燒烤野鼠不慎,引起了台灣林業史上最慘重的森林火災,延燒面積廣達二千多公頃,延燒時間長達一個月。這場空前浩劫似乎宣告了林田山沒落的命運,次年中興紙業公司就將林田山交還林務局,不久後由於林務政策改變,林田山不再伐木,工人全數搬走了,林田山終於由絢爛歸於平淡,逐漸沒落、蕭條。林務局為了發展森林遊樂事業,曾於七十年委託專家完成林田山森林遊樂區規劃工作。總面積約二百公頃,包括森榮部落的十三公頃土。規劃當時由於經費問題將林田山遊樂事業列為後期計劃,預訂民國八十五年之後才開始執行。花蓮地方人士有感林田山森榮村木造房子的建築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資產,在本省已不多見。如果因為森林遊樂區的開發而遭到拆除,實在是一大損失,所以急於與林務局協商,並希望喚起廣大民眾注意,一起來關心、保護這處文化資產。為此花蓮縣立文化中心特舉辦一系列林田山藝術歸鄉文化活動,以藝術包裝充滿歷史刻痕的的林田山。


 


**********************************************************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 星語寄情 - Yahoo!奇摩部落格


花蓮 萬榮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旅遊記事.銓佑


林田山林場保存了台灣早期林業的伐木歷史..


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 是在民國90年一次新聞內容中看到 其保留的早期宿舍 遭逢祝融燒毀..


後來聽說 經過很多整理 努力保留許多珍貴的林業文化資源 ...


所以特別在這次行程裡面 加入了這個點..好好的參觀一下 更加了解花蓮...


 


 



機關車庫 加藤式瓦斯機關車


萬榮林道開通前 以火車運輸物資及木材


車型從 蒸汽機關車 柴油機關車 到 瓦斯機關車


瓦斯機關車為最末一代..後來轉為公路運輸..



 



萬榮工作站



林業文物展示館



展示館裡面保存著許多 早期的林業相關文物


這是她們的購買部


酒保 應該是當時她們對購買部的稱呼




伐木用的超大鋸子



早期消防器材展示..



 



消防衣 怎麼會是穿在女模特兒身上ㄋ??


難道那個時代就有女消防員了??


衣服 帽子都很時尚感ㄟ...感覺伐木工都是彪形大漢..他們能穿嗎??




這個便當盒跟水壺 倒是蠻令人懷念 ..




古老的黑膠唱機




 




還有令人懷念的 黑膠唱片




這 腳踏車 佈置的就像早期當嫁妝用的




 




 




 






木雕館    這裡展示面很多木雕作品 由於尊重作者著作權 禁止攝影..


裡面作品真的都很不錯唷 很可惜不能拍照 來到這裡一定要進去好好參觀欣賞一下唷


這是早期 課長級的宿舍 現在是 服務中心 和 咖啡館 囉..




旭東亭 


據說 1.過去廠長名為旭東 2.登亭可見旭日東昇


哈哈...坐在涼亭內乘涼 剛好有帶團導遊路過解說的啦..


反正總是要有美麗的說詞 旅遊才有樂趣...


不過 在此賞景 真的很舒服..


可以俯視 整個林業文化園區...


每個角落 都有早期的房舍




康樂新邨 就是90年遭到祝融燒毀的早期員工宿舍


如今只剩下這面牌坊 完整保留下來 




利用火災地的木材 這區成立了 火災紀念館 用以提醒人們小心防火 




 



園區內保留很多古老的房子還有日式宿舍..




中山堂 為林場精神寄託所在 裡面有兩部50年代放映機 每周放映2-3場電影..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內 處處都可看到很好的木雕作品...



 


這就是那兩部50年代購置的放映機




 




 




森榮國小一角 當初 為了讓林場子弟就學所特別建立的唷..


不過 民國70年林場改變經營型態 人數銳減 所以國小已成歷史



早期有個很美的名稱 摩里沙卡




 




 高山鐵道 的起點




這裡很適合全家大小走走參觀拍照的好地方 全區規劃的相當完善了 ..


也不會花費太多時間走路 但是建議停留個1-1.5小時 有蠻多可以欣賞了解的..




地址:蓮縣鳳林鎮森榮里林森路20號 (就是台九線 看到滿妹豬腳 轉進去就對了)


無門票 有免費停車場 直接開到參觀園區


開放時間: 上午9:00-12:00 下午13:00-16:30 週二休館唷...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鳳廟
 










































阿里山忠王祠


  古色古香的阿里山忠王祠位於中埔鄉社口村,占地一甲餘,係當年吳鳳的衙門所建,又稱吳鳳廟,已列入為國家三級古蹟,民國 43年 先總統蔣公蒞嘉,感其仁義,令縣府整修,益收化育之功。68年闢為歷史古蹟觀光區,並與曾文水庫、阿里山、瑞里連絡為嘉義縣觀光網。

吳鳳公成仁地

  吳鳳公任理番通事,教化撫慰山胞,其墓原在斯址,嗣應其後裔要求,遷葬故居竹崎鄉仁義村山麓, 66年立碑以紀念。其建築採閩南建築、地鋪馬齒石、迴廊紅柱八角庭,依山地高低起伏而走,顯現江南柔美之美,是文化、產業、觀光資訊站,更是往阿里山休閒旅遊之中繼站。


中華民俗村


  隸屬縣府公共造產,以公辦民營方式。於 78年命名吳鳳紀念園,80年改名阿里山遊樂世界,86年開始對外營業改名中華民俗村,園區規劃成十大主題區,有民俗博物館 、閩南古厝區、 水上舞台、 親子樂園、 慶蠟像館…. 等等供遊客玩賞。

牽手樹

  吳鳳廟前庭左側,植有菩提樹六株,今長成,冠蓋枝椏交錯,相互拱抱,形如一巨樹,民 72年2月14日謝副總統蒞臨觀賞讚賞命名為「牽手樹」,吾閩南言稱妻室為牽手,喻夫婦親愛扶持之義。


吳鳳的故事


  中埔地處阿里山麓。阿里山有大小番社四十八社,生性兇猛,動輒殺人,所以漢人不敢前往。吳鳳(一六九九至一七六九)少年時經常隨父親到番杜經商,漸漸懂得番語,熟悉番俗。加上他豪邁堅勇,頗有俠士風範,番人對他有幾分敬畏。

