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寺


  


龍山寺位於臺北市廣州街211號,聶立在風雲際會的萬華夜市,是本省著名古寺名聞中外。龍山寺建於清乾隆5年,建築設計采三段式格局由上空烏瞰呈"回"字體,由前殿、後殿、東西護寶及中央的正殿所組成。佈局方正肅穆;其門壁梁柱極盡精雕細琢之美。集清代,日據與光復後綜合表現的寺廟藝術。外觀與清水祖師廟,淡水鄞山寺相似。    
    主要供奉觀世音菩薩,並祀奉媽祖,四海龍王,十八羅漢,城隍爺注生娘娘,山神、土地公等典型神佛合一,有此一說「龍山寺是衆神的集今所」表示供奉神佛很多。每到民俗節慶都有盛大花燈、廟今引未洶湧人潮,龍山寺儼然成爲一座觀光廟宇。周邊的常規風味市街,具有民俗氣息。 


 


台北龍山寺


 


萬華龍山寺落成於清乾隆五年(西元1740年),歷史悠久的龍山寺將過多次的重建,寺廟中的主祀神祇為觀世音菩薩,並供奉有註生娘娘、文昌帝君、城隍爺、地藏王菩薩及媽祖等眾多神祇。龍山寺佔地一千八百多坪,整體建築格局為「日」字型,是三進四合院的傳統宮殿建築,分為前殿、正殿、後殿及左右護龍,廣場前部分石板是早期自中國渡海來台用來壓艙的石板,殿前有一對在台灣獨一無二的銅鑄龍柱,廟宇外觀氣派富麗堂皇,擁有彩繪、木刻、石雕及剪黏等精湛的工藝裝飾,為國家二級古蹟,除了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也是盛名於全台灣頗具威望的廟宇。


 


艋舺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位於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與西園街交叉口、毗鄰華西街觀光夜市,是萬華的信仰中心,艋舺龍山寺可稱萬華龍山寺或簡稱龍山寺,悠久的歷史訴說著昔日『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風華,艋舺龍山寺於清朝乾隆3年(西元1738年)由泉州三邑移民將福建晉江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至台灣所興建,後來雖發生大地震和暴風雨等天災侵襲,歷經修復後風格與艋舺清水巖祖師廟相近,1945年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全毀,修復後列入國家二級古蹟,和台北101國立故宮博物院台灣民主紀念館(中正紀念堂)成為國外遊客來到台北旅遊風景名勝區。


 


艋舺龍山寺-建築風格


艋舺龍山寺總面積約為1800坪,坐北朝南是中國古典之三進四合院傳統宮殿式建築,自中軸由外而內是山門、廟埕、前殿、中庭、大殿後庭、後殿,左右護龍、上有鐘鼓樓,門壁樑柱極盡精雕細琢之美,結合清代、日據與光復後綜合表現的寺廟藝術;艋舺龍山寺廟埕左右兩邊設有淨心瀑布和噴泉水池,前殿的八角藻井和鑄銅龍柱是特色所在,大殿也有金柱圓形螺旋狀藻井,都是代表台灣傳統寺廟特色和格局,民眾來到艋舺龍山寺可多留意建築景觀和代表意涵。


 


艋舺龍山寺-祀奉神明


艋舺龍山寺前殿、大殿、後殿可細分許多廳,共供奉約100多尊神明、7個香爐;『前殿』即三川殿,與龍廳、虎廳合稱五門殿。主祀三寶佛、旁祀神像眾多;『大殿』即圓通寶殿,主祀觀音佛祖、旁祀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韋馱菩薩、伽藍菩薩和十八羅漢;『後殿』共有天上聖母殿、文昌帝君殿、華陀廳、關聖帝君殿、月老廳,分別祀奉天上聖母、太陽星君、太陰星君、千里眼和順風耳、水仙尊王、城隍爺、福德正神、註生娘娘、註生娘娘、池頭夫人、文昌星君、文魁星君、紫陽夫子、文衡帝君、華陀、月下老人和監名神君等眾神明;艋舺龍山寺華陀廳後方的福智大師紀念堂主祀福智大師,而西廂鼓樓的開山聽也祀奉開山祖師。


 


