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族


太魯閣族



族群簡介  地理分佈  文化特質  宗教信仰  祭典傳說  工藝  建築  影片介紹





人口約26,063(99年03月數據),在距今大約三四百年前,從南投縣境越過中央山脈奇萊山,克服自然環境的險峻,沿著立霧溪山谷向東遷移,數百年來已經和南投原鄉發展出不一樣的民族風貌,他們曾經歷抗日最長的戰爭,長期以來,也曾胼手胝足的一起開創族人的未來。太魯閣族人除了擅長的狩獵、編織以外,目前還保有傳統的製刀匠巫術,每年也都會舉辦祖靈祭


2004年1月14日獲得官方承認,成為第12個臺灣原住民族!


「紋面藝術」:亦即漢人所謂「刺青」,太魯閣語稱「巴大斯克拉斯」,是太魯閣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特色,「紋面」的理由男女不同,男子16-20歲,為表示成年及獵過敵人的頭才「紋面」。女子則為16-20歲,表示成年及漂亮。如今已不再沿襲,只有少數相當年紀以上的太魯閣族老人臉上,才能看到這個歷史痕跡。



「織布藝術」:織布是女子的工作,全家人的衣著、被單等都仰賴婦女一針一線織成,其技術在台灣各族原住民中可說是一流的。織布的材料取自苧麻的樹皮,經剝麻、刮麻、取線、煮麻、染色等繁瑣手續後才能織布。女子自幼就必須學習織布,織布的技術精湛與否,也是部落中評斷女子能力與社會地位的標準,女子織布技藝超群,便會在部落中受到崇敬,也能成為勇士競相追求的對象。

「貝珠衣」:綠豆顆粒般之白色貝珠,穿綴於服飾,成為太魯閣族的衣飾文化。貝珠衣最尊貴者為部落領袖或獵首英雄,於凱旋賦歸參與盛會時之穿著,亦是結婚時重要之聘禮,另珠裙、珠帽、綁腿亦可用貝珠串成。珠裙常用於訂婚或女子生產後,男方送給女方家長之謝禮,珠帽則為頭目所佩戴。









巴托蘭社太魯閣族人



居住在東部的太魯閣人,其主屋壁面由竹所圍成

居住在東部的太魯閣人,其主屋壁面由竹所圍成



圖片來源: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提供拍攝



 


彩虹橋
太魯閣族祖先常對孩子們說,人死後,他靈魂必定會在彩虹橋的橋頭。凡斬獲過敵人首級的男人和會織布與編織的女人,一洗手立刻冒出血來。像這樣的人可以通過彩虹橋,到祖靈那裡享福。可是沒有取敵人首級的男人及不會織布及編織的女人,就不能通過彩虹橋,而會被丟下河底,並被螃蟹吃掉。因此為了能經過彩虹橋,男人要去取敵人的首級,女人必須會織布與編織。而且不可用手指彩虹橋,以免手指會斷掉。




太魯閣族祖先發祥地 【 神石 】
在太初創世時期,有一男神一女神自天上降在深山上的大石內,大石分裂為二,一個變成陸地,一個變為宮殿,此二神就住在這宮殿裡,並稱呼此地為峰巒(祖先地,他們也稱為神木,神石)並從此地繁衍太魯閣族的後代。


頭目佩戴的帽子,上有獸角、織布邊、貝殼及銅鈴等裝飾


頭目佩戴的帽子,上有獸角、織布邊、貝殼及銅鈴等裝飾


圖片來源: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提供拍攝 


太魯閣族使用的番刀


太魯閣族使用的番刀


現代化裁製帶有傳統配件及紋飾的太魯閣族男子服飾 

現代化裁製帶有傳統配件及紋飾的太魯閣族男子服飾


圖片來源:臺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









太魯閣族女子服飾配件:頭飾、胸兜、筒袖、腰裙、項飾等 


太魯閣族女子服飾配件:頭飾、胸兜、筒袖、腰裙、項飾


圖片來源: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提供拍攝


織有各色菱形紋飾的女子服飾

織有各色菱形紋飾的女子服飾


圖片來源:臺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

太魯閣族_認識本族


太魯閣族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魯閣族


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 台灣原住民族導覽 / 太魯閣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叮噹 的頭像
    小叮噹

    小叮噹部落格 , 歡迎光臨 , 並祈不吝賜教 !

    小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