  吳鳳的經歷和素養,使他成為阿里山通事(處理漢番矛盾,開展番族教育,解決漢番糾爭)的最佳人選。吳鳳任阿里山通事達四十八年之久。期間忠於職守,處事公平,深受番人信賴。但是,番人歷有"粟祭"的陋俗。即新谷登場,必"出草"獵取人頭祭神。吳鳳上任第一年,力勸番人戒俗,最後達成協定:以牛代人,這樣過了五年,番人不幹了,說:今年再不給人頭,就殺吳鳳祭神。



  吳鳳眼看推延不過,就取死者遺留之首骨,以充祭事。屍骨用完後,番社發生瘟疫,死了很多人,以:為因沒有人頭祭神,神靈懲罰所致。番人氣勢洶洶地搜尋吳鳳,聲言一定要殺人以謝神。吳鳳好言相慰,並告訴他們:"明天一早,山中有一紅衣帽的行人,你們可取他的頭。但是有言在先,只准殺這個人,以後不准再殺人。"眾番歡呼而去。
   第二天早上,果見山道上走來一穿紅衣戴紅帽的老者。眾番蜂起張弓射殺,取其首,愕然發現是通事吳鳳。各社番人聞知,悲痛至極。吳鳳既殉職,眾番社酋長聚議,立誓戒除 "栗祭"惡俗。吳鳳亡於農曆八月初十,七日而葬。
   吳鳳去世後,被尊為 " 阿里山神 "。嘉慶年間,在今 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 立廟禱祀,稱" 阿里山忠王廟 ",其人其事永流芳。
   或許有人認為出草十分殘忍,但在戰爭的場合中,帶著敵人的首級歸來古今中外不管文明或原始,都是視為英雄,那為何獨嚴苛原住民呢,此外,研究史料發現此一傳說並不見得全為真實,吳鳳的死因是否真只是單純「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或考量其他原因則不得而知。但在阿里山區「吳鳳 -阿里山神」的形象已深植當地居民的心中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中正國小崔倩筠老師編寫



交通

開車:中山高 →嘉義交流道→159縣道→嘉義→18號省道→十字路→吳鳳廟
     

嘉義縣中埔鄉社口國小提供
嘉義縣中埔鄉中正國小提供
 


&&&&&&&&&&&&&&&&&&&&&&&&&&&&&&&&&&&&









吳鳳廟 文章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更多照片
位在嘉義縣的吳鳳廟早期稱為「阿里山忠王祠」,創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西元1820年),正殿供奉著吳鳳公的神位,並且懸掛有「人必有勇」的匾額,左側為吳鳳史蹟陳列室,後殿則為吳鳳成仁的事蹟,目前樣貌是於民國四十年時擴建後的模樣,為國家三級古蹟。吳鳳廟的建築主體精緻,外牆以朱紅色為底,石雕與剪黏皆具有水準,歇山式屋頂與燕尾式屋脊都相當華麗。

&&&&&&&&&&&&&&&&&&&&&&&&&&&&&&&&&&&&&&&&&&&&&&&&&



阿里山忠王祠~~吳鳳廟 - 怡萱(小瓜呆)的部落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途中我們經過中華民俗村看到漂亮的小葉欖仁樹


於是轉入由欖仁樹環抱的綠色遂道.卻因此發現

一座 (阿里山忠王祠)因為主祀吳鳳.又稱之為吳鳳廟


這裡目前已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阿里山忠王祠位於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


建築於嘉慶末年是當年吳鳳辦公的衙門所改建

為二進三開間.兩護龍前帶軒的閩南式建築.



佔地大約有一甲地之廣

正殿的門上懸掛著(仁必有勇)的匾額

現在的建築是經過後來好幾次的整建與維修


 



吳鳳廟園區裡有許多高大的老樹.是假日休閒的好地方


其位置也是在通往阿里山與奮起湖必經的路台18線旁
.



這是第一進前的軒.堪稱吳鳳廟建築最為精彩的部份 


以六根立柱撐起的歇山屋頂.由六假捲棚屋面構成

燕尾翹角都有精美的剪黏泥塑


 



燕尾翹角上的碗片剪黏都是工匠將色碗打破.再依所需的


形狀修剪.然後一片一片用手工慢慢沾粘上去.


不像現在建築大樓貼磁磚


一整片貼上去再把上面固定的紙張撕掉就行了



燕尾翹角上的藻飾很特別.一片一片黏貼上去.


據說藻飾的功用是防火.藻屬水.有剋祝融的效果呢



 



.



牆壁以及屋脊上還有許多精美的跤趾陶(嘉義燒)


每個造型人物都非常傳神


 



.



.



.



正廳明間供奉的是吳鳳神像以及吳鳳的油畫像


       


位於左邊廂房裡有一座吳鳳旗著馬的銅象雕塑

以及早年鄒族勇士的銅雕

 




這幅油畫是嘉義市杜明藝先生的作品

記得以前書本裡講到吳鳳時用的就是這樣一張圖

我想應該是作者依原創作重新繪畫的


 



.




廟後面的公園裡面.立有歷次修建的股碑.也都具有歷史考證

的價值


 





.





************************************



  • 日本文部省尋常小學國語讀本卷八(昭和3年)[5]


第六 呉鳳(ごほう)

台灣の蕃人には,お祭に人の首を取つて供へる風がありますが,阿里山の蕃人にだけは,此の悪い風が早くから止みました。これは呉鳳といふ人のおがけだと申します。 呉鳳は今から二百年ほど前の人で,阿里山の役人でした。たいそう蕃人をかはいがりましたので,蕃人からは親のやうにしたはれました。呉鳳は役人になつた時から,どうかして首取の悪習を止めさせたいものだと思ひました。ちやうど蕃人が,其の前の年に取つた首が四十餘ありましたので,それをしまつて置かせて,其の後のお祭には,毎年其の首を一つづつ供へさせました。 四十餘年はいつの間にか過ぎて,もう供へる首がなくなりました。そこで蕃人どもが呉鳳へ,首を取ることを許してくれてといつて出ました。呉鳳はお祭の為に人を殺すのはよくないといふことを説聞かせて,もう一年,もう一年とのばさせてゐましたが,四年目になると, 「もう,どうしても待つてゐられません。」 といつて來ました。呉鳳は 「それ程首がほしいなら,明日の晝頃,赤い帽子をかぶつて,赤い著物を著て,此所を通る者の首を取れ。」 といひました。 翌日,蕃人どもが,役所の近くに集つてゐますと,果して赤い帽子をかぶつて,赤い著物を著た人が著ました。待ちかまへてゐた 蕃人どもは,すぐに其の人を殺して,首を取りました。見ると,それは呉鳳の首でございました。蕃人どもは聲を上げて泣きました。 さて蕃人どもは,呉鳳を神にまつつて,其の前で,此の後は決して人の首を取らぬとちかひました。さうして今も其の通りにしてゐるのだといひます。