艋舺龍山寺旅遊


民眾來到艋舺龍山寺除了欣賞台灣寺廟建築文化以外,在每年農曆正月15至2月19日都有花燈展覽、平安燈等等傳統活動,民眾來到艋舺龍山寺感受傳統活動的樂趣,此外亦可前往華西街觀光夜市艋舺青山宮西門町艋舺清水巖祖師廟紅樓劇場台北市電影主題公園等等台北旅遊景點,讓民眾能在台北旅遊得開心又豐富!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    林夢真 撰文


 



日本NMB48來台,特地到台北龍山寺拍攝外景節目,右起為團員福本愛菜、山田菜菜、渡邊美優紀及小笠原茉由。 (李開明攝)



 


艋舺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總統府


總統府建築於民國元年六月一日開工興建,至民國八年三月竣工,整棟建築物是以正大門入口小樓為基礎,一層一層緊密相連,結構嚴謹,造型對稱,設計精細。總統府內隨處可見高聳的圓柱,雅緻的雕飾,深邃的迴廊,精巧的拱門,充分表現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之建築特色。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曾遭受轟炸,嚴重毀損,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後,於次年重修完成,當時為慶祝 蔣公六秩華誕,改稱介壽館,民國三十八年中央政府播遷來臺後,便以此館作為中華民國總統府,沿用迄今。


總統府建築物介紹


總統府座落在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22號,正大門面對凱達格蘭大道,正面(東向)重慶南路,背面(西向)博愛路,北向為寶慶路,南向為貴陽街。


日人統治台灣時期,於西元1906年至1907年間(明治39年至40年)決定興建總督府廳舍(即現今總統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這棟建築曾遭到轟炸而嚴重毀損。台灣光復後,在民國35年重建完成,當時為慶祝先總統 蔣公六秩華誕,改稱「介壽館」。中央政府遷台後,便以此館為總統府沿用至今,2006年3月25日,「介壽館」銜牌正式以「總統府」取代,除在建築用途上名實相符,亦可彰顯憲政上的意義。


總統府 (四方通行)


總統府座落在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1段122號,正大門面對凱達格蘭大道,正面(東向)重慶南路,背面(西向)博愛路,北向為寶慶路,南向為貴陽街。


日人統治台灣時期,於西元1906年至1907年間(明治39年至40年) 決定興建總督府廳舍(即現今總統府)。第2次世界大戰末期,這棟建築曾遭到轟炸而嚴重毀損。台灣光復後,在民國35年重建完成,當時為慶祝先總統 蔣公六秩華誕,改稱「介壽館」。中央政府遷台後,便以此館為總統府,延用至今。


氣魄雄偉、巍峨高聳的總統府,在寬敞廣場的襯托下,尤顯尊貴氣派,此棟建築係日治時期「總督府」之所在,自1919年完工以來,便一直是全台灣最高政權核心,這座後期文藝復興式樣的五層大廈,中央突起12層,塔身高60公尺,一峰巍然,為當時全台最大的建築工程,若欣逢國家重大慶典節日,如新年、10月10日國慶日等,則總統府四周更是結綵華燈,輝燦極致。


總統府 (英坦士)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港


高雄港是一座位於臺灣南部的海港,毗鄰高雄市市區,也是中華民國最大的港口。高雄港在行政上並不隸屬於高雄市,而是由交通部高雄港務局管轄。


高雄港所在灣區是一狹長海灣,原為一潟湖,總長度12公里寬度約為1公里至1.5公里。入口寬度則只有100公尺,形狀類似口。水域面積1,276公頃,有兩個入海通道,進出港航道長18公里,港區海域設有兩套防波堤。目前高雄港航道和港區水域水深自11.316.0公尺不等,可15萬噸級海輪進出港和停泊。港區水域錨地2處,設浮筒泊位24組,可泊萬噸級以上船24,超級油輪浮筒2座,分別可泊15萬噸級和25萬噸級巨型油輪。錨泊地總泊數可達190多艘。


高雄港現有營運碼頭約116,其中雜貨碼頭30座、貨櫃碼頭24座、散裝碼頭32座、榖類碼頭2座。此外客輪、軍艦、港務、工作碼頭共28座。另有倉庫96座,容量57.6萬噸。貨櫃場5處,供貨櫃轉運。港區現有貨櫃裝卸橋(橋式機)及裝卸搬運機械170


高雄港的碼頭依照位置與特性,可以分為蓬萊商港區、鹽埕商港區、苓雅商港區、中島商港區、前鎮商港區、小港商港區、中興商港區與大仁商港區。還有一些零星分佈的小漁港、造船廠與修船場等等。