[編輯] 延續


中華民國政府於三十八年(1949年)遷臺後繼續沿用吳鳳神話,並將吳鳳神話編入小學國語課本與生活與倫理課本,且課文幾乎是直接翻譯日治時期的國語讀本。



  • 課文選例



臺灣的山番,在祭典時有獵人首之風,可是只有阿里山的山番早就停止了這項陋習,這是吳鳳的餘蔭。吳鳳是大約兩百年前的人,是阿里山的官員,因為他很疼愛番人,所以被山番所仰慕。吳鳳當官時想革除獵首的惡習,剛好山番在前年所獵人頭有四十幾個,所以叫他們以後每一年用一個。不知不覺已過了四十多年,祭祀用的人頭已沒有了,山番們就向吳鳳請求允許獵人頭,吳鳳勸說因祭祀而殺人不好,就拖延了一年又一年。到第四年時,山番前來說:「再也不能等了。」吳鳳說:「那麼需要人頭的話,明日白天時,就獵取戴紅帽穿紅衣經過這裡的人頭。」翌日,山番們聚集在住所旁,果然來了戴紅帽穿紅衣的人。等候的山番馬上殺了那個人取下頭顱。一看,是吳鳳,山番大聲哭了。於是,山番奉吳鳳為神,在其前發誓以後絕不獵人頭,一直到現在。



雖「吳鳳神話」已因原住民意識和原住民運動的興起而落幕,而吳鳳事蹟相關史料已久遠,漢人記載與原住民口述(經常剝削鄒族人、在交涉不歡時被殺[6])亦大相逕庭而產生許多爭議。但部份漢人對吳鳳的崇敬並未受到影響,嘉義縣當地吳鳳廟仍香火鼎盛。


由於教育部已經將吳鳳故事自教科書刪除多年,故目前年輕一輩台灣人已經少人知悉。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台北探索館LOGO



                                                                探索館logo台北探索館館徽的故事


本標誌由象徵臺北的字環繞而成,無論從上、下、左、右,都呈兩個相對的北字。其基本形”匕” ,一方面在加上中央的圓點之後,形似一個人,四個人圍繞起來,以不同的色彩表現,象徵臺北市融合各種族群、文化的豐富歷史;此一基本形一方面又形四一個箭頭,四個向內的箭頭呈現對臺北城市的探索。

 



                                                                                          歡迎光臨台北探索館















探索路線與眾不同:台北探索館共分為四層樓
 四樓的時空對話廳,代表著城市發展與歷史演進,就像搭乘時光機回到過往的臺北,體驗古今對照、時空變換的意境。
 三樓的城市探索廳,是一個讓人放縱想像力的地方,從臺北街道的變遷,帶觀眾追尋臺北的發展軌跡。
 二樓的特展廳,佔地雖然不大,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主要配合市府相關局處或市民關心的議題,定期舉辦特展。
 一樓的臺北印象廳,簡約的風格,讓人馬上聯想到人文薈萃的大臺北調調,以圖文、影像整合國內外人士對臺北的觀感,並利用鑲崁螢幕,展現臺北的一顰一笑。

**********************************************


 












四樓時空對話廳
 





 四樓時空對話廳->城市發展與歷史:進入時空對話廳,猶如進入時光機器,回到歷史中的臺北三市街(Streets of Three Towns),以仿古城牆的基石、圖片、文物及模型等,呈現清朝臺北城建城、日人拆城等城市不同風貌。踏上玻璃板,在首都核心區模型與古城地圖交疊下,體驗古今對映、時空變換的意境。艋舺老街記憶、龍山寺求籤機及淡水河產物平台等互動裝置充滿趣味,觀眾可以實際摸摸看、聞聞看,體會淡水河聚寶盆特產,並轉動羅盤,控制臺北古城的方向,朝七星山、北極星定位,比較兩種不同的風水說。 臺北古城之旅:仿古城牆的情境佈置主題展區即為「臺北古城之旅」,雖然真正的城牆早已在日治時期的市街改正計畫中拆除,但此展區還原臺已古城面貌,原本是文化局放在北投機廠的城牆基石,如今放在這仿古城牆中,更顯相得益彰。 城內記事:將臺北城踩在腳下,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城內記事」展區是一個縮小示意的臺北城,由外向內看,可看到五個古城門及介紹;進入「城內」,則會踩上經強化處理過的玻璃地板,臺北古城等角透視圖與底下城區建築模型交疊成虛實相照、時空交錯的情境。 淡水河:搭配實物、影片、互動裝置設計等展設,淡水河流域的模型,完整呈現淡水河的發展風貌。除了可實際摸摸看北投石、觀音山安山岩等大地資源外,還可聞聞樟腦、煙草、香茅等物產,讓人更能心領神會淡水河的自然及人文身世。 城外的常民生活:20世紀以前,淡水河流域是北臺灣交通最大的動脈,全長158公里,源頭來自雪山山脈,貫穿新竹、桃園、臺北市縣及基隆,整個河域約六百萬人。它的三大支流,大漢溪、新店溪和基隆河分別通往不同的平原、丘陵和山區。沿著這些河道,不僅出現了三峽、景美、?舺和大稻埕等熱鬧的街市,稻米、茶、蔗糖、樟腦、染料、磚瓦和木材等重要產業經由這些優良的水域活絡的交易著,並運往海峽對岸以及世界各地。 臺北多元城:臺北是一個多元移民的城市,在「臺北多元城」展區中,特別模擬先民渡海來臺時的戎克船船艙內部空間意象,陳列從荷蘭、清朝、日治、國民政府遷臺、城鄉移民到異國芳鄰等多元移民的相關文物,其中不同時期或族群所穿的鞋子,則反映移民留在這塊土地的時代腳步。

四樓 : 時空對話廳:

1.城市發展與歷史:進入時空對話廳,猶如進入時光機器,回到歷史中的臺北三市街(Streets of Three Towns),以仿古城牆的基石、圖片、文物及模型等,呈現清朝臺北城建城、日人拆城等城市不同風貌。踏上玻璃地板,在首都核心區模型與古城地圖交疊下,體驗古今對映、時空變換的意境。艋舺老街記憶、龍山寺求籤機及淡水河產物平台等互動裝置充滿趣味,觀眾可以實際摸摸看、聞聞看,體會淡水河聚寶盆特產,並轉動羅盤,控制臺北古城的方向,朝七星山、北極星定位,比較兩種不同的風水說。

2.臺北古城之旅:仿古城牆的情境佈置主題展區即為「臺北古城之旅」,雖然真正的城牆早已在日治時期的市街改正計畫中拆除,但此展區還原臺北古城面貌,原本是文化局放在北投機廠的城牆基石,如今放在這仿古城牆中,更顯相得益彰。

3.城內記事:將臺北城踩在腳下,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城內記事」展區是一個縮小示意的臺北城,由外向內看,可看到五個古城門及介紹;進入「城內」,則會踩上經強化處理過的玻璃地板,臺北古城等角透視圖與底下城區建築模型交疊成虛實相照、時空交錯的情境。

4.淡水河:搭配實物、影片、互動裝置設計等展設,淡水河流域的模型,完整呈現淡水河的發展風貌。除了可實際摸摸看北投石、觀音山安山岩等大地資源外,還可聞聞樟腦、煙草、香茅等物產,讓人更能心領神會淡水河的自然及人文身世。

5.城外的常民生活:20世紀以前,淡水河流域是北臺灣交通最大的動脈,全長158公里,源頭來自雪山山脈,貫穿新竹、桃園、臺北市、新北市及基隆,整個河域約六百萬人。它的三大支流,大漢溪、新店溪和基隆河分別通往不同的平原、丘陵和山區。沿著這些河道,不僅出現了三峽、景美、艋舺和大稻埕等熱鬧的街市,稻米、茶、蔗糖、樟腦、染料、磚瓦和木材等重要產業經由這些優良的水域活絡的交易著,並運往海峽對岸以及世界各地。

6.臺北多元城:臺北是一個多元移民的城市,在「臺北多元城」展區中,特別模擬先民渡海來臺時的戎克船船艙內部空間意象,陳列從荷蘭、清朝、日治、國民政府遷臺、城鄉移民到異國芳鄰等多元移民的相關文物,其中不同時期或族群所穿的鞋子,則反映移民留在這塊土地的時代腳步。

*******************************


三樓 : 城市探索廳:

1.變遷的天際線:「變遷的天際線」主題區中,特別設計了一個近10公尺的四層重疊的透明材質長牆,由前而後,依序可看到不同時代的高樓建物,呈現臺北不同時期的天際線,牆的正中央為市政府雙十型建築模型,一封封電子郵件從模型中飄浮而上,象徵臺北市已是個電子化政府及網路新都。沿著由左到右的大事紀牆面,記載了臺北建城、日治時期、光復後,以及近代臺北市的重要紀事,觀眾在長廊中可逐一探索,閱讀臺北的城市歷史。

2.臺北大街風情:「臺北大街風情」主題區中,特別用了拱型迴廊營造古騎樓意象,以投影或遊戲設計,分區講述6條可代表臺北性格及發展特色的大街。包括:具首都性格的凱達格蘭大道、文化的新生南路、善變的中華路、多元的中山北路、理想的敦化南路、以及夢幻的忠孝東路等。在大街中,你可以像國家元首閱兵檢視凱達格蘭大道景觀,也可以從玩大富翁遊戲中探看臺北由西往東發展的進程,相當有趣。
‧新生南路:文化性格,臺北人身心靈的安頓空間。
‧中華路:善變性格,迅速變遷的臺北風貌。
‧中山北路:多元性格,不同族群與階層的官家大道。
‧敦化南北路:理想性格,臺北向國際展示櫥窗。
‧忠孝東路:夢幻性格,城市人築夢的渴望。

3.新西城故事:西門町是青少年的天堂,也是市府西區軸線翻轉計畫的成功案例。在「新西城故事」主題區中,特別設計了西門町模型劇場,以影片與模型燈光秀互動,講述從日治時期、電影街、流行文化等百年風華,讓觀眾盡情體會不同時期但同樣精彩的西城文化風貌。

4.生態城市:在「生態城市」主題區中,種了兩棵大樹,你看出來了嗎?別懷疑,就是展區中央這兩個模仿大樹裝置造景的圓柱啦!這兩棵由不同的乾燥植物拼合成的「概念樹」,你認得出有幾種嗎?本區中還有溼地生態造景、污水處理過程、資源回收、垃圾之歌、公園、橋樑...等生態環保概念或親水意象,呈現臺北在生態環境所做的努力與成果。

5.文藝首都:「周夢蝶在明星咖啡店騎樓下擺書攤」已經成為臺北一則文藝神話,多少文藝青年在臺北築夢踏實,美夢成真。為了展現臺北多元蓬勃的藝文風貌,「文藝首都」主題展區中特別以書本堆疊成裝置藝術形式,並以大量影片或影像合成,表現臺北在書寫、電影、表演藝術及音樂等方面的代表特色。在互動區中,你還可以騎上腳踏車或滑板帶動影像,觀看臺北特色街、博物館、自行車道等風情,創意十足。


***********************************


二樓 : 台北探索館特展廳:

以各類主題重新詮釋台北文化,例如食、衣、住、行、育等。結合科技、藝術等加以呈現。


***********************************


一樓 : 臺北印象廳:

播放著各行各業代表人物對臺北印象的描繪,讓參觀者為即將探索的臺北建立最初的印象。


一樓臺北印象廳-以圖文、影像呈現國內外人士觀感及印象。



本館位置

11008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一樓至四樓(市政大樓面向仁愛路大門【西大門】一進入的右手邊)

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請撥02-27208889)轉4547

傳真:02-27232793

台北探索館位置圖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上午9:00至下午500,免費參觀。

 

休館時間

週一及國定假日暨民族節日。

 

語音導覽服務

本館1樓服務台提供中、英、日、客、閩語音導覽租借服務,參觀者請持身份證件正本換證租借,自行參觀。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政府觀光網:饒河街夜市










貓頭鷹是代表饒河街觀光夜市的吉祥物




 


必吃美食:蚵仔麵線、藥燉排骨、胡椒餅、東山鴨頭、臭豆腐


來到八德路4段與塔悠街交叉口,看到入口處金碧輝煌的牌樓,閃閃發亮的市集,在夜間特別顯眼,再看到象徵夜市吉祥物的貓頭鷹圖騰,就知道夜市已經近在眼前。饒河街夜市是臺北市最早的觀光夜市,規模並不大,攤位非常集中,只要是常來的熟客,很快就可以找到自己想吃的攤位,非常方便。饒河街夜市有許多非吃不可的美食。有名的東發號招牌的蚵仔麵線,滷大腸爽口夠脆、相當入味;香噴噴的陳董藥燉排骨,加入中藥秘方,沒有腥羶味,是冬天疏通筋骨、滋補養身聖品;販賣各種滷味的東山鴨頭,肉質有彈性,冰過更好吃;鮮嫩十足的蟹腳蟹肉、好喝的古早豆花,各種新奇美味的小吃多到數不完。