高雄港所在地明朝後期原為漁村,荷蘭鄭成功據台時期都有開拓,清初已成為高屏地區商品集散中樞,原稱打狗港。清咸豐年間(1858依照中英天津條約,高雄港開口通商,1863成立海關高雄關。光緒年間,清廷在此修建火砲等陣地,英法領事與洋商時來勘查。


在清代,打狗港原是南部僅次於安平港的第二大港,但由於後來安平港港口淤積嚴重,使得當時的洋船都難以進入,打狗港於是取而代之。且由於此時打狗港附近的腹地逐漸開發,加以物價低廉,因此逐漸吸引外商前來採購民生物品以及投資。從此打狗港便成為英、美商人爭逐的焦點,但其後由於美商經營不善,因此打狗港逐漸成為英商的地盤。


1944中期以後,盟軍太平洋戰場展開反攻,美軍已漸次贏得新幾內亞塞班島菲律賓等戰場勝利,空軍已能對台灣、琉球直接空襲。10月以後,高雄港遭到盟軍猛烈轟炸,所有碼頭倉庫幾盡摧毀。日軍為避免美軍登陸作戰時利用本港補給物資,自沉大船五艘封鎖港道,高雄港幾乎成為死港。


2000,高雄港再度建成5個貨櫃中心,8個新建深水碼頭,營運貨櫃能力達到1,000萬標準箱(TEU)。


高雄港曾長期位居世界货柜吞吐量第三大港,僅次於香港新加坡貨櫃進出口於2004達到歷史紀錄940TEU。近來由於受到區域內其他港口,包括傳統大港香港釜山以及新興港口深圳鹽田上海洋山浙江寧波山東青島之競爭挑戰,本港吞吐略有下滑,2005吞吐貨櫃為947TEU是全球前二十大港中,唯一吞吐衰退者。目前高雄港貨運吞吐量佔全國三分之二


2004高雄港進出港船次約為39,000艘次,為歷年最高峰。


國際商業營運航線



[编辑] 客運航線



 


2008年高雄港貨運進出口總量居世界第六名(1,026


 


TEU[4]。排名第七的是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貨櫃貨運量


 


929TEU


高雄港務局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7 Tue 2010 16:10
  • 南灣



南灣 (四方通行)


南灣古稱金沙灣,因為其海灘上佈滿了白沙,遠處望去太陽照射之下有如金沙閃閃,又稱為金沙灣。 其海灣海浪一波波湧起,有如藍浪入侵,亦又稱為藍灣。


南灣海岸線長達600公尺,沙質柔軟、沙粒潔淨,海水碧藍,是吸引游客逐波踏浪戲水的最佳地點。而且因為海底地形多變,水質清澈,能見度佳,所以非常適合衝浪、浮潛等海上活動,每當假日時,總能見到沙灘上的滿滿人潮,享受著炎炎的夏日艷陽。


除了海底的美景,每年10月至隔年的3月可見「空飄塑膠袋」奇景,這是台灣漁民為了捕釣鶴鱵魚的奇招。


南灣 (玩全台灣)


 


南灣又稱為「藍灣」,是台灣最南端兩陸岬的行界點,更為水上活動最具人氣的旅遊據點,舉凡游泳、衝浪、水上摩托車、橡皮艇、沙灘排球、日光浴......等等。另外,由於南灣沙灘呈黃色,因此被譽為恆春八景之一「金沙白浪」。


南灣 (英坦士)


 


南灣古時稱為大板埒,因海水湛藍故又名藍灣。此地沙灘長約600公尺,弧線美,沙質柔軟潔靜,為一郊遊、游泳、划船、駕駛帆船之勝地。惟在當地派出正對面之海底有相當強勁之暗流,玩水務請遠離該地。本區漁產量豐富,時可見漁民使用地曳網﹝俗稱牽罟﹞作業的情形,深具發展成為觀光活動的潛力。每年4~7月虱目魚苗季可見到使用手抄網、塑膠筏捕捉魚苗,10月至翌年3月東北季風來臨時可目睹臺灣地區獨特的「空飄塑膠袋」釣取鶴鱵魚,蔚為奇觀。 目前由於核能三廠在此地興建,部分原可提供作為海水浴場之沙灘已劃入電廠用地範圍,為顧慮遊客及電廠安全,不計劃開發。其餘部份本處已於80年12月闢建為遊憩區,配置有男女更衣室、洗手間、泳具租售處、能源展示區、簡速餐廳、停車場等,提供高品質的遊憩活動。


南灣---[悠遊墾丁景點導覽]


南灣又稱藍灣,也就是墾丁遊客最多的一片沙灘。白沙、碧海、藍天,加上各式七彩遮陽傘,以及穿著比基尼泳衣、個性泳褲,在海裡、路上四處跑的人們……每回騎車經過這兒,總會忍不住被感染南灣強烈的休閒氣息!彷彿置身於地中海,又像在黃金海岸,充滿著濃濃的南國風味,真的好感動!來墾丁的人們,一定要親身來感受這兒的熱情!
  南灣海灘的夜晚也不錯哦!
 