臺北市 松山區 八德路四段與松河街間且與之平行的饒河街上
每日17:00~24:00
02-2763-5733(台北市饒河街觀光夜市管理委員會)

饒河街觀光夜市是全國第一個由政府規劃的觀光夜市,有完善的管理委員會及軟硬體設備齊全的公共設施,也有馳名中外的各種特色小吃。


饒河街西起八德路四段(慈祐宮前)至塔悠路口舊時稱為錫口街,全長600公尺為拓寬前路面八公尺路段上有松山福德宮及松山長老教會。乾隆年間庄民出資興建慈祐宮奉祀天妃媽祖成為精神重心所在。天后宮完成後各種店舖在附近逐漸興起為松山區最早開發的市街。慈祐宮以西至福德宮以南稱頂街、松山福德宮以西為下街、兩處為中元祭典之大柱。










貓頭鷹為夜行動物與本夜市攤販日息而作有著相同意義











 


Q版夜市地圖


http://www.walkgoler.cc/qmap


 



 


*********************************




                            饒河夜市








饒河夜市 台北第一座觀光夜市


  饒河街夜市是台北市第一座觀光夜市,從八德路四段與撫遠街交叉口到八德路的慈佑宮為止,全長約為600公尺。就逛夜市的規模而言,饒河夜市堪稱袖珍合宜,攤位極為密集,只要你熟門熟路,馬上就可以找到喜愛的攤位,坐下來大快朵頤。
















‧編輯部推薦
古早豆花
位置:饒河夜市口
招牌品:古早豆花25元
蟹腳蟹肉
位置:饒河街觀光夜市媽祖廟口
招牌品:蟹腳蟹肉半斤120元
土耳其冰淇淋
位置:饒河街觀光夜市內
招牌品:冰淇淋50元
罌粟花園
位置:饒河夜市口
招牌品:印度手環6個200元






‧交通方式
公車:可搭乘605、78、203、311、52、205、276饒河街口下。
捷運:從內湖交流道下,走麥帥公路遇圓環下,沿著撫遠街走再續接八德路,左轉饒河街即可抵達;或沿著八德路直行,過高架道路即可。
停車資訊:八德路、撫遠街口附近蓋有現代化停車塔,摩托車可以停在巷子裡。
廁所資訊:停車塔裡有廁所
管理單位:饒河街137號2樓













‧非吃不可
陳董藥燉排骨
位置:饒河街觀光夜市內
電話:0910-901933
招牌品:藥燉排骨一碗50元,藥燉羊肉一碗60元
成立歷史:4年
陳董藥燉排骨可說是近年來饒河夜市裡最HITO的攤位,位於夜市走道中間,遠遠就可以聞到香氣四溢的藥燉味,20公尺內可以感受人潮洶湧的氣氛。他的藥燉呈現溫潤醇厚卻不顯中藥刺鼻味的滋味,舌根處還微微保留了甜味,排骨肉也是入口即化,老闆娘更大力推薦他們的藥燉羊肉,由於肉質鮮美,加上精調秘方,羊肉完全沒有腥味,還有疏通筋骨氣血順暢的效用。
台南東山鴨頭
位置:饒河街觀光夜市內
招牌品:鴨頭一支50元
成立歷史:5年
光是看攤位上排得非常整齊有序的各種滷味,你就會食指大動了。老闆說,他們使用的鴨頭與一般的品種不一樣,鴨頭比較小,因為這種鴨飼養比較久,肉質較為堅韌,可以經得住長久的文火慢熬,滷汁細細地浸潤到肉內,鴨頭還可以維持完整不斷碎。
漢城豆腐鍋
位置:饒河街
招牌品:韓式海鮮豆腐鍋70元、韓式麻辣豆腐鍋70元
成立歷史:年
這家人氣搶搶滾的韓國豆腐鍋可是饒河夜市的後起之秀,短短兩年時間,已經在強敵環俟的饒河夜市竄起,吸引了許多喜歡韓國又酸又辣口味的年輕人。店員表示,他們的秘密武器就是黑胡椒醃製的豬肉,加上老闆親自向韓國人討教的韓式泡菜,這兩樣絕活兒讓他們的湯頭獨樹一幟。
東發號仔麵線
位置:土地公廟後面
電話:02-27695739
招牌品:蚵仔麵線45元
成立歷史:66年
台北賣清湯蚵仔麵線的寥寥無幾,而東發號已經屹立了66年,即使一碗的價格比別人貴上10元左右,人客依然源源不絕。第二代的顏小姐表示,東發號的大腸滷過之後還要用鹽再清洗過,一方面是乾淨,一方面則是讓大腸更脆,而且容易入味,爽脆的口味非一般軟膩芶欠的大腸可相比。








‧消費者推薦
香港來的陳先生、朱小姐、萬小姐
我們來台灣停留幾天而已,覺得饒河夜市蠻好玩的,這種芝麻糊香港也有,台灣的比較濃稠,甜味恰到好處。
饒河夜市管理委員會會長 郭洪彩鳳
饒河夜市是全台北最老字號的觀光夜市,知名度也非常高,今年還參加花燈的示範點,我們夜市的消防、衛生都做得很徹底,未來還會增加停車場還有廣播器呢。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恆春古城-主題墾丁-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恆春的舊名「瑯嶠」就是排灣族語蘭花的意思


恆春古地名「瑯嶠」或「琅嶠」,指鳳山縣下林邊以南的地區,為排灣族對一種蘭科植物的稱呼,也是當地原住民的族名。一直到沈葆楨來了以後,因為此地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才改名為「恆春」。 擁有全台保有最完整的二級古蹟恒春古城,已有百年歷史,古城位於恆春鎮的中央,創建於清光緒元年,歷經四年完工,有東門、北門、西門、南門,古意濃厚的四座城門,如今保留完善的城門也並不太多,雖歷經天災地變、戰爭洗禮、城牆多巳破壞,只留四個城門尚屬完整。 南門是變化最多的城門,目前保留拱形城門及周圍磚砌城牆,上域牆也拆除予以重建。 北門原有單簷歇山式附軒亭的城褸,現在城牆上什麼都沒有,城頂枯黃的草木和左近破落的農家構築了一片蒼涼的景象。