墾管處官方介紹:   南灣


 










鶴鱵魚









 







鶴鱵魚北部俗稱青旗,顧名思義外型就像是一尾縮小型的旗魚,長長的嘴,細細長長的身軀,許多人將牠誤認為水針其實是不正確的,夏季為釣 此魚的旺季,通常出沒於水深超過20米的礁岩區,以釣浮游魚的方法來說,鶴鱵魚應該算是最標準的浮游魚了,因為牠們永遠都是貼著海面悠游著,不像其他的魚種,水面釣不到,放深點也許就釣到了,鶴鱵永遠都放一尺深左右,放深了反而釣不到,這種魚異常貪婪,見到餌毫不猶豫的就衝過來吃,常常可看到牠們在遠遠的海面上凶猛的搶食,有時甚至將魚餌或浮標搶到飛出海面,可見其兇悍性,但是因為牠有一隻長長的嘴,所以有魚訊時不要立即揚竿,稍待一會,你將會看到浮標很快速的往旁邊移動,或是完全沉入水中不再浮現時,此時大力揚竿,就手到擒來了,垂釣時機一般以小潮,長潮較恰當,因為浪一大魚就不進來了,天一亮就可下竿,天一黑就消失無蹤,所以垂釣時間必須掌握好。一般饕客都嫌鶴鱵魚味腥,但是恆春半島居民將鶴鱵的兩側抹上鹽巴晒乾後用火慢烤,佐酒滋味可是一流的。

鶴鱵魚的魚餌易以魚類為主,如秋刀魚,苦蚵仔,青鱗仔.....等,以整尾鉤上效果較佳,所以買餌時最好選擇大小適中的為宜,此種魚上鉤後會跳出海面在海面翻滾,或者像旗魚般的在水面上扭動身軀,極具美感,是非常有趣的磯釣魚種,釣組如圖,奮力拋出後,或逐波而流,或緩緩收回,魚訊非常明顯。

知名釣場:龍洞、鼻頭角、澳底、瑞濱、水湳洞、和平島、八斗子......等。

Note:
鶴鱵的釣組,釣法及釣場與白帶魚幾乎完全相同,其相異處為
1.
白帶魚為夜釣,鶴鱵魚為日釣,因此釣完青旗接著釣白帶魚正好銜接,由於夜釣所以必須加裝夜光棒。
2.
釣白帶魚以大,中潮較佳,釣鶴鱵魚則以小潮較合適。
3.
鶴鱵魚釣棚較淺約1~2尺,白帶魚則吃水較深,通常由水面到10尺或20尺都可釣獲。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風光全集 ( 感謝欣曄學長提供 ! )




 






 


大陸風光全集相當不錯






          請慢慢欣賞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帶團心得


四月十五日揮別鄭州旅客,十八日接待蘇州團貴賓,環島八天後於二十五日送機 ! 該休息了,待五月中旬再出發吧 !


接待鄭州團時,似乎開同學會,一群同學一起出團,該公司op離職之故……每天晚上十一點尚不知明天有沒有車?下午三 .四點還不知晚上住哪個飯店! 操作起來,只能用提心吊膽形容了 !所幸本團安全下莊,同學們帶千歲團普遍業績不佳,平安就好,的確導遊不能指望把把都拿鐵支或同花大順,拋開得失心帶團,旅遊業這條路才能走得久遠!


最近兩團順手多了,感謝兩位領隊配合;沒領隊方面的壓力,又與旅客建立良好情誼,帶團就像結交朋友,分手確有那麼丁點的離情依依,他們主動留下電話邀請小叮噹到蘇州作客!


西門町的操作,小叮噹事先打印鄰近街道圖發給每位貴賓限定遊覽範圍及律定上車時間,在哪裡下車就在哪裡上車,老人家很容易走丟的,貼心的小動作頗獲貴賓感動!