恆春街圖


******************************



工 程 介 紹

恆春古城於清光緒元年選定城址後,委由各縣仕紳建造,於光緒5年7月15日峻工。恆春城周圍共972丈,厚2丈,有東西南北四門,每個域門頂端所建的砲臺高1丈7尺,寬6丈9尺,共分內外兩道。城門共有兩扇,高1丈2尺,寬6尺。城內街道呈丁字型,昔日北門為正門、是古城之官道,這一帶為練兵營,因此甚少居民。現今北門的城牆上還保存著立於清光緒2年的恆春古城唯一碑石。
恆春古城建城時除四道城門外,還築有城臺、城樓、炮台四座。城樓各高1丈2尺7寸,寬6丈7尺,深1丈4寸。沿城周圍共築有1384個城垛。而今城垣大部分還在,但因居住環境改變,城牆多巳破壞,只留四個城門尚屬完整。為了保持古城景觀的完整性,景觀整建工程已展開,整建採用古法,以石灰、糯米、黑糖漿等為建材修建,希望讓百年古城再次重現新生命。

恆春古城東門在恆春往滿州的路上,城門上築有牌樓。屏東縣政府在修復時,依古城的原貌建了城牆,從東門大約可以看出當初四個城門由城牆圍繞的原貌,登上城門可以看到砲台、砲孔,也可以在城牆上的馬道漫步,從東門上眺望遠方可看到三台山。


 


**********************************************************************








                                                                                                     恆春古城


擁有全台保有最完整之二級古蹟恒春古城,已有百年歷史,古城位於恆春鎮的中央,創建於清光緒元年,歷經四年完工,有東門、北門、西門、南門,古意濃厚的四座城門,如今保留完善的城門也並不太多,雖歷經天災地變、戰爭洗禮、城牆多巳破壞,只留四個城門尚屬完整。喜歡歷史文化的優客們不妨來此看看,漫步其中還是可以感受到古色的情調。


出火位於恆春鎮東門外,是地底天然氣由泥岩裂隙溢出,點火後燃燒造成。當地賣仙女棒小販引述;原為中油鑿井時挖至泥岩層,意外發現有天然氣自然冒出,經點火後至今不熄,蔚為奇觀,現已設有停車場成擴建為公園,較適於夜晚前往觀賞,燒烤食材、啤酒、飲料記的帶,三五好友草坪之上觀星月,天然出火巴比Q為您增添旅行中的味覺記憶!晚上進入出火公園無照明設備,出火處雖近在眼前,手電筒是一定用的上。


赤牛嶺亦是當地人報的山路,可眺望整個恆春關山夕色,也因人生地不熟,問了當地人指引山路,一條鮮有人走的山路,讓我盡享山路開車的在蜿蜒的山路上,車子持續急駛著,感覺愈來愈接近山頭,這條路是一條蜿蜒小路,水泥鋪面產業道路,路越來越窄,山是越來越高,曲折程度越來越大茂密的樹和竹子擋住了視線,叉路多到不知往何方,正好遇上高壓電塔架線的台電員工,經仁兄指引宛如迷宮多到不行的叉路,還是有感謝的啦!反正這些山路都是台電為了架設核電廠輸送電力架高壓電塔而開的,找條往山頭開上去碰碰運氣,這條山路盡頭還好可眺望龍鑾潭關山全景,較可惜前景低矮灌木叢枝稍遮往。其實尋幽探景歷經長途跋涉山路,過程中也是令人有一番深刻的體驗及感受。











*******************************



                                                                                   恆春古城--[悠遊墾丁]














東門 西門 南門 北門
東 門 西 門 南 門 北 門


**************************************************************************************




恆春三怪-「落山風」
落山風的出現
《恆春縣志》記載:「自重陽以至清明,東北大風,俗謂之落山風。晝夜怒號,渹渹渢渢,或三、四日一發,或五、六日不止。...如木棉、桑葉、高梁、甘蔗等,(一旦遇風)均不苞蕪,多致零落。」。又,「所謂落山風者,自重陽至清明為當令,或間日而至焉,或連日而至焉。萬竅怒號,塵灰暴起,晝夜奔厲,耳熱心煩,勢與颶風無殊;所幸者,雨不為助耳。」、「(恆春縣)北與鳳山交界之率芒溪起,沿海一帶,平時則有落山風,凡田園中枝幹銳上之物,均不能種。」這就是清代正史中有關落山風的記載;最初它被視為摧殘農稼、惹人心煩的「異物」。


落山風的真相
事實上,在現代科學的眼光中,落山風只是恆春半島的東北季風,它盛行於10月~翌年4月之間。由於境內中央山脈陡降,季風直瀉而下,風力強勁,每秒高達10~17米,相當於輕度颱風。又因「絕熱下降增溫作用」的關係,乾燥溫暖,類似「焚風」。至於它的風力,瞬間極大風速最高記錄,曾經達到每秒37.2米,相當13級風,具有中度颱風的威力。


歷史中的落山風
然而在百年前的農耕社會中,落山風畢竟是一個不知來路、或是天界遣來的怪物,它帶給恆春一個「天磨」(考驗)的環境。面對了它,冬季出海捕魚、或海上行舟,風險萬分,對外交通也因而受阻;農稼遭秧,甚至第7任知縣羅建祥在光緒10年(1884)引進的木棉,也種植失敗。最後,恆春人必須借助於神力協調,於是光緒11年「風神廟」出現了。甚至於父母官高晉翰(第15、18任知縣),「一見風起,無論暑日寒夜,步行之廟,責躬虔求」;希望透過「修德回天,永免此患」,保全民生社稷。


文人筆下的落山風
顯然地,落山風影響耕作巨大,與早年農家生活息息相關。自然而然地,它也成為文人詩作中的題材,甚至佔居主角。例如,「龍潭波泛三春鏡,猴洞風揚四野塵」(知縣何如瑾詩)。註云:「...猴洞山,...勝地也。惟晝夜風聲怒號,如雷鳴虎吼,屋瓦欲飛」。「落山風信勢偏驕,萬竅怒號送海潮」(康作銘〈游恆春竹枝詞〉)。「落山風勢埒颱風,害否惟分晴雨中;一日無風悶不解,風來瘴去話從同」(屠繼善〈恆春竹枝詞〉十首)。「最怕秋冬兩季中,颱風去後落山風;居民習慣渾閒事,反說無風瘴氣濛」(胡徵〈恆春竹枝詞〉八首)。其中所記,道盡了恆春人對落山風的愛怨情仇。甚至於福建巡撫丁日昌巡視台灣,一趟恆春之行,也對落山風留下深刻印象。新街行台題璧詩云:「海水自來還自去,罡風時發復時收。...飽聽怒濤三百里,何人赤手掣蛟虯」。(清光緒3年正月初七題)然而落山風若有百害,至少它也曾經帶給恆春一頂榮冠,即清康熙58年(1719)《鳳山縣志》所載的「鳳山八景」之一:「娘嬌潮聲」。張士廂詩云:「娘嬌聳出碧雲空,俯撼流波勢更雄;...依稀雪湧浮天外,恍惚雷轟入耳中。...」。毫無疑問地,造就這等磅礡氣派、壯觀奇景者,非恆春的落山風莫屬。