進免稅店因小叮噹的疏忽,忘了叮嚀要帶證件有幾位貴賓,因而無法購物,今後不能再忘記了!


退休的老人感興趣的是目前台灣的現況及各項制度,只要多蒐集資料,言之有物,建立導遊的專業形象,縱然導遊老了一點,蠻受他們歡迎的,尚未上線的夥伴,目前各家旅行社很缺導遊,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各景點的衛生間位置一定要搞懂,旅客問時才不致出糗,拉車時車程事先與師傅詢問,否則一上車旅客一定會問,到下個行程要多久?


待領隊用餐時,抽空到餐廳櫃檯結帳,地接社餐標要求導遊保密,簽帳時機要掌握!


哨子隨身攜帶,律定本團集合哨音,在滿坑滿谷的人群中,蠻管用的!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門町


 



    「西門町」指的是東起中華路、西至康定路、南至成都路、北至漢口街之間的區域。它的形成源自於日據時期殖民者在此建造了專屬於自己的歌舞休憩區。所謂的「町」,代表工商業區的意思。歷史與現代的交錯,造就青少年文化與過去歷史空間並置的人文景觀,一點也沒有減少專屬此區域的美麗與哀愁,西門町一直是台北市最重要的娛樂商業重鎮之一。


   


    特別是在民國80年代,捷運板南線的完工輔以中華路上的各路大眾運輸工具,更加強其與台北車站的連結性。當時的台北市政府更於民國87年執行全新的「台北市西門徒步區整體環境更新改善計畫」,包括:更新所有鋪面、座椅,引入支援性展演活動設施,以及夜間景觀照明氣氛。


   


    硬體設置規劃如此,軟體內容也不遑多讓。除了建置徒步區商圈網路、制定徒步區自治管理經營法規等配套機制外,近年「紅樓」的重生更成為主題活動與創意市集盡情揮灑的重要場所,當然它依舊是藝人活動的表演場地。其次,多達7間電影院聚集的西門町,從未讓電影文化在此缺席過,它同時也是每年金馬影展發聲的重要前哨站。


 


    但最令人無法忘懷的,就是西門町的「食」,百年老味道的存在見證了西區的興衰,多元飲食文化的進駐也展現其有容乃大的一面;再者,由於主要聚集年齡層為16~25歲的年輕人,因此,人們永遠可以在此看到最in的服裝打扮與新奇玩物,同時也直接反映出西門町對新事物的接受度與潮流引領地位。在一連串的改造與進步行動中,西門町也因完善的徒步區規劃而帶動起整個商圈的流行文化,但最終目的則為打造一座能讓人們逛街之餘,仍享有行路安全且設備完善的娛樂商業環境,而這項貼心又人性化的服務也是西門町的獨特魅力。 整理/陳佩宜、攝影/簡正峰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河鄉- 水往上流奇觀


 


水往上流奇觀位於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省道11號往台東152K處,右轉約50公尺路旁),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此設有休憩中心、停車場,並立有「奇觀」兩字石碑,「水往上流奇觀」其實為視覺假象,由於溝渠旁邊的景物傾斜度大於路面,造成視覺看流水彷彿由低處往高處流。


景點簡介



  受到地心引力影響,水往下流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但位於都蘭村漁橋附近的農田灌溉溝渠,卻出現反地心引力的「水往上流」奇觀,潺潺水流順著水溝蜿蜒往高處流去,令人嘖嘖稱奇。

  因為水往上流,使得一條毫不起眼的灌溉溝渠聲名大噪,經常吸引遊客前來觀看,無論是信或不信,都值得親自到現場眼見為憑 ,親身體驗聞名全台的奇觀。


 


景點特色



  水往上流位於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在11 號省道往台東152K處,右轉約50公尺處路旁,有一條農業灌溉溝渠,順著水溝,蜿蜒向上流去,這就是「水往上流」奇觀。

  「水往上流」是因為路旁的景物傾斜度大於路面,而造成彷彿流水由低處往高處流的視覺上錯覺。

  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理設有休憩中心、停車場,並立有「奇觀」兩字石碑,是東海岸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嘉義水上鄉北回歸線)