落山風的傳說
由此看來,落山風幾乎成為恆春人生活、乃至生命樂章的一部份。恆春人開始思索著究竟它從何處來、又從何處去?於是,傳說誕生了。一說,在「石門」(今牡丹鄉內)有「風洞」;是鄭成功當年登陸討番插旗(軍旗)之處。一旦風吹軍旗,旗尾指向的番社,即有災害。後來拔旗而去,但未夷平洞穴;於是風吹而出,形成今天恆春的「落山風」。另外一說,更為神秘。即,「洞(風洞)在八瑤灣(今滿州鄉境)深山;古木參天,荊棘滿地。至其地者,不知所禁,或大聲言語,風即大作。其後,無論民(漢人)、番(原住民),皆不敢往」;如今亦不知究竟在何處。假如這是真的,那麼「落山風」的故鄉,不是在「石門」,便是在「八瑤灣」了。


今天的落山風
當然,傳說終究是傳說,是所謂的「無稽之談」。不過,它透露了恆春人逐漸「認命」,而坦然接受了腳下這塊大地所帶來「命運的必然」;至此,落山風在恆春人心中,它的「利弊得失」已非重點所在;它已經轉化為一種精神「象徵」、或說是恆春人的一個圖騰。等到時代向前推進,社會生活條件日益改善後,恆春人對落山風似乎有「轉怨為愛」、甚至引以為傲的趨向。落山風之所以名列「恆春三怪」之一,大約就是在恆春人的這種心態下產生的。於是,報章雜誌逐漸出現了以「落山風」為題材的文章,例如近年來的〈落山風傳奇〉(劉昭民)、〈醉在落山風〉〈若是到恆春〉(龍小鳳)、〈恆春的落山風〉(鄉人吳長波)等,比比皆是;作者則不分恆春人與否。甚至於恆春出身的名攝影家王慶華,也把自己的攝影展,名之曰:「落山風的故鄉」。乃至於學術界,無論是基於對大自然生態的考察探奇,或對特殊作物的栽培種植研究,「落山風」也成為研究探索的對象。落山風似乎不再自限於台灣最南端的恆春,它開始吹向更廣闊的世界。至於最推崇落山風者,無疑就是恆春人口中的「恆春烏豆仔不驚風」這句俗諺。這是說,恆春的黑豆,「自發芽起,便飽受『落山風』的肆虐,無形中鍛鍊出極堅強的生命力」,不怕強風侵襲,根基屹立不搖;而「恆春人不畏烈日狂風,不怕任何艱苦,毅然生息於『落山風』天磨的台灣南端,不動如山;這正是『恆春烏豆仔不驚風』的精神,也是恆春人才之品質保證。」根據上述史實所載,可以想見的——過去如是,今天如是,即使在未來,落山風永遠是最具「恆春色彩」、最富「恆春氣息」的恆春土產之一。它的故事,勢必隨著恆春人的腳印向前邁進,不斷地脫穎而出。


恆春三怪-「老少食檳榔」
「老少食檳榔」是所謂「恆春三怪」之一。其實自古以來「食檳榔」就是台灣各地的習俗。清光緒18年(1892)的《台陽見聞錄》說:「台地男女均嗜(檳榔)、咀嚼不去口,唇齒皆殷。客至,必以獻,即以代茶。婦人嚼成黑齒,乃稱佳人」。光緒20年的《恆春縣志》也說,恆春的檳榔,「產於番社者多,形如黑棗;裹以荖葉、石灰、男婦皆喜啖之,不絕於口。婚姻大事,及平時客至,皆以檳榔為禮」。這二段描述,透露了檳榔在恆春人生活中的普及性和重要性。的確如此,恆春人有一句獨特的口頭禪——「有成嘸成,檳榔菸走在前」(閩南話)。這是說,提親做媒,對方同意與否,姑不論,見面禮的「檳榔」「香菸」絕不可少。這句話也廣泛應用到人事應對、生意買賣等方面。套一句中國俗語,就是「買賣不成仁義在」的意思。又,恆春人吃檳榔,通常是配上葛葉(荖葉)、石灰後,一起咀嚼。這個習慣來自原住民的一則傳說。即,從前二位兄弟同時愛上一位少女;後來,弟弟不忍奪兄之愛,便撞山而死,變成「石灰岩」。哥哥感動之餘,自殺死於弟弟身邊,則變成一棵「檳榔樹」。少女獲悉二人為己殉情,也趕到現場自殺;結果變成「葛葉」樹,寄生纏繞在檳榔樹和石灰岩上。後人為紀念這個感人的故事,在嚼食檳榔時,便把三者配在一起;甚至認為不食檳榔,其人亦無情之輩。


恆春三怪-「民謠〈思相枝〉」
民謠〈思相枝〉,被列為「恆春三怪」之一。「怪」之由來,不甚明白;大概指當年老少男女皆能即興編排歌詞,哼上一段。至於起源,《恆春風物》記載,清光緒元年(1875)「恆春」設縣後,大陸移民日益增多;傳說:當時有廣東省汕頭人巫元束(1858-1909)、巫永生父子與同鄉多人於南灣「跳石」附近山頂燒木炭維生。每當夕陽西下,翹首西望,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吟唱抒懷之餘,因而譜成「思鄉起」(又稱思想起),往往一人吟唱,百十人和之。就像大多數的民謠,〈思想起〉的特色在於基本的曲調旋律外,歌詞、唱腔非常自由,大半由歌手自編自唱。或許因為它是移民早期誕生的作品,又因演唱的時空和唱者的心境不同,〈思想起〉有時表現了一股蒼莽豪氣,有時卻透露出一股淒涼悲意,有時它充滿得意喜悅,有時則令人感到寂寞心酸。至於歌詞內容,抒情(情歌、男女歡愛)、敘事(喜宴、慶賀、悼亡),不一而足。〈思想起〉由恆春而全台灣知名,不得不歸功於陳達(大光里人,1906-81)、音樂家許常惠、史惟亮諸人。民國56年(1967),陳達得到許常惠等人的賞識,視為民謠瑰寶。其後,並在台北稻草人餐廳、台中貝多芬餐廳等處演唱。民國65年起,更是奔走全台演唱民謠;台灣傳統民謠逐漸受到重視、恆春民謠〈思想起〉越發著名,陳達掀起的風潮功不可沒。〈思想起〉,有人認為就像傳統民歌「竹枝詞」,按照恆春人的(閩南語)的叫法,應該寫成〈思相枝〉才是。筆者認同這個看法,但是「正名」究竟如何,有待專家的解答。


資料來源:恆春拓真協會(文:林右崇)


***************************************

台灣的傳奇遊唱詩人陳達

 



 陳達/1971攝影/張照堂


 


19677月底,音樂 家許常惠 教授率領民歌採集隊在台灣西部各地廣泛蒐集民歌,最後他在恆春半島發現一位年已62歲、擅彈月琴說唱故事的老遊唱詩人—陳達,而驚嘆道:「終於找到民族音樂的靈魂!」從此,陳達成為舉國皆曉的恆春民謠傳奇人物!






陳達思想起(祖先堅心過台灣)


 


恆春民謠傳唱者-朱丁順老師


思想起陳明章


鄧麗君- 思想枝(閩南/福建語)


盧佳君獨奏會呈現濃濃台灣味



月琴

交響樂演奏配唱之『月琴』.wmv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說電影 造就觀光


 



燕巢地質景觀奇特 陸客驚嘆 臺灣時報











新養女湖是一座典型噴泥盆形的泥火山,同樣也是泥火山,但此處所含的水分較多,因此聚集成湖。











養女湖的地型屬泥火山型中的噴泥塘,湖形略呈圓形,而今因人為破壞已大不如前。


燕巢三奇指的是-新養女湖、烏山頂泥火山及太陽谷。


另一說  : 燕巢三大奇景,分別是養女湖.太陽谷.雞冠山 !





新養女湖是一座典型噴泥盆形的泥火山,同樣也是泥火山,但此處所含的水分較多,因此聚集成湖。


圖文來源:



                                                                                            燕巢養女湖


延續著烏山頂泥火山脈,新養女湖是一座典型噴泥盆形的泥火山,同樣也是泥火山,但此處所含的水分較多,因此聚集成湖。傳說中養女湖,有著淒涼感人殉情故事,當地人敘述著養女與戀人無法結合,雙雙相約在養女湖一同殉情,後人感念這個不幸的故事,於是將此湖取名為養女湖。養女湖的地型屬泥火山型中的噴泥塘,湖形略呈圓形,而今因人為破壞已大不如前,下方一新養女湖目前範圍有逐漸擴大之勢,竹旁下方還不停冒著熊熊火炎,離停車場不遠處,設有小型觀景亭,及整建中景觀步道。新養女湖下方,可遠眺太陽谷及嫦娥湖,其實也相當近,驅車前往約2公里,設有棧木步道及景觀台,太陽谷是燕巢鄉地形最險峻的惡地形,類似美國大峽谷,相信不用介紹看圖片已是相當之美,親臨現場更是美不勝收。好朋友這可是高雄縣燕巢鄉烏山頂泥火山、養女湖、新養女湖、太陽谷、嫦娥湖、雞冠山連成一線的特殊風景區。(可按指引地圖前往) 













↑烏山頂泥火山












太陽谷嫦娥湖是燕巢鄉地形最險峻的惡地形,類似美國大峽谷,親臨現場更是美不勝收!











太陽谷險峻的惡地形,一道道宛如尖銳刀鋒的稜線,類似美國大峽谷,荒涼絕美!











太陽谷非常特殊的地質景觀,光禿禿的泥山,如鋸齒的稜線,表面有特殊紋理,形成一道道宛如尖銳刀鋒的稜線!












金山國小前通往雞冠山之麒麟巷,雞冠山就在眼前,山勢陡峻,巍峨矗立,頂端分裂成雞冠形狀,故有「雞冠山」之稱.....






***********************************


虛構殉情出名 燕巢養女湖將錯就錯














高縣燕巢養女湖日夜噴冒泥漿,發出「沫、沫」聲響,被小說形容好像在為養女的坎坷際遇抱不平。(記者蘇福男攝)
作家呂自揚說「養女湖」小說及電影「秋蓮」先後加持,讓燕巢養女湖泥火山紅透半邊天。(記者蘇福男攝)
高雄縣府10幾年前另在養女湖西南方山腳下一處竹林,發現一個噴泥盆,並開發為「新養女湖」。簡介看板仍舊寫著:「據傳古時有一養女投湖殉情於此而得名。」 (記者蘇福男攝)

小說電影 造就觀光


記者蘇福男/專題報導


高雄縣燕巢鄉「養女湖」遠近馳名,但作家呂自揚考證發現,「養女湖」根本是小說虛構情節,應正名「大滾水沫」或「滾水湖」。


燕巢鄉境是全台最密集的泥火山區,特殊景觀原本沒沒無聞,1956年台北女作家繁露寫了一本約4萬字的小說「養女湖」,內容描述200多年前,千秋寮山深谷裡有一清水湖,湖畔有一人家的養女,被養父母凌虐逼婚而投湖自盡,養女的情郎也跟著跳湖殉情。


清水湖水從此變濁,且日夜噴冒泥漿,發出忿怒、哀怨的聲響,好像在為養女的坎坷際遇抱不平,清水湖從此名為「養女湖」。淒美的愛情故事賺人熱淚,23年後更被拍成電影「秋蓮」,由當紅歌星鳳飛飛主演,燕巢養女湖頓時成為家喻戶曉的景點。


1979年8月,繁露在報紙副刊發表文章,指控電影「秋蓮」抄襲自她的小說,並首度披露「養女湖」小說是虛構故事,後人才知養女湖的「身世」。


新養女湖沿用故事


遊客在失去好奇心後,湖面淤積縮小的養女湖也風華不再,10幾年前,高雄縣政府為發展地方觀光,另在養女湖西南方山腳下一處竹林,發現到一個噴泥盆,並開發為「新養女湖」,湖旁看板仍舊寫著:「據傳古時有養女投湖殉情於此而得名。」


「自古以來,這裡就攏無啥米『養女湖』的傳說!」金山村千秋寮在地人50幾年來,老是被好奇的遊客追問「養女湖」由來,常常瞠目結舌。


出身高縣的作家呂自揚表示,因一本小說虛構的地名造就觀光景點,養女湖是首例。而且養女湖小說描寫的年代為清乾隆初年(1756年),當時千秋寮地區根本蠻荒未開,養女投湖的情節與事實差距太大。


燕巢鄉長吳德雄則認為,「養女湖」已成為燕巢泥火山的代名詞,沒有正名的必要。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