台灣是北回歸線通過的十六個國家之一,目前在台灣共有兩座北回歸線紀念碑,一座位在花蓮,另一座則是位在嘉義縣的水上鄉,是全世界最早建立標示的國家。北回天文廣場中有多座不同時期所建的紀念碑,並且規劃有太陽廣場、時光軌跡、天文科學展示、九大行星戲水區與北回太陽館等,其中北回歸線太陽館中為天文教育中心、光的體驗、太陽觀察、DIY體驗遊戲與各項望遠鏡展示等,是一處富含天文教育意義的場所。




(花蓮瑞穗鄉舞鶴北回歸線)


北緯23度27分4秒51的北回歸線經過台灣的嘉義、高雄、南投、澎湖、花蓮,一九三三年(日昭和八年)日本人在瑞穗火車站西側建造全省第二座北回歸線標(第一座是嘉義水上鄉的北歸線標)。這座北回歸線標是當時遊客前來遊玩的重要據點,1981(民國70年)因東線鐵路拓寬而拆遷至舞鶴台地,重新建造,新的北回歸線標造型優美,加上台地的景色更美,所以這裡已經是遊客來瑞穗必到之處,尤其是日本遊客最愛到這,聽說遊客們最愛在北回歸線走向的指標下,感受跨越兩個不同的季風氣候的樂趣呢!(北回歸線已南為熱帶季風氣候,以北副熱帶季風氣候) 24節氣中的「夏至」是一年裡白天日照最長的日子,也是太陽走到北回歸線的日子,從那天起太陽不再往北走,而是慢慢的往南,到冬至那天,回到南回歸線,夏至日的中午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這時可以看到「立竿不見影」的天文奇景,每年的6月22日夏至日歡迎大家一起來立竿不見影。





(花蓮豐濱鄉靜浦北回歸線)


北迴歸線是北半球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環繞北半球十六個國家,總共建有九座北迴歸線標碑,其中在臺灣就有三座,分別位於嘉義的水上、花蓮的舞鶴及花蓮的靜浦,每年夏至時(621日或22日),正午的太陽將直射此地。北回歸線標碑形是呈現燈塔狀,圓柱形的標誌,上面標示北回歸線,中間有狹長細縫,一柱擎天好是壯觀,遊客們都在此拍照留念,一腳站在熱帶,另一腳站在亞熱帶,別有一番地理上的感受。
一般而言,北迴23.5度都是很不適合人居住的地方,如撒哈拉沙漠、墨西哥沙漠,只有台灣在北緯23.5度處,生態和文化獨一無二的豐富多變,原因之一為海洋的滋潤,另一個原因是這樣一個南北400公里,東西200公里的小島上,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有220座,山遇到東北季風、東南季風的水氣,遇水則發,在地理上很特別。尤其是花蓮,從海到太魯閣只有19公里,海拔從0450公尺,世上少有,而靜浦北回歸線一帶,植物環境地貌都特別豐富。



 


台灣的北回歸線標一共有三個點
一個在西半部的嘉義水上鄉
一個花蓮在山線瑞穗鄉
一個在海線花蓮豐濱鄉


待續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智大學學術問卷】懇請您協助國科會計畫-


                             旅遊行程設計調查


(將會致贈7-11 100元禮卷)











寄件者:



Felicia Fang   



收件者:



shai027522@yahoo.com.tw



 








Dear 小叮噹,


 


您好, 我是元智大學國企所的學生心怡,目前正進行一項國科會計畫的問卷調查,主題為 「國內旅行社運用Web 2.0 至新服務發展之研究」。


 


目的是想了解旅行社人員 (線控人員) 設計國內外標準化或者是客制化的旅遊產品方式及對於消費者運用網路參與行程設計的看法。


 


從您的blog上得知您從事旅遊業,若您曾有設計旅遊行程的經驗,希望您能幫忙填答此問卷,填答時間約5~8分鐘。



填答完畢請您在問卷末端留下您的E-mail,確為有效問卷後,填答者均會贈與7-11禮卷一張以茲感謝,且另行抽獎活動,有百貨公司禮卷及西堤餐卷。


 


本問卷純粹做學術使用,並無涉及個人隱私及公司機密且基本資料不會外流,請放心作答。



這是問卷的網址:
http://qqq.cht.com.tw/webform/publish/12388.asp



最後感謝您的幫忙讓此研究得以順利完成,也歡迎您將此訊息pass給其他相關人員。


祝 順頌 商祺


元智大學國際企業所


指導老師:曾芳美 教授


學生:方心怡 Felicia Fang


Dep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YZU


E-Mail:  s977305@mail.yzu.edu.tw
Mobile Phone: 0961335